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海洋不僅是生態多樣性的寶庫,更是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空間。隨著全球藍色經濟的興起,海洋空間規劃(Marine Spatial Planning, MSP)逐漸成為平衡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核心治理工具。 台灣在《海洋產業發展條例》與《海洋保育法》的基礎上,推動《海域管理法》的立法,這不僅是法制完備的需求,更是確保 MSP 成效、促進海洋產業永續發展的關鍵。三法相輔相成,可形成完整的「產業推動一生態保育一空間管理」治理架構,為台灣打造 韌性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奠定堅實基礎。 本書匯集專家學者與產業界人士,共同透過論壇的交流與建議,集結成書,期待能為未來《海域管理法》的立法提供更具體的方向,實現藍色國土的永續願景。 【目錄】 主編序 / 邱永芳 貴賓開幕致詞 / 蕭美琴、江茂雄、張景森 專題演講 海洋國家應有的海洋空間規劃思維與建議方向 / 陳璋玲主題I 國防產業 [場次一] 海洋空間規劃於國防安全之運用策略與重要性 胡念祖 主持 陳永康 主講 [場次二] 海洋國家的海域使用與國家安全思維 胡念祖 主持 謝慶欽 主講主題II 離岸風電產業 [場次三] 海洋空間規劃於我國離岸風場開發之運用 邱文彥 主持 陳崇憲 主講[場次四] 離岸風場開發對我國海洋空間造成之競合與衝突 邱文彥 主持 蘇楠傑 主講主題III 海事工程產業 [場次五] 海洋資料調查於近海海域空間規劃之重要性 邱琳濱 主持 賴堅戊 主講 [場次六] 海洋施工營造作業對海洋環境之影響 邱琳濱 主持 林明弘 主講主題IV 海洋環境永續保育 [場次七] MSP推動我國港區營運與海洋環境之永續經營 鄭明修 主持 高傳凱 主講[場次八] 離岸風場對我國沿近海漁業資源之影響 鄭明修 主持 葉信明 主講綜合座談 主持 邱永芳 與談 陳陽益、邱琳濱、鄭明修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你是否懷抱著一個航空夢,內心對航空產業有所憧憬呢?提及航空產業,多數人最先會想到的便是與乘客接觸密切,亮眼的第一線空服員以及地勤人員。實際上,其中是仰賴了超乎想像的人力付出,才能成就一趟趟的飛行航程。 這本航空書整理了航空產業的基本概念與知識,並對許多人想要從事的空勤與地勤職務有詳盡解說,提供深度的應試演練與實務經驗分享,幫助學子們無論是準備自傳還是面試,都能夠得心應手。同時也介紹航務作業上的各項職位,讓有志者可以看到更多選擇與面向。 期許在本書的引領之下,對航空產業有著無限熱忱的你,能夠順利圓夢,開啟嶄新美好的篇章! 【目錄】 推薦序 003 作者序 006 Part 1 航空產業篇 2 01 主管機關與六大特許產業 4 02 國際民航重要組織與航空聯盟 11 03 世界常見民用航空器與製造商介紹 18 04 臺灣民用航空公司介紹 23 番外篇1:航空產業大揭密∼聊聊你所不知道的航空業 34 01 航空貨運是民航特許產業 34 02 747 Combi 有哆啦A 夢的神奇口袋 36 03 再會吧!空中女王 38 04 LCC 不只節流還要開源 40 05 守護天空安全的飛航管制員 42 06 民航特考:進入航空產業的另一塊敲門磚 45 Part 2 航空地勤篇 48 01 「航空器簽派員」(Aircraft Dispatcher) 50 02 「旅客服務員」(Passenger Service Staff) 54 03 「航空器維修員」(Aircraft Maintenance Technicians) 54 04 「地面機械員」(Ground Mechanic) 55 05 「機坪作業員」(Ramp Service Staff) 55 番外篇2:當乘客也想知道的事∼聊聊航空不思議 56 01 載重平衡表,起飛必要文件 56 02 機場運務之Check-in Counter在忙什麼 58 03 行李去了哪? How the luggage get to the correct destination? 