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父母,是孩子的靠山!
有憂鬱情緒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與陪伴!
親愛的父母們,
不要以為孩子會說話,就能如實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傳達出的非言語訊息,才是理解孩子的真正關鍵。
親愛的父母們,
一起看懂孩子沉默、叛逆、焦慮背後的祕密吧!
讓我們理解孩子的憂鬱,擁抱憂鬱的孩子,
讓父母成為孩子的最強後盾,
別在最燦爛的年華,造成最心痛的損失!
根據衛福部統計,
臺灣每年有約6千名的孩童因憂鬱症住院治療;
另一份全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
近三分之一的兒童有精神疾患需要專業評估;
自殺是12-17歲青少年第三大死因,也是18-24歲青年第二大死因。
這些驚人的數據,讓我們不得不正視孩童憂鬱症的問題。
本該是孩子最燦爛的年華,卻讓父母遭受最心痛的損失,
而這份遺憾,絕對可以透過早期發現來避免。
身為父母的你,如何及早發現孩子的憂鬱,陪伴他一起快樂成長?
▍看懂孩子沉默、叛逆、焦慮背後的祕密
□ 總說身體不舒服想請假,但醫生卻說身體無大礙。
□ 原本喜愛分享生活趣事,不知何時開始閉口不談。
□ 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興趣,整天無所事事、晃來晃去。
□ 常常熬夜掛網,不願意離開房門,也不願意與人溝通。
□ 稍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開始焦躁、暴怒,甚至動手動腳。
□ 在身上發現自殘痕跡,在包包發現從店家或他人偷來的財物。
這些狀況是不是很常見?
你是不是會認為孩子在鬧脾氣?
你是不是會覺得孩子進入青春期了,開始叛逆了?
其實孩子們的行為,都是沒有說出口的求救訊號!
如果這些行為持續兩周以上,就需要加以觀察是否疑有憂鬱症!
▍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根據下山教授多年的臨床經驗與研究,許多大齡孩童或成人的憂鬱症,在幼兒時期已有輕度傾向,若能在憂鬱傾向出現時,及時給予適當的陪伴與引導,可以改變某些憂鬱症,使其在未來成長與成年後的復發機率大為下降。
□ 關懷孩子,並同理孩子的情緒與潛意識想法。
□ 傾聽孩子的難受心情,表達對孩子的理解與支持。
□ 創造孩子能安心休息的環境,恢復身心活力。
□ 不要抱怨、斥責,也不要請孩子「加油」。
□ 耐心面對療程,過於焦急會使治療前功盡棄。
□ 進行心理諮商,必要時搭配藥物治療。
▍讓父母成為孩子的最強後盾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由日本東京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下山晴彥編著,集結多年的臨床資訊,分析並歸結應對方式。帶領父母聽見孩子說不出口的憂鬱,看懂孩子的求救訊號。
□ 教導父母正確認識憂鬱症。
□ 引導父母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
□ 提供父母陪伴與照顧憂鬱的孩子的方式。
□ 帶領父母尋求專家建議,一同走過憂鬱。
【目錄】
作者序
編者序
推薦序
第1章 鬱兒年代──聽見孩兒說不出口的憂鬱
現狀1 兒童也會罹患憂鬱症,已是世界共識
現狀2 高達13%的國中小生有憂鬱症傾向
觀念1 若不理會輕度憂鬱,將容易隨年紀增長而加重
觀念2 要注意持續兩週以上的鬱悶情緒
觀念3 憂鬱症會影響思考、情緒、身體及社交生活
觀念4 了解憂鬱症的病程演變
徵兆1 憂鬱症的七大核心症狀
徵兆2 常有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症狀
徵兆3 國小低年級孩童的憂鬱像在鬧脾氣
徵兆4 國小高年級孩童開始有問題行為
徵兆5 國中孩子的問題行為更激烈
【集中關注】孩子的憂鬱症與自殺的關聯性
【專欄】用於憂鬱症診斷的DSM-5準則
第2章 我的孩子為何憂鬱?──憂鬱症的原因,與容易憂鬱的體質概要─憂鬱症是多重因素所導致
身心因素1 發展遲緩兒易罹患憂鬱症
身心因素2 被父母責備、被朋友排擠而罹患憂鬱症
身心因素3 先天氣質與個性所帶來的影響
環境因素1 家庭問題影響孩子情緒
環境因素2 在學校的問題會對憂鬱症造成影響
環境因素3 搬家、災害或意外所帶來的打擊會引發憂鬱
大腦與藥物因素1 因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作用而引起憂鬱?
