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495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影響華人對於生死的片面認知,導致大家不敢與不願面對死亡問題,於是產生對死亡的無知。 臺灣的「生死學」源自西方的「死亡學」。然而西方的死亡學只是從醫學的角度出發,為了幫助臨終者或是罹患不治之症者以及他們的家屬能夠得到舒緩的照顧,所以不涉及探索生命或死亡的真正意義。 幸好臺灣的學者有東方傳統文化的薰陶,1999年一批大學教授發起成立中華生死學會,使得「生死學」成為熱門名詞,經過多位學者的多年努力,架構出生死學的內容,大致包括:生死學的引進與研究、生死宗教觀、生死哲學觀、生死倫理學、死亡教育、臨終關懷、悲傷輔導、安寧療護、生命禮儀、殯葬管理、殯葬業發展趨勢等角度作為著述重點,只談論到殯葬處理結束,就是生死學的結束。 事實上想要真正透徹了解生與死,必須先透過對死亡的探索與研究,參透死亡的神祕面紗方能省思與參悟生命的奧義,「生」與「死」是永恆生命的一體兩面,所以生死學的核心思想應該是「未知死,焉知生」。 臺灣人對死亡的稱呼最為正確,一稱「往生」,就是「往另一個時空出生」;二稱「歸天」,就是「回歸天上(宇宙時空)」;三稱「作仙」就是「成為另一種生命型態」,這些稱呼都非常正確的表述出死亡的真正意義。因此生死學也必須探索「死後生命」方能圓滿。 本書除了敘述生死學的基本架構之外,也著重於「死後生命、死後世界」的探討,包括近死經驗、靈魂出體、東西方的死後世界描述、死後世界的哲學反思,更加介紹西方《埃及死經》與東方《西藏度亡經》,能讓讀者從「死」的角度反思「生」的意義,不再恐懼死亡,又能對生死學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目錄 作者簡介 自序:諸法空相 前言:生與死課題綜探 第一章 生死學的意涵與價值 第一節 生死學的意涵 第二節 死亡的意涵 第三節 生死學的現代價值 第二章 生命起源探討與人生的意義 第一節 生物學的演化論 第二節 神學的創造論 第三節 佛學的下凡論 第四節 高科技的複製論 第三章 東西方哲學與宗教的生死觀 第一節 東方哲學的生死觀 第二節 東方宗教的生死觀 第三節 西方哲學的生死觀 第四節 西方宗教的生死觀 第四章 高齡化社會問題與心靈改革 第一節 高齡化社會的必然性 第二節 預立遺囑與計畫死亡 第三節 高齡化社會的心靈改革 第五章 患者本位的醫療體制改革課題 第一節 建立患者本位的醫療新觀 第二節 患者本位的器官捐贈觀念 第六章 臨終關懷與精神醫學暨心靈治療 第一節 臨終關懷的終極意義 第二節 心靈治療用於臨終關懷的意義 第七章 安樂死、墮胎的文化學考察 第一節 安樂死的定義與分類 第二節 安樂死的文化與法律考察 第三節 植物人的不同考量 第四節 墮胎涉及的一些觀點 第八章 自殺、死刑的深層反思 第一節 自殺成因與自殺研究 第二節 自殺行為除罪化的思考 第三節 死刑論題 第四節 死刑與人權 第九章 生命禮儀與殯葬處理 第一節 生命禮儀與殯葬改革 第二節 中國古代喪禮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東西方死亡文化認知的差異 第四節 歷代厚喪薄葬禮儀的變遷 第五節 不同宗教的殯葬儀式差異 第六節 不同形式的喪葬 第七節 探討喪事奢辦的原因 第八節 殯葬禮儀改革的必要性 第十章 近死經驗的界定與意義分析 第一節 近死經驗現象的研究 第二節 近死經驗與靈魂出體 第三節 西藏的回陽人 第四節 近死經驗意義分析 第十一章 《埃及死經》與《西藏度亡經》 第一節 《埃及死經》與靈魂不朽 第二節 《西藏度亡經》與輪迴轉世 第十二章 神話、宗教與死後世界 第一節 死後世界的主題考量 第二節 宗教與科學的看法 第三節 西方的死後世界 第四節 東方的死後世界 第十三章 死亡問題與死後世界的哲學反思 第一節 死亡問題的哲學反思 第二節 死後世界的哲學反思 結語:超越生與死的存在 跋:從華人應用哲學看華人生死學的過去與未來/鈕則誠教授 參考文獻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生死學概論 系列名:生命 ISBN13:9789869812986 出版社:華都文化 作者:郭慧娟 裝訂/頁數:平裝/391頁 規格:23cm*17cm*1.9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0/02/10 中國圖書分類:生命倫理學 內容簡介 生死之間:愛是一切的答案 本書以臺灣社會的本土生命價值觀、風土人情、宗教精神信仰、喪葬風俗習慣及死亡相關處遇等為基礎背景,旨在撰寫一本完全符合臺灣本土需求及現代核心價值的生死學教科書。