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 工程師基礎概念與應用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LED工程師基礎概念與應用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s of LED Engineers
作 者:中華民國光電學會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2/03/01(1版6刷)
ISBN:978-957-11-6659-9
書 號:5DF2
頁 數:340
開 數:20K
內容簡介
節能與環保已是全人類的共識,這使得LED逐漸的在取代鎢絲燈泡及各類螢光燈,成為新照明的光源。因此LED燈源及其相關產品已成為一項新興產業,預期產業界將需要大量與LED照明相關的工程師。有鑑於此,經濟部工業局委託工研院產業學院與中華民國光電學會,擬定LED工程師能力鑑定制度,並辦理LED工程師基礎能力鑑定及LED照明工程師能力鑑定,期望我國的LED產業能領先全世界。 本書特色:附贈LED專業人才能力鑑定試題
目錄
序
第一章 發光二極體產業概論 洪瑞華
1. 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發展歷史 2
1.1 碳化矽(SiC)發光二極體發展歷史 2
1.2 砷化鎵(GaAs)和砷化鋁鎵(AlGaAs)紅外光和紅光發光二極體的發展歷史 4
1.3 GaAsP 發光二極體的發展歷史 8
1.4 GaP 和 GaAsP 發光二極體摻雜具旋光性雜質的發展歷史 10
1.5 GaN 金屬半導體發光體發展歷史 14
1.6 GaN p-n junction 之藍、綠及白光發光二極體的發展歷史 16
1.7 AlGaInP 可見光發光二極體之發展歷史 18
2. 發光二極體基板的選擇 21
3. 雙氣流 MOCVD 磊晶成長 24
4. 側向磊晶成長技術 26
5. 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磊晶機台簡介 27
6. LED 元件製作 29
6.1 p-GaN 歐姆接觸 29
6.2 p-GaN 及 mesa 蝕刻 29
6.3 p-pad 及 n-pad 製作 30
6.4 晶片研磨、切割、固晶、打線及封裝 31
7. 參考資料 32
第二章 LED 照明應用 陳建宇
1. 前言 38
2. LED 光特性的標準與測試方法 38
2.1 全光通量 38
2.2 部分光通量 39
2.3 光分佈 40
2.4 發光強度 40
2.5 亮度 40
2.6 發光光譜 41
2.7 色度(Colorfulness) 41
2.7 照度 42
3. 色溫(Color Temperature) 42
3.1 演色指數(Color Rendering Index, CRI)系統 44
3.2 演色向量(Color Rendering Vectors, CRV)系統 44
3.3 照度與色溫對感知之影響 44
4. 照明量測規範 46
5. 光學設計篇 47
5.1 光學設計 47
5.2 LED 晶片元件設置 47
5.3 LED 安全性設計 48
5.4 安全性設計與安全規範 48
6. 應用篇 49
6.1 室內照明應用領域 49
6.2 居家(客廳、書房、臥室等) 49
6.3 辦公室 50
6.4 工廠 51
6.5 學校 52
6.6 公共建築(運輸系統、商店、博物館等) 54
6.7 醫療空間(手術室) 55
7. 室外照明應用領域 57
7.1 LED 路燈 57
7.2 LED 車燈 61
7.3 LED 指示燈、景觀燈 64
8. 參考資料 65
第三章 LED 國際照明規範常識 賴芳儀
1. 前言 68
2. 各國照明規範制定概況 68
2.1 台灣 LED 照明規範發展概況 68
2.2 美國 LED 照明規範發展概況 74
2.3 日本 LED 照明規範發展概況 75
2.4 韓國 LED 照明規範發展概況 75
2.5 中國 LED 照明規範發展概況 77
3. 規範制訂組織、LOGO、組織名稱縮寫(表列) 78
第四章 LED 產品發展趨勢 呂紹旭
1. LED 元件產品發展歷程 86
2. LED 封裝元件產品類別定義 89
3. 白光 LED 元件產品技術發展 90
4. LED 應用產品發展 93
5. 參考資料 100
第五章 光電半導體元件 吳孟奇 黃麒甄
1. 基本原理 102
2. 電子轉移機制 103
3. 注入機制 107
4. 發光效率與量子效率 108
5. 輻射光譜 109
6. PN 接面原理 111
7. 發光二極體 112
8. 半導體的材料與種類 114
9. 半導體的鍵結與晶體結構 115
10. 半導體的產生與複合 117
11. 導體、半導體、絕緣體的能帶 118
12. 發光二極體元件結構 119
12.1 典型平面表面出光型 LED 元件結構 119
12.2 基板(砷化鎵、藍寶石、矽、氮化鎵)晶格常數、晶格結構(晶向)價格 123
