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書】 書名: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二版 作者:謝秀芬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1/06/23 ISBN:9789866672811 目錄 第一章 家庭社會工作概論 1.1 家庭社會工作的發展 1.2 台灣家庭服務的發展與現況 1.3 家庭社會工作的意義 1.4 家庭社會工作的方法 1.5 總結 第二章 家庭問題與家庭政策 2.1 何謂家庭 2.2 多元家庭時代的來臨 2.3 家庭政策的意義 2.4 家庭相關的福利政策 2.5 家庭政策與家庭社會工作 2.6 總結 第三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3.1 家庭系統理論 3.2 家庭結構理論 3.3 家庭角色理論 3.4 家庭優勢和復原力觀點 3.5 女性主義與增權理論 3.6 總結 第四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架構 4.1 家庭生命週期轉換的壓力 4.2 生態環境的壓力和問題 4.3 家庭互動關係和溝通問題 4.4 家庭的代間傳遞 4.5 總結 第五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策略與目標 5.1 庭社會工作的基本信念和原則 5.2 家庭社會工作的策略 5.3 家庭社會工作的目標 5.4 訂定家庭處遇目標和計畫 5.5 總結 第六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方法 6.1 家庭處遇的對象 6.2 家庭聯合會談 6.3 發掘家庭和社會資源的運用與管理 6.4 家庭倡導 6.5 總結 第七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過程 7.1 初期階段 7.2 預估階段 7.3 介入階段 7.4 評估和結束階段 7.5 總結 第八章 貧窮與多重問題家庭處遇 8.1 貧窮問題與特性 8.2 貧窮家庭系統分析 8.3 協助策略 8.4 案例解析 8.5 總結 第九章 家庭暴力與社會工作處遇 9.1 婚姻暴力 9.2 兒童虐待 9.3 協助策略 9.4 案例解析 9.5 總結 第十章 成年與高齡世代關係處遇 10.1 老年問題及特徵 10.2 老年家庭生活 10.3 家庭協助策略 10.4 案例解析 10.5 總結 第十一章 單親家庭處遇 11.1 單親家庭的特徵及問題 11.2 單親家庭適應過程 11.3 單親家庭協助策略 11.4 案例解析 11.5 總結 第十二章 繼親家庭處遇 12.1 繼親家庭的特質 12.2 繼親家庭的問題成因與分析 12.3 協助策略 12.4 案例解析 12.5 總結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社會工作管理(四版) 作者:黃源協, 莊俐昕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9/09/00 ISBN:9789579096584 內容簡介 隨著治理理念介入社會服務領域,社會工作管理更加重視績效、網絡、團隊等概念。本書期望能與作者另一本著作《社會福利行政》充分結合,主要管理理論與職能於《社會福利行政》之中介紹,而本書重心將置於社會工作管理的項目與實務,且將吸收網絡治理、策略管理、績效與責信的新治理模式等觀點,期能更有系統與深入提供當代新穎的社會工作管理新知。 與《社會福利行政〉相輔相成: 本書與《社會福利行政》一書有所連貫,且相輔相成,皆為社工師考試的必備用書。 觀念新穎: 注入新穎的治理觀念,強調治理、策略與績效的重要性。 理論與實務結合:強調管理、治理相關理論與社會工作管理實務的結合。 