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一部最貼近考生需求的本國文學讀本!用最淺易的文筆、最系統化的重點歸納、最具歷時史觀的文學介紹,是補教名師所闢的一條高分蹊徑。
.適用對象:
適合有志於高普考文化行政之考生,或中文/國文類研究所考試之莘莘學子。
.使用方法:
首先以「橫向的時代認知」鞏固學習基礎,再透過「縱向的流變發展」培養綜論能力。藉由順時研習,以史為軸,有效強化學習記憶,掌握文學演進整體脈絡。
.本書特色:
.依據歷朝時代條理區分文學階段,系統分明、順序直觀的篇章規劃,讓讀者能循序漸進、掌握學科脈絡。
.清晰淺白的文字敘述,配合豐富的文史材料例舉,使考生不再視文學為畏途,而能更輕鬆一窺文學之堂奧。
.按條理分類彙整各項重點,並呼應重點適時穿插文學導讀,學習記誦更是事半功倍。
.各章篇末貼心匯整相關各類考試歷屆試題,讀者可依此鑑往知來,確認考點所在。
【目錄】
緒論
第壹篇 先秦文學
第一章 周前文學
第二章 詩經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第四章 楚辭
第五章 神話
第貳篇 漢魏六朝文學
第一章 漢代散文
第二章 漢賦
第三章 漢代詩歌
第四章 魏代文學
第五章 兩晉文學
第六章 南北朝文學
第參篇 駢文史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歷代駢文發展
第肆篇 唐~清散文史
第一章 唐代散文
第二章 宋代散文
第三章 明代散文
第四章 清代散文
第伍篇 唐~清詩歌史
第一章 唐詩
第二章 宋詩
第三章 明詩
第四章 清詩
第陸篇 詞 史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唐、五代詞
第三章 宋詞
第四章 清詞
第柒篇 曲 史
第一章 元代散曲
第二章 中國戲曲演進概述
第三章 元代雜劇
第四章 明代戲曲
第五章 清代戲曲
第捌篇 小說史
第一章 小說發展概述
第二章 六朝小說
第三章 唐代變文
第四章 唐人小說(唐傳奇)
第五章 宋代話本
第六章 明代小說
第七章 清代小說
第玖篇 民國初年新文學
第一章 梁啟超與「報章體」(新民體、新民叢報體)
第二章 五四運動與新文學(現代文學)
第三章 民國初年現代文學的發展(新詩、小說、散文、戲劇)
第拾篇 臺灣文學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臺灣傳統舊文學(古典文學)
第三章 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
第四章 1940~1950 年代
第五章 1960 年代
第六章 1970 年代
第七章 1980 年代以降迄今
附錄一 補充說明
附錄二 100~113 年臺灣文學試題
附錄 歷屆試題暨解析
立即查看
【中文書】
書名:藝術概論21世紀修訂版
作者:蔣勳
出版社:東華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9574830381
立即查看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曾肅良教授認為,藝術的知識必須與時俱進,必須現代化,必須體悟藝術在現代人類社會所扮演的多元角色,因此,本書的內容除了探討藝術的本質與藝術鑑賞知識之外,也聚焦在藝術的社會功能以及藝術在實務應用的各種探討,提列出許多具有突破性與前瞻性的課題。傳統的「藝術概論」教科書所沒有觸及的新領域,像是藝術與心理、藝術與宗教、藝術與收藏、藝術與經濟、藝術文物品的保存維護等等課題,本書都做了精要詳實的解說,實是一本符合現代潮流的藝術概論教科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曾肅良
藝術是什麼?一直困惑著古往今來的思想家,對於「藝術」的觀念,自古至今,其中所蘊含的意義差距頗大。由於所處時間與空間的差異,人類對於審美觀念的不同,藝術材料的掌握和技巧的不斷演進,歷代人類陸續發展出新的審美理念,進而產生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展開百花齊放的藝術歷程。即使藝術的外在形貌與表現方式有極大的變化,但是藝術其內在的本質仍是永恆不變的,我們可以說,藝術的本質源於人類內心對於心靈與審美的需求,藝術在於反映人類的思想與生活層面,藝術是人類心靈在面對宇宙人生所產生的各種思維和感情的具體化表現。
本書「藝術概論」的宗旨,除了引導學習者對於藝術創作與欣賞原理有正確的觀念與理解之外,更著墨於藝術與生活之間的互動,因此,本書的設計,不僅在於提供學習者認識藝術的本質、歷史、形式、表現方式、觀念等等,也著重於社會不斷發展的前提之下,討論藝術的思潮與表現的各種演變,亦即不論在學理、形式與技法上的探討,都力求以社會發展為主軸,更積極地探索藝術與現代社會的互動。
