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淨零建築的兩把鑰匙─給台灣建築的禮物【林憲德教授退休紀念著作】 (1版)
作者: 林憲德
版次: 1
ISBN: 9789577056719
出版社: 詹氏
出版日期: 2024/06
書籍開數、尺寸: 16開
頁數: 400
#建築、設計與藝術
#建築
定價: 800
售價: 720
庫存: 庫存: 2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簡介】 第一手教材!台灣2050淨零建築路徑兩大政策工具的理論與指向! ◆借鏡國際發展經驗 取法美國、澳洲、英國、德國、日本、歐盟推動淨零建築之制度面、戰略面近況及展望。 ◆精析評估理論邏輯 深入介紹①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②低碳建築評估系統LEBR的理論內涵及方法論。 ◆指出成本最佳化戰略 以「建築能效法制化」作為台灣淨零建築的成本最佳化戰略,用以突破亞熱帶國家於節能信仰、節能技術之瓶頸。 ◆展望低碳建築產業 概觀建築碳排結構,提供舊建材再利用、低碳循環建材、低碳工法、建築延壽四項減碳技術與優惠計算方法,以取得低碳建築之認證。 【目錄】 告別建築生涯序 英文縮寫 第一篇 淨零建築緒論 第一章 30%淨零建築之路 1-1 不死之鳥與歐伯羅斯 1-2 2050淨零路徑 1-3 淨零路徑名詞釋疑 1-4 淨零的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1-5 台灣的30%淨零建築之路 第二章 淨零建築路徑的挑戰 2-1 歐盟淨零建築路徑的挑戰 2-2 美國淨零建築路徑的挑戰 2-3 日本淨零建築路徑的挑戰 2-4 南韓淨零建築路徑的挑戰 2-5 小結 第三章 淨零建築的兩把鑰匙 3-1 全生命週期評估WLCA觀點的淨零建築政策 3-2 建築全生命週期評估WLCA發展史 3-3 淨零建築的兩把鑰匙 3-4 淨零建築兩把鑰匙釋疑 第二篇 淨零建築的第一把鑰匙 第四章 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4-1 建築能效標示制度緣起 4-2 美國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4-3 澳洲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4-4 英國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4-5 德國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4-6 日本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4-7 歐盟對於建築能效標示的配套管理制度 第五章 別拿蘋果比橘子-建築能耗基準之謎 5-1 建築能效評估不能拿蘋果比橘子 5-2 美國的建築能耗基準資料庫CBECS與RECS 5-3 台灣既有建築EUI統計 5-3-1 非住宅EUI統計 5-3-2 既有住宅EUI統計 5-3-3 郭柏巖的住宅EUI變遷研究 5-4 BERS專用建築EUI基準資料庫 5-4-1 如何排除建築分類的不確定因素? 