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海岸工程(第二版) 作者:郭金棟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1995/08/00 ISBN:9789576551390 目錄 第一章:波動理論 第二章:波浪之發生、發達與減衰 第三章:波浪之變形 第四章:結構物對波浪之影響 第五章:波力 第六章:潮位與水流 第七章:海灘與漂砂 第八章:防止漂砂之方法 附錄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Essenti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4/E (SI Edition) 作者:ASKELAND & WRIGHT 出版社:CENGAGE 出版日期:2019/00/00 ISBN:9781337629157 Table of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 ATOMIC STRUCTURE. 3. ATOMIC AND IONIC ARRANGEMENTS. 4. IMPERFECTIONS IN THE ATOMIC AND LONIC ARRANGEMENT. 5. ATOM AND ION MOVEMENTS IN MATERIALS. 6. MECHANICAL PROPERTIES: PART ONE. 7. MECHANICAL PROPERTIES: PART TWO. 8. STRAIN HARDENING AND ANNEALING. 9. PRINCIPLES OF SOLIDIFICATION. 10. SOLID SOLUTIONS AND PHASE EQUILIBRIUM. 11. DISPERSION STRENGTHENING AND EUTECTIC PHASE DIAGRAMS. 12. DISPERSION STRENGTHENING BY PHASE TRANSFORMATIONS AND HEAT TREATMENT. 13. HEAT TREATMENT OF STEELS AND CAST IRONS. 14. NONFERROUS ALLOYS. 15. CERAMICS. 16. POLYMERS. 17. COMPOSITES: TEAMWORK AND SYNERGY IN MATERIALS. 18. CORROSION AND WEAR. Appendix A: Selecte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 Appendix B: The Atomic and lonic Radii of Selected Elements.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基本電學 ISBN13:9786263284586 出版社:全華圖書 作者:賴柏洲 裝訂/頁數:平裝/664頁 規格:26cm*19cm*2.5cm (高/寬/厚) 版次:10 出版日:2023/06/01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1.本書作者以其多年的教學經驗,參考國內外之基本電學、電路學電路分析方面的書籍,並加上個人教學心得,編纂而成此書。 2.本書詳盡的介紹基本電學之基本定理與定義,是進入電子學、電路學之領域不可或缺的一本入門書。 3.各章加入生活中的電學應用─電學愛玩客,介紹藍牙、太陽能電池、光纖等,祈使讀者更能靈活思考基本電學之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循序漸進的介紹基本電學知識,並在每一個定理、定義、敘述之後,均有例題加以說明,幫助讀者迅速的瞭解本書內容,奠定將來學習電子學、電路學及其它亦專業課程的基本觀念,是本非常好的基本電學入門教科書。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作(編/譯)者 :黃安斌 譯出版年份 :2022ISBN :9786269540631書號 :ITP783幾色 :1規格 :16K發行公司 :CENGAGE/高立版權日期 :2022/03/01頁數 :600分別 :授權書 本書秉持引導讀者一窺土壤力學 / 基礎工程堂奧的初衷,整合《大地工程原理》與《基礎工程》之內容,採用豐富圖表與靈活題庫,輔以詳實的背景資訊,是協助讀者銜接設計導向進階課程,或邁向專業操作之路的最佳工具!原書占據大量頁數的數據表,在本書中已移除。所須計算可以直接根據書本內列出之公式,使用類似 Excel 之軟體做快速而多變之計算。 大地工程與基礎工程都是土木工程專業領域中重要的一環。原作者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以淺顯的方式敘述大地工程與基礎工程原理,使得本書非常適合做為入門課程之教科書。對於執業工程師而言,也是很有用的參考書籍。因為本書簡單易懂,讀者可以很快地掌握書本內容並找到所需資料。