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內容簡介 許多「生物學」教科書都從「細胞」開始講起,學生開始接觸這門課,學習興趣就被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生物學給嚇跑了。 作者朱錦忠老師最初編寫本教材第一版時,即以「生活化」和「本土化」為目標,撰寫這本貼近我們個人也貼近我們生存環境之生物教科書,在舉例印證時,盡量以本地生活可以看到的事例或現象作說明,以期引發學生的興趣與共鳴;在內容編排上,則以生命的起源、演化、分類等宏觀生物學為始,帶領學生認識整個生物世界,之後再引導學生認識細胞學、遺傳學等微觀的部份,以免學生在一開始時就被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生物學內容給嚇跑了。另外,為能因應本地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學制特性,作者有別於翻譯書籍過於發散式的旁徵博引,改採聚歛式的撰寫方法,把握層次分明、架構清晰、淺顯扼要等原則,符合本地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學制特性,讓師生雙方,能在學時有限的條件下收到最佳的教學成果。 本書第一版於2009年出版後即廣受許多老師認同並採用為教科書,數次加印,並於2014年大幅修訂出版第二版。可惜朱老師英年早逝,本書多年無法更新改版。幸得陳德治老師同意修訂改版,並徵得朱老師著作權繼承人同意,成為本書共同作者,依據最新生物學研究結果為本書進行修訂,讓本書獲得新生。 第三版最大的變動是將生物的分類系統,從過去慣用的「五界說」修改為近年廣為學界認同的「三域說」,並將部分生物所屬分類階層進行調整,以祈能提供讀者更多與時俱進的內容,與世界接軌,同時亦能延續原作者朱老師的良苦用心。 全書共8章,各章節之間穿插編有「延伸學習」專欄,提供基本的知識背景、不同觀點的辯證、台灣本土可見的例證,章末編有「本章綱要」及「學習評量」,引導讀者對整章統整複習,並評量學習成果。學習評量的解答以QR Code提供讀者掃描閱讀。 產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生物學的意義與內涵 1-2 學習生物學的目的 1-3 科學方法 延伸學習1-A: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意義 延伸學習1-B:自然科學論文的架構與內容 第二章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 2-1 宇宙的誕生與地球的形成 2-2 地球出現生命的環境條件 2-3 原始生命的起源 延伸學習2-A:台灣龜山島的海底熱泉和「硫磺怪方蟹」 2-4 生命現象 2-5 生機論與機械論的爭議 2-6 物種的演化 延伸學習2-B:「演化論」與「反演化論」的論戰 2-7 地質年代與演化史 2-8 人類的演化 第三章 生物多樣性 3-1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與內涵 3-2 生物分類法 3-3 現行的生物分類系統 3-4 病毒 3-5 原核生物(古菌域和細菌域) 3-6 原生生物界 3-7 真菌界 3-8 植物界 3-9 動物界 延伸學習3-A:變化多端的附肢 延伸學習3-B:生物分類系統的演變 第四章 細胞的構造與功能 4-1 細胞的形態與類別 4-2 真核細胞的構造 4-3 重要的細胞作用 延伸學習4-A:水分子的滲透作用對細胞的影響 4-4 細胞的能量運用 4-5 細胞分裂 延伸學習4-B:單套細胞與雙套細胞 第五章 植物的形態與生理 5-1 植物的特徵 延伸學習5-A:世代交替的演化趨勢 5-2 植物的組織與器官 5-3 植物的營養、支持與運輸 延伸學習5-B:葉形、葉脈和葉序 5-4 植物的生殖 延伸學習5-C:果實的多樣性 第六章 動物與人體的基本生理功能 6-1 動物的特徵 6-2 動物的生理構造層級 6-3 運動系統 6-4 神經系統 6-5 呼吸系統 6-6 循環免疫系統 6-7 內分泌系統 6-8 消化系統 延伸學習6-A:物理消化與化學消化 6-9 排泄系統 6-10 生殖系統 延伸學習6-B:月經週期與安全期避孕法 第七章 生物的遺傳 7-1 遺傳學的相關名詞 7-2 孟德爾的遺傳二定律與一法則 7-3 其他遺傳法則 延伸學習7-A:血型特質在醫學上的影響 7-4 DNA的構造與複製 7-5 遺傳訊息的傳遞 7-6 遺傳工程與生物技術 第八章 生物與環境 8-1 環境的構造 8-2 族群與群落 延伸學習8-A:生物族群的地緣關係 8-3 生態系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 8-4 當前的生態衝擊 延伸學習8-B:大氣溫室效應 8-5 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