5-4-2 如何排除抽樣調查EUI資料的不確定因素? 5-4-3 如何排除申報調查EUI資料的不確定因素? 5-4-4 如何排除城鄉EUI差異的不確定因素? 5-4-5 如何排除全年空調與間歇空調的不確定因素? 5-5 小結 第六章 建築能評評估系統BERS的挑戰與展望 6-1 建築能效評估研究的發展與陷阱 6-2 國際建築能效評估法概要 6-3 BERS系統的關鍵理論-「市場統計&參數模擬並行法」與「EUI右偏分布理論」 6-4 BERS系統的關鍵策略-能效評估與綠建築標章無縫接軌 6-5 全球奇蹟-適用所有建築類型的BERS 6-6 BERS的能效標示 6-7 既有建築能效之電費單評估法BERSe與專家評估法E-BERSe 第七章 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築的淨零戰略 7-1 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築之能效評估挑戰 7-2 日本推動淨零建築的困境與挑戰 7-3 歐盟推動淨零建築的困境與挑戰 7-4 台灣新建建築的淨零戰略 7-5 台灣既有建築的淨零戰略 7-6 「既有建築近零改造」的荊棘之路 7-7 「屆齡設備近零改造」與「最差樣本能效提升」的既有建築淨零戰略 第八章 台灣淨零建築的成本最佳化戰略 8-1 歐盟的淨零建築成本最佳化戰略 8-2 「高隔熱、高氣密」節能信仰的迷失 8-3 南方國家抄襲寒冷國家節能技術的兩個噩夢 8-3-1 南方國家「被動式建築認證」的噩夢 8-3-2 南方國家「雙層外皮」的噩夢 8-4 亞熱帶氣候的「隔熱反效果現象」 8-5 台灣的建築外殼節能成本最佳化戰略 8-6 亞熱帶的建築外殼節能有如「乾毛巾掐不出水」般缺乏效益 8-7 台灣邁向「建築能效法制化」時代 8-8 第二篇「建築能效評估」小結 第三篇 淨零建築的第二把鑰匙 第九章 低碳建築評估的緣起與方法論 9-1 低碳建築評估的黎明 9-2 台灣低碳建築評估的發展 9-3 LEBR的緣起與功能 9-4 為何LEBR只評估CO2e 9-5 營建工程不適用ISO14067碳盤查方法學 9-6 LEBR方法學概要 第十章 建築碳足跡資料庫 10-1 國際建築碳足跡資料庫統計法概說 10-2 國際建築碳足跡資料庫與建築LCA軟體概要 10-3 建築碳足跡資料庫應用須知 10-4 ABRI-LCC碳足跡資料庫 10-5 ABRI-LCC補遺 10-6 木質材料碳足跡資料庫補遺 10-7 小結 第十一章 LEBR的框架與設計互動方法學 11-1 建築全生命週期評估WLCA的評估邊界在哪裡? 11-2 LEBR的建築構件評估範疇 11-3 建築物生命週期的標準在哪裡? 11-4 建築構件的生命週期標準在哪裡? 11-5 LEBR的設計互動方法學 第十二章 低碳建築的評估與展望 12-1 建築物碳排結構概觀 12-2 LEBR的主結構碳排計算與減碳操作 12-2-1 LEBR的主結構碳排計算法 12-2-2 LEBR的主結構減碳操作法 12-3 新建與更新修繕兩階段的非主結構構件碳排計算法 12-4 施工與拆除廢棄兩階段之碳排計算法 12-5 LEBR的分級評估 12-6 LEBR 的減碳優惠計算法 12-7 減碳技術敏感度分析 12-8 低碳建築產業的展望與生態革命 附錄一 BERS專用建築分類與EUI基準資料庫 附錄二 LEBR專用建築碳足跡資料庫(ABRI-LCC碳足跡資料庫) 參考文獻 林憲德教授簡歷 四十年鴻爪一瞥

