書名: 先秦儒學
作者: 錢 遜
ISBN: 9789578677272
出版社: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1994/02
頁數: 262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生活
#宗教
定價: 220
售價: 198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德言並立.儒義新詮─對先秦儒家之哲學思考 (1版)

德言並立.儒義新詮─對先秦儒家之哲學思考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60 售價: 476 現省: 84元
立即查看
先秦哲學史 (2版)

先秦哲學史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先秦哲學史 ISBN13:9786263176164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曾春海 裝訂/頁數:平裝/528頁 規格:23cm*17cm*2.3cm (高/寬/厚) 重量:760克 版次:2 出版日:2022/04/10 中國圖書分類:先秦哲學 內容簡介   ★增訂新版!   ★針對「儒、道」兩家,以宏觀性視域、「比較哲學」的方法,增補「儒、道」具差異性特色,及其共同關注之人類精神文明問題、可資互補處。   本書是作者累積四十多年在「先秦哲學」研究、教學經驗而撰成。全書依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之學派分類,分為六篇,詳述各學派內涵與特色。 本書特色   一、將近世出土文獻的主要哲學論題脈絡性地概括於書中。   二、掌握原典蘊含之哲學性問題,如:本體論、宇宙論、天人關係、心性論、認識論、人生境界的功夫實踐、倫理學、政治哲學等。   三、重視原典、基本概念的精確分析、論述脈絡的清晰性、理論結構的系統性及文字表述的可讀性。   四、兼重文化史和思想史,資料詳備,務求對「先秦哲學」內涵有情境性、脈絡化的理解。   五、強化對名家、墨家及荀子邏輯和知識理論之紹述。 目錄 自序 二版序 第一篇 儒家學派的源流與思想內涵 第一章 儒家哲的前沿——魯國與西周文化 第一節 魯國與宗周的文化因緣 第二節 祭天祀祖的精神傳統 第三節 禮樂文化中「親親上恩」的核心價值 第四節 儒家之源流與特色 第二章 《周易》原經《尚書》及《詩經》所呈現的西周哲學與文化 第一節 西周《周易》原經的天人思想 第二節 《尚書》以德配天的天命觀和以德治國論 第三節 《尚書》對殷商思想之述要 第四節 《尚書.周書》的主要篇章要旨 第五節 《詩經》的天論及詩教的人文價值 第三章 春秋時代的儒家思想——以《論語》、《左傳》為主軸 第一節 由孔子與隱者之遇,觀孔學的旨趣和精神 第二節 《論語》中禮義與仁的關係 第三節 儒家人文生命的實踐–由「敬」的工夫入路省察 第四節 《左傳》的人文思想 第四章 孔子至孟子期間之儒學——以近世出土文獻為依據 第一節 戰國時代的儒家佚籍及分期 第二節 楚簡儒家佚籍的「性情說」 第三節 竹、帛〈五行〉篇的「行」與「德之行」之辨 第四節 《大學》、《中庸》的心性修養之人道與治道 第五節 《中庸》論「慎獨」、「致中和」及贊天地化育 第六節 出土儒家佚籍之其他重要論題 第五章 戰國中期的孟子學派 第一節 「性」、「命」之實質涵義 第二節 性命論與人生價值觀 第三節 存養推擴、盡性致命的道德修養 第四節 對孟子心學的評價 第六章 戰國晚期的荀子學派 第一節 荀子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性偽之辨與天人之與「分」和相「參」 第三節 緣於人類共同生活需要的社會起源說 第四節 「維齊非齊」的社會正義觀 第五節 知識與禮憲的生成論 