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針灸護理學
作者: 張曼玲
ISBN: 9789570374872
出版社: 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3/08
#中醫
#健康科學
#護理
定價: 300
售價: 285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中藥護理學概論 (1版)

中藥護理學概論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藥護理學概論 ISBN13:9789576407932 出版社:華杏出版社 作者:余淑美 譯者:張家蓓 裝訂:平裝 出版日:2004/07/01 中國圖書分類:中國醫藥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中藥的起源與發展」、「中藥的命名、分類、炮製及貯存」、「中藥性能的特性」、「中藥的劑型與用法」、「藥物各論」及「常見中草藥急性中毒之解救與護理」等主題分成3篇共18章,以深入淺出之方式逐一介紹,是一本兼具實用性及參考性之中藥學叢書。   ◎本書特闢「醫護小視窗」專欄,收錄許多中藥方面的知識,讓讀者對中藥之臨床應用有更深一層之認識,便於學以致用。   ◎書末特別附上139幅重要藥材之彩色照片,讓讀者能圖文對照,對藥材更加了解。照片部分由重慶堂國藥號協助拍攝,在此致上最誠摯之謝意!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第1章 中藥的起源與發展 中藥的起源及相關著作 中藥的現況及發展 第2章 中藥的命名、分類、炮製及貯存 中藥的命名 中藥的分類方法 中藥的採收 炮製的目的 炮製的方法 中藥的貯存 第3章 中藥性能的特性 四氣和五味 中藥的升降浮沉 中藥的歸經 配伍、用藥禁忌 毒性與不良反應 第4章 中藥的劑型與用法 方劑的組成方式 方劑的應用 中藥煎煮法 服藥方法與護理 給藥時間與護理 第二篇 各論 第5章 解表藥及其護理 第6章 清熱藥及其護理 第7章 瀉下藥及其護理 第8章 祛風溼藥及其護理 第9章 芳香化溼藥及其護理 第10章 利水滲溼藥及其護理 第11章 溫裡藥及其護理 第12章 理氣藥與消食藥及其護理 第13章 活血化瘀藥及其護理 第14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及其護理 第15章 安神藥及其護理 第16章 補虛藥及其護理 第17章 收澀藥及其護理 第三篇 常見中草藥急性中毒之解救與護理 第18章 中草藥之中毒與護理 參考文獻 彩頁

原價: 300 售價: 2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中醫針灸護理學 (2版)