目錄 第01章 社會工作與管理 第一節 社會工作管理的緣起與發展 第二節 新管理主義與社會工作 第三節 最佳價值與社會工作 第四節 社會工作管理的環境脈絡 第五節 社會工作管理的內涵 第02章 社會工作管理的相關理論 第一節 行政、管理與治理 第二節 古典管理學派 第三節 人群關係學派 第四節 組織環境觀點 第五節 組織學習觀點 第03章 社會工作管理的職能 第一節 管理的意涵、運作與技能 第二節 社會工作的規劃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組織 第四節 社會工作的領導與激勵 第五節 社會工作的決策 第04章 社會工作的人力資源管理 第一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意涵 第二節 員工管理 第三節 員工生涯發展管理 第四節 員工協助方案 第五節 志工管理 第六節 社會工作督導 第05章 社會工作的績效管理 第一節 績效管理的意涵與要素 第二節 目標管理系統 第三節 績效監測系統 第四節 員工績效管理技術—對「人/員工」的績效考核 第五節 組織績效管理技術—對「事/作業」的績效管控 第06章 社會工作的品質管理 第一節 社會服務品質的意涵與觀點 第二節 社會服務品質的要素、標準與測量 第三節 社會服務品質管理的重要性與因應策略 第四節 全面品質管理的意涵與策略 第五節 社會服務專業與品質管理 第07章 社會工作的網絡與團隊管理 第一節 網絡的意涵、功能與代價 第二節 網絡治理與網絡管理 第三節 夥伴關係的意涵、效益與風險 第四節 團隊的意涵、特性與類型 第五節 專業團隊的意涵與管理 第六節 衝突管理的意涵與策略 第08章 社會工作的資源、契約與資訊管理 第一節 社會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第二節 社會資源網絡的建構與維繫策略 第三節 契約委外的意涵與管理機制 第四節 社會服務契約委外的問題與挑戰 第五節 社會工作的資訊管理 第09章 社會工作的行銷與財務管理 第一節 社會服務行銷管理的意涵 第二節 社會服務策略性行銷的步驟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財務管理 第四節 預算的意涵、功能與編列步驟 第五節 募款的意涵與操作過程 第10章 社會工作的變革、風險與災難管理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變革管理 第二節 社會工作的創新管理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風險管理 第四節 社會工作的危機管理 第五節 社會工作的災難管理 第11章 社會工作的方案管理 第一節 方案與方案管理的意涵 第二節 方案評估的意涵、類型與步驟 第三節 方案籌備期 第四節 方案規劃期/設計期 第五節 方案執行期與結束期 第六節 方案評估應有的態度與倫理議題 第12章 社會工作管理的未來 第一節 社會企業 第二節 社會工作者的自我管理 第三節 壓力、時間與向上管理 第四節 社會工作專業主義的挑戰 第五節 社會工作管理的趨勢:邁向真正的專業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 ISBN13:9789865668075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黃源協;蕭文高 裝訂/頁數:平裝/298頁 規格:23cm*17cm*1.6cm (高/寬/厚) 版次:4 出版日:2022/01/01 中國圖書分類:社會政策 內容簡介 隨著國內外社會環境的變化,為保障弱勢及一般民眾的生存權及發展權,並回應社會的訴求,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必須與時俱進,始能因應現實環境帶來的挑戰。為此,本書新版除更新國內新(修)政策與法規外,更全面的檢視國際社會政策的發展趨勢,例如,新增「新社會運動」、「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新式福利混合經濟」、「社會企業」等,以讓學習者能隨時掌握最新穎、完整且豐富的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新知。 1. 分析當代社會政策相關的理論(意識形態)、價值與制定過程。 2. 分析國際社會的社會政策發展趨勢,及其對臺灣社會政策與立法的意涵。 3. 介紹及分析國內社會福利相關的政策、法規與實務,並對其提出反思及展望。 4. 分析社會政策實踐的抉擇過程中,「家庭」、「社區」、「志願部門」、「市場」及「社會企業」的功能與侷限。 