為您推薦

夠用就好的綠建築91技術 (2版)

夠用就好的綠建築91技術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夠用就好的綠建築91技術 ISBN13:9789577056191 出版社:詹氏 作者:林憲德 裝訂/頁數:平裝/308頁 規格:26cm*19cm*1.9cm (高/寬/厚) 重量:810克 版次:2 出版日:2021/04/16 中國圖書分類:房屋建築學 內容簡介   本書原名「綠建築84技術」,2021年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節能法規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評估手冊全面更新之際,今特調整本書內容,同時也勘誤、更新部分技術內容,並改名為「夠用就好的綠建築91技術」。   內政部的「綠建築評估手冊」以實務計算評估為導向,對於未受訓練的廣大建築從業者而言,稍嫌生澀而難以暢讀。有鑑於此,本書以建築設計業者為主要對象,希望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製作簡要的綠建築設計原理及手法,同時以國內外綠建築設計實例作為驗證,以期能讓讀者將綠建築知識活用於設計實務之上。   本書依我國綠建築EEWH系統的九大指標介紹實務技術,假如「綠建築評估手冊」是實際評估的工具書的話,那麼本書則是推廣綠建築技術的百科全書。 目錄 前言(序) 第一篇 理論篇 一、人類永生的夢想---不死之鳥與Ouroboros 二、當今綠建築現象四大省思 三、綠建築的創意美學 四、綠建築標章結合建築能效標示的展望 五、如何看待本書的綠建築技術? 第二篇 技術篇 T1 生物多樣性指標(9項技術) T1-01 綠網系統 T1-02 表土保存 T1-03 生態水池 T1-04 生態水域 T1-05 生態道路 T1-06 多孔隙環境 T1-07 中庭生態設計 T1-08 校園生物多樣性設計 T1-09 光害防制 T2 綠化指標(4項技術) T2-01 生態綠化 T2-02 牆面綠化與植生牆 T2-03 屋頂與人工地盤綠化 T2-04 防風與土壤透氣技術 T3 基地保水指標(6項技術) T3-01 透水鋪面 T3-02 綠地、被覆地或草溝設計 T3-03 滲透排水管、滲透陰井與滲透 T3-04 景觀貯集滲透水池 T3-05 貯留滲透空地 T3-06 人工地盤貯留 T4 日常節能指標(41項技術) A.自然通風節能 T4-01 善用地形風-季風 T4-02 善用地形風-海陸風、山谷風 T4-03 善用地形風-林野風、井庭風 T4-04 開窗通風性能 T4-05 區域通風計畫 T4-06 大樓強風防治 T4-07 室內通風計畫-風力通風設計 T4-08 室內通風計畫-浮力通風設計 T4-09 通風地冷利用技術 B.建築設計節能 T4-10 建築外殼節能因子 T4-11 建築配置節能 T4-12 適當的開口率 T4-13 外遮陽節能 T4-14 選用好的節能玻璃 T4-15 建築外殼保溫節能 T4-16 屋頂構造及材料 C.空調設計節能 T4-17 防止主機超量設計與提高主機效率 T4-18 空調主機節能設計 T4-19 風扇空調並用系統 T4-20 大型空間分層空調 T4-21 空調回風排熱 T4-22 吸收式冷凍機及熱源台數控制 T4-23 儲冷槽系統 T4-24 VAV空調系統 T4-25 變頻空調主機系統 T4-26 VWV空調系統 T4-27 全熱交換器系統 T4-28 CO2濃度外氣控制系統 T4-29 建築能源管理系統BEMS T4-30 空調地冷利用技術 D.自然採光設計節能 T4-31 晝光利用-開窗面 T4-32 晝光利用-屋頂 T4-33 晝光利用-戶外式簾幕 E.照明設計與其他節能 T4-34 節能照明燈具 T4-35 照明節能基準與開關控制 T4-36 TAL照明節能設計 T4-37 LED燈的節能與健康問題 T4-38 間接照明節能設計 T4-39 太陽能系統 T4-40 太陽能直流系統 T4-41 居家節能技術 T5 CO2減量指標(6項技術) T5-01 低碳建材與低碳構法 T5-02 簡樸的建築造型與室內裝修 T5-03 合理的結構系統 T5-04 結構輕量化 T5-05 木構造 T5-06 再生建材利用 T6 廢棄物減量指標(7項技術) T6-01 土方平衡 T6-02 營建自動化 T6-03 乾式隔間 T6-04 整體衛浴 T6-05 營建空氣污染防制 T6-06 明管設計 T6-07 舊建築再利用 T7 室內環境指標(10項技術) T7-01 噪音防制 T7-02 振動音防制 T7-03 自然採光與室內眩光 T7-04 通風換氣計畫 T7-05 室內污染控制 T7-06 室內空氣淨化設備 T7-07 防止壁體結露、白華 T7-08 地面與地下室防潮 T7-09 調濕材料 T7-10 綠建材分類 T8 水資源指標(4項技術) T8-01 省水器材 T8-02 中水利用計劃 T8-03 雨水再利用 T8-04 植栽澆灌節水 T9 污水與垃圾改善指標(4項技術) T9-01 雨污水分流 T9-02 垃圾集中場改善 T9-03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 T9-04 廚餘與落葉堆肥 參考文獻(林憲德教授簡歷與正式出版專書)