12.3 同質結構元件能帶圖 123
12.4 異質結構元件能帶圖 124
12.5 封裝後成品 125
13. 參考資料 127
第六章 LED 基本驅動電路 梁從至
1. LED 的電氣特性 130
2. 直流電壓源之 LED 驅動電路之設計 132
3. 電源為市電交流電壓之 LED 驅動電路設計 135
第七章 系統模組設計 歐崇仁 林俊良
1. 前言 144
2. 基礎幾何光學原理的介紹:費馬原理到 SNELL 定律 144
3. 何謂一次光學 149
4. 整體效率之計算 150
5. LED 二次光學原理 152
6. 折射定律於二次光學的應用 154
7. LED 二次光學的設計觀念 155
8. 光形與色座標的關係 156
9. 軟體的校正 157
10. 光源的設定 159
11. 二次光學的模擬程序簡介 160
12. LED 二次光學設計範例:非球面凹透鏡設計理論與模型 162
12.1 基本觀念 163
12.2 建立模型 164
12.3 光源設定 165
12.4 封裝設計 168
12.5 模擬結果與實驗的比對 170
12.6 未來的建議 173
13. 系統模組效率 174
13.1 驅動電路效率 176
13.2 功率因數(Power Factor,簡稱 PF) 176
13.3 諧波失真 THD-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176
14. LED 效率 177
14.1 內部量子效率 177
14.2 光取出效率 179
14.3 螢光粉轉換效率 179
14.4 燈具與光學效率 179
15. 封裝材料特性 180
16. 導線架(lead frame) 181
16.1 金屬導線架 182
16.2 陶瓷 (Ceramic)導線架 184
16.3 矽(silicon)導線架 185
16.4 固晶材料 185
16.5 環氧樹脂固晶 186
16.6 共晶(eutetic)固晶 186
16.7 金屬焊線(wire bonding) 187
16.8 封膠材料(encapsulate) 188
17. 參考文獻 188
...
立即查看
本書為作者群累積多年的教學和實務經驗,可作為大學系所「長期照顧」領域的學習用書,亦可提供長照實務機構及社會工作人員專業技術的參考資料。全書共分十二章,分別探討臺灣長期照護政策、日德荷保險和臺灣的辯論、長期照護個案管理、社區照顧、家庭工作、團體工作、倫理議題、跨專業整合、住宿型機構照護、日間照顧服務、居家式照顧服務、相關理論。
立即查看
書名:光纖通訊
作者:鄒志偉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1/04/00
ISBN:9789571162447
內容簡介
自一百年前無線電之父—馬可尼獲得諾貝爾獎以來,通訊方面的科技發展再一次被肯定,而被譽為光纖之父的高錕教授在 2009 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榮譽。這也對從事光通訊的學者們起了非常大的鼓舞。光纖通訊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而光纖通訊也使資訊的傳遞變得更方便及更便宜,促使網際網路的普及化,對人類社會起了重大的影響。
本書使用簡而易懂的方式來說明光纖通訊的原理及應用問題,並且盡可能地介紹最新的光纖通訊技術,除了能作為大專理工系學生的課本或參考書外,亦能為有興趣之人士作自習之參考。
◎內容面向學者、工程師和理工科大學及研究所師生。
◎摒除繁瑣理論分析和公式推演,本著作使用大量圖表,力求圖文並茂、通俗易懂。
◎本書內容新穎,涵蓋範圍廣,觀念清晰,具前瞻性。
目錄
序
第1章 光纖通訊的簡介
1.1 光的特性
1.2 光纖通訊的需求
1.3 無線電通訊簡史
1.4 光纖通訊簡史
第2章 光纖
2.1 光纖結構
2.2 光纖特性
2.3 數值孔徑
2.4 馬克斯威爾方程式
2.5 菲涅耳反射
2.6 相速度與群速度
2.7 板狀導波
2.8 光纖模態
2.9 雙折射效應與偏極化模態色散
2.10 色散
2.11 啾頻脈衝
2.12 色散補償
2.13 光纖之衰減
2.14 非線性光學效應
2.15 新型光纖
第3章 光源
3.1 雷射發明簡史
3.2 雷射基本理論
3.3 能帶與能隙
3.4 雷射二極體之結構
3.5 雷射材料
3.6 雷射二極體之縱向模態
3.7 雷射二極體之閾值電流
3.8 雷射速率方程式
3.9 光通訊常用的雷射二極體
3.10 外部調變
3.11 雷射雜訊
第4章 光接收器
4.1 光二極體之原理
4.2 光二極體之種類
4.3 光二極體之雜訊
4.4 光接收器
4.5 位元誤碼率的測量
第5章 光通訊元件和子系統
5.1 光放大器
5.2 光放大器雜訊
5.3 光隔絕器
5.4 光循環器
5.5 光纖光柵
5.6 陣列波導光柵
5.7 可調式光塞取多工器
5.8 矽光路
第6章 光通訊系統
6.1 光網路結構
6.2 光網路架構的演進
6.3 通訊標準