64 04 所謂輪椅乘客其實是集合名詞 66 05 機坪地勤有什麼不一樣 69 06 飛機馬桶汙水去了哪 71 07 航空貨運疊疊樂,什麼是打盤?卸盤? 73 08 國際各大航空公司地勤人員報考資格條件表 76 Part3 航空器與空勤組員篇 78 01 「航空器駕駛員」(Aircraft Pilot) 80 02 「客艙組員」(Cabin Crew) 83 番外篇3:飛機怎麼飛上天∼聊聊飛行原理 84 01 錙銖必較的航空燃油 84 02 APU(飛機輔助動力系統) 87 03 飛機地面後推行?不行?? 91 04 巡航高度不是水平飛行 94 05 走入歷史的飛航工程師 97 06 Window seat不一定有window 100 07 國際各大航空公司空勤人員(飛行員)報考資格條件表 103 番外篇4:搭機最令人期待的事∼聊聊客艙服務 105 01 空服作業流程 106 02 不在空中的空廚跟機上廚房有什麼不一樣? 114 03 從機上菜單看世界餐飲文化 117 04 「主廚」是機上餐飲新關鍵字 121 05 天空無處不咖哩 125 06 機組員跟乘客吃一樣的嗎? 127 07 猜猜機上早餐什麼沒有 130 番外篇5:搭機最重要的事∼聊聊飛行安全 133 01 空中勤務與客艙安全概述 133 02 安全須知卡是有法規依據的 142 03 要幫忙還要多收費的逃生出口相親位 145 04 現在商務艙正流行魚骨座位 148 05 機上廁所幹嘛放菸灰缸 149 06 不能鴛鴦浴的Shower room 151 07 誰是航空代言:機艙走道的Show girl 152 08 當銷售成為一種空服專業 155 09 If I were a flight attendant 157 10 擺盪在安全與時尚的空姐制服 159 11 國際各大航空公司空勤人員(空服員)報考資格條件表 162 番外篇6:航空公司空勤與地勤報考祕笈大公開 166 01 中英文自傳致勝訣竅 166 02 各家航空公司應考資訊 172 03 面試時的服裝儀容及舉止禮數之正確照片示範 235 04 面對通過考試之航空公司選擇性及決定權 241 05 線上空地勤過來人的心得分享及執勤生涯甘苦談 244 06 應試各家航空公司Q&A匯集大成及致勝關鍵 254 參考文獻 256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從宏碁到台積電,深度剖析台灣創新企業的競爭力來源 由全新面向出發,重新理解科技產業的成功關鍵★台灣科技產業50年,發展全記錄 ★科技管理研究權威洪世章教授多年研究彙整【科技改變台灣,台灣科技產業改變世界】 《打造創新路徑》紀錄了1970年代以降,台灣科技產業的創新故事,既有歷史的實情,也有理論的高度。從個人電腦的蓬勃發展、硬碟機的曇花一現、面板的快速崛起,再到工研院的前瞻改革、園區新貴的誕生,以及台積電的獨領風騷,不僅涵蓋了台灣科技產業的不同歷史與面貌,也記錄了少為人知的興衰際遇、產業競合以及意外奇緣。台灣的科技產業,不只改變了台灣的社會,也改變了世界。【解析發展脈絡,探究科技紋理】 從六個在台灣的科技發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關鍵點,一窺整體科技產業的脈絡:◆科技奇蹟的源頭 宏碁、神通、大眾這三大電腦公司,它們所採用的成長行動策略之間有何異同? ◆硬碟的殞落 硬碟機是當年台灣繼個人電腦之後,所期待發展的未來明星產業,但結果卻是大失所望。