原價: 550 售價: 495 現省: 55元
立即查看
豪宅實品屋計畫

豪宅實品屋計畫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豪宅實品屋計畫 作者:林耿毅、林建國 出版社:詹氏 出版日期:2006/08/01 條碼:9789577052520 內容簡介 實品屋的施工已經由從前滿足客戶銷售感官消極性的目的,轉化成業主與營造廠提早發現施工盲點的積極性指標。實品屋的施工更能進一步確認發包項目是否已經完備?人員組織是否周全?相關假設工程是否已經定位?以及施工程序與收頭檢討釐清、施工位置材質、數量確認、驗收標準確立等。 本書將藉由實品屋計劃的擬定項目與施工圖例,研討施作流程,並搭配實錄照片解說從放樣立窗到裝修完成,從各戶內裝到公共梯廳,希望藉由這樣這讀者能進一步了解實際著手進行的步驟與可能遭遇的困難。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實品屋計畫檢討流程 第三章 實品屋計畫內容 第四章 先期作業 第五章 重要施工概念 第六章 收頭檢討與磁磚分割 第七章 機電設備與空間檢討 第八章 標準層梯廳檢討 第九章 假設工程施工計畫 第十章 實錄照片

原價: 450 售價: 405 現省: 45元
立即查看
碳淨零規劃管理全面指南|從理論到實踐,全面掌握碳淨零策略 (1版)

碳淨零規劃管理全面指南|從理論到實踐,全面掌握碳淨零策略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內容簡介:★產官學界衷心推薦★諾貝爾獎得主中研院院士 李遠哲博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焦傳金博士仕新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 黃喆中華電信台中營運處總經理 李嘉興中華電信第一客網中心主任 李俊輝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 廖顯坤中華電信職業福利委員會 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張卉蓁國立嘉義大學特聘教授兼校長 林翰謙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產學創新學院院長 邱煌仁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建築系教授 施宣光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 院長 林銘煌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 院長 吳政憲全球面臨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ESG永續轉型、低碳淨零實踐為全球關注議題。《碳淨零規劃管理全面指南》涵蓋碳淨零規劃和管理知識的書籍,詳盡介紹碳淨零的各項原則、方法及實踐策略,並結合具體的實務案例,是每一位致力於碳減排與永續發展的專業人士必備參考書籍。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日益增加,本書協助企業和個人理解和實施碳淨零策略。為讀者提供詳細的實踐策略、政策法規和技術方法,並能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中,在實現碳淨零目標的過程中做出正確決策,成為制定碳減排策略和實施碳管理系統時的寶貴指引。本書特色:◆全面覆蓋碳淨零概念、策略、技術和實踐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碳淨零」相關知識與概念◆詳細解析國內外政策法規和碳市場機制◆提供企業碳管理的實踐指南和成功案例◆iPAS碳淨零規劃管理師考試準備介紹◆最新的碳管理工具和資源介紹 【目錄】 章節說明:ch 1.緒論1-1 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1-2 碳淨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ch 2.碳足跡和碳排放計算2-1 碳排放源分析2-2 計算碳足跡的方法2-3 行業和企業的碳排放特徵2-4 碳足跡與企業社會責任(CSR)2-5 碳排放計算、碳足跡減少與氣候風險評估ch 3.減碳策略和技術3-1 減少碳排放的技術和方法3-2 碳捕捉與封存技術3-3 碳抵消和碳信用ch 4.碳管理體系建立4-1 碳管理政策與目標設定4-2 碳管理組織架構與職責4-3 碳管理計劃的制定與實施4-4 碳管理體系中的風險評估與社會責任:氣候變遷調適與氣候難民應對策略ch 5.政策法規和合規性5-1 國際協議和碳市場5-2 台灣碳排放政策和法規5-3 國家政策對企業的影響ch 6.實踐案例分析6-1 企業碳中和成功案例6-2 不同行業的最佳實踐6-3 持續改進與監測ch 7.碳管理工具和資源7-1 碳足跡計算工具7-2 碳管理軟體和平台7-3 資源和參考文獻ch 8.未來展望8-1 未來碳管理技術展望8-2 碳淨零的社會和經濟影響8-3 各方協作實現碳中和ch 9.iPAS碳淨零規劃管理師考試準備9-1 iPAS考試概述9-2 考試準備策略9-3 考試技巧與注意事項9-4 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範例試題附錄附錄A 凝聚全球的力量:COP29 為氣候未來注入新希望附錄B 碳管理工具和軟體介紹附錄C 專業名詞解釋

