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書】
書名 :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重修二版
作者 : 張春興
出版日 : 2020年8月重修二版
出版社 : 東華
ISBN : 9789574833580
內容簡介
本書的重修二版,除延續初版優點外,在內容上隨教育科學與心理科學思想的演變,另外修訂或增加了以下幾個要點,用以彰顯本書重修二版的特色。
對三化取向的重新銓釋。目的教育化者旨在藉本書理念培育優秀的理想教師。使教師有能力在對學生知識教學中啟發其智慧。對象全人化者在使教師能配合學生全人格發展與社會多元化需要而教學。方法本土化者旨在使教師能夠配合個該地區學生家庭背景,學生能力以及未來生涯規劃而教學,並與家庭合作推行二教合一的理想。
強調教學理論的重要性。說明學習理論只具備解釋學習的如何產生的描述性功能,而教學理論才能夠具備如何教學生學習與針對學生學困難所在的診斷性功能。
介紹建構主義的思想。皮亞杰與維果茨基的建構主義思想,原本起於對兒童認知發展的解釋。經教育心理學家採用,而終於發展成為與教師中心教學相對的學生中心教學新取向。
增加真實性評量的新模式。由於傳統的教學評量只限於評量教材內容的固定知識。不能評量學生能否將書本知識用於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真實性評量即在矯正此一缺點。
改教室管理為班級經營。班級經營強調民主氣氛與師生溝通;其目的除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外,進而培養學生行為自律的精神。
立即查看
教育概論
作 者:吳清山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2/05/18(6版3刷)
ISBN:978-986-522-429-5
書 號:1INV
頁 數:452
開 數:20K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十四章,前三章旨在說明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和歷史發展;第四章至第九章介紹教育的主體與客體,包括學生、教師、學校、課程、教學和評量、學務和輔導;第十章至第十一章分別闡析教育行政的組織和學校教育的制度;第十二章列舉和討論教育資源的運用;第十三章分析教育的研究方法,並說明2020年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出版手冊(Publication Manual)第七版文獻撰寫格式;最後一章提出教育革新與展望。
每章除本文外,另附教育小辭典、教育小檔案、教育補給站、教育加油站、教育小秘方等補充資料,而且每章之後有教育小故事和個案研討,一則讓讀者閱讀故事之後,能夠有所省思和啟示;一則可從個案研討中,培養讀者分析、批判、歸納和統整能力,厚植讀者更高層次的認知能力。
本書特色在於作者對於教育理論之充分理解和教育實務之豐富體驗,故能有效掌握教育精髓和教育脈動,加上文辭流暢、體例統一、架構完整、內容容易理解,無論作為上課教材、教師甄試、資格檢定或自我進修之用,都有其價值性。
目錄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教育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 教育的歷史發展
第四章 教育的對象—學生
第五章 教育的施教者—教師
第六章 教育的場所—學校
第七章 教育的內容—課程
第八章 教育的方法—教學和評量
第九章 教育的方法—訓育和輔導
第十章 教育行政的組織
第十一章 學校教育的制度
第十二章 教育資源的運用
第十三章 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十四章 教育的革新與展望