6.4 SONET/SDH
6.5 波長路由網路
6.6 光封包交換網路
6.7 寬頻接取網路
6.8 光纖微波
第7章 取樣、調變與多工存取
7.1 基本數位通訊原理
7.2 取樣
7.3 量化
7.4 調變
7.5 多工存取
7.6 數據速率與頻寬
附錄 I – dB和dBm
附錄 II – dBm, mV, Vpp的換算表
附錄 III – 100 GHz ITU 波長和頻率換算表
立即查看
通訊系統:類比與數位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通訊系統:類比與數位
ISBN13:9789863782384
出版社:高立
作者:Haykin(繆紹綱)
裝訂/頁數:平裝/592頁
版次:2
出版日:2020/06/00
內容簡介
通訊系統課程是各國多數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相關學系必修或選修的基礎課程。此課程通常會安排在大學三年級,建議讀者最好先具備微積分、電子學、訊號與系統以及機率論等課程的基礎。
由於此課程的重要性與學習上的門檻,因此原文作者有特別留意課程的安排與架構的規劃。在課程的敘述上儘量以簡明、準確為原則,並依照教學經驗與以往讀者們的反應,在二版安排有助於學習的大量範例、習題和實驗;並搭配精心設計的 Matlab 實驗習題,讓讀者以更快、更清楚的方式學會本書課程內容。此書中文編譯也遵循此一方向全書完整編譯,並配合中文讀者的學習背景與中文描述上的特性,適度潤飾與勘誤部分原著內容,讓中文版讀者能獲得最大的學習成果。
數學是解釋通訊原理非常重要的精準語言,它與一般文字的表達相輔相成,兩者在本書已呈現極適當的平衡,此回中文版本新書更是通訊系統入門教材中難得的佳作,想要學好此門課程的讀者千萬不可錯過。
目錄
Chapter 1 簡 介
Chapter 2 信號和系統的傅立葉表示
Chapter 3 振幅調制
Chapter 4 角度調制
Chapter 5 脈波調制:從類比到數位的過渡
Chapter 6 基帶資料傳輸
Chapter 7 數位帶通調制技術
Chapter 8 隨機信號與雜訊
Chapter 9 類比通訊中的雜訊
Chapter 10 數位通訊中的雜訊
Chapter 11 系統與雜訊計算
Appendix 1 功率比和分貝
Appendix 2 傅立葉級數
Appendix 3 貝索函數
Appendix 4 Q 函數及其與誤差函數的關係
Appendix 5 舒瓦茲不等式
Appendix 6 數學表
Appendix 7 第7~10 章中針對計算機實驗習題的MATLAB腳本
Appendix 8 練習題的答案
詞彙表
中英文索引
立即查看
AN INTRODUCTION TO CONTROL SYSTEMS (2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This significantly revised edition presents a broad introduction to Control Systems and balances new, modern methods with the more classical. It is an excellent text for use as a first course in Control Systems by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all branches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The book contains: A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automatic control, integrating digital and computer control technique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s, the practical issues and problems in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three-term PID controller, the most widely used controller in industry today; numerous in-chapter worked examples and end-of-chapter exercises. This second edition also includes an introductory guide to some more recent developments, namely fuzzy logic control and neural networks.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