第六節 社會建制及其管理系統之規劃 第七節 社會經濟思想 第八節 社會理想與社會機制 第九節 荀子的評價 第七章 先秦儒家禮樂的人文精神 第一節 西周禮樂文明之形成及核心人文價值 第二節 孔孟論禮樂內蘊的人文精神 第八章 孔門易學與《易傳》的哲學 第一節 馬王堆帛書《易傳》之孔門易學 第二節 傳世本《易傳》的哲學旨要 第二篇 道家學派 第一章 道家思想與文化的淵源 第一節 道家、黃老之學、道教與齊學的淵源 第二節 齊的地理形勢與東夷人之原始宗教信仰 第三節 東夷族之原始宗教信仰對道教的深遠影響 第四節 以姜太公為代表的齊學特色 第五節 齊學對道家以及黃老道家之影響 第二章 老子的形上學 第一節 《老子》以「無」釋「道」,建立起超本體論(me-ontology) 第二節 「道」所涵具之形上屬性──道體與道用 第三節 以「道相」、「道徵」闡發道化的人格典範 第三章 老子的生活智慧和政治管理智慧 第一節 老子的生活智慧 第二節 老子的政治管理智慧 第四章 《易傳》與《老子》的幸福觀比較 第一節 人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幸福觀 第二節 個人安身立命的幸福觀 第三節 家庭的幸福觀 第四節 公領域的公共幸福觀 第五章 郭店及上海博物館出土簡文之道家思想 第一節 當代道家出土文獻概況 第二節 郭店竹簡中的〈太一生水〉 第三節 〈恆先〉 第六章 莊子的形上學 第一節 道論:道樞與兩行 第二節 莊子的氣化論與形神說 第七章 莊子的逍遙說及其美感人生 第一節 煩惱與痛苦之肇因:以形役神的「成心」 第二節 形役神勞的治療:心齋坐忘 第三節 神與物遊的逍遙之樂 第四節 依道製器的藝術實踐 第八章 莊子〈天下〉篇與〈齊物論〉之道術觀 第一節 〈天下〉篇對諸子析評所展示的道術觀 第二節 〈齊物論〉的道術觀 第三節 對比〈天下〉篇與〈齊物論〉的道術論 第九章 莊子與孟子「內聖外王」思想之比較 第一節 莊、孟的時代困境和問題意識 第二節 莊子與孟子的人性論 第三節 人性的墮落,提升工夫和境界 第四節 理想的外王世界 第十章 《管子》與《黃帝四經》的天道與治道 第一節 《管子》書中「道」之形上屬性及其與人之關係 第二節 《黃帝四經》的天道論 第三節 《管子》與《黃帝四經》天道論之比較 第四節 《管子》書中的治道論 第五節 《黃帝四經》的治道論 第六節 《管子》與《黃帝四經》治道論之比較 第十一章 鶡冠子 第一節 《鶡冠子》 第二節 《鶡冠子》的「道」與「法」 第三篇 墨家學派 第一章 墨子及《墨子》一書 第二章 「天」的超越特徵及其與人的關係 第三章 兼愛之德的涵義 第一節 文王為體現天之兼愛的「法儀」 第二節 兼愛與別愛之異 第四章 貴義之德的涵義 第五章 墨學的政治、社會實踐 第一節 尚同於政治菁英和天志 第二節 尚賢使能 第六章 墨學的知識原理與方法 第一節 墨學論認知的條件、途徑與表述方式 第二節 辯論之推理方法 第七章 評論 第四篇 法家學派 第一章 法家的源流與特色 第一節 法家的源起、分流和前驅人物——管仲 第二節 子產 第三節 李悝 第二章 法家的三大派 第一節 重法派的商鞅 第二節 重術派的申不害 第三節 重勢派的慎到 第三章 集法、術、勢三派之大成的韓非子 第一節 時代、思想背景及問題關注所在 第二節 「法」的涵義及其超越依據–「道」之屬性 第三節 人與道的互動關係 第四節 趨利避害的社會人性論 第五節 法、術、勢交互為用的集大成者 第六節 韓非政治管理哲學的侷限 第五篇 析名辨實的名家邏輯學 第一章 對名家的概述 第二章 鄧析的名實論 第三章 《尹文子》的邏輯學說 第四章 惠施名學中的邏輯思想 第五章 公孫龍子的主要名學論題 第六篇 陰陽家學派 第一章 「陰」、「陽」釋義及其相互關係 第二章 做為「氣」概念的陰陽 第三章 〈易傳〉中的陰陽概念 第四章 五行的源流 第五章 鄒衍與陰陽家 第一節 鄒衍的「始終五德之運」說 第二節 鄒衍與齊學 第三節 戰國至漢初「陰陽」與「五行」合流之氣化宇宙觀 參考文獻 收回

