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300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給《存在與時間》一個有益的概貌。 ˙那些打算初次閱讀《存在與時間》的人,將會深深地喜歡上這本書。 馬爾霍爾的文本在闡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閱讀《存在與時間》讓人望而生畏。那些打算初次閱讀《存在與時間》的人,將會深深地喜歡上這本書。──英國現象學學會會刊 海德格是二十世紀最有爭議哲學家之一,也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與最有原創力的哲學家之一」。在西方傳統哲學的基礎上有所超越,海德格直問「人的生存狀態」這一核心命題。 一九二七年,海德格發表首部作品──《存在與時間》,是其哲學觀最系統的表述,奠定海德格在哲學史地位,影響後世哲學發展深遠,卻也是一部複雜難懂的哲學書。 本書是對《存在與時間》一書的導讀,作者對《存在與時間》的結構提供清楚明白的概述,闡明潛在的假設、理清深奧的術語,並勾勒出內在發展邏輯。作者提取海德格哲學觀中關鍵概念,逐節分析與解讀《存在與時間》,進而把握海德格宏大而晦澀的哲學理念。與艱澀繁雜的原著相比,本書簡潔明瞭,亦適合初次接觸海德格哲學讀者,是理解海德格及其代表作的絕佳工具書,對哲學和文化理論學習與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目錄】 前言 第二版前言 導論 海德格的計畫(《存在與時間》),第一~八節) 存在問題 重提存在問題 此在的優先性 哲學、歷史和現象學 結論:海德格的設計 第一章 人的世界:懷疑主義、認識與中介(《存在與時間》,第九~二十四節) 笛卡兒的批判(第十二~十三節)) 世界的世界性(第十四~二十四節) 第二章 人的世界:社會、自我和自我—闡釋(《存在與時間》,第二十五~三十二節) 個體和公眾(第二十五~二十七節) 激情和籌劃(第二十八~三十二節) 第三章 語言、真理與實在(《存在與時間》,第三十三~三十四、四十三~四十四節) 語言:命題與話語(第三十三~三十四節) 實在與真理(第四十三~四十四節) 第四章 第一部分的結論:日常生活的神秘性(《存在與時間》,第三十四~四十二節) 沉淪於世(第三十四~三十八節) 畏與操心(第三十九~四十二節) 畏、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 第五章 世俗化的神學:有死性、罪責和良知(《存在與時間》,第四十五~六十節) 死亡和有死性(《存在與時間》第四十六~五十三節) 附錄:海德格和祁克果 罪責和良知(第五十四~六十節) 《存在與時間》的證明 第六章 海德格的修正:時間作為人的視野(《存在與時間》,第六十一~七十一節) 有死性和無性:人的有限性的形式(第六十一~六十二節) 哲學的完整性和本真性(第六十二~六十四節) 操心的時間性:被拋的籌劃(第六十五~六十八節) 操心的時間性:在世界之中存在(第六十九~七十節) 重複和籌劃(第七十一節) 第七章 命運和天命:人的誕生和時間簡史(《存在與時間》,第七十二~八十二節) 歷史和歷史性(第七十二~七十五節) 歷史的教訓(第七十六~七十七節) 論時間之中的存在(第七十八~八十二節) 第八章 第二部分的結束:哲學的結局—《存在與時間》的視野(《存在與時間》,第八十三節) 人的存在與一般的存在問題 參考文獻 註釋 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存在與時間讀本 ISBN13:9789865229849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陳嘉映 編著 裝訂/頁數:平裝/276頁 規格:23cm*17cm*1.5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1/09/25 中國圖書分類:二十世紀德奧哲學家 內容簡介 專為哲學愛好者重新闡述海德格《存在與時間》的不二選 《存在與時間》是研讀海德格的起點,也是其代表作,影響巨大而深廣。此書的主要任務在於追問並解答兩千年西方哲學史上遺忘了的根本問題——「存在」問題。然而,這部經典之作卻因部頭大、文句過於艱澀,而讓哲學愛好者望之生畏,難以終讀。於是,便有了這個專為中文讀者呈獻的改寫本。 編著者陳嘉映是哲學家,也是中文版《存在與時間》的譯介者。