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與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中文第五版 2024年 (Theory &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11/E)
作者: Corey
譯者:修慧蘭
出版社:雙葉
ISBN:9786269737956
目錄
第一篇 諮商實務的基本議題
第01章 導論與概述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撰寫立場
第三節 使用本書的建議
第四節 理論章節的概述
第五節 Stan 個案簡介
第六節 Gwen 個案簡介
第02章 諮商員:兼具人性及專業的工作者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諮商員即是具療癒性的人
第三節 諮商員的個人諮商經驗
第四節 諮商員的價值觀與治療歷程
第五節 成為有效的多元文化諮商員
第六節 新手諮商員面臨的議題
第七節 摘要
第03章 諮商實務的倫理議題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把當事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前面
第三節 做倫理決定
第四節 知後同意的權利
第五節 保密原則的面向
第六節 多元文化觀點的倫理議題
第七節 衡鑑過程的倫理議題
第八節 以證據為基礎的實務之倫理議題
第九節 管理諮商實務中的多重關係
第十節 成為具倫理的諮商員
第十一節 摘要
第十二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三節 第一部分之推薦補充讀物
第二篇 心理諮商理論與技術
第04章 精神(心理)分析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Jung 對人格發展的洞見
第六節 當代精神分析發展趨勢:客體關係理論、自體心理 學與關係取向心理分析
第七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心理分析治療
心理分析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心理分析治療在Gwen個案上的應用
第八節 摘要與評論
第九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一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5章 阿德勒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阿德勒治療
阿德勒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阿德勒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6章 存在主義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存在主義治療
存在主義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存在主義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7章 個人中心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個人中心表達性藝術治療
第六節 動機式晤談
第七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個人中心治療
個人中心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個人中心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八節 摘要與評論
第九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一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8章 完形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完形治療
完形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完形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9章 行為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行為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0章 認知行為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Albert Ellis 的理情行為治療
第三節 主要概念
第四節 治療歷程
第五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六節 Aaron Beck 的認知治療
第七節 Christine Padesky 和 Kathleen Mooney的優勢基礎認知行為治療
第八節 Donald Meichenbaum 的認知行為矯治
第九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認知行為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十節 摘要與評論
第十一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二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三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1章 抉擇理論/現實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抉擇理論/現實治療
現實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現實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2章 女性主義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女性主義治療
女性主義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女性主義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3章 後現代取向
第一節 當代的後現代治療代表人物
第二節 社會建構論導論
第三節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第四節 敘事治療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後現代取向
後現代取向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後現代取向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4章 家庭系統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家庭系統治療的發展
第三節 家庭治療的多層歷程
第四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家庭系統治療
家庭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家庭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五節 摘要與評論
第六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七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八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三篇 整合與應用
第15章 整合式觀點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朝向心理治療整合的趨勢
第三節 治療歷程的相關議題
第四節 技術與評估在諮商中的地位
整合取向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整合取向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五節 摘要
第六節 總結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立即查看
家庭社會工作-修訂版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家庭社會工作
系列名:社工叢書
ISBN13:9786269685240
替代書名:An Introduction to Family Social Work, 4e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Donald Collins;Catheleen Jordan;Heather Coleman
譯者:魏希聖
裝訂/頁數:平裝/432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重量:600克
版次:修訂2版一刷
出版日:2023/02/01
中文圖書分類:社會工作;社會福利
內容簡介
本書三位作者具備豐富的家庭社會工作經驗和學養。全書內容以家庭系統為架構,理論與實務並重,不僅對家庭社會工作的歷史與哲理詳加闡述,亦提供了清楚的工作步驟和具體的處遇技術。同時將家庭多元性、性別議題、文化敏感度、優勢和復原力等目前廣受討論的重要理念融入實務中,非常難能可貴。對於從事家庭服務的助人工作者和相關科系學生而言,本書必能成為重要的專業資源和實用工具。
目錄
第1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領域
什麼是家庭社會工作?
家庭社會工作的領域
家庭社會工作和家族治療
家庭社會工作實務的真實面
家庭社會工作的假設
本章摘要
第2章 家庭是什麼?
家庭的用處
多元家庭結構
家庭的定義
多元性與家庭
今後的家庭多元性
家庭的文化向度
對家庭的信念
本章摘要
第3章 家庭系統
什麼是家庭系統?