原價: 590 售價: 502 現省: 88元
立即查看
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能力鑑定|淨零碳規劃管理基礎概論&淨零碳盤查規範與程序概要 (1版)

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能力鑑定|淨零碳規劃管理基礎概論&淨零碳盤查規範與程序概要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內容簡介:★iPAS 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 初級能力鑑定 考試參考用書★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能力鑑定,考試項目:考科1.淨零碳規劃管理基礎概論:L111 極端氣候下國際因應歷程與趨勢L112 淨零碳管理基礎概論考科2.淨零碳盤查規範與程序概要:L121 ISO14064-1:2018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L122 ISO14067:2018標準與規範 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分為初、中、高三級,為重點產業之師級專業人才,經濟部發證具公信力,教育部認可,工研院與經濟部產發署共同推動。不僅企業認同推廣,大學院校也針對永續ESG議題開設相關課程,為目前熱門證照之一。1.針對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能力鑑定,兩門考科「淨零碳規劃管理基礎概論」、「淨零碳盤查規範:14064、14067」整理重點精華及相關試題。2.本書內容為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能力鑑定考試之應考攻略,依據考試大綱整理精華概要,整理範例試題,提供模擬試題。3.精選內容協助考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率的做考前衝刺,順利考取證照。 【目錄】 章節說明:研究團隊寫在前面考試簡介第一篇 淨零碳規劃管理基礎概論ch01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締約方大會(COP)ch02 國內外極端氣候變遷治理與因應作法ch03 國際重要倡議內容 3-1 碳揭露計畫CDP 3-2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 3-3 再生能源100 RE100 3-4 GRI 通用準則 3-5 SASB 準則 3-6 TCFD 準則 3-7 TNFD 準則ch04 國際碳稅關貿政策 4-1 碳關稅 4-2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4-3 英國碳邊境調整機制 4-4 碳關稅制度的影響ch05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轉型策略作法 5-1 臺灣2050淨零目標 5-2 2050淨零路徑 5-3 2050淨零四大策略、兩大基礎 5-4 2050淨零二大基礎 5-5 2050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策略 ch06 碳資產交易管理架構導論ch07 PAS 2060碳中和實施標準第二篇 淨零碳盤查規範與程序概要ch08 ISO 14064-1:2018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 8-1 溫室氣體 8-2 ISO 14064系列 8-3 氣候變遷因應法 8-4 盤查 8-5 溫室氣體盤查作業程序 8-6 補充說明 ch09 ISO 14067:2018標準與規範 9-1 生命週期評估 9-2 碳足跡標籤 9-3 ISO 14067 9-4 補充說明

原價: 490 售價: 417 現省: 73元
立即查看
碳交易與碳金融:企業如何邁向永續淨零 (1版)