中醫針灸護理學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中醫針灸護理學 ISBN13:9789861941400 出版社:華杏出版社 作者:許昇峰;施欣欣;鄧玉貴;涂秀琴 裝訂/頁數:平裝/261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2 出版日:2010/04/01 中國圖書分類:特別治療 內容簡介   針灸是運用針具及艾絨為治療工具,輔以經絡學說為基礎,以調節氣血來調整身體功能,達到治療及養生的目的。雖針灸為中醫傳統療法,但因具有適應症廣泛、操作方便、價格便宜、副作用少、且灸法屬非侵入性治療等優點,在現代醫學中仍被視為治療疾病的重要輔助療法。   本書共分成九個部分,包括第1章〈緒論〉,闡明中醫針灸的起源及台灣針灸學的歷史演進;第2章〈經絡總論〉,敘述經絡的定義、組成系統、循行部位、病候及作用;第3章、第4章〈腧穴總論〉及〈重要腧穴個論〉,先於總論闡述人體經絡系統所管轄的腧穴之部位、功能作用以及臨床應用的理論,後在個論中針對常見穴位之解剖相對位置、取穴技巧、針下反應及主治功效等做詳細的說明;第5章〈針灸治療總論〉,針對傳統針灸及運用針灸概念配合現代物理儀器的診斷做一詳細的介紹;第6章至第9章分別為〈針法總論及針法護理〉、〈灸法總論及灸法護理〉、〈拔罐總論及拔罐護理〉、〈刮痧總論及刮痧護理〉,敘述了針法、灸法、拔罐及刮痧的起源與發展、施行用物及程序、適應症及禁忌症,及施術時護理人員應如何運用相關知識與技能於護理服務中,並將各療法整理成技術步驟。期使醫護人員具備現代醫學知識外,還可因學習《中醫針灸護理學》,對於傳統醫療技術能有多一分的了解,進而於臨床療護實務操作時能得心應手,提高針灸治病的療效。 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中醫針灸的應用領域 第二節 中醫針灸的起源 第三節 台灣中醫針灸學的歷史演進 第2章 經絡總論 第一節 經絡的定義 第二節 經絡系統 第三節 十二經脈循行部位與病候 第四節 奇經八脈 第五節 經絡之作用 第3章 腧穴總論 第一節 腧穴之定義 第二節 腧穴之作用 第三節 腧穴的命名 第四節 腧穴之分類 第五節 十四經絡上重要之腧穴 第六節 臨症尋穴法 第4章 重要腧穴個論 手太陰肺經穴 手陽明大腸經穴 足陽明胃經穴 足太陰脾經穴 手少陰心經穴 手太陽小腸經穴 足太陽膀胱經穴 足少陰腎經穴 手厥陰心包絡經穴 手少陽三焦經穴 足少陽膽經穴 足厥陰肝經穴 任脈穴 督脈穴 第5章 針灸治療總論 第一節 傳統的針灸診斷 第二節 運用針灸概念配合現代物理儀器的診斷 第三節 如何選取針灸處方以治療疾病 第四節 以針灸相關的器具治療疾病 第6章 針法總論及針法護理 第一節 針法總論 第二節 用物及程序 第三節 針法護理 技術6-1 協助針刺療法技術 技術6-2 協助電針儀刺療法技術 技術6-3 耳穴埋豆技術 第7章 灸法總論及灸法護理 第一節 灸法總論 第二節 用物及程序 第三節 灸法護理 技術7-1 灸法技術 第8章 拔罐總論及拔罐護理 第一節 拔罐總論 第二節 用物及程序 第三節 拔罐護理 技術8-1 拔罐技術 第9章 刮痧總論及刮痧護理 第一節 刮痧總論 第二節 用物及程序 第三節 刮痧護理 技術9-1 刮痧技術 參考文獻

原價: 300 售價: 2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圖解針灸學 (1版)