家庭系統的重要假設
家庭界限
家庭次系統
本章摘要
第4章 家庭發展和生命週期
了解發展觀點
家庭在生命週期中的多元性
發展階段
影響家庭生命週期的因素
本章摘要
第5章 家庭優勢和復原力
優勢觀點的實務
復原力的定義
評量復原力
復原力的特質
家庭復原力
生態風險和機會
風險
文化
實務應用
本章摘要
第6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實務面
轉介流程
排定家庭會談
材料的準備與保管
如何穿著
將孩子納入家庭會談
處理干擾與保持聯繫
電話追蹤
安全考量
首次會談:評估案主需求
和案主建立關係
讓案主適應家庭社會工作
保護案主隱私
本章摘要
第7章 開始階段
開始階段的任務:接觸、評估、目標設定和簽約
家庭社工員需要的基本會談技巧
有效會談的要領
有效溝通的原則
家庭社工員需要的核心特質
家庭社會工作應避免的不良行為
本章摘要
第8章 質化家庭評估
質化評估簡介
家庭評估的情境脈絡
質化技術
視覺化技術
質化評估的特殊考量
家庭功能評估的判準
家庭類別基模
評估教養技巧
評估少數族群家庭的考量
本章摘要
第9章 量化評估
量化評估之目的
選擇測量工具
良好工具的特性:信度和效度
整合量化測量的架構
測量工具
運用測量以結合評估和處遇
處遇規劃
本章摘要
第10章 家庭系統處遇
有效的評估和處遇
關鍵策略
界定問題
優勢觀點的評估
循環模式
處遇技巧:促進適應不良循環模式的改變
去三角化
協助非自願案主
少數族群家庭的處遇
本章摘要
第11章 處遇階段
處遇階段
家庭社工員的角色和目標
處遇技術
危機處遇
問題解決處遇
生態處遇
專精的家庭工作取向
本章摘要
第12章 孩子與父母層面的處遇
行為式家庭取向
親職技巧訓練
行為問題和親子衝突
協助父母設定規範
避免行為處遇的陷阱
家庭心理教育處遇
物質濫用
本章摘要
第13章 伴侶處遇與性別敏感處遇
伴侶工作
如何教導溝通技巧
同性伴侶
性別敏感觀點
性別敏感處遇
依循性別敏感處遇觀點的問題解決
歷史脈絡
女性主義對家庭系統理論的批判
家庭關係中的權力不平等
家庭價值和家庭暴力:一個批判
社會化和性別角色
家庭的勞動分工
對於性別敏感家庭社會工作的建議
家庭暴力
虐待關係
本章摘要
第14章 結案階段
結案規劃
對結案的可能反應
過早的結案和退出
實用的結案步驟
結案步驟
結案時機
如何與何時轉介案主給其他專業人員
評鑑家庭社會工作的結果
未來趨勢
符合認證標準
CASWE認證標準
本章摘要
立即查看
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家庭暴力防治 ──社工對被害人服務實務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法律社會工作(第四版)
系列名:社會工作
ISBN13:9786267178157
出版社:心理
作者:陳慧女
裝訂/頁數:平裝/416頁
規格:23cm*17cm*2.1cm (高/寬/厚)
重量:690克
出版日:2022/09/30
中國圖書分類:社會工作;社會福利
內容簡介
社會福利法規的制定目的在解決社會問題,社會工作者是協助國家解決社會問題,實踐社會正義的重要專業人員。隨著社會福利法規的立法與實施,更彰顯社會工作者在司法體系的重要性。本書分「社會工作與法律的基礎概論」、「法庭作證、陪同出庭及倫理議題」、「社會工作與法律的實務」探討法律社會工作的理論與實務。包含社會工作在司法體系的歷史與角色、社會工作與人權公約、修復式正義於實務的應用、科學證據、作證、專家證人、兒童作證、司法評估報告、陪同出庭、法律與專業倫理,以及兒童虐待、性侵害、家庭暴力、家事事件、偏差與犯罪少年、物質濫用的實務評估與處遇。
這是一本提供給社會工作者、心理輔導工作者在司法領域的實務工作手冊,社會工作學系學生學習法律與社會工作、法務社會工作的教科書,也是提供給司法人員了解社會工作實務的入門,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的書籍。
目錄
Part 1 社會工作與法律的基礎概論
Chapter 1 社會工作在司法體系的實務
第一節 司法體系中的社會工作
第二節 法律社會工作的發展歷史
第三節 法律社會工作者的角色
第四節 社會工作者在實務領域中與司法體系的互動
第五節 社會工作者具備的法律基礎
第六節 法律社會工作的教育與組織
第七節 結語
Chapter 2 社會工作與聯合國人權公約
第一節 《世界人權宣言》
第二節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第三節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第四節 《兒童權利公約》