筆者從1995 年開始講授藝術史論課程,深深感覺到學生在課堂所學習的「藝術概論」往往與社會現實層面嚴重脫節,很難吸引學生的關注,更感覺到藝術課程內容與時俱進的必要性,因此在本書撰寫的內容之中,規劃了許多具有突破性與前瞻性的課題, 擴大了教師與學習者對於「藝術」的視野,這些議題都是以前甚至現在流行於坊間的「藝術概論」,所沒有觸及的新領域,包括藝術與心理、藝術治療、藝術與宗教、藝術與收藏、藝術與市場、藝術與經濟、藝術與政治、藝術文物品的鑑定、藝術文物品的保存維護等等課題,本書都有深入淺出的探討。
這是一本寫給現代人研讀的藝術概論,它提供了最新的藝術學理、資訊以及多元的觀點,並且積極的去探索藝術與現代社會的各種互動關係,學習者必須抱持著開放的學習態度,以全新的眼光去認識藝術,藝術不再是處於空中樓閣的想像的產物。藝術實際上是一種社會現象,藝術必須落實於生活,我們必須釐清並探索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以現代人的角度,去嘗試認知並思索當代藝術的新觀念、新風貌。
審美觀的觀念如何培養? 藝術的形式如何顯現? 藝術欣賞的方法如何? 藝術對人生的重要性如何? 藝術的收藏能力又是如何培養? 凡此種種, 筆者鼓勵學習者以務實的態度, 將本書所闡述的學理與資訊加以吸收,並且與實際的社會文化現象作深入的觀察、比較與思索,更衷心期待學習者從理論與實際現象連結的基礎之上,以多元面向的態度,認清藝術在人間的真實面相,激發出更為廣遠的思考以及對藝術學理探索的興趣。
目錄
自序003
第一章 藝術是什麼?011
第一節 藝術的定義012
第二節 藝術的功能016
第三節 藝術與生活020
第二章 藝術的特質023
第一節 藝術與思想024
第二節 藝術與感情026
第三節 藝術與表現027
第三章 藝術的起源029
第一節 模仿衝動說032
第二節 遊戲衝動說034
第三節 自我表現衝動說037
第四節 裝飾說038
第五節 勞動說039
第六節 宗教說040
第七節 符號說043
第八節 圖騰說045
第四章 藝術的創作049
第一節 藝術創作者的特質050
第二節 藝術創作的特質057
第三節 藝術創作的過程068
第四節 藝術家與社會的互動076
第五章 藝術的欣賞081
第一節 藝術欣賞的意義082
第二節 藝術欣賞的態度085
第三節 藝術欣賞的方法092
第四節 藝術欣賞的價值102
第六章 藝術的形式107
第一節 藝術形式的特性108
第二節 藝術的基本形式116
第三節 藝術形式與內容的關係136
第七章 藝術與社會139
第一節 藝術家的使命感141
第二節 解構「暴力美學」144
第三節 性無能、性暴力與性怪癖的文化現象160
第四節 藝術與政治的互動關係168
第五節 藝術與宗教的關係173
第八章 藝術與心理177
第一節 心理創傷與孤獨的折射──藝術創作的心理特質178
第二節 人類心靈的眼睛──從精神分析學的觀點論典型的誕生186
第三節 中國的「虛靜」美學──從中西美學觀念的差異性談中國繪畫的心理特質191
第四節 涵藏的神聖力勢──東方書法的符號、象徵、心理與宗教意涵207
第五節 藝術與治療216
第九章 藝術與市場227
第一節 國際藝術市場的歷史背景229
第二節 中國文物藝術收藏的贗品現象235
第三節 藝術史研究的拓展與應用──文物藝術品的贗品氾濫與文物檢測科學的重要性276
第四節 從「符碼化」到「再符碼化」──當功利文化滲入審美意識280
第十章 藝術與收藏289
第一節 歐洲的「中國熱 (Chinoiserie)」──歐洲收藏與仿製中國瓷器的歷史290
第二節 華夏文物在荷蘭──荷蘭的亞洲藝術之友協會
與荷蘭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收藏298
第十一章 藝術文物的保存維護305
第一節 文物藝術品的保存觀念306
第二節 文物歸屬權的國際戰爭──文物藝術品的走私、劫掠與偷盜309
第三節 文化分享與族群融合──從西方博物館處理文物申討的演變看多元文化大趨勢316
第四節 從大英博物館經驗探討台灣文物保存人才的培育323
第十二章 現代藝術的發展與迷思331
第一節 現代藝術邁向新原始332
第二節 西方美術對中國近現代繪畫的影響340
第三節 現代藝術是什麼?353
第四節 現代書法的困境358
參考書目367
立即查看
高考114-公共政策精論:個案分析與應用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序言