圖解針灸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針灸,是中醫學自古以來被廣泛採用的治病方法。本書依人體之陰陽經絡、奇經八脈等分門別類、各立章節,深入淺出論其循行、相關病候、穴位主治,並述明取穴、針灸、拔罐、刮痧等手法及宜忌。 •彌足珍貴的是筆者以其積累逾四十年之臨床經驗,學理與實務並重,例舉諸多病症之診治選穴與施治方法,學者在理解內容之餘,可以提升個人醫學專業之深廣度,更可在行醫執業上充分應用發揮。 針法和灸法合之為「針灸」,是中醫學自古沿用的治病方法之一,且是應用最廣泛,並發揚光大者,直至現代仍持續有新式針灸方法之演繹。 《圖解針灸學》從人體十二經脈循行與其是動病、所生病著手,參合任督二脈、奇經八脈、經外奇穴之診治,透過經脈學、解剖學和病理學之學理交流,加上筆者四十餘年的臨床實務經驗,指導學習者如何提綱挈領、明確辨證,選擇適宜的針灸、拔罐、刮痧等多角度的施治方法。藉由簡易明瞭之圖表,讀者可以由淺入深,一窺針灸學之全貌。 自《圖解內經》、《圖解傷寒論》……《圖解中醫藥物學》延續一貫傳統醫學命脈,兼顧做學問與教本之效,《圖解針灸學》可廣用於臨床之外,足可因應研究所及中醫師國家考試。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十二經脈—太陰陽明篇 1-1 手太陰肺經(一) 1-2 手太陰肺經(二) 1-3 手太陰肺經(三) 1-4 手太陰肺經(四) 1-5 手陽明大腸經(一) 1-6 手陽明大腸經(二) 1-7 手陽明大腸經(三) 1-8 手陽明大腸經(四) 1-9 手陽明大腸經(五) 1-10 足陽明胃經(一) 1-11 足陽明胃經(二) 1-12 足陽明胃經(三) 1-13 足陽明胃經(四) 1-14 足陽明胃經(五) 1-15 足陽明胃經(六) 1-16 足陽明胃經(七) 1-17 足太陰脾經(一) 1-18 足太陰脾經(二) 1-19 足太陰脾經(三) 1-20 足太陰脾經(四) 第二章 十二經脈—少陰太陽篇 2-1 手少陰心經(一) 2-2 手少陰心經(二) 2-3 手少陰心經(三) 2-4 手太陽小腸經(一) 2-5 手太陽小腸經(二) 2-6 手太陽小腸經(三) 2-7 手太陽小腸經(四) 2-8 足太陽膀胱經(一) 2-9 足太陽膀胱經(二) 2-10 足太陽膀胱經(三) 2-11 足太陽膀胱經(四) 2-12 足太陽膀胱經(五) 2-13 足太陽膀胱經(六) 2-14 足太陽膀胱經(七) 2-15 足太陽膀胱經(八) 2-16 足太陽膀胱經(九) 2-17 足少陰腎經(一) 2-18 足少陰腎經(二) 2-19 足少陰腎經(三) 2-20 足少陰腎經(四) 2-21 足少陰腎經(五) 2-22 足少陰腎經(六) 2-23 足少陰腎經(七) 2-24 足少陰腎經(八) 第三章 十二經脈—厥陰少陽篇 3-1 手厥陰心包經(一) 3-2 手厥陰心包經(二) 3-3 手厥陰心包經(三) 3-4 手少陽三焦經(一) 3-5 手少陽三焦經(二) 3-6 手少陽三焦經(三) 3-7 足少陽膽經(一) 3-8 足少陽膽經(二) 3-9 足少陽膽經(三) 3-10 足少陽膽經(四) 3-11 足厥陰肝經(一) 3-12 足厥陰肝經(二) 3-13 足厥陰肝經(三) 3-14 足厥陰肝經(四) 第四章 奇經八脈篇 4-1 任脈(一) 4-2 任脈(二) 4-3 任脈(三) 4-4 任脈(四) 4-5 督脈(一) 4-6 督脈(二) 4-7 督脈(三) 4-8 督脈(四) 4-9 督脈(五) 4-10 衝脈(一) 4-11 衝脈(二) 4-12 帶脈(一) 4-13 帶脈(二) 4-14 陽蹻脈 陰蹻脈(一) 4-15 陽蹻脈 陰蹻脈(二) 4-16 陽蹻脈 陰蹻脈(三) 4-17 陽維脈 陰維脈(一) 4-18 陽維脈 陰維脈(二) 第五章 經外奇穴篇 5-1 經外奇穴五十穴 5-2 頭面部十五穴—四髮太印 5-3 頭面部十五穴—魚球內金海 5-4 頭面部十五穴—耳機翳安安興 5-5 胸腹部五穴—頸脅肓臍胞 5-6 背部十一穴—百喘定中四華 5-7 背部十一穴—騎痞腎腰竹 5-8 手部三陽大絡 5-9 手部十一穴—十大小拳中四 5-10 手部十一穴—五八中二肘 5-11 腳部八穴—鬼髖鶴膝 5-12 腳部八穴—女八內獨 第六章 針法篇 6-1 古今製針法(一) 6-2 古今製針法(二) 6-3 練習針 6-4 施針手法 6-5 用針與穴位 6-6 下針與進針 6-7 進針方法 6-8 行針 6-9 暈針、滯針、彎針、出針、折針 6-10 治療手法—補瀉(一) 6-11 治療手法—補瀉(二) 6-12 治療手法—補瀉(三) 6-13 治療手法—補瀉(四) 6-14 特殊針的用法—三棱針、火針、皮膚針 6-15 特殊針的用法—耳針 6-16 特殊針的用法—電針與電療 6-17 針法適應證 6-18 針法禁忌 6-19 針刺深度和針灸配穴法 第七章 灸法篇 7-1 灸的燃料—艾 7-2 艾灸法與藥灸法 7-3 非艾灸法 7-4 灸法的適應證、禁忌與養生應用 第八章 頭皮針、耳針、拔罐、刮痧、埋針、埋線 8-1 頭皮針 8-2 內經之頭與腦 8-3 內經之頭部穴道 8-4 標準頭穴線的定位和主治 8-5 焦氏頭針體系的定位和主治 8-6 頭皮針的臨床運用 8-7 耳針 8-8 腦與耳靈光互動 8-9 耳咽管與耳針 8-10 內經理論 8-11 耳穴治療點 8-12 注意事項 8-13 拔罐 8-14 背部拔罐最強壯 8-15 胸腹部拔罐最養生 8-16 拔罐調理人體重要區域 8-17 拔罐療法常用種類與部位 8-18 拔罐療法的種類及分類 8-19 拔火罐法與特殊拔罐吸引方法 8-20 背部與胸腹部刮痧 8-21 刮痧器材準備與範圍及注意事項 8-22 常用刮痧療法 8-23 埋針、埋線 8-24 埋針注意事項與種類和方法 第九章 疾病治療篇 9-1 疾病治療入門 9-2 神經系統疾病 9-3 頭痛、偏頭痛、顏面神經痛 9-4 顏面肌疾患(顏面神經麻痺) 9-5 脅肋痛 9-6 坐骨神經痛 9-7 頸肌痛 9-8 肩胛、背肌及臂肌痛(五十肩) 9-9 腰肌痛 9-10 關節炎 9-11 咳嗽 9-12 支氣管性哮喘 9-13 肺氣腫 9-14 心悸(怔忡) 9-15 心肌梗塞 9-16 高血壓 9-17 胃脘痛 9-18 嘔吐 9-19 便秘、泄瀉 9-20 肝硬化、黃疸 9-21 膽石症 9-22 慢性腎炎 9-23 陽痿、遺精 9-24 經前期緊張、月經不調、痛經 9-25 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 9-26 妊娠嘔吐、更年期症候群 9-27 鼻炎、牙痛 9-28 濕疹、痤瘡 9-29 蕁麻疹、帶狀皰疹 9-30 嬰兒腦性麻痺 後記