第五節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第六節 結語
Chapter 3 精神疾患與犯罪的關係
第一節 思覺失調症與犯罪的關係
第二節 人格障礙與犯罪的關係
第三節 精神障礙犯罪的抗辯
第四節 結語
Chapter 4 社會工作與修復式正義
第一節 修復式正義的概念
第二節 修復式正義的實務應用
第三節 結語
Part 2 法庭作證、陪同出庭及倫理議題
Chapter 5 科學證據與專家證人
第一節 科學證據的呈現
第二節 社會工作者在法庭中的作證
第三節 專家證人
第四節 專家的出庭作證
第五節 結語
Chapter 6 兒童作證及偵訊輔助工具的使用
第一節 兒童作證
第二節 兒童及智能障礙者的會談要點
第三節 詢訊問輔助工具的使用
第四節 警訊筆錄過程使用偵訊輔助娃娃的案例分析
第五節 結語
Chapter 7 個案紀錄及法庭評估報告
第一節 個案紀錄與服務同意書
第二節 法庭評估報告
第三節 結語
Chapter 8 社會工作者的陪同出庭
第一節 犯罪被害人的法律地位與保護救濟
第二節 社會工作者陪同出庭的法源
第三節 社會工作者陪同出庭的實務
第四節 結語
Chapter 9 專業倫理與業務過失
第一節 法律與專業倫理衝突議題
第二節 面對保障當事人隱私及保護第三者安全的考量
第三節 社會工作者面臨倫理兩難議題的處理
第四節 社會工作者的業務過失與責任
第五節 結語
Part 3 社會工作與法律的實務
Chapter 10 兒童虐待的評估與處遇
第一節 兒童虐待的原因及解釋理論
第二節 兒童虐待的身心影響
第三節 兒童虐待的評估
第四節 兒童虐待的社會工作處遇
第五節 結語
Chapter 11 性侵害被害人的評估與處遇
第一節 解釋性侵害的原因模式
第二節 性侵害的身心影響
第三節 性侵害案件的調查與評估
第四節 性侵害的社會工作處遇
第五節 結語
Chapter 12 家庭暴力被害人的評估與處遇
第一節 解釋家庭暴力的原因模式
第二節 家庭暴力的影響
第三節 家庭暴力的評估
第四節 家庭暴力的社會工作處遇
第五節 結語
Chapter 13 性侵害及家庭暴力加害人的危險評估與處遇
第一節 性侵害加害人的危險評估與處遇
第二節 家庭暴力加害人的危險評估與處遇
第三節 兒童虐待加害人的危險評估與處遇
第四節 結語
Chapter 14 監護權及收出養評估
第一節 監護權
第二節 探視權
第三節 收養與認領
第四節 結語
Chapter 15 少年偏差行為及犯罪的評估與處遇
第一節 少年偏差及犯罪的成因與影響
第二節 少年偏差與犯罪的司法評估
第三節 偏差行為與犯罪的社會工作處遇
第四節 結語
Chapter 16 物質濫用的評估與處遇
第一節 物質濫用的成因
第二節 物質濫用的影響及評估
第三節 物質濫用的社會工作處遇
第四節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立即查看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四版)
作者: 楊培珊, 梅陳玉嬋
出版社:雙葉書廊
出版日期:2021/08/3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以社會工作專業的角度,介紹臺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的願景與各項計畫、社會學理論如何解釋老化及社會變遷、老人身心靈整合健康、多面向需求評估與照顧計畫,以及臺灣老人社會福利政策與各類型服務的淵源、現況與展望。
權威作者:兩位作者均為耕耘老人福利及老人社工領域數十年的權威學者,理論與實務經驗豐富。
國考必讀:文字清晰流暢,搭配案例說明,方便讀者掌握重點,是國家考試必讀書目。
最新議題:介紹最新的長期照顧發展趨勢,以及臺灣長照2.0政策及長照產業的內涵。
目錄
第01章 高齡社會與銀髮產業發展
第一節 高齡社會來臨
第二節 何謂老年學
第三節 何謂老
第四節 聯合國的努力與倡導
第02章 老人工作的基礎認識
第一節 老化的過程
第二節 老人的獨特性
第三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基礎:倫理守則、價值觀
第四節 老人服務工作的技巧
第五節 老人工作的挑戰
第03章 老化與疾病
第一節 老化與適應