大腦與藥物因素2 因長期住院或藥物副作用而罹患憂鬱症
【集中關注】青春期的身心不平衡轉為憂鬱
【專欄】憂鬱症的孩子容易併發不安症候群
第3章 孩子憂鬱了怎麼辦?──從疑似、確診、到康復的過程
Step1諮商 孩子可能得了憂鬱症時,要尋求諮商
Step2診斷 到醫院或心理諮商所就診
Step3治療 三種基本療法─休養、心理治療、藥物治療
休養階段1 以恢復身心活力為首要
休養階段2 了解康復之路有起伏並持續休養
心理治療1 以同理對話來改善憂鬱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2 科學證實有效的「認知行為治療」
藥物治療1 醫師所用的抗憂鬱劑
藥物治療2 從對副作用及藥效的疑問,到脫離藥物
【專欄】如何跟發展遲緩兒說話
第4章 改善憂鬱體質──從小開始調整認知與行為
基本原則1 調整扭曲的認知來解決問題行為
基本原則2 與心理師建立信任關係
基本原則3 以康復為目標,規劃面談療程
實踐階段1 和孩子建立良好關係
實踐階段2 掌握問題,研究對策
實踐階段3 促使孩子有靈活的認知與行動
實踐階段4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治療師
實踐階段5 追蹤:檢視有無復發徵兆
【案例解析】認知行為治療的孩子個案
第5章 陪伴鬱兒,有效癒兒
須知1 父母想法改變能預防孩子憂鬱
須知2 憂鬱症孩子的父母要注意言行
須知3 父母不要過於自責
須知4 大家一起幫助孩子走過憂鬱症
【專欄】可進行心理評估與治療的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
【附錄】憂鬱症服務機構與團體
立即查看
與憂鬱共舞:坦然接受另一個自己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OSCE在心理衡鑑初次晤談之應用:以憂鬱症個案為例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近年來,心理學界逐漸採用「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來評估臨床專業能力。對比醫學OSCE的蓬勃發展,OSCE在心理學的應用仍面臨題庫建置不易,尤其是標準化病人(SP)測驗站的開發,以及施測人力與經費不足等挑戰。為促進OSCE在心理學的應用,本書以「心理衡鑑—初次晤談OSCE」為主軸,分成「理論篇」與「應用篇」。「理論篇」從「能力本位」觀點,重新建構心理師核心能力評量的理論架構,並闡述OSCE用於心理衡鑑能力評量的現況和挑戰,以及科技應用的未來展望。應用篇則提供五個SP測驗站個案腳本、測驗實務規劃與示範影片。作者們期盼透過本書來拋磚引玉,為OSCE在心理衡鑑能力評量與教育訓練,貢獻心力。
【目錄】
第一章 從能力本位觀點反思OSCE在心理師專業能力評量之應用
第二章 OSCE在心理衡鑑能力評量與教育訓練之應用
第三章 跨域資源整合之初次晤談OSCE:SP題庫建置
第四章 具抗拒行為之男性憂鬱症個案(SP01B)
第五章 受照顧責任影響之男性憂鬱症個案(SP02B)
第六章 性別不平等影響之女性憂鬱症個案(SP03B)
第七章 受情緒勒索影響之女性憂鬱症個案(SP04B)
第八章 婚姻及多重家庭壓力之男性輕鬱症個案(SP05B)
第九章 OSCE在心理專業能力評量與教育訓練之展望
附錄
立即查看
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微笑下隱藏的其實是不安!一個微笑憂鬱症患者寫給自己的和解之書 (附贈有隻兔子手繪解憂小卡)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隨書附贈】高愛倫x IG人氣圖文創作者「有隻兔子」,跨界合作「手繪解憂小卡」2款
如果此刻不美好,該怎麼過?
