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簡介】 亞里士多德全面系統地整合了古希臘數百年自然哲學與精神哲學的成果,進而提出「存在是什麼」的問題,對存在本身進行追問,從而將古希臘哲學提升到純粹形而上學的層面,是亞里士多德研究的心血結晶。 本書包括三大部分,共14卷。 第一部分(卷1~4):為形上學導論。 第二部分(卷5~11)為「實體論」。 第三部分(卷12~14)為自然神學及其他補充。 即「存有學、實體學、神學」等三個主題的轉折。 本書另附有章節分析、索引和參考書目,以供研習哲學與哲學史者,以及研究希臘學術與西方學術史者之查考。 無論是柏拉圖或亞里斯多德,他們都同意哲學的目的就是探究事物,並獲得共相。而形上學即是最佳的研究成果。柏拉圖代表一種唯心論的思考模式,而亞里斯多德則代表另外一種以經驗做出發點的實在論的思考模式。這是值得我們去效法其治學態度與學習其宏觀的學術視野。 亞里斯多德著作裡並沒有名為《形上學》的論著,這名稱是安卓尼庫斯所命名。亞里斯多德把這部著作的內容認定為「第一哲學」或「神學」。 形上學,是研究事物存在及本質的學問,也被哲學領域視為「第一哲學」,即研究所有哲學的基本問題之學問。 【目錄】 形而上學1 卷(Α)一1 卷(α)二36 卷(Β)三42 卷(Γ)四64 卷(Δ)五94 卷(Ε)六133 卷(Ζ)七141 卷(Η)八180 卷(Θ)九192 卷(Ι)十211 卷(Κ)十一233 卷(Λ)十二263 卷(Μ)十三287 卷(Ν)十四321 附錄一342 綱目(章節分析)342 譯者附志367 附錄二371 索引一人名、地名、神名等371 索引二本書各卷互涉及關涉亞氏其他著作者375 索引三名詞及題旨376 附錄三398 參考書目398 譯後記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