硬碟機為何失敗?其失敗經驗又為科技業帶來何種影響? ◆面板的崛起 1990年代,面板產業迅速發展,短短幾年間,就跨越了高技術、大資本的門檻,成為世界級的產業聚落。 ◆工研院的角色 工業技術研究院於2000年的前後約20年時間,發揮策略行動,改變其與制度環境之間的關係,也間接促成台灣科技專案體系轉型的歷程。 ◆科技族群的繁盛 2000年代之後,透過制度與行動的共演過程,電腦、半導體、通訊以及光電等高科技公司,共同參與的一個新興且色彩鮮明的台灣產業族群的興起與制度化。 ◆台積電的啟示 台積電在跟隨摩爾定律的同時,又能夠發揮改變的能動性,發展出獨特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進而改變半導體產業的遊戲規則。【時勢照英雄,打造創新路徑】 洪世章教授以制度(時勢)與行動(英雄)的對話為核心主軸,從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再到時勢照英雄,三種的不同角度,全面解析台灣科技產業的獨特路徑與發展全貌。創新的能量便在這樣的路徑上,不斷地擦撞出璀璨的火花,也將繼續帶領台灣走向下一個輝煌時代。 本書特色 ★從理論的論述出發,以實務的分析佐證,用嚴謹的態度作結,讓精煉的知識內化。 ★作者長年浸淫於科技產業,對產業脈絡瞭若指掌,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兼具。 ★台灣卓越的科技製造能力,根本地改變世人的生活方式,身為這世代的一份子,除了親身參與、更要領略一二。 【目錄】 自序第一章 時勢照英雄:科技三疊話創新 第一節 科技如何管理? 第二節 從策略管理到科技管理 第三節 進出行動與制度之間第二章 電腦的爭渡:追求成長的行動 第一節 企業要如何成長? 第二節 企業成長策略:階層、市場、網絡 第三節 台灣個人電腦 第四節 策略行動的變化 第五節 結語第三章 硬碟的殞落:撞見制度的阻力 第一節 為何台灣做不好硬碟機? 第二節 技術體制遇上國家系統 第三節 硬碟機產業與技術 第四節 台灣硬碟機 第五節 台灣硬碟機的制度基礎 第六節 結語第四章 面板的相應:發揮制度的優勢 第一節 為何台灣可以快速長出面板產業? 第二節 技術在地化對上技術國際化 第三節 面板技術與產業 第四節 台灣面板的競爭力來源 第五節 結語第五章 前瞻工研院:改造制度的行動 第一節 行動如何改造制度? 第二節 把變革放進制度裡:策略的角色 第三節 科專體系的轉變 第四節 拼湊、連介、傳播策略 第五節 結語第六章 演繹新族群:行動/制度的協奏 第一節 新型態組織如何誕生與成長? 第二節 結合策略創新與制度建構觀點 第三節 從家族企業到科技新貴 第四節 科技族群的誕生與發展 第五節 結語第七章 照映台積電:進出制度的行動 第一節 台積電如何應對摩爾定律? 第二節 制度遇見行動 第三節 半導體技術與摩爾定律 第四節 台積電:進出摩爾定律 第五節 進出制度的行動:台積電的啟示 第六節 結語第八章 卻顧所來徑:調和行動與制度 第一節 行動與制度的交會 第二節 創新路徑 第三節 創新路徑的構成 第四節 規則、資源與行動 第五節 結語附錄 研究方法:質的分析 第一節 量化與質性的比較 第二節 選擇質性理由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第四節 資料來源 第五節 資料分析 第六節 信度與效度 第七節 後語參考文獻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6G時代來了!掌握未來投資趨勢必備!!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即使你是文科生也可以輕鬆理解! 