當身邊的人得憂鬱症,該如何相處?
最暖心的暢銷作家高愛倫,寫給憂鬱者、照顧者、陪伴者的理解之書!
她想告訴你,憂鬱不可怕,「不快樂」更是可以說出來的事!
──IG療癒系圖文作家有隻兔子,跨刀繪製暖心插畫,陪你度過每一天──
高愛倫:「這是一本『感覺』多於『觀點』的書,絲毫不掩飾憂鬱症帶來的混亂,或許這樣的真實,更可讓鬱友或照顧者相互揣摩如何幫助對方,及如何接受對方的幫助。」★ 第一人稱剖析憂鬱者的內心獨白,更是一本與自己的和解之書。
★ 180天的憂鬱紀實,陪你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本書要送給被下列問題困擾的你:
‧外表看起來開朗,內心卻陷入低潮。
‧習慣用「微笑」隱藏不舒服的感覺。
‧聽到「加油」、「想開一點」時,會覺得更疲憊。
‧親友正處於憂鬱中,不知如何跟他相處。
‧很怕跟憂鬱症患者對話,擔心一開口會刺激到對方。◆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最初,高愛倫在專欄中分享「如何和憂鬱症患者相處」時,大家都以為她在寫朋友經驗。
沒想到,文章正是在影射自己。整天笑臉迎人的她,那時已陷入二度憂鬱。本以為走過第一次憂鬱症後,人生就會順風順水,
高愛倫真切以為,從此沒什麼困境能再阻擋自己走向美好。然而,日子裡的歡樂頌莫名其妙開始走音,她再度陷入憂鬱,還是帶著微笑的憂鬱症!
這是一種沒有社交障礙,看起來開朗明亮,但在無人的暗處,卻總是感覺低潮的憂鬱症狀。
外人只看到她的面帶笑容,其實她的內心正陷入谷底,但她沒被打倒,決心振作。於是,透過「書寫」,她以第一人稱記錄這段過程,是手札也是經驗分享,
而翻開本書的你,將能了解:‧憂鬱症到底是什麼?
‧如何選擇適合的醫生?
‧為什麼不能擅自停藥?
‧朋友來約,見或不見?
‧該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
‧如何透過活動,讓自己振作?
‧出現藥物副作用時,怎麼辦?
高愛倫想說的是,憂鬱症並不可怕,也非不治之症,
選擇適當的治療,敞開心胸接納你的醫生,就算服藥也無妨,
只要記得,不論我們是走曲線或直線,目的都是為了到達「好」的定點。不管你幾歲,人生總有悲歌,那些安靜的蒼涼,也許有人聽得到,也許有人聽得懂,
但是陷在鬱境裡的我們,必須盡可能學習轉音。最後,她想說:「我正在找回我的笑容,你呢?」本書特色
1. 由憂鬱症患者親自撰寫,提供最真實的分享。
2. 以患者角度,提供適合憂鬱者的各種建議。
3. 以親身經驗幫助憂鬱者打氣,幫助重拾健康,回歸生活。
【目錄】
【推薦序1】她是憂鬱症的DJ 王尚智
【推薦序2】想念如沐春風的妳 李麗芳
【推薦序3】微笑憂鬱,距離更美! 陳念慈
【推薦序4】妳可以微笑,也可以快樂 張小燕
【作者序】寫給陷入憂鬱的你
【解憂時間】認識憂鬱症 圖:有隻兔子第1章 鬱潮──我想,我陷入憂鬱了!
1不是別人惹了我
2發病,我確定我發病了!
3如果此刻不美好,該怎麼過?
4放慢節奏,力圖振作
5如果爸爸在,他會懂我
【關於陪伴,我想說】學做自己的陪伴者第2章 鬱卒──走出憂鬱第一步,開始治療!
1走進診間,接受治療
2好友的安慰,力量如太陽
3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
4如果你的家人有憂鬱症
5伴侶也要配合憂鬱者,調整步伐
6認知障礙出現了!