碳交易與碳金融:企業如何邁向永續淨零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著全球減碳法令日益嚴格,我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在嚴格監管中,迅速有效地布局碳管理,將危機化為轉機,已成為當前棘手課題。   本書共分八章。於第一章「碳交易國際起源」及第二章「碳交易市場運作」中,分別介紹碳交易制度的發展背景及碳交易市場的基本機制,可供企業建立對「碳交易」的基本認識。   第三章「國際碳交易與碳金融市場」中提供對歐盟、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國家碳交易制度的深入分析;第四章「我國碳交易法制發展」及第五章「臺灣碳權交易概要」則聚焦於我國適用碳交易之情形,分別概述我國碳交易法制發展及未來展望,以及介紹臺灣碳權交易所的成立背景及運作模式。   第六章「碳權法律爭議」討論碳權交易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爭議問題,並提供法律視角的解決方案和風險管理建議;第七章「臺灣企業碳管理實務觀察」則透過實際案例分析我國企業的碳管理實務操作和成功經驗。   第八章「臺灣企業碳管理布局若干考量」總結前七章內容,提出企業應注意的四大關鍵要素:建置妥適之碳管理框架、評估進行碳權交易、投資自願減量方案及關注碳金融市場發展。   本書詳細闡述企業碳管理策略與實踐,為企業提供全面且實用的指引,幫助企業在全球減碳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目錄】 第1章 碳交易國際起源 第一節 碳排放對氣候變遷及經濟活動的影響/1 第二節 國際公約及趨勢/2 第2章 碳交易市場運作 第一節 碳權法律性質/21 第二節 市場運作/22 第3章 國際碳交易與碳金融市場 第一節 全球碳交易市場規模/47 第二節 各國/地區碳交易制度及碳交易所概覽/54 第4章 我國碳交易法制發展 第一節 前言/145 第二節 我國碳交易法制之沿革/146 第三節 現行氣候法框架下之碳交易制度/159 第四節 結論/169 第5章 臺灣碳交易概要 第一節 前言/171 第二節 碳交易前的相關準備作業:碳盤查與規劃減碳措施/172 第三節 臺灣氣候變遷因應法架構下的碳權與類碳權/179 第四節 臺灣境內碳權交易平台:碳權交易所/189 第6章 碳權法律爭議 第一節 碳交易風險類別/199 第二節 碳權犯罪/204 第三節 小結/211 第7章 臺灣企業碳管理實務觀察 第一節 減碳契機/213 第二節 臺灣企業碳管理架構與模式現況分析/215 第三節 企業碳管理具體做法/217 第四節 碳管理之供應鏈及外部專家/218 第五節 臺灣企業減碳之路的重重挑戰/220 第六節 減碳以外的替代方案/221 第8章 臺灣企業碳管理布局若干考量

原價: 450 售價: 414 現省: 36元
立即查看
碳盤查達人-帶企業邁向淨零碳排之路 (1版)