立即查看
高分達陣內外科護理學衝刺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作者根據教學與臨床實務二十年經驗,結合案例及執照考試題庫,規納整理出此本複習教材,深入淺出的說明,幫助學生理解及記憶,除了有助學生學習及應對各類考試外,亦可供教師備課及授課之參考。
本書特色如下:
1.除了分單元外,還細分至每個疾病,依序從疾病分類病因、病理機轉、評估檢查、症狀、治療、護理及合併症等排序,並將相似題庫放在一起。
2.可在修課期間看完教科書後,了解考題方向及可能未來出題方式。
3.因非如傳統參考書以系統單元方式分類,本書細分至每個疾病之題庫,完全不須等一個系統上完後才做題庫。
4.可依上課進度作為課後複習的最佳參考書。
作者介紹
唐善美
現職:
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兼任原資中心主任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研究所博士
成功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
臺灣大學解剖暨細胞生物研究所碩士
經歷:
樹人醫校/樹人醫專護理科講師
林口/高雄長庚醫院腦神經內/外科加護單位
義大醫院護理部教研督導
高雄市楠梓高中健康中心護理師
花蓮門諾醫院綜合病房護士
目次
第一單元 心臟血管系統
第二單元 神經系統
第三單元 消化系統
第四單元 內分泌系統
第五單元 體液、電解質不平衡
第六單元 呼吸系統
第七單元 腎臟與泌尿系統
第八單元 血液腫瘤
第九單元 肌肉骨骼系統
第十單元 急症護理
第十一單元 免疫系統
第十二單元 眼耳鼻喉
第十三單元 皮膚、燒傷
第十四單元 傳染病護理
第十五單元 其他
立即查看
高分達陣解剖生理學衝刺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100+句學校沒教的英文慣用語:秒讚口說考官高分表達,躍升母語程度English Speaker (附QR Code 線上跟讀音檔)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萊茵河哲學咖啡館: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韋伯、海德格、高達美、鄂蘭……的心靈地圖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那些對話、往來、抗衡、離亂,留下了許多非常不一樣的思想風景,影響了那時代許多哲學家的一生,以及現在的我們……
在德國萊茵河畔的哲學咖啡館,評論作家蔡慶樺為我們推開哲學世界的大門,思考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韋伯、海德格、高達美、鄂蘭……馬克思如何以「不在場博士」方式取得學位?又為何說《資本論》是「那個狗屎」?
康德是流浪博士始祖?每天傍晚都和友人聚會對談……
費希特大學都沒讀完,後來卻成為王牌教授!
黑格爾、謝林、荷爾德林這三位室友,最後都拋下神學,追求個人志趣去了……
海德格迷戀鄉村、看似沉靜,卻與學生鄂蘭有一段不平等的感情!
高達美晚年仍好學不倦,週週去旁聽後進教授的冷門課……哲學時常予人高不可攀之感,尤其德國哲人們,更有玄奧的「美名」,作者蔡慶樺專研歐陸思想(尤其當代德國思想),在德文世界中考掘,推開了世界的界限。他常在臉書、天下獨立評論、香港01哲學等網路發表歐陸哲學家、文人的思想精華,以及社會觀察。《萊茵河哲學咖啡館》即是他閒暇時遍讀群書的創作。
蔡慶樺對思想家、文人的生活和人際脈絡,以及其間的故事、趣事,也非常感興趣,因為生活日常與思想的蘊釀、創作的歷程,環環相扣,更能讓人明白大時代背景與趨勢下的文化發展。華格納、馬克思、費希特、黑格爾、高達美、海德格、鄂蘭……與他們的作品,在他輕鬆的隨筆描摩下,個個都充滿對生命的熱情。透過將思想家的影像立體化,讀者們更能感受到他所見學的理論的生命力,以及德國思想裡最迷人的東西。本書特色:鑽研到底,哲學終究還是得從自己說起