【關於治療,我想說】找一件喜愛的事,讓自己動起來第3章 鬱結──負能量爆表,但我不想放棄!
1小心,負能量是陷阱!
2生命,是很有價值的
3我該拉她一把的
4微笑,會是謊言嗎?
5控制不了的體重,往往是警訊
6所有的「找麻煩」,都不是有意的
7這些勵志格言,並不是安慰
【關於照顧,我想說】當一個照顧者,要量力而為第4章 鬱戰──和不完美的自己,溫柔和解!
1凡事繞路,不鑽牛角尖
2不聽、不看,遠離酸民
3你的興趣是什麼?
4每天出題目給自己
5堅持及毅力,會讓憂鬱症自討沒趣
6就算覺得「死了也好」,我還是拚命的活著
7我又擦上大紅口紅了!
【關於醫生,我想說】 敞開心胸,接納你的醫生【後記】我正在找回我的笑容,你呢?
立即查看
世界就像一隻小風車:李維史陀與《憂鬱的熱帶》(二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世界就像一隻小風車,轉得我們眼花撩亂 但始終固定在不變的支點上
楊照解讀,結構主義人類學開山經典《憂鬱的熱帶》
梳理人類學百餘年發展系譜
進入人類學宗師克勞德‧李維史陀的心靈深處
建立在共同基本結構上千變萬化的綜合思維
結構主義開枝散葉的創見根源
李維史陀認為,社會和人一樣,會做夢,會將其群體意志無法完成的事,投射到夢裡。藝術就是社會集體的夢,集合了社會的挫折與滿足不了的慾望。從這個角度看,他所進行的知識活動,是社會的精神分析。
我們必須停止自欺,我們要承認:隨時都活在文明的投影下的人,意識不到、感覺不到在異文化、在野蠻中生活了八個月後產生的領悟。正因為遇到了太多稀奇古怪的現象,逐漸地,現象再也刺激不了稀奇感,所有的稀奇古怪都變得不稀奇、不古怪了,於是現象退位,「結構」浮凸了出來。
人類的文化多樣性不可能是無窮的。這是李維史陀的信念,是他到遠方想要證明的。他會不斷在多樣中看出規律,也就無可避免在多樣中找出了千篇一律,找出了「野蠻」的共同邏輯,找出了「文明」的共同結構,也就等於找出了自己大可不必跑那麼遠來的理由。
李維史陀之後,有了拉岡的結構主義精神分析,有了傅柯的結構知識史,有了羅蘭.巴特的文學結構主義……從結構主義衍伸出後結構主義,再到德希達的解構主義、李歐塔的後現代主義,來自法國的一波波思想浪頭,持續衝擊全世界。
從哈佛大學人類學課程出發,楊照披露其多年來學習人類學的經驗,細細解讀最重要的人類學經典──《憂鬱的熱帶》,引領讀者踏上李維史陀的思路歷程,展現李維史陀融合科學規範與藝術想像的卓越成就。
如果人類學(anthrology)指的是「研究人類」的學門,那麼它和同為「人類研究領域」的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等等學門有什麼不一樣?
楊照清楚指出,李維史陀在人類學領域中的鮮明特質與特殊之處,在於他為這門學科開闢了新方向,超脫於細碎繁瑣的民族誌紀錄之外,致力追尋對人類社會的整體性、全面性解釋,重在涵括與貫串,而非個別的細節或特例。唯有具備巨大勇氣與想像力的卓越心靈才能勝任這樣的任務,《憂鬱的熱帶》正是最能呈現李維史陀學思精髓的經典著作。
閱讀李維史陀的著作,猶如朗誦以科學寫就的詩歌,《憂鬱的熱帶》是其中最出色的傑作。楊照認為,即使人類學門在這半個多世紀以來已有長足進展,此書依然是屹立不搖的經典,因為它不只提供了當年遠遠走在時代之先的學術思維,更展現了宏大深邃的智慧與企圖心,那是永遠不可能過時的學習典範。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