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人文社會的跨領域AI探索
作者: 李建良, 林文源
ISBN: 9786269632503
出版社: 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2
定價: 450
售價: 383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本書收錄文章領域具有代表性,都是當前 AI 之人文社會重要議題。相關作者也都是國內此一領域的一時之選。匯集政治、管理、金融、法律、社會、倫理、性別、心理、設計、科技與社會研究領域學者,就 AI 涉及的研究方法、理財機制、法院判決、介入式預測、社會參與、自駕車難題、倫理框架、深度偽造、人類中心情感設計、量刑系統、數據實作與資料分析等領域,提出深入淺出分析。   本書旨在協助大學程度以上讀者,無論是 AI 技術人才或是人文社會領域,都能夠在 AI 新時代面對新挑戰並進而拓展視野。本書希望協助人文社會領域讀者更積極瞭解 AI 發展,掌握時代趨勢與潛在挑戰,也有助於技術人才創造更好的AI 與社會。   本書由專業背景及學理出發,但採親近讀者的寫作方式,相較於一般學術書籍,本書以單元式呈現,包括政策法制、社會倫理、思想哲理、技術文化面,探討AI的實務、體制到哲理面。因此,適合大眾讀者瞭解AI人文會趨勢,也適合作為專論之單元規劃使用,或是根據議題單篇做微課程的指定教材,也適合做為大學通識課程、跨領域課程的教材。 目錄 推薦序/林明仁   推薦序/賀陳弘   推薦序/廖弘源   編者序/林文源、李建良   引言 朝向人社導向的AI 探索/林文源、李建良 第一篇政策法制面 第一章 新方法新數據—政治學與AI 的相遇/謝忠賢、吳重禮 第二章 智慧法院的興起與其對人文社會的挑戰/林勤富 第三章  回到過去、預測未來?——介入式預測觀對於法律人工智慧系統的啟發/陳弘儒 第四章 人工智慧理財的美麗與哀愁/楊岳平 第二篇社會倫理面 第五章 AI 預測的兩難——預測警務之規範爭議初探/洪子偉 第六章 問卷調查是否可以解決自駕車的道德難題?/祖旭華 第七章 Data for Good——初探數據計畫的倫理框架/余貞誼 第八章 人工智慧與醫療侵權責任之初探/吳全峰 第九章  人造社會性的未來?——社會學參與人工智能研究的2+1 途徑/劉育成 第三篇 思想哲理面 第十章  眼見(不)為憑?——AI 時代的政治真相、謊言與深度偽造/陳柏良 第十一章 邁向以人為本的AI 時代——心理學能做什麼?/葉素玲 第十二章  社會性機器人的設計加入情感因素的種種考量/劉紀璐 第十三章  跳出「人類中心主義」的另類人工智慧省思/曹家榮 第四篇 技術文化面 第十四章  亦步亦趨的模仿還是超前部署的控制?——AI 的兩種能力和它們帶來的挑戰/邱文聰 第十五章  對法院量刑心證的追索——司法院量刑資訊系統之運作與展望/蘇凱平 第十六章 AI、法律資料分析與法學研究/黃詩淳 第十七章 AI 創新與數據實作/彭松嶽

為您推薦

跨越三個世界的魅麗與迷思:科技、人文、社會的知識凝煉 (1版)

跨越三個世界的魅麗與迷思:科技、人文、社會的知識凝煉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20 售價: 357 現省: 63元
立即查看
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教育、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的入門書 (3版)

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教育、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的入門書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00 售價: 3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台灣的社會安全制度:經驗考察與人文思索

台灣的社會安全制度:經驗考察與人文思索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00 售價: 450 現省: 50元
立即查看
新冠疫情中的傳媒角色: 亞洲華人社會的實證研究 (1版)

新冠疫情中的傳媒角色: 亞洲華人社會的實證研究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新冠(COVID-19)疫情在2019年底爆發後,迅速擴散至世界各地。許多國家的民眾都經歷過封城、隔離、居家工作等公共防疫措施。在這場公共健康危機中,疫情傳播瞬息萬變,傳媒的角色變得至關重要,包括幫助民眾了解疫情、組織抗疫、提供疫苗相關資訊等。與此同時,與傳媒競爭的網絡媒體加劇了虛假資訊的傳播。民眾對爆炸性的疫情資訊難辨真偽,造成認知負擔,甚至採取錯誤防疫行為。本書作者蒐集來自香港、台灣、新加坡和中國大陸四地的數據,嘗試分析並探討新冠疫情期間傳媒所扮演的角色。   本書共收錄11篇實證研究論文,文章主要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傳媒呈現的内容,包括網路新聞和文本;第二部分探討新冠疫情期間傳媒使用和新冠疫苗接種態度的關聯性;第三部分分析新冠疫情期間的虛假資訊傳播及其帶來的社會影響。   本書旨在整理和分析新冠疫情中傳媒在亞洲華人社會的角色,反思傳媒的影響、貢獻與缺失。本書的重要貢獻有三點。第一,為傳媒業界提供改善報導的建議;第二,展示民意形成過程,為政府的公共政策提供建言;第三,分析虛假資訊的傳播規律,以及其對華人社會之影響,為構建有序資訊社會提供思考方向。 目錄 01 序言(魏然、羅文輝) 【新冠疫情之傳媒呈現與傳播】 02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武漢民眾的媒體使用、資訊處理與情緒反應:一項電話調查研究(張明新、程渺然、岳漢玲、李宗亞) 03 網路新聞文本公共商議性研究——以新冠疫情初期中國大陸相關報導為例(章平、楊肖光、戴笑凡、曾詠祺、洪子陽) 04 新冠疫情時期的「網紅」知識分子與大眾民族主義——基於今日頭條影片的研究(王海燕、吳琳) 05 新冠疫情下全球接觸者追蹤App的隱私政策及其文化影響因素——基於50個移動App的內容分析(汪靖、吳瓊) 【新冠疫情與新冠疫苗】 06 風險感知與疫苗猶豫:以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為例(盧鴻毅、林冠承、趙麟宇) 07 新冠疫苗接種意願的影響機制研究:一項基於保護動機理論的實踐(鄒霞、劉蒙闋、劉煥、謝金文) 08 疫情虛假資訊如何影響公眾的疫苗接種態度:基於北京市的實證研究(金兼斌、魏然、郭靖) 【新冠疫情與虛假資訊傳播】 09 知識水準、負面情緒與新冠虛假資訊的第三人效果:一項來自新加坡的研究(張曉、魏然、邱林川) 10 新冠疫情虛假資訊的接觸頻率、預設影響,與香港市民對虛假資訊的態度與行為(路淼、羅文輝、魏然) 11 新冠疫情中虛假資訊的議題設定:從社群媒體到傳統媒體(陳憶寧) 12 新冠肺炎虛假資訊接觸對認知和態度的負面影響:探究數位媒體資訊近用性的形塑作用(魏然、郭靖、王賽、黃懿慧)

原價: 570 售價: 513 現省: 57元
立即查看
典藏台灣史(四) : 漢人社會的形成 <玉山社>

典藏台灣史(四) : 漢人社會的形成 <玉山社>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80 售價: 342 現省: 38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