他在改寫過程中,力圖盡量減少文字上人為的困難,而盡少傷及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只為達成一個非常簡單的初衷——「為一本很值得讀的書,提供一個讀者能貫通閱讀的本子」。 目錄 新版序 序 言 導論 存在意義問題概述 第一章 存在問題的必要性、結構和優先地位 第一節 重提存在問題的必要性 第二節 存在問題的形式結構 第三節 存在問題在存在論層次上的優先地位 第四節 存在問題在實際存在層次上的優先地位 第二章 本書的方法及章節安排 第五節 從此在分析到時間性闡釋 第六節 解構存在論歷史的任務 第七節 探索工作的現象學方法 第八節 本書綱目 第一部 此在、時間、存在 第一篇 準備性的此在分析 第一章 概說準備性的此在分析 第 九 節 此在分析的課題 第 十 節 此在分析與其他科學的區別 第十一節 生存論分析工作與原始此在的闡釋 第二章 此在的基本建構 — 在世界之中存在 第十二節 「在之中」和「在世界之中存在」 第十三節 對世界的認識和在世界之中 第三章 世界之為世界 第十四節「世界」與世界之為世界 A. 周圍世界與世界之為世界 . 第十五節 上手存在 第十六節 現成存在與周圍世界的合世界性 第十七節 指引與標誌 第十八節 因緣與意蘊,世界之為世界 B. 笛卡兒對世界的闡釋 第十 九 節「世界」之被規定為廣袤物 第二 十 節「世界」之為廣袤的存在論基礎 第二十一節 用解釋學方法討論 笛卡兒的「世界」存在論 C. 世記憶體在者的空間性與此在的空間性 第二十二節 場所與位置 第二十三節 去遠與定向 第二十四節 空間性與空間 第四章 共在與自己存在,以及常人 第二十五節 此在是誰? 第二十六節 他人的共同此在 第二十七節 日常的自己─常人 第五章 「在之中」之為「在之中」 第二十八節 專題分析「在之中」的任務 A.此的生存論建構 第二十九節 現身情態 第三 十 節 怕 第三十一節 理解 第三十二節 理解與解釋 第三十三節 判斷和命題 第三十四節 話語和語言 B. 日常的此之在與此在的沉淪 第三十五節 閑言 第三十六節 好奇 第三十七節 兩可 第三十八節 沉淪與被拋 第六章 操心 — 此在的存在 第三十九節 此在結構的整體性問題 第四 十 節 畏 第四十一節 此在之存在—操心 第四十二節 前存在論的操心觀念 第四十三節 此在、世界、實在 第四十四節 此在、展開、真理 第二篇 此在與時間性 第四十五節 原始闡釋此在的任務 第一章 此在之可能的整體存在,向死存在 第四十六節 能否從存在論上把捉此在的整體存在 第四十七節 他人的死亡 第四十八節 虧欠、終結與整體性 第四十九節 生存論死亡分析的獨特任務 第五 十 節 死亡所顯現的生存論結構 第五十一節 日常的向死存在 第五十二節 死亡的確定性 第五十三節 本真的向死存在 第二章 良知與決心 第五十四節 本真生存的見證問題 第五十五節 良知的生存論存在論基礎 第五十六節 良知的呼聲性質 第五十七節 良知之為操心的呼聲 第五十八節 召喚之理解,罪責 第五十九節 生存論的良知闡釋與流俗的良知解釋 第六 十 節 決心 第三章 時間性之為操心的存在論意義 第六十一節 從本真整體存在到時間性 的闡釋及其方法 第六十二 節 先行的決心 第六十三節 解釋學處境,生存論分析的方法性質 第六十四節 操心與自身性 第六十五節 時間性之為操心的存在論意義 第六十六節 從時間性出發更原始地 重演生存論分析的任務 第四章 時間性與日常性 第六十七節 從時間性闡釋生存論建構的任務 第六十八節 一般展開狀態的時間性 第六十九節 在世的時間性與世界的超越問題 第七 十 節 此在式空間性的時間性 第七十一節 此在日常狀態的時間性意義 第五章 時間性與歷史性 第七十二節 歷史問題的生存論存在論解說 第七十三節 流俗的歷史理解與此在的演歷 第七十四節 歷史性的基本建構 第七十五節 此在的歷史性與世界歷史 第七十六節 歷史學的源頭 第七十七節 約克伯爵與狄爾泰的討論 第六章 時間性、流俗時間概念 、「時間之內 」 第七十八節 前面的時間性分析之不充分 第七十九節 對時間的操勞 第八 十 節 被操勞的時間與時間內狀態 第八十一節 流俗的時間理解 第八十二節 黑格爾所闡釋的時間與精神 第八十三節 思到中途 附錄一 一些重要譯名的討論 附錄二 德—漢語詞對照表 附錄三 漢—德語詞對照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人生沒什麼不好,但好像缺了什麼......。」 ─讀完這本書,你就不再是本來的你─ 不要害怕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 人生中,只有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全球每19秒就售出1本!