大地工程與基礎工程的發源地雖然在歐美,但是近來亞洲地區無論在相關理論的發展或工程技術的創新與應用都有傲人的成就,譯者在翻譯本書時也適當地加入臺灣以及其他亞洲地區相關的發展。 目錄 第一章 土壤之來源、粒徑與重量一體積關係 第二章 土壤之塑性與結構 第三章 土壤之工程分類 第四章 土壤夯實 第五章 土壤之滲透性與滲流 第六章 現場應力 第七章 土體中之應力 第八章 土壤之壓縮性 第九章 土壤之剪力強度 第十章 地層探勘 第十一章 淺基礎及土壤承載值 第十二章 側向土壓力與擋土牆 第十三章 開挖支撐 第十四章 邊坡穩定 第十五章 樁基礎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鋼筋混凝土學(第4版) 作者:黃建綸、蔡修毓 出版社:文笙 出版日期:2023/02/01 ISBN:9786269645145 ■ 本書特色 ◎ 根據最新「401-110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草案」撰寫而成,並附上新舊規範對照,讓學習舊規範的讀者能直接藉由比對新舊規範條文,了解規範新變革。 ◎ 本書為市面上RC書籍中,計算示範例過程寫得最為詳盡的一本書籍。幫助初學與需要熟悉新規範的你,理解最新最進步的鋼筋混凝土分析設計邏輯。 ◎ 收錄近年高考、特考、技師等代表性試題,有利參加考試的讀者熟悉準備方向與練習作答,有效提升應考實力及臨場表現。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本書特色: 1以自身學經歷並參考國內新進技術學者之相關書籍,彙編成書。 2.本書架構重點匯整,並有是非、選擇、填空、簡答各類題型與計算式之練習,深入淺出的編輯,搭配上圖示解說,全方位掌握考情脈絡。 序: 臺灣為以稻米生產為主要作物的最成功國家之一,經過長期的發展,不僅現有之營運組織頗具規模,現有之灌溉工程設施亦頗為完善,因此就灌溉技術、用水調配及營運管理組織是世界上少數最成功的國家。為了有效調配運用灌溉水資源,臺灣地區設有十七個農田水利會,除調配用水外,並負責維護其轄內之灌溉設施,以維持農田灌溉用水之供應及排除多餘之水量。 農田水利會新進職員聯合統一考試,按照歷史經驗,是以每五年招考一次,每次招考約數百名不等,且按都會型及農業型水利會之不同,分別招考不同組別。其中招考人數最多者,是以工程人員及灌溉管理人員灌溉管理組錄取人數為最多。就灌溉管理組而言,其中「灌溉排水概要」一科,在國內大專院校除設有農業科系有修習相關科目外,並無專門開設此類課程,蓋其是整合了土壤學、作物生產、流體力學及水利工程等相關概念之科際整合之一門學問。有鑑於此,本人為嘉惠莘莘考生,遂著手整編此一考科,綜整各科學理及現行實務,以表格化方式呈現,並輔以圖解說明,期讓考生能夠快速掌握應考重點,獲取高分,順利上榜。 作者簡介: 林震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研究所畢,85年高考環境工程技師及格,87年桃園農田水利會及格,90年環境高考及格,曾任職行政院環境保護 目錄: 第1章 基礎觀念1-1 第2章 農業土壤2-1 第3章 作物需水量3-1 第4章 灌溉用水量4-1 第5章 流量計算5-1 第6章 量水設施6-1 第7章 灌溉水質與水源7-1 第8章 灌溉方法8-1 第9章 水利構造物9-1 第10章 排水工程10-1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地盤灌漿工程實務(附光碟) 作者:倪至寬 出版社:詹氏 出版日期:2018/06/01 條碼:9789577054074 內容簡介 施工是一種技術也是藝術,在土壤或岩石的地盤中進行灌漿,更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技術來自於專業理論,而藝術則是彌補理論與實務間之差異,灌漿工程則屬理論與實務或者技術與藝術並重的專業。本書即是以這種角度來撰寫,內容可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灌漿工程、地盤施特性與力學性質、與灌漿工程案例等。因為灌漿工程是在地下施工,不易目視監督,施工品質很難掌握,加以地盤的形成過程複雜,地質變化多端,導致地盤灌漿的施工品質更不易掌控,相較於其他地工技術,灌漿工程施工困難度也更高,所以必須透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將各種灌漿工程依施工概要、施工要領、檢驗流程、管理標準及自主檢查方式來說明。簡化困難的技術為扼要的流程與表格,同時也可保留不確定性因素的彈性空間,亦即管理的藝術。 灌漿工程為地盤改良的方法之一,由於台灣為兩大板塊擠壓所形成,地質種類軟硬變化複雜,導致地盤工程性質差異很大,必須了解地盤特性之後,才可選擇適當之灌漿工法。此外,在新的世紀以來,各種新穎的灌漿材料快速發展,更加複雜化土壤與漿液的互動關係。地下工程有嚴重漏水及開挖面坍塌的事件,皆源自於工程人員對灌漿工程品質掌握的偏失,本課程除了詳盡介紹常用的滲透灌漿、劈裂灌漿、噴射灌漿、擠壓灌漿及攪拌灌漿的基本工法,也利用一些實際案例作為理論與實務融合的教材。 