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簡介 ◎運用國教院華語文標準設立學習鷹架,結合數位圖像,讓外國人閱讀古典文學,掌握流變。 外國人如何入門閱讀中國古典文學?除了逐字翻譯作品,是否能有更多可能?這本書是一本給外國人看的中國文學史概論,從抒情和敘事兩大傳統切入,精選外國學生感興趣的古典文學十大主題,鳥瞰中國文學的發展。搭配數位人文方法,用圖說的方式讓抽象的文學說明變得具體可見。同時,運用國教院三等七級的華語文能力指標編寫內容,建立從中級到高級的學習鷹架,讓學習者循序漸進加深語文質量,同步學習文學知識和提升華語文閱讀能力。本書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支持,希望能讓更多學習華語文的外國朋友,輕鬆入門古典文學,觀看文學與文化之美。 目錄 序 言 給外國人「看」的「階梯」中國文學史 特色說明 編輯圖例 第1章 漢字、文學與文學史 簡介漢字文學書寫特性,結合「斷詞工具」,討論文字、語音與文學表現。 第2章 抒情傳統的建立──《詩經》和《楚辭》 介紹《詩經》、《楚辭》,從「文字雲」觀察地域造成的文學特徵。 第3章 敘事中的抒情──《史記》 以《史記》導讀史傳文學特色,透過「關係網路」了解紀傳體的敘事方法。 第4章 作者的身分──樂府與古詩 舉漢樂府為例,利用「關鍵詞分布」看詩歌敘事中的對話運用。 第5章 文學的獨立價值──陶淵明和他的時代 從陶淵明看其時代與文學表現。從「詞語顯著性」討論中國文學田園派的產生與特色。 第6章 時代、空間與詩人──唐詩 以安史之亂分期,用「唐宋文學地圖」看唐詩時空與創作類型的關係。 第7章 宋詞的音樂與風格 就「文字雲」讓學生視覺化觀察詞的創作風格差異。 第8章 戲曲中的角色與情感 介紹明清戲曲與角色行當等特色,並且用「情感分析」觀察中國戲曲的悲喜劇走向。 第9章 章回小說的文與白 簡介《三國演義》、《水滸傳》與《西遊記》,從人物的「詞語趨勢圖」看情節轉換。 第10章 文人小說的真與假 舉《紅樓夢》、《聊齋誌異》、《儒林外史》為例,用「關鍵詞分布」討論創作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