目錄 PART 1 理論基礎篇 第01章 何謂社會政策 第一節 社會政策的起源 第二節 社會政策的定義 第三節 社會政策的內涵 第四節 為何需要學習社會政策 第02章 意識型態與社會政策 第一節 社會民主觀點 第二節 新右派 第三節 第三條路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 第五節 女性主義 第六節 新社會運動 第03章 價值與社會政策 第一節 需求 第二節 公民權 第三節 社會排除 第四節 平等 第五節 社會正義 第04章 社會政策的制定過程、模式與執行 第一節 政策過程 第二節 影響社會政策制定的因素 第三節 理論觀點 第四節 社會政策的合法化過程 第五節 社會政策的制定模式 第六節 政策執行 第05章 社會福利與福利國家 第一節 社會福利的意涵 第二節 社會福利的類型與模式 第三節 福利國家的意涵 第四節 福利國家的萌芽與成長 第五節 福利國家的危機與緊縮 第六節 新社會風險與社會投資型福利國家 第七節 比較社會政策: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及其批判 第06章 社會政策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英國社會政策的發展 第二節 美國社會政策的發展 第三節 臺灣社會政策的發展 PART 2 社會安全篇 第07章 社會安全與社會保險 第一節 社會安全 第二節 社會保險 第三節 老年、遺屬及失能保險 第四節 健康保險 第五節 長期照顧 第六節 失業保險 第七節 職業災害保險 第08章 貧窮與社會救助 第一節 貧窮的定義 第二節 貧窮的歸因 第三節 從安貧到脫貧 第四節 社會救助政策 第五節 社會救助法的內涵 第六節 社會救助法的檢視 PART 3 社會服務篇 第09章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政策與立法 第一節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發展趨勢 第二節 兒童及少年的問題與福利需求 第三節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政策 第四節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的內容與特色 第五節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的內容與特色 第六節 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條例的內容與特色 第七節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的檢視 第10章 身心障礙者福利與權益保障政策與立法 第一節 身心障礙者福利與權益保障發展趨勢 第二節 身心障礙的意涵與觀點 第三節 身心障礙者的問題與福利需求 第四節 身心障礙者福利與權益保障政策 第五節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的內容與特色 第六節 身心障礙者福利與權益保障的檢視 第11章 老人福利與權益保障政策與立法 第一節 老人福利與權益保障發展趨勢 第二節 高齡化社會的問題與福利需求 第三節 老人福利與權益保障政策 第四節 老人福利法的內容與特色 第五節 長期照顧服務法的內容與特色 第六節 老人福利與權益保障的檢視 第12章 婦女福利與權益保障政策與立法 第一節 婦女福利與權益保障發展趨勢 第二節 婦女的問題與福利需求 第三節 婦女福利與權益保障政策 第四節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內容與特色 第五節 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內容與特色 第六節 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的內容與特色 第七節 性別工作平等法的內容與特色 第八節 性騷擾防治法的內容與特色 第九節 婦女福利與權益保障的檢視 第13章 原住民族福利與權益保障政策與立法 第一節 原住民族福利與權益保障發展趨勢 第二節 原住民族的社會問題與福利需求 第三節 原住民族福利與權益保障政策 第四節 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的內容與特色 第五節 原住民族福利與權益保障的檢視 PART 4 福利資源篇 第14章 社會工作專業體制與志願服務 第一節 社會工作師法的內容與特色 第二節 社會工作專業體系的挑戰 第三節 社會工作專業體系的回應 第四節 志願服務的意涵與發展趨勢 第五節 志願服務法的內容與特色 第六節 志願服務體系的檢視 第15章 社會政策實踐的抉擇 第一節 新式福利混合經濟 第二節 以社區做為福利輸送的基地? 第三節 志願部門是政府的好夥伴? 