實際案例包含樁載重試驗和樁底灌漿成效的數值分析、樁底灌漿工程施工要領、黏土質砂土地盤扶正灌漿工法機制、黏土地盤扶正灌漿工法機制、潛盾掘進與地盤的互動關係、潛盾隧道在軟弱粘土層中灌漿效率之探討、超細水泥漿液滲透灌漿、新永春隧道熱瀝青灌漿、機場跑滑道灌漿維修工法、筏式基礎封底灌漿工法及機械攪拌灌漿等工程實例。 本書特色 ● 灌漿工程 地盤灌漿的施工品質不易掌控,施工困難度也更高,本書透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將各種灌漿工程依施工概要、施工要領、檢驗流程、管理標準及自主檢查等方式說明。將困難的技術簡化為流程與表格,同時也保留施工中不確定性因素發生的彈性空間。 ● 地盤特性與力學性質 台灣的地質軟硬變化複雜,導致地盤工程性質差異很大,近來各種新穎的灌漿材料快速發展,更加複雜化土壤與漿液的互動關係。本書詳盡介紹了常用的滲透灌漿、劈裂灌漿、噴射灌漿、擠壓灌漿及攪拌灌漿的基本工法,亦利用一些實際案例作為教材。 ● 灌漿工程案例 實際案例包含樁底灌漿工法、黏土質砂土地盤扶正灌漿工法、黏土地盤扶正灌漿工法、潛盾掘進與地盤的互動關係、潛盾隧道在軟弱粘土層中背填灌漿效率之探討、超細水泥漿液滲透灌漿、隧道熱瀝青灌漿、剛性鋪面灌漿維修工法及機械攪拌灌漿等工程實例。 作者簡介 倪至寬 作者於1985年獲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共累積國外工程顧問公司工作資歷七年,淡江大學任教共六年時間。 期間參與推廣教育工作迄今,包括工地主任訓練班及品管人員訓練班,並協助推動、參與台北縣政府工務局施工防災說明及施工查核的工作。希望能結合大地工程的理論與實務二面,落實於高等教育之中。 目錄 第一章 灌漿工程概要 1.1 前言 1.2 土層灌漿(grouting in soil) 1.3 岩盤灌漿(grouting in rock) 1.4 灌漿工法之分類 1.5 灌漿材料之種類 1.6 灌漿工法之應用 第二章 地盤特性與力學性質 2.1 土壤的定義 2.2 片狀土壤的物理及工程性質 2.2.1 物理性質 2.2.2 工程性質 2.2.3 案例介紹 2.3 球狀土壤的物理與工程性質 2.3.1 物理性質 2.3.2 工程性質 2.3.3 應用實例 2.4 統一土壤分類法及應用 2.4.1 統一土壤分類法 2.4.2 分類說明 2.4.3 應用說明 2.5 岩石分類法 2.6 土壓力 第三章 高壓噴射灌漿工程 3.1 施工概要 3.2 施工要領(以 JSG 工法為例) 3.3 施工作業流程圖及檢驗要點(以 JSG 工法為例,如圖 3-6 所示) 3.4 施工品質管理標準(以 JSG 工法為例,如表 3-6 所示) 3.5 施工自主檢查表(以 JSG 工程為例,如表 3-7 所示) 第四章 機械攪拌灌漿工程 4.1 施工概要 4.2 施工要領 4.3 施工作業流程圖及檢驗要點(如圖 4-3) 4.4 施工品質管理標準(如表 4-1) 4.5 施工自主檢查表(如表 4-2) 4.6 水泥深層攪拌工法 4.7 粉體噴射攪拌灌漿工法 第五章 低壓滲透灌漿工程 5.1 前言 5.2 施工概要(以二重管雙環塞工法為例) 5.3 施工要領 5.4 施工作業流程圖及檢驗要點(以 double packer 為例,如圖 5-8 所示) 5.5 施工品質管理標準(以 double packer 為例,如表 5-3 所示) 第六章 灌漿工程案例 6.1 灌漿工法應用於建物扶正之力學機制初探與應用 6.1.1 摘要 6.1.2 前言 6.1.3 不同灌漿方式之比較及原理 6.1.4 擠壓灌漿與脈狀灌漿工法之力學機制 6.1.5 建物扶正案例分析 6.1.6 結論 6.2 黏土地盤扶正灌漿工法機制 6.2.1 摘要 6.2.2 前言 6.2.3 補償性灌漿工法 6.2.4 補償性灌漿之灌漿成效 6.2.5 建物扶正案例分析 6.2.6 結論 6.3 潛盾掘進與地盤的互動關係 6.3.1 摘要 6.3.2 前言 6.3.3 案例背景 6.3.4 潛盾掘進結果與討論 6.3.5 結論 6.4 潛盾隧道在軟弱粘土層中灌漿效率之探討 6.4.1 摘要 6.4.2 補償性灌漿 6.4.3 現場灌漿試驗 6.4.4 室內灌漿試驗 6.4.5 傾斜扶正 6.4.6 研究規劃 6.4.7 結論 6.4.8 建議 6.5 超細水泥漿液滲透灌漿 6.5.1 摘要 6.5.2 前言 6.5.3 文獻回顧 6.5.4 試驗內容 6.5.5 試驗結果與討論 6.6 防止新永春隧道湧水的熱瀝青灌漿工法 6.6.1 摘要 6.6.2 前言 6.6.3 熱瀝青之介紹 6.6.4 工程地質概述 6.6.5 瀝青灌漿 6.6.6 灌漿結果 6.6.7 結論與建議 6.7 樁載重試驗和樁底灌漿成效的數值分析 6.7.1 摘要 6.7.2 前言 6.7.3 試樁地點及資料處理 6.7.4 數值分析 6.7.5 數值分析結果 6.7.6 結論 6.8 樁底灌漿工程實例 6.8.1 工程簡介 6.8.2 地質與地下水 6.8.3 樁底灌漿作業 6.9 機械攪拌灌漿工程實例 6.9.1 工程簡介 6.9.2 地質與地下水 6.9.3 施工流程 6.10 剛性鋪面版底灌漿 6.10.1 工程簡介 6.10.2 灌漿孔位配置 6.10.3 施工流程 6.10.4 灌漿結果 6.10.5 透地雷達掃描結果 6.10.6 落重鎚施測結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