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歌仔冊ê心適代 (1版)
作者: 施炳華
版次: 1
ISBN: 9786263930490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24/04
書籍開數、尺寸: 20開
頁數: 404
#建築、設計與藝術
#戲劇
定價: 520
售價: 442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簡介】 本書《歌仔冊ê心適代》簡介: 「心適代」是「心適(sik)、有趣的代誌」。本書是作者把三十年來研究歌仔冊的心得,選擇其中比較有趣的內容,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介紹有關歌仔冊的常識與知識。期望構成一个「科學性、有體系的學問」,也就是「歌仔冊學」。 歌仔冊是1920~1960年代道地的「語文合一」的台語文學。其書寫的特色是大量用漢字來把唸歌的聲音標音(如今日的羅馬字)記錄,開口唸唱就是韻律美妙的「阿母的話」的口頭文學。本書用「漢羅台語文」書寫,採用故事性的、輕鬆的語調與讀者共享。對於歌仔冊語詞的音、義盡量解釋清楚並注音,使讀者能夠唸出純正的台語,以保存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純正的台語。閱讀本書,不僅學習美妙的台語,增加生活樂趣,更可作為寫作台語文學的參考。 本書適用於:台語文學友志、歌仔冊研究者、台語教師進行唸歌教學者、台語文學史的建構者、想了解歌仔冊的學者。 【目錄】 目 錄 序一 歌仔冊學當咧發穎 蕭藤村 序二 Kiâⁿ ǹg「歌仔冊學」ê大門 Teng Hongtin 序三 台語歌仔冊是高貴ê語言 施炳華自序 常用台語詞、華語詞對照表 合音詞簡表 凡例 第一章 歌仔冊導讀 一、唸歌佮歌仔冊ê定義 二、歌仔冊ê價值 三、歌仔冊ê歷史 四、歌仔冊館藏佮私人收藏 五、歌仔冊ê版式 六、唸歌佮歌仔冊ê內容 七、歌仔冊ê特色 第二章 認識(pat/bat)歌仔先 一、拜先話仙罔練仙 二、歌仔先梁松林一生ê剪影 三、蔡阿生賣藥仔 四、梁松林佮王秋榮 五、梁松林佮黃水返 六、梁松林佮陳春榮 七、洪筆佮洪月 八、鄉土歌仔仙陳再得 九、宋阿食佮張坤燥 十、編歌唸歌賣冊ê張玉成 十一、讀書人編寫ê歌仔冊:文山居士、黃錫祉 十二、唸歌國寶楊秀卿 十三、說唱人生一甲子ê王玉川 十四、傳承唸歌藝術ê周定邦 第三章 歌仔冊ê故事 一、歌仔冊佮歌仔曲簿 二、歌仔冊ê詼諧代──《無某無猴新歌》 三、白賊七ê故事 四、《僥倖錢失得了》ê故事 五、Uì《僥倖錢失得了》ê起鼓講起──「起鼓」(套頭話)佮「時間佮空間ê記號」 六、乞食之父施乾:新笙《乞食改良新歌》欣賞 七、「乞食開藝旦」ê故事 八、「乞食開藝旦」故事ê作者 九、《最新運河奇案》 十、《新歌林投姉》 十一、《周成過臺灣》 十二、梁祝故事ê笑詼古 十三、歌仔冊ê「廣場語言」 十四、歌仔冊ê「數字聯章」體:麥田《最新手巾歌》、宋文和《百草對答歌》 十五、「桃花女鬥周公」佮結婚禮俗 十六、《青冥擺腳對答歌》ê唸歌生涯剪影 第四章 歌仔冊ê版權佮改寫、偷印 一、無著作權保護ê時代 二、竹林書局ê功過 三、「文明勸改歌」ê 版本研究 第五章 歌仔冊ê鬥句佮押韻──鬥句協韻抾會和,喜怒哀樂唱會落 一、選用一字ê無仝讀音來押韻 二、配合韻腳,使用詞綴 三、轉換詞義 四、倒文協韻 五、省文 六、塌字 七、使用俗諺 八、用日文假名、日語漢字做韻腳 九、擬人、擬物 十、詞組ê活用 十一、使用僻話(隱語) 第六章 歌仔冊用漢字標音ê鋩鋩角角 一、歌仔冊使用標音字ê用意 二、音近借字 ê運用 三、造字標音 四、泉腔「去聲無分陰陽」佇歌仔冊ê運用 五、合音字ê標記 第七章 歌仔冊學 一、歌仔冊學ê起步佮內容 二、歌仔冊ê推廣活動 三、歌仔冊研究專書紹介 參考書目 附錄:施炳華台語、歌仔冊ê著作佮網站

為您推薦

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詩歌【二冊套書】

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詩歌【二冊套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750 售價: 675 現省: 75元
立即查看
《冰與火之歌》第一部至第五部【全系列套書13冊】

《冰與火之歌》第一部至第五部【全系列套書13冊】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490 售價: 3817 現省: 673元
立即查看
對抗SARS自保手冊

對抗SARS自保手冊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150 售價: 135 現省: 15元
立即查看
筆耘文筑:歌仔戲劇本集

筆耘文筑:歌仔戲劇本集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30 售價: 248 現省: 82元
立即查看
臺灣歌仔戲史論:文本、展演與傳播

臺灣歌仔戲史論:文本、展演與傳播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臺灣歌仔戲史論:文本、展演與傳播 作者:蔡欣欣 出版社:政大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9869543675 內容簡介   伴隨著本土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變遷的臺灣歌仔戲,百餘年來存留不同歷史語境的時代文本,演化出「與時俱進」的多元展演景觀,也傳播到閩南和東南亞等華人族群常民生活中。本書結合文獻史料的挖掘耙梳,實物史料的蒐集考證,田野踏查與口述訪談的「三重證據法」研究策略,重返「圖文顯影」宣傳戲單的歷史現場,賞析兼融「戀戀國風/博物樂府」的歌仔唱本《六十條手巾歌》,解讀奠基腹內與活戲養分的「真本歌仔」《山伯英台》,探究新劇《恆娘》與歌仔戲《馴夫記》的「文化展演」,述論縱橫劇壇八十餘載的「日光歌劇團」演藝現象,透視「文化霸權/狂歡嬉戲」的國語電視歌仔戲,綜覽「高雄天藝術節」的現代劇場歌仔戲展演,建構當代兩岸歌仔戲交流史話,積鉤1960年代「柏華閩劇團」與「牡丹桂閩劇團」的新加坡演出印記。 目錄 序/曾永義 序/曾學文 總論 壹、文本 1.重返歷史現場:「戲單」中圖文顯影的臺灣歌仔戲 2..戀戀國風/博物樂府:歌仔唱本《六十條手巾歌》析論 3奠基歌仔戲活戲養分的「真本歌仔」《山伯英台》 貳、展演 4.日治時期新劇《恒娘》與歌仔戲《馴夫記》的「文化展演」 5.「日光歌劇團」演藝現象述論 6.霸權與嬉戲──臺灣「國語」電視歌仔戲述論 7.綜覽「高雄春天藝術節」現代劇場歌仔戲展演(2010-2015) 參、流播 8.當代兩岸歌仔戲交流史話(1949-2012) 9.1960年代臺灣歌仔戲「柏華閩劇團」新加坡演出印記考索 10.1960年代「牡丹桂閩劇團」新加坡演出印記 參考書目 後記

原價: 460 售價: 423 現省: 37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