原價: 650 售價: 553 現省: 97元
立即查看
六韜:向先秦兵法學「職場成功術」<遠足>

六韜:向先秦兵法學「職場成功術」<遠足>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00 售價: 2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三略:向先秦兵法學「敗部復活術」<遠足>

三略:向先秦兵法學「敗部復活術」<遠足>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00 售價: 2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先秦道家哲學中「自然」的理論意義 (1版)

先秦道家哲學中「自然」的理論意義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探討先秦道家的「自然」思想,內容扎實、討論深入,並且能與學界相關研究做出對話。是目前有關先秦道家「自然」思想方面最完整加以討論的著作。——臺大哲學系系主任   林明照     「自然」作為哲學範疇是始於先秦典籍。而《老子》的思想體系中,「道」是最高範疇,而老子雖然論及「自然」,但「自然」的定位為何?似乎仍有待釐清。     「道」是老子學說的基石,自然主義則是老子學說的靈魂,離開了這兩個東西,我們就無從了解老子的思想。——前臺大哲學系教授   陳鼓應     「自然」似乎應該有機會成為與「道」、「理」、「性」等概念同等重要的定位,但事實上卻沒有。本書因此嘗試論證「自然」為道家核心範疇同時闡釋其意義。擬分別就先秦《老子》、《莊子》、《文子》、《列子》、《黃帝四經》、《管子》、《鶡冠子》、《呂氏春秋》以及漢代《淮南子》等九本典籍進行探討,進而體現老學、莊學、黃老道家、稷下道家等思想體系中,「自然」始終居於先秦道家核心定位,並呈現其內蘊的哲學意涵。 【目錄】 五南「博士論文書系列」出版例言  誌記—「博碩論文書系列」出版緣起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主題  第三節 研究步驟及方法  第四節 文獻回顧  第二章 先秦道家典籍涵攝「自然」引文之詮釋、關涉議題及範疇  第一節 先秦道家典籍涵攝「自然」引文之詮釋  第二節 先秦道家典籍「自然」之價值側重、範疇及演變脈絡  第三節 先秦道家八本文獻之「自然」義理型態 第三章 「自然」為道家核心範疇之檢視原則  第一節 《老子》「自然」之「表層結構具體解釋」  第二節 《老子》「自然」之「深層結構義理解釋」  第三節 《老子》「自然」之「整體結構真實解釋」  第四節 「自然」為核心範疇之檢視原則  第五節 「自然」為核心範疇之哲學向度  第四章 詮釋方法的反思及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  第一節 「道」、「自然」的詮釋方法論反思  第二節 「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虛」、「實」之間的辯證運動歷程  第三節 「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道」、「氣」之間的即道即氣  第四節 「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道」、「物」之間的即道即物  第五節 依據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探究道家存有論層次 第五章 「人法自然」與道心體證的開展  第一節 對身心執定、社會價值異化的反思與批判  第二節 由工夫至境界—「即身心雙修以言自然」的實踐進路  第三節 「自然」在實踐工夫中所體現的境界向度  第六章 「自然」的人文政治意義—無為  第一節 典範論概述  第二節 道家「無為」思想的四種典範  第三節 原始道家、黃老道家、稷下道家之「無為」典範的必要張力與範式轉換  第四節 「無為」的入世關懷  第七章 「自然」的倫理觀與氣論  第一節 「上德」的人文倫理意義  第二節 「自然」的倫理向度基礎模型以及入世關懷  第三節 氣論型態的自然觀—倫理向度如何可能的實踐基礎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道家「自然」研究之反思一:以張立文「中國哲學邏輯結構研究法」與「範疇解釋學」為例  第二節 道家「自然」研究之反思二:關於「自然」何以未能受到應有重視之原因探究  第三節 道家「自然」研究之反思三:關於人文自然與儒道對話  第四節 總結  參考書目  謝辭 看更多

原價: 540 售價: 459 現省: 81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