第四節 政府該如何介入家庭? 第五節 商業部門加入社會服務供給的行列? 第六節 社會企業能兼顧「公益」與「市場」? 第七節 臺灣社會政策實踐的抉擇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專論(四版) 作者:高鳳仙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8/09/00 ISBN:9789571199191 內容簡介 家庭暴力是一個自古存在的問題,卻一直被隱藏在陰暗的角落中,直到二十世紀末期才逐漸被人揭開神秘面紗,正視問題之本質,提出根本防治之道,而最令人矚目者,莫過於法律之制定與實務之改進。我國對於家庭暴力問題之關注,起步雖然有點晚,但進步卻十分神速。從婦女團體開始呼籲制定專法時起,在短短四、五年間,家庭暴力防治法即在國人的期盼下順利完成立法程序,使我國成為大陸法系國家中,第一個制定家庭暴力防治專家之國家,也使我國對於婦女人身安全之保護,向前跨進一大步,對於婦女人權之提昇,確實具有重大意義。 目錄 第一章 美國家庭暴力法之理論發展 壹、早期理論 貳、近期理論 參、理論之功能解析 肆、結 語 第二章 美國家庭暴力法之立法概況 壹、前 言 貳、家庭暴力法之歷史沿革 參、家庭暴力法之民事有關規定 肆、家庭暴力法之刑事有關規定 伍、家庭暴力有關之社會與健康服務法規 陸、結 語 第三章 家庭暴力防治法之立法修法運動及規範內容 壹、前 言 貳、家庭暴力防治法制定前之傳統法律概述 參、家庭暴力防治法之立法運動 肆、家庭暴力防治法之修法運動 伍、家庭暴力防治法之制定方針與制定內容 陸、家庭暴力防治法之特色 柒、結 語 第四章 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期間之爭議問題研究 壹、前 言 貳、家庭暴力之爭議問題解析 參、結 語 第五章 家庭暴力防治法之精神與執行 壹、前 言 貳、家庭暴力防治法之精神 參、家庭暴力防治法之執行單位與權責劃分 肆、家庭暴力防治法之執行特色 伍、結 語 第六章 中外保護令制度探究 壹、前 言 貳、種 類 參、救濟範圍 肆、存續期間、延長、變更或撤銷 伍、違反保護令之民刑事責任 陸、法院案件處理程序 柒、結 論 第七章 論家庭暴力之加害人處遇計畫 壹、前 言 貳、我國加害人處遇計畫之定義與類型 參、我國加害人處遇計畫之執行現況 肆、我國加害人處遇計畫之施行困境 伍、美國之加害人處遇計畫概述 陸、結 語 第八章 論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之組織與功能 壹、前 言 貳、設立宗旨與職掌範圍 參、內部功能 肆、外部功能 伍、結 語 第九章 論受虐婦女殺夫案之刑事案件處理 壹、前 言 貳、鄧如雯殺夫案 參、趙岩冰殺夫案 肆、美國與加拿大之實務簡介 伍、兩件殺夫案之確定判決評論 陸、結 語 第十章 論警察人員在家庭暴力事件之角色扮演 壹、前 言 貳、警察人員之角色變遷 參、現今美國警察之案件處理概況 肆、我國警察之傳統處理案件概況 伍、我國警察依家庭暴力防治法之案件處理權責 陸、結 語 第十一章 論司法人員對於家庭暴力之案件處理 壹、前 言 貳、司法人員對於家庭暴力事件之迷思與偏見 參、美國司法人員對於家庭暴力事件之傳統處理方式 肆、美國司法人員對於家庭暴力事件之現代處理方式 伍、我國司法人員對於家庭暴力事件之傳統處理方式 陸、家庭暴力防治法賦予我國司法人員之權責 柒、結 語 附錄 附錄1 MODEL CODE ON DOMESTIC AND FAMILY VIOLENCE 附錄2 家庭暴力防治法104年2月4日修正條文對照表 附錄3 家庭暴力防治法96年3月28日修正條文對照表 附錄4 家庭暴力防治法 附錄5 家庭暴力防治法施行細則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家庭暴力的全貌與防治:含學習和平與人類未來 系列名:大學用書 ISBN13:9786263690202 出版社:元照 作者:林明傑 裝訂/頁數:平裝/480頁 規格:23cm*17cm*2.5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3/07/01 內容簡介 作者長期研究家庭暴力並實際諮商國內外家暴者之經驗,再以自2005年起在嘉義縣市與實務同仁一起推出「家庭暴力危險分級試辦方案」,至今有效降低再犯率與整體通報數之成果,經貫串而提出「犯罪防治分類分級整合模式」。強調犯罪防治學之研習或犯罪防治政策之提出應有其順序性,應先後掌握該類犯罪與犯罪者之統計及趨勢、分類學、原因學、危險評估、輔導治療處遇、監督,而最後才是方案與法律。 