外科醫生遠距為在月球上的太空人開刀、操控無人機、操控自駕車、操控廠房機械手臂、智慧手環直接連線6G基地台⋯⋯ 第六代行動通訊網路的應用範圍超過以往所能想像,你必須對它有全面性的了解,才能不被時代潮流淘汰。 不過眾多投資者多少也領略過,有些業者只是「蹭」熱題,對新技術並未積極投資發展,只因原有業務與熱題有些許相關性,也大張旗鼓說自身是6G概念股,這類業者期許的收益來自推升的股價,而非新投入事業的市場斬獲。 對此,本書的用意即在於盡可能嘗試描繪6G產業鏈的全貌,並將國內外主要業者標注於其中,必要時也比較業者在該鏈中的技術能耐、分量輕重,期讓眾多投資者在面對眼花撩亂、撲天蓋地的6G概念股吹捧訊息時,能快速掌握真正的潛力股、成長股,避開地雷,與業者共同踏實斬獲。 不同世代的通訊技術如何畫分?2G是人跟人的通話,3G是人跟人通話外再加入人對機(無線寬頻上網,遠端為網站機器),4G則是再增加機對機(物聯網,mMTC),5G則是將機對機再展開另一取向(uRLLC),形成三角,並持續在三角面積內增訂、修訂標準來滿足更多類型的無線通訊應用。而6G就是在5G的基礎上,達成超移動、超寛頻、超廣覆蓋、超多連接量、超省電、超精準的功能。結合先進的後端技術,區塊鏈分散式帳本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甚至是量子加密技術。 在新的通訊技術發展下(6G),一個全新的世界正被塑造中。 本書告訴你未來世界可能會有的樣子。有那些運用會興起,那些廠商會得益。全在你的掌握中。 本書特色 ★用最容易理解的模式寫作,任何人都看得懂 本書說一開始說明技術的演進,有助於非技術背景的讀者,沉入相關情境。對此領域的本質,有清楚的理解。有助於後續吸收資訊。 整本書的寫作,皆以非技術讀者可以理解,並進而掌握未來趨勢為宗旨。 ★硬體、軟體、服務、高空平台與衛星…等全面解說 馬斯克的SPACE X,被賦多極高的本益比,因為市場認為他廣發衛星,享有獨佔的地位。但這是真的?除了其他競爭對手,沒有其他技術可以抗衡?本書完整說明構成6G產業鏈的組成。讓你對未來的發展有更準確的判斷能力。 ★最細部的產業鏈說明,讓你的投資方向零失誤! 把6G產業分為18個細項,讓你徹底掌握產業結構,對技術的演進有更好的了解及判斷能力。如,基頻晶片商、射頻晶片、射頻類比前端晶片、射頻元件商、應用處理器晶片商、伺服器相關晶片商、微控制器晶片商、矽智財供應商、晶片設計服務商、晶圓代工廠,化合物半導體代工廠、通訊模組代工商、用戶前置設備代工商、智慧手機商、行動電腦商、平板電腦商、 物聯網、穿戴電子商、工控電腦商、邊緣運算設備商、專屬通訊設備商、測試設備商、5G硬體新創商。 【目錄】 序言 第一章:從1G到6G的淵源脈絡 1. 為何稱為第六代行動通訊? 2. 行動通訊的「世代別」何時開始? 3. 通訊世代劃分是分明的嗎? 4. 行動通訊世代標準由誰制訂? 5. 第三代為何要升級到第四代? 6. 第四代與LTE是何關係? 7. 強化室內通訊LTE-Hi、推擠固接寬頻LTE Home 8. 試圖取代地面電視站的LTE-B(eMBMS) 9. 巧運Wi-Fi傳輸的LTE-H、挪借Wi-Fi頻譜的LTE-U 10. 鄰近方位性服務的LTE Direct 11. 跨入物聯網的LTE-M2M 12. 第四代為何要升級到第五代? 13. 第五代展開三角價值主張 14. 第六代將從三角到多角 15. 為B5G、Pre-6G作好準備 第二章:6G技術標準進度與走向 16. IMT-2030設定6G情境與能力 17. 6G估計以Phase之名分兩階段實現 18. 為引導6G願景 NGA、NGMN等多家新聯盟成立 19. 加強裝置間連線的D2D Sidelink 20. 非地面網路(NTN)高掛基地台 21. 高空平台(HAPS)新興基地台高掛法 22. 