第二節 皮膚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三節 神經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四節 心血管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五節 肌肉與骨骼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六節 胃腸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七節 呼吸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八節 泌尿生殖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九節 內分泌腺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十節 感覺中樞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十一節 自我照顧、營養及運動
第04章 老年心理學
第一節 老人是聰明而有智慧的
第二節 影響老年人智能的因素
第三節 記憶喪失並非年老時不可避免的
第四節 老人有能力學習
第五節 自我概念、自尊及自我效能
第六節 人格及老化過程
第七節 壓力、面對、適應及人格
第八節 什麼是靈性
第九節 靈性及社會工作
第05章 情緒問題、認知異常及精神疾病
第一節 恐懼與失落感
第二節 正常與過度悲傷的反應
第三節 罪惡感、孤單、無助與憤怒
第四節 憂鬱症:一種情緒疾病
第五節 憂鬱與自殺
第六節 失智症
第七節 譫妄:一種可逆的失智
第八節 思覺失調症、被害妄想與焦慮症
第九節 老人如何因應心理問題
第06章 老化的社會學理論
第一節 老人如何適應身心的改變
第二節 以角色理論做解釋
第三節 以活動理論做解釋
第四節 以脫離理論做解釋
第五節 以持續理論做解釋
第六節 以社會交換理論做解釋
第七節 以社會構成主義做解釋
第八節 以批判主義/女性主義做解釋
第九節 以後現代主義做解釋
第07章 老人案主的多面向評估
第一節 何謂多面向評估
第二節 評估老人的優勢及面臨的挑戰
第三節 評估老人的倫理議題
第四節 多面向評估的概要
第五節 評估生理健康
第六節 評估日常生活活動功能
第七節 評估認知功能
第八節 評估心理功能與情緒
第九節 評估復健需求與意願
第十節 評估居家環境狀況
第十一節 評估經濟及社會功能
第十二節 評估社會資源需求及使用狀況
第十三節 評估靈性需求
第十四節 評估總結及照顧計畫
第08章 我國重點老人服務措施
第一節 經濟安全
第二節 居家式照顧
第三節 社區式照顧
第四節 機構式照顧
第五節 社會參與
第09章 健康、活力、有貢獻
第一節 積極的態度及正向的老化
第二節 成功老化
第三節 生產力老化
第四節 老人的異質性
第10章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的淵源與現況
第一節 古代尊老養老的傳統
第二節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的歷史
第三節 臺灣重要老人福利政策與計畫
詳細資料
ISBN:9789865492151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社會與心理類> 社會與社工>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立即查看
<姆斯>家庭社會工作 <揚智> 彭懷真 9789862982815
立即查看
老人社會工作長期照顧實務應用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老人社會工作:長期照顧實務應用
ISBN13:9789869812962
出版社:華都文化
作者:劉家勇
裝訂/頁數:平裝/374頁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出版日:2020/01/02
中國圖書分類:老人
內容簡介
社會工作為一項助人的專業,而隨著人口老化趨勢的影響,「老人社會工作」逐漸成為社會工作中新興的學門。為了因應高齡社會老年人口驟升而衍生出的社會問題,長期照顧政策也開始改變及推進,更貼近老年人口的需求。因此,本書從整體高齡趨勢的觀點來著手,進而以社會工作的專業為基礎作闡述,並舉例說明於老人長期照顧實務中的狀況及困境,使讀者能擁有全方位觀點,了解「老人社會工作」之專業。本書共分為四篇15章,分別為:
第一篇 概念篇:從人口老化到老人社會工作、長期照顧的演進與政策等。
第二篇 模式篇:介紹老人社會工作服務方案設計、老人社會工作方法的實施與應用、相關資源聯結與發展、志願服務管理、效益評估與績效管理等。
第三篇 服務篇:以老人社會工作常見的居家、機構、社區服務作論述,並加入多元觀點、臨終及安寧照顧服務等。
第四篇 展望篇:老人社會工作的倫理與法律議題進行說明,並提出未來的發展及挑戰等。