本書也以此順序分章,使讀者能正確瞭解家庭暴力的全貌,並在最後兩章以研究論文之方式寫出對分級方案之成效再研究,以務實簡單的方式分享讀者。最後一篇也邀請讀者一起來思考並投入人類和平行為的未來及可行方向。 目錄 改版序 自 序 第一章 前言:問題背景與解決順序 第一節 問題背景/1 第二節 名詞定義/2 第三節 家庭暴力問題的理解順序/4 第二章 現有制度的簡介與待釐清 第一節 通報及待釐清之問題與困境/18 第二節 警察處理與詢問是否聲請保護令及待釐清之問題與困境/21 第三節 社工人員之被害人服務及待釐清之問題與困境/24 第四節 法院之審理及待釐清之問題與困境/33 第五節 聲請保護令中有無異常案件/37 第六節 加害人監督與輔導及待釐清之問題與困境/38 第七節 違反保護令待釐清之問題與困境/39 第八節 小 結/42 第三章 統計呈現:從分類通報量到再犯率 第一節 家庭暴力的統計與類型/83 第二節 家庭暴力的通報單位/89 第三節 有無聲請保護令與是否核發之終結情況/90 第四節 家庭暴力者的裁定輔導治療/94 第五節 家庭暴力的再犯率情形/96 第六節 小 結/97 第四章 分類學:家庭暴力者分類與異常個案 第一節 男性親密暴力者的分類學/101 第二節 根據男性親密暴力者三分類之案例/114 第三節 女性親密暴力者之分類學/120 第四節 兒少傷害之分類/123 第五節 長者傷害之分類學/127 第六節 聲請保護令之異常案件/129 第七節 小 結/135 第五章 原因學:找出家庭暴力各因 第一節 從一般性研究找家庭暴力原因/141 第二節 社會學取向的家庭暴力原因學/146 第三節 心理學取向的家庭暴力原因學/162 第四節 生理學取向的家庭暴力原因學/177 第五節 犯罪與家庭暴力的整合理論/185 第六節 前部小結與各分類的因素比率/188 第六章 危險評估:找出家庭暴力分級 第一節 國外婚姻暴力者高危險因子與量表/210 第二節 台灣之婚姻親密暴力危險評估研究/213 第三節 兒少傷害的評估/219 第四節 其他類型家暴傷害的評估/221 第五節 溝通評估與成癮評估/222 第六節 小 結/226 第七章 如何監督訪查:網絡服務的重心 第一節 警察如何處理/251 第二節 法院的作為/254 第三節 嘉義縣市危險分級管理試辦方案的開始、流程、與成效/260 第四節 高危機家暴個案網絡會議與警察社工員之定期訪查/273 第五節 先進國家的新近改革/284 第六節 小 結/287 第八章 如何治療:家庭暴力者輔導治療方案與未來 第一節 美加之家暴者輔導治療現況與成效/291 第二節 台灣之輔導治療現況、技術與成效研究/300 第三節 台灣不同的輔導治療方案/304 第四節 親密溝通與善意溝通都有四要素/310 第五節 華人親密關係的性愛三加一原則/316 第六節 加害者訪視社工員設立的現況與必要/320 第七節 不同家暴者之不同訪查及治療技巧/323 第八節 子女會面處所與高衝突家庭輔導/326 第九節 家庭暴力新整合模式下的個案概念化與新的整合療法/328 第十節 小 結/337 第九章 家庭暴力的防治法律方案 第一節 美歐中之家庭暴力法/353 第二節 我國如何防止舊案再犯/358 第三節 如何預防新案發生/362 第四節 法官的防治態度/363 第五節 小 結/363 第十章 家庭暴力對被害人的影響及社會工作與心理諮商 第一節 家庭暴力對被害人的影響/365 第二節 家庭暴力被害人的社會工作/370 第三節 家庭暴力被害人的心理諮商/376 第四節 結 語/378 第十一章 危險分級方案成效與案例 第一節 研究一及其成效/381 第二節 研究二及其成效/383 第三節 全國開辦前後之統計呈現的成效/384 第四節 案 例/385 第五節 小 結/386 第十二章 暴力的深層原因:區分人我異己、倡導兼愛、人類的和平行為 第一節 暴力的深層原因/390 第二節 倡導兼愛代替仁愛的時代到了/394 第三節 人類的和平行為之其他理論/397 第十三章 家庭暴力的預防宣導與簡易身心保健 第一節 家庭暴力預防宣導的模式/411 第二節 國內目前的家庭暴力社區宣導/414 第三節 家庭暴力預防宣導的考慮面向與順序/418 第四節 在學校做家庭暴力預防宣導/425 第十四章 結論、衍生之討論、與建議:理論的修正與犯罪防治分類分級整合模式的提出 第一節 兩個結論/437 第二節 衍生討論一:理論的修正與政策發展的分期/439 第三節 衍生討論二:犯罪防治分類分級整合模式的提出/442 第四節 給個人及政府的建議/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