盡力滿足6G低延遲的低軌衛星(LEO) 23. 太赫茲(THz)等級的頻譜運用 24. 可重構智慧表面(RIS)輔佐6G基地台 25. 基地台雷達化的感測與通訊整合(ISAC) 26. 可見光通訊(VLC)、太空雷射通訊(LCS) 27. 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邊緣人工智慧(Edge AI) 28. 引入區塊鏈(Blockchain)、分散式帳本(DLT)技術 29. 後量子密碼(PQC)、量子金鑰分發(QKD) 30. 別驚訝!7G已進入討論階段 第三章:6G未來願景與全向應用 31. 沉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 32. 擴展實境(XR)、元宇宙(Metaverse) 33. 數位雙生(Digital Twin) 34. 遠距醫療看護、遠距手術(Telesurgery) 35. 全息影像(Holographic Telepresence) 36. 定位與感測(Localization and Sensing) 37. 蜂巢式車聯網(C-V2X) 38. 智慧電錶(Smart Meter)、智慧電網(Smart Grid) 39. 工業4.0、5.0(Industry 4.0、5.0) 40. 腦機介面(BCI)、體域網(BAN) 41. 感測與通訊整合(ISAC) 42. 無人機(UAV)、無人搬運車(AGVAMR)操控 43. 智慧城市(Smart City)、智慧農業(Smart Agriculture) 44. 整合存取與回傳(IAB) 45. 創新光學與無線網路(IOWN)、全光網路(APN) 46. 人工智慧即服務(AIaaS) 47. 太空、天空、地面一體化網路(SAGIN) 48. 觸覺網際網路(Tactile Internet) 49. 推助無線電能傳送(WPT)、能源收割(EH) 50. 支援零信任(Zero-Trust)資安防護 第四章:6G硬體、軟體、服務產業鏈 51. 5G、6G晶片構成概覽 52. 基頻晶片商 53. 射頻晶片、射頻類比前端晶片、射頻元件商 54. 應用處理器晶片商 55. 伺服器相關晶片商 56. 微控制器晶片商 57. 矽智財供應商 58. 晶片設計服務商 59. 晶圓代工廠 60. 化合物半導體代工廠 61. 通訊模組代工商 62. 用戶前置設備代工商 63. 智慧手機商 64. 行動電腦商、平板電腦商 65. 物聯網、穿戴電子商 66. 工控電腦商、邊緣運算設備商 67. 專屬通訊設備商 68. 測試設備商 69. 5G硬體新創商 70. 硬體產業小結 第五章:6G高空平台與6G衛星產業鏈 71. 衛星產業鏈概覽 72. 衛星主要部件概述 73. 天線、射頻基頻製造商 74. 機構件、基板、連接器、光學元件商 75. 衛星系統商、子系統商 76. 衛星發射服務商、仲介商、保險商 77. 低軌衛星用量可望大增 78. 衛星系統營運商 79. 行動通訊服務營運商 80. 邊緣運算、核網軟體商 81. 專網系統整合商 82. 資訊技術服務商 83. 測試驗證服務商 84. 公有雲商核心網路服務 85. 公有雲商邊緣運算服務 86. 公有雲商衛星地面站服務 87. 新興應用服務商 88. 新覆蓋下可能受脅的網路技術與服務 89. 更多相關新創商 90. 更多大膽創新技術 第六章:6G發展變數與展望 91. 物理面、工程面的技術挑戰 92. 頻譜政策與進度 93. 現階段專利高度集中於中國 94. 資安、隱私威脅 95. 能耗、碳排顧慮 96. 邊際效用遞減、新客群經營 97. 其他無線通訊技術的反撲 98. 樣樣通、樣樣鬆 99. 過度期許、過度失落 100. 更多的隱憂、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