內容含括國內外重要且多元的生死學研究成果,並導入作者的個人訪談、觀察到的第一手有關國人的生死故事和生命經驗,以及世界各國生死及喪葬相關實例,增加本書的豐富性、可讀性及宏觀視野。 全書分為四篇,共15章: 「死亡面對」篇 先談臺灣社會普遍對死亡的認知、感受與恐懼;面對死亡時的態度和因應方式;以及死亡教育的從前、現在和未來。 「死亡認識」篇 藉由介紹國內外有關瀕死研究;催眠和回溯療法研究;靈魂的科學研究及獲致內容成果,認識死亡的可能樣貌與本質,並反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死亡處理」篇 面對死亡時該如何進行實務處理,並提供關懷及處理技巧。包括:臨終時該如何準備與面對;我們能夠為親人做些什麼;親人死亡後該如何辦理後事、應該注意什麼、可以用什麼方式辦後事;以及喪親後的悲傷問題、悲傷關懷與陪伴、轉介和輔導;並專章介紹現代人的毛孩寶貝──寵物的飼養與生死。 「生命關懷與成長」篇 從生死學的角度著墨,由死亡意義與價值反思生命的現狀,內容包括與生死息息相關的重要議題,如:自殺問題、面對與防治;消弭歧視,促進生命的平等與尊重;自我覺察,壓力和情緒的抒發與管理;宗教和信仰的危機與靈性提升;以及高齡化社會的老年關懷、照護和陪伴問題。 每章以故事為引言,內文專欄豐富活潑,如「關懷小站」、「小故事」、「新聞停看聽」、「思言行」等,結合時事、生活經驗,引導思考與討論。本書強調現代之生死核心價值為「自主.平等.尊重.關懷.慈愛」,行文流暢、自然,並以生活化的敘述方式,提醒讀者隨時關愛生命、尊重所有生命的自主權、看見並珍視不同生命價值、提升生死尊嚴,懂得活在當下,珍愛自己身邊親友。 2版修訂特色: .更新相關法規內容(如《病人自主權利法》)、統計數據;重要法規、推薦網站改以QRCode呈現,方便讀者使用手機查詢。 .新增內容:如網路霸凌、臨終病人舒適照護方式、圓夢的價值與意義、完成生命回顧、不留遺憾的五道人生……等;「關懷小站」新增:「大手牽小手.溫馨談生死」、「對你懷念特別多」、「與毛孩的十個生死約定」、「從整理遺物中獲得生命療癒」……等。 目錄 PART Ⅰ 死亡面對 Chapter 1 現代人的生死問題 第一節 國人的死亡避諱 第二節 現代人的死亡課題 第三節 現代善終觀念 Chapter 2 面對死亡──死亡心理與態度 第一節 死亡認知與概念 第二節 死亡的察覺與因應 第三節 死亡態度與接受 Chapter 3 要聽要說要看──正視死亡教育 第一節 死亡教育之內涵 第二節 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節 如何落實死亡教育 PART Ⅱ 死亡認識 Chapter 4 跨越生死之間──從瀕死經驗認識死亡 第一節 瀕死經驗的研究 第二節 從瀕死經驗認識死亡 第三節 瀕死經驗的生死反思 Chapter 5 前世與今生──從催眠與輪迴認識死亡 第一節 正確認識催眠與催眠療法 第二節 前世回溯與輪迴轉世 第三節 催眠與輪迴的生死反思 Chapter 6 人有沒有靈魂?──從靈魂觀認識死亡 第一節 我們的靈魂觀 第二節 靈魂的實驗與探討 第三節 從靈魂觀念與研究反思生死 PART Ⅲ 死亡處理 Chapter 7 死亡如此靠近──臨終關懷與陪伴 第一節 臨終關懷與陪伴的意義 第二節 生命與醫療自主 第三節 臨終過程與需求 第四節 臨終關懷與陪伴實務 Chapter 8 面對親人死亡──後事與喪禮 第一節 面對親人死亡 第二節 如何辦理喪事 第三節 喪禮儀節 第四節 預立遺囑與消費權益 Chapter 9 走出喪親悲傷──悲傷關懷與陪伴 第一節 認識喪親悲傷 第二節 生命各階段的喪親悲傷 第三節 走出喪親悲傷 Chapter 10 毛孩寶貝──寵物飼養與生死面對 第一節 現代人與寵物的依附關係 第二節 如何陪寵物走過生命終點 第三節 如何面對寵物死亡的失落與悲傷 PART Ⅳ 生命關懷與成長 Chapter 11 生命的逃學者──自殺問題與面對 第一節 面對自殺這件事 第二節 自殺研究與探討 第三節 自殺遺族的關懷與協助 第四節 活出意義防治自殺 Chapter 12 消弭歧視──生命平等與尊重 第一節 性別平等觀念 第二節 偏見、歧視與霸凌 第三節 多元尊重與包容 Chapter 13 靈性提升──宗教信仰與生死 第一節 宗教信仰與生死探索 第二節 靈性需求與照顧 第三節 靈性問題與危機 Chapter 14 和諧生活──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第一節 現代人的壓力問題 第二節 如何調適與增強抗壓性 第三節 情緒表達與管理 Chapter 15 家有老人──銀髮關懷與照護 第一節 臺灣社會高齡問題 第二節 老人關懷與照護需求 第三節 現代老人的生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