碳盤查達人-帶企業邁向淨零碳排之路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1.本書為華梵大學ESG教育指定用書 2.本書內容可作為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能力鑑定資格測驗之參考用書 3.本書書末附有iPAS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模擬試題 4.本書提供優碳雲(U Carbon)碳盤查軟體試用序號 5.本書涵蓋企業永續發展、氣候變遷的科學基礎、國際減碳行動倡議、標準與框架 6.本書探討邊境碳稅與碳權交易關鍵議題 7.本書闡述碳盤查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的指引 8.本書詳細解說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4與碳足跡140677標準 優碳雲(U Carbon)碳盤查軟體平台特色: www.ucarbon.com.tw ‧雲端服務,具成本效益與便捷性 ‧視覺化、直觀性操作優勢 ‧涵蓋排放類別完整 ‧操作方便、具安全與擴充性 ‧一鍵產生排放清冊、報告書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介紹了企業如何進行碳盤查和管理,為邁向淨零碳排提供了具體的路徑。書中結合了理論與實務,深入探討了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計算、碳交易市場及國際標準,特別是ISO 14064和ISO 14067等標準。透過簡單易懂的解說與實用的指導,本書為企業提供了有效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的工具,幫助它們把握低碳經濟的發展機遇。 本書詳述了台灣碳排放的現況,特別強調中小企業在減碳中的重要性。儘管單位碳排放量較小,但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對整體碳排放的影響不容小覷。書中提供了一系列具體的減碳策略,幫助這些企業提升碳管理能力,達成國家和全球的減碳目標。 除了本土市場與政策的詳細分析,書中還結合了國際經驗,涵蓋全球碳交易的最新趨勢,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碳盤查方法和工具,適用於各類型的企業。本書不僅是實務操作的指南,對於政府部門、學術界及其他關心氣候變遷的人士也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企業透過本書可以更好地制定並執行減碳計畫,進而提升競爭力,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 【目錄】 推薦序 黃彥男 數位發展部 部長 推薦序 李天任 華梵大學 校長 推薦序 徐享崑 財團法人永續城鄉發展文教基金會 創辦人兼執行長 推薦序 姚舒嚴 MIMIR 國際學院院長/ 覓謎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長 推薦序 韓志翔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教授 推薦序 張清芳 ESGF 創會理事長 推薦序 陳護木 ESGF 協會理事長 作者序 目錄 Chapter 1企業永續發展 1.1 企業社會責任 1.2 企業永續發展與ESG 1.3 企業永續發展的指標 Chapter 2氣候變遷的原因與影響 2.1 溫室效應及其原理 2.2 人類活動與溫室氣體 2.3 溫室氣體細說 2.4 氣候變遷對社會的影響 2.5 氣候變遷對企業的影響 Chapter 3應對氣候變遷的倡議 3.1 氣候變遷的國際行動 3.2 國際淨零宣示 3.3 自主減排貢獻(NDC) 3.4 全球減碳行動框架 Chapter 4碳洩漏防止與邊境碳稅 4.1 碳洩漏 4.2 邊境碳稅 4.3 邊境碳稅的發展 Chapter 5碳權與碳交易 5.1 碳匯是甚麼? 5.2 碳權交易 5.3 國際碳市場 5.4 交易方式與碳價 5.5 台灣碳費與碳交易市場 5.6 國際碳權交易未來 Chapter 6溫室氣體盤查 6.1 溫室氣體盤查意義 6.2 溫室氣體盤查的標準 6.3 盤查標準選擇 Chapter 7ISO 14064溫室氣體盤查 7.1 ISO 14064:2018 標準 7.2 執行ISO 14064 -1盤查 7.3 減排行動 Chapter 8碳足跡概述 8.1 碳足跡意義 8.2 碳足跡盤查的必要 8.3 碳足跡盤查的方法論 8.3 碳足跡盤查的標準 8.4 產品碳足跡盤查的應用 Chapter 9ISO14067碳足跡 9.1 ISO 14067標準 9.2 ISO 14067之內涵 9.3 ISO 14067碳足跡盤查 9.4 碳足跡驗(認)證 Chapter 10碳盤查資訊平台 10.1 資訊平台設計 10.2 資料收集與計算 10.3 資訊系統的選擇 10.4 資訊系統的應用 Chapter 11企業碳中和作為 11.1 碳中和與企業責任 11.2 政策和法規環境 11.3 碳中和標準 11.4 減排目標與路徑 11.5 碳補償與封存 Chapter 12淨零碳排的企業 12.1 淨零排放的迫切 12.2 應對風險和機遇 12.3 企業低碳的挑戰 12.4 企業減碳的因應 Chapter 13 2050台灣淨零碳排 13.1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現況 13.2 2050台灣淨零碳排 13.3 四大轉型 13.4 面對淨零的未來 13.5 潛在風險與障礙 附錄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模擬考試 參考文獻

原價: 490 售價: 466 現省: 24元
立即查看
農業淨零策略管理技術及推動 (1版)