連南極洲都有讀者! ★翻譯突破45種語言,總銷量高達500萬冊 ★亞馬遜讀者好評突破4萬則! ★蟬聯9年(2015~2023)歐洲暢銷TOP1 ★曾與歐普拉 、東尼·羅賓斯和狄帕克·喬布拉並列為最具啟發力的百位思想領袖之一 在一家位於偏僻之地、彷彿世界盡頭的小咖啡館裡, 疲憊的旅人約翰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 只想在繼續自己的旅行前補充一點能量。 但這一晚,他發現了完全不同的心靈補給—— 除了今日特餐之外, 這間咖啡館的菜單還列出了三個問題, 鼓勵所有客人思考: 你為什麼在這裡? 你害怕死亡嗎? 你感到滿足嗎? 透過這些靈魂拷問,以及在咖啡館內遇見的三個人, 約翰踏上了一趟覺醒的旅程, 從繁忙的城市到慵懶的南美洲海灘, 從渾渾噩噩卻不滿足的生活, 到為自己、為人生定錨一個位置—— 如果你走在人生的迷霧中,歡迎來到「問題咖啡館」。 「人生其實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只是有時候,我們忘了自己就是作者, 能夠隨心所欲地書寫它。」 好評推薦 【全球讀者盛讚——改變生命之書】 ‧「我一直覺得生活不該只是日復一日⋯⋯這本書為我帶來希望。」——Michael ‧「我會向任何想要思考自己人生目標或熱情所在的人推薦這本書!」 ——Ellie ‧「讓我震驚的是,就像約翰在生命中的正確時間發現那間咖啡館一樣,我也在人生受到重擊而去旅行的的時候拿起了這本書!」——Daniel ‧「這是一本改變人生的讀物。」——Bobby ‧「一本簡單的書,卻帶來巨大的啟發,讓我重新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Chris ‧「非常深刻⋯⋯是一本適用全宇宙的人生指引。」——D. Miller ‧「引人入勝、可愛又實用。一定要讀,而且應該早點讀!」——Anna ‧「我很少買書,但從圖書館借回來並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立刻為自己和朋友買了一本,今年又讀了兩遍。」——William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剛搬到新的地方,開始新工作,身邊沒什麼認識的人,正處於人生的過渡期。這本書拓展了我的人生觀,幫助我順利地進入新生活!」——Shirley 國際推薦 「一旦拿起這本書,就不會想放下它了。」——中西部書評(Midwest Book Review) 「對生命的目的和我們存在的意義提出深刻的叩問。」——出版商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目錄】 【繁體中文新版獨家作者序】讓我們活出真正精采的人生 作者簡介 前 言 改變人生的那一夜 Chapter01 事故 Chapter02 交叉路口 Chapter03 孤立無援 Chapter04 孤注一擲 Chapter05 神祕咖啡館 Chapter06 你為什麼在這裡? Chapter07 困惑 Chapter08 存在的意義 Chapter09 尋找答案 Chapter10 又一位陌生人 Chapter11 當下 Chapter12 順流 Chapter13 逆流 Chapter14 商人和漁夫 Chapter15 訊息 Chapter16 惡性循環 Chapter17 內耗 Chapter18 共鳴 Chapter19 恐懼 Chapter20 金錢 Chapter21 好運的祕密 Chapter22 熱情的力量 Chapter23 高爾夫球 Chapter24 包裹 Chapter25 故事 Chapter26 禮物 尾 聲 入口的另一頭 看更多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存在與虛無》是尚-保羅•沙特最負盛名的作品,任何想要進入沙特思想迷宮的人都繞不開這部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學經典。塞巴斯蒂安•加德納的這本導讀書系統地探討了《存在與虛無》中的基本論題,並在現當代哲學的思想史語境中把握該書的脈絡與地位,為職業學者乃至普通讀者提供了一條通往沙特思想的捷徑。 