原價: 650 售價: 553 現省: 97元
立即查看
史上初神經外科解剖針灸學與病態治療精解 (1版)

史上初神經外科解剖針灸學與病態治療精解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50 售價: 312 現省: 38元
立即查看
一位針灸醫生的臨床手記 (1版)

一位針灸醫生的臨床手記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280 售價: 266 現省: 14元
立即查看
針灸基本功

針灸基本功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目錄 1 文學素養的重要性 1 第一節 學習中醫與語文的關係 2 第二節 如何學習醫古文 8 2 掌握基礎知識 19 第一節 背誦歌訣 19 第二節 劃經點穴 63 第三節 練習針法 78 第四節 練習灸法 88 3 針術要領 89 第一節 治神 89 第二節 認真選擇針具 99 第三節 注意取穴姿勢 102 第四節 取穴必須準確 109 第五節 刺針手法要領 112 第六節 刺針的深淺原則 123 第七節 刺針方向 131 第八節 行針要重視得氣 138 第九節 簡要補瀉方法和療程制定 143 第十節 要精穴疏針 151 第十一節 刺針的禁忌 153 第十二節 暈針的預防和處理 158 4 灸術要領 161 第一節 灸法介紹 161 第二節 艾炷形狀大小及使用的原則 167 第三節 施灸壯數、療程、程度及用量 169 第四節 施灸注意事項 172 第五節 常用灸法及技巧 181 5 針灸治療基本功 201 第一節 經穴的主治原則和治療特點 201 第二節 特要穴的意義及臨床應用 216 第三節 古典治療歌賦 262 6 針灸臨床簡要處方 331 附錄1 深刺風府漫談 343 附錄2 十四經穴位定位 363 針灸必背歌訣篇名索引 435 針灸熟讀歌訣篇名索引 437

原價: 250 售價: 238 現省: 1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