康德選擇不離開柯尼斯堡,也許是因為他的學究脾氣。他極不喜歡變動,要求一切都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
費希特幾乎一字不差地複述出牧師講道內容,讓父親雇主驚訝於其聰穎,便送他去上學,使他得以脫離一般農村小孩的命運。
黑格爾臨終前在病床上說:「只有一個人理解我。」然而說完這句話後,他又惱怒地接著說:「不,他也不理解我。」
韋伯問有志於進入大學教書的年輕學者:「你真的相信,你能夠年復一年看著平庸之輩一個接一個爬到比你高的位置,而既不憤恨又無挫折感嗎?」
海德格一生都迷戀著鄉間,拒絕了柏林大學的職務,寧願選擇留在黑森林的邊境城市。可是這樣的人卻一直有些激動的質素,擾動著別人、自己也從不安靜下來。
人們會說,就算我插手也改變不了什麼。但是鄂蘭認為,即使改變不了什麼,也不表示我們可以認為那與我們無關;我們有這樣的義務──你必須走向那個施加惡行者,問他:「我看到了這一切,請告訴我,為什麼必須做這些事?」
【目錄】
序:歡迎光臨萊茵河哲學咖啡館導言:什麼是德意志?一個德意志的疑問
華格納的問題
華格納的答案:在地、傳統、自由、非民主
從華格納的德意志思考今日的德意志
結語:以天才作為脫罪證明
題外話:哲學家不能缺少華格納德國思想家
1 沃爾夫
日耳曼人之師
德國第一個思想學派
康德的繆斯2 康德
我生命中最愛的那些人
開明專制
柯尼斯堡
大學校長
卡里寧格勒的哲學家?3 費希特
天才少年
法國大革命
成為大學教授
告德意志民族演說
柏林大學校長4 黑格爾
謎般的哲學手稿
勤讀盧梭的神學院學生
哲學共同體
沒有人理解我
離開神職之路
杜賓根的傳奇
黑格爾與莎士比亞
黑格爾教授開設邏輯與形上學課程5 海涅
失敗的法律人
記者生涯
對祖國的愛恨
作為公共知識分子海涅6 馬克思
那個狗屎終於要完成了
出版史
這說的正是閣下的事
回到馬克思主義
真實的生命
我們說不同的語言
世界記憶資產7 韋伯
非典型法律人
勤勞的學術人
學術生涯乃是一場發狂、無把握的冒險8 海德格
海德格的失眠
只有哲學能夠抵抗哲學
對哲學家來講,這就是生活和世界的那種不可思議性
朋友今安在?9 高達美
布雷斯勞
馬堡
弗萊堡10 安德斯
什麼都能寫的男孩
與鄂蘭的婚姻
流亡
悲劇11 鄂蘭
遇見鄂蘭
獨裁統治下的個人責任
沒有人有權利服從
科學的責任
德意志思考12 「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謹向諸位推薦來自特里爾的馬克思先生
動盪的一生
自白
可是馬克思沒寫過,這個體系上還得加上獨裁體制啊!
一八四八年革命
洪水在我之後13 邪惡,醉醺醺,可是聰敏,約瑟夫‧羅特
我的德文教材
從記者到文學家
流亡巴黎
邪惡的人愛傷心的歌14 問題與答案
問題比答案重要
康德的四個問題
哲學史上知名的問題與答案15 哲學家與政治
「帶領領袖」的人
向威廉・阿爾曼致敬16 為什麼我們留在鄉間?為什麼不?
海德格的黑森林小木屋
對孤獨之愛
德布林的亞歷山大廣場
城市與鄉間
都會猶太人的刻板印象
在城市裡流浪
共振的自我與他者17 來杯拿鐵瑪奇朵
「回到事物自身!」
對於不起眼事物的鍾愛
文明化的進程
拿鐵瑪奇朵與消逝的青春
法蘭克福學派的逝去時光
帶著驚奇觀看世界18 布伯──勇敢地活著
來自黑朋海姆的拉比
我與你
邂逅於無神的時代
愛
勇氣19 對話與理解
對話
我們都失去了對話的能力
老學生
柏拉圖主義者20 教養
有用或無用
古典的教養概念
哲學的教養概念
半調子教養
文化國族
當代的教養21 我們這一代人的良知衝突──德國弗萊堡大學的「海德格教席」風波
海德格教席
青年教授制度
德國哲學的陰暗章節22 不安時代中人文社會科學的困境
不安的生命
無用之學
蘭花之學
維持姿態如此困難23 那個躁動的漫長夏天──德國左派青年反叛史
破損生活的出路何在?
追尋左派青年的生活軌跡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