【目錄】 目 錄 iii 前 言 1 1 背 景 15 2 主題概述 51 3 文本閱讀 51 (一)基本的本體論 114 (二)人類主體的基礎結構 160 (三)與他者的關係 188 (四)自由,動力與倫理學 254 (五)作為整體的存在 267 4 接受與影響 293 索 引 333 譯後記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當紅說書系YouTuber「老高與小茉」專門製作影片講解, 由開悟的日本頂尖學者田坂廣志,以科學角度完整介紹「死後世界」、「前世記憶」、 「合一意識」、「輪迴轉世」、「吸引力法則」、「阿卡西紀錄」、「業力」等主題, 如果你有以下的「狀況、想法」,那麼,請務必閱讀本書! ‧到了必須正視「死亡」之時 ‧對「科學」與「宗教」都抱持疑問 ‧對最先進量子科學的「假說」有興趣 ‧想知道人生為何會發生「不可思議經驗」 ‧在親人「死亡」後感到悲傷抑或抱持著殷切的期盼 ‧想要深入思索「死亡」 【死亡,是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未來」】 人這輩子會發生什麼事,大多是無法預知的。唯一可以預知又確定會發生的事,就是「人終有一死」。我們的身體,只是從地球上借來的東西,地球母親慷慨地借給我們這具皮囊,待我們死後,她也會完完整整地將所有的東西都收回去,我們連一粒原子都帶不走。眾生也許不見得每個人都能活得好,可起碼應該要死得好。 我們誕生在地球上,過著轉瞬即逝的人生。但根據量子科學的零點場假說,迎接死亡後,人的意識也不會消失。和死後的世界相比,現在於地球上度過的一輩子,實際上不過是一場「夢境」。夢醒之後,意識會將重心轉移至零點場,從「自我意識」逐漸擴大到「超自我意識」、「人類意識」、「地球意識」,最後與「宇宙意識」合而為一。而這種境界,或許就是宗教裡所指的「天堂」、「極樂世界」、「摩訶三摩地」。 人類大約在一歲半至兩歲時,會慢慢形成對自我身體意象的概念。幼兒的自我意識,大約會在兩歲左右發展出來。自此,作為一個人類「個體」,把自己跟大我分開的「小我」就產生了。而人死後,小我會逐漸消融,重歸「大我」。從這裡也不難看出生命反覆循環,以及「一切萬法,不離自性」的本質。 【基於量子科學所誕生的「零點場假說」究竟是什麼?】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說明「零點場假說」,那就是:普遍存在於這個宇宙的「量子真空」之中,有個稱為「零點場」的場域,宇宙中的所有事件與資訊都被「記錄」在那個場內。由量子物理學的角度而言,我們視為「物質」的東西,其實都是「能量」、「波動」,我們會覺得這些東西是「有質量或重量的物質」或「堅硬的物體」,只是一般認知所造成的「錯覺」。人的想法、意念,自然也是一種「波」。 從筆者專攻的量子物理學觀點來看,宇宙存在著『量子真空(Quantum Vacuum)』,而這個場充滿了『零點能量(Zero-point Energy)』此一說法,如今已是公認的科學事實。現代最先進的宇宙學認為,宇宙誕生於一百三十八億年前,宇宙誕生之前什麼也沒有,只有「真空」而已。這個「真空」,專業術語稱為「量子真空」。量子真空在某個時刻突然發生「漲落」,一瞬間,量子真空產生了極微小的宇宙,之後開始急劇膨脹,「宇宙暴脹理論」即是談論這段過程的科學理論。之後,這個小宇宙的萌芽,引發了大霹靂(Big Bang),現在的宇宙於焉誕生,「大霹靂宇宙論」即是談論這段過程的科學理論。 「量子真空」之中,蘊藏著足以創造這個壯闊宇宙的龐大能量。而且這個「量子真空」,現在也普遍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存在於這個宇宙的所有地方。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背後」,存在著名為「量子真空」、充滿無限能量的世界。換句話說,佛教裡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創世紀1:3中,天主耶和華創天地,世界處於陰暗混沌,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描述的可能也正是此現象。 本書特色 ★老高與小茉YouTube熱門影片「【震撼】這一期能夠解答所有關於死後世界的問題」之話題書! ★死後,我們會怎麼樣呢?第一本以科學角度談論「死後世界」的書籍! ★記憶宇宙所有資訊的「零點場」,如同「阿卡西紀錄」,壯闊的故事就從那裡開始。 ★本書以量子力學探求人類數千年之謎的解答,帶領眾人迎接科學與神學融合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