農業淨零策略管理技術及推動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世界各國在因應氣候變遷環境下,均有不同的策略與管理,依據農業領域各不同產業實際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情況,提出如何減少碳排放至大氣中及增加碳匯至土壤系統的各種策略研發、土壤管理與耕作制度之技術開發、以期於2040年或2050年達到碳淨零之目標。我國農業部於2022年2月召開全國研討總結論大會,提出減量、增匯、循環與綠趨勢等四大主軸策略規劃,經過近兩年各大學及農業試驗研究與改良場所等機構的研究,已彙整許多國際實務田間試驗成果及累積國內研究成果評估,可以提供讀者農業碳淨零系統性的入門知識介紹,在臺灣農產業實際土壤管理及耕作制度之效益評估、微生物應用、水田與旱田低碳耕作管理、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及生物質的負碳技術實務案例,讓讀者實際了解可行管理技術、應用成果及未來應用與發展。   第一章為國際淨零農業政策發展趨勢,第二章為國際土壤管理技術對土壤碳匯影響,第三章為節能減碳的微生物應用與開發,第四章為水田低碳耕作管理,第五章為臺灣農地土壤碳匯分布,第六章為旱田低碳耕作管理,第七章為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及其減碳效益,第八章為臺灣農地土壤碳匯增加潛力與面臨的問題,第九章為農業生態系服務價值與綠色環境給付,第十章為生物質的負碳技術發展。整本書內容包括國際氣候變遷主要問題與淨零農業發展趨勢、如何碳減排與增匯之策略規劃、各國在減排增匯田間長期10年至50年試驗成果、未來在臺灣可能面臨之問題與挑戰、節能減碳的微生物之應用開發效益、國際對水田與旱田低碳耕作管理經驗、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及其減碳效益及生物質的負碳技術等實際案例分享等,期望提供讀者在此領域系統性知識與管理技術之介紹,作為農企業因應氣候變遷未來執行之重要參考資料。 【目錄】 序言 作者簡介 第1章 各國農業淨零減碳政策與措施(鄭又綺、潘述元) 一、前言 二、研析農業減碳政策與管理措施架構 三、歐盟 四、英國 五、美國 六、澳洲 七、韓國 八、西班牙 九、致謝 參考文獻 第2章 國際土壤管理技術對土壤碳匯影響(張必輝、陳逸庭、簡靖芳、游慧娟、許正一、陳尊賢) 一、彙整25 個國家近80 篇發表論文土壤碳匯之土壤管理技術 二、選擇30 篇國際高引用論文逐句或重點翻譯成中文,並彙整可增加土壤碳匯管理技術 三、結論 四、致謝 參考文獻 第3章 節能減碳的微生物應用與開發(羅朝村) 一、前言 二、微生物在淨零碳排時代的角色 三、替代化學肥料與農藥可應用的微生物 四、微生物製劑商品化的要件與案例說明 五、案例說明 參考文獻 第4章 水田低碳耕作管理(郭鴻裕) 一、為什麼低碳農耕如此重要? 二、臺灣的水稻栽培面積的變遷 三、水田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田間量測方法 四、降低稻田溫室氣體排放的田間操作方法研究 五、水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管理策略 六、臺灣減少水稻溫室氣體排放的創新農業管理及科技研發 七、大顆粒尿素(USG)水稻深層施肥機械 八、SAR 影像估測水稻產量技術 九、臺灣在水田負碳行動的激勵措施的工作進展 參考文獻 第5章 臺灣農地土壤類型與土壤碳匯地圖分布(簡靖芳、謝宏鑫、簡士濠、賴允傑、郭鴻裕、陳尊賢) 一、臺灣農地土壤類型與分布 二、土壤碳匯量計算方法 三、盤點臺灣各縣市農地土壤調查時土壤碳匯數據及各縣市分布圖 四、致謝 參考文獻 第6章 旱田低碳耕作管理(郭鴻裕) 一、為什麼要進行作物的低碳耕作管理? 二、土壤需要多少量的有機物質就夠了? 三、負碳的農業技術 四、混林農業 五、提高農業管理效率 六、改善農業用水管理 七、新農機提升政策 八、生物炭 九、負碳與氣候智慧型農業(CSA) 參考文獻 第7章 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及其減碳效益:以稻草為例(鄭又綺、潘述元) 一、前言 二、我國稻草處理現況 三、建構稻草多元再利用體系 四、建立減碳效益評估:生命週期角度 五、建構完善永續農業政策與農民合作平台 六、結論與展望 七、致謝 參考文獻 第8章 利用各種土壤管理對臺灣農地土壤碳匯增加潛力與面臨的問題(張必輝、陳逸庭、簡靖芳、陳尊賢) 一、評估未來在土壤管理技術及作物耕作制度下面臨的潛力與挑戰策略 二、研提適用於全臺不同農業區位之水稻田複合式低碳農耕策略,並評估實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土壤有機碳提升之效益 三、致謝 參考文獻 第9章 農業生態系服務價值與綠色環境給付(林冠廷、袁美華、張翊庭、郭鴻裕、黃妤婕、潘述元) 摘要 一、前言 二、農業生態系服務價值評估方法 三、生態系服務政策應用:綠色環境給付政策與農業淨零政策 四、結論與展望 五、致謝 參考文獻 第10章 生物質的負碳技術發展(郭鴻裕) 一、生物質能源化與淨零 二、原料和生質能源產品類型 三、利用生物質創造新材料和新產品 四、創新的機會與挑戰 參考文獻

原價: 750 售價: 638 現省: 11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