目錄
第1篇 概念篇
Chapter 1 緒論
第一節 人口老化及高齡社會
第二節 老化過程及需求
第三節 老人與社會問題
第四節 家庭結構變遷及影響
第五節 老人社會工作之實務應用
Chapter 2 老人社會工作概論
第一節 老人社會工作之歷史與發展
第二節 社會正義、公民權利與老人
第三節 老人社會工作之理論
第四節 老人社會工作行政與研究
第五節 老人社會工作個案管理與管理式照顧
Chapter 3 老人社會工作與長期照顧
第一節 長期照顧定義與觀點
第二節 我國長期照顧發展歷史、政策與法規
第三節 我國長期照顧體系規劃
第四節 長期照顧中的老人福利服務
第五節 長期照顧之老人社會工作運用-跨專業合作與服務整合策略
第2篇 模式篇
Chapter 4 老人社會工作服務方案設計
第一節 服務方案設計之概說
第二節 老人社會工作者在服務方案中的角色
第三節 老人社會工作服務方案之規劃
第四節 老人社會工作服務方案的執行
第五節 老人社工實習操作實務規劃
Chapter 5 老人社會工作方法
第一節 社會工作方法與老人長期照顧
第二節 個案工作方法的實施與應用
第三節 團體工作方法的實施與應用
第四節 社區工作方法的實施與應用
第五節 綜融性的服務策略實例分析
Chapter 6 老人社會工作之資源聯結與發展
第一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資源概說
第二節 資源聯結與網絡系統發展
第三節 資源聯結與網絡系統發展之思考與策略
第四節 資源聯結與發展的危機和兩難
第五節 資源聯結與發展的操作練習
Chapter 7 老人社會工作與志願服務管理
第一節 志願服務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
第二節 志願服務管理的功能
第三節 社工與志工──夥伴關係的建立與發展
第四節 志願服務管理與應用之實例分析
Chapter 8 老人社會工作之效益評估與績效管理
第一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效益評估
第二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效益評估原則
第三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績效管理策略
第四節 實例分析:效益評估與績效管理之挑戰與反思
第3篇 服務篇
Chapter 9 老人社會工作之居家服務
第一節 老人居家服務的範疇與定義
第二節 老人社會工作在居家服務的工作內容
第三節 老人社會工作者在居家服務中的專業角色
第四節 老人社會工作居家服務介入方案與策略
第五節 居家服務的問題與需求──老人社會工作者的任務及挑戰
Chapter 10 老人社會工作之機構服務
第一節 老人社會工作與機構式服務
第二節 老人機構社工服務的使命與專業角色
第三節 老人機構社工服務的模式與選擇
第四節 運用綜融式社工服務模式於老人機構
第五節 機構老人生活調適與適應計畫
Chapter 11 老人社會工作之社區服務
第一節 老人社區工作的定義與範疇
第二節 老人社會工作者在社區發展中的角色
第三節 老人社區服務的歷史與政策發展
第四節 老人社會工作社區服務實務分析
第五節 老人社區工作新興議題──災難與創傷事件處理
Chapter 12 老人社會工作的多元觀點與挑戰
第一節 多元社會工作概說
第二節 多元文化、跨文化、文化融和與融合
第三節 老人社工多元觀點的挑戰與省思
第四節 老人社會工作多元化服務議題
第五節 多元並存與差異包容──老人社會工作者的任務及挑戰
Chapter 13 老人社會工作與老人臨終及安寧療護
第一節 臨終及安寧照顧概說
第二節 宗教、信仰與靈性關懷
第三節 老人社會工作與臨終、末期、安寧緩和照顧
第四節 老人社工及居家安寧照顧實例分析
第五節 英國臨終及安寧照顧的啟示
第4篇 展望篇
Chapter 14 老人社會工作的倫理與法律議題
第一節 道德、倫理與法律概說
第二節 老人權益維護與基本人權
第三節 老人社會工作倫理與法律
第四節 老人社會工作之倫理法律議題個案
Chapter 15 老人社會工作的發展與挑戰
第一節 老人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
第二節 老人社會工作與長期照顧發展趨勢
第三節 老人專科社工師的再思:現況與挑戰
第四節 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的對話
第五節 老人社工服務現況與趨勢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