自1887年威爾遜(W. Wilson)發表〈行政的研究〉一文後,開啟了政府管理與效率問題的行政學研究,及至1951年拉斯威爾(H. D. Lasswell)與冷納(D. Lerner)合編《政策科學:範疇與方法的最近發展》一書,提出「政策科學」(Policy Science)的概念,主張行政學應以入世相關的「政策」作為取向,以解決實際問題,滿足人民需求,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始成為一門專門的研究領域,故就理論而言公共政策是從「行政學」分離出來的一門學科;但實務上,政策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幾乎與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公共政策古代稱為「策論」,且成為各朝代科舉選拔人才的方式。準此,公策具有理論與實務並重的特性。
綜觀近年來國考行政科的出題趨勢,學科間界限模糊以及命題連結時事議題已成為明顯的趨勢,應將公共政策與行政學(包括公共管理)整合起來一起準備,並隨時聯想最新時事議題的應用,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此外,近幾年來國考公策的命題方向因幾位資深權威教授的退休已有大幅變化,命題來源新加入許多年輕一代與中生代政策學者的著作(如北大羅清俊與李仲彬教授、政大陳敦源與郭昱瑩教授等)。故命題趨勢變得不易掌握,試題也較為困難艱澀,高分不易,已成為當前國考中的「大魔王」科目。惟筆者認為公共政策仍是行政科眾多科目中「相對」容易準備的一科,投資報酬率高,理由如下:
一、公策為行政學廣大領域中的一部分,需要研讀的範圍相對較少。
二、學科架構與典範明確(分為傳統階段論與當代反階段論典範),主流教科書少。
三、國考命題焦點明確,集中於特定主題,容易掌握命題重點。
四、理論與實務並重,所有政策相關論述均可舉出國內外實例加以驗證,只要廣泛涉獵政策議題的相關時事資料,即可將理論靈活運用於理解與申論寫作的發揮。
準此,筆者主張只要「選對研讀教材」(本書即為最佳選擇)與「正確的讀書方法」,準備起來必可駕輕就熟,獲得高分並非難事。
【目錄】
第一篇 公共政策基礎論
第一章 公共政策導論
壹、公共政策的源起與意義
貳、研究公共政策的理由與目的
參、公共政策之類型
肆、公共政策研究架構與途徑
伍、相關重要名詞與概念澄清
◎議題個案分析一:社會貧富差距議題:重分配性政策的應用
◎議題個案分析二:取消軍教免稅政策
◎議題個案分析三:公家機關節能關閉冷氣作法評析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理論模型
壹、模型的內涵
貳、公共政策制定之理論模型
參、公共政策制定的分析模式
肆、政策方案決策途徑
◎議題個案分析一: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介紹
◎議題個案分析二:多元計程車方案~交易成本論的應用
第三章 政策分析與論證
壹、政策分析之意義與特質
貳、政策分析的模式架構與內容
參、政策分析過程與政策制定過程
肆、政策分析人員與政策倫理
伍、政策分析的工具:政策論證專題
◎議題個案分析一:抑制房價過高,實踐居住正義的政策分析與設計
◎議題個案分析二:少子化問題分析與對策
◎議題個案分析三: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
第二篇 公共政策過程論
第一章 政策議程設定與問題建構
壹、政策問題的形成:公共問題到政策問題
貳、政策議程設定
參、政策問題建構
肆、政策論題報告
◎議題個案分析一:行人地獄問題原因與解決途徑
◎議題個案分析二:年青族群低薪問題
第二章 政策規劃
【第一部分】政策規劃概論
壹、政策規劃內涵
貳、政策規劃步驟
參、政策規劃的困境與限制
【第二部分】當代政策規劃理論
壹、政策設計
貳、政策方案之意義、設計原則與可行性分析
參、政策預測
肆、政策建議
伍、政策方案決策情境與技術
【第三部分】政策規劃的問題
壹、政策規劃謬誤
貳、我國政策規劃的缺失與改進
◎議題個案分析一:我國因應新冠肺炎的策略途徑
◎議題個案分析二:空污防制計畫
◎議題個案分析三:垃圾費隨袋徵收
◎議題個案分析四:長照政策2.0
第三章 政策合法化
壹、政策合法化之內涵
貳、行政機關之政策合法化
參、立法機關之政策合法化
肆、政策合法化的策略
伍、我國政策合法化的缺失與改進
◎議題個案分析:非營利組織(NPO)的政策遊說
第四章 政策執行
壹、政策執行的意涵與理論研究的演進分類
貳、行政機關的特質與政策執行的困難
參、影響政策執行成敗之主要因素
肆、政策執行力模式
伍、政策執行的實務運作專題
陸、我國政策執行的缺失與改進
◎議題個案分析一:我國新冠肺炎(COVID-19)防疫成功的因素
◎議題個案分析二:食品安全問題
◎議題個案分析三:限用塑膠袋政策
第五章 政策評估
【第一部分】政策評估概論
壹、政策評估的理論背景、意涵與目的
貳、政策評估的特質、功能與利害關係人
參、政策評估理論的發展與演進
肆、政策評估的模式
伍、政策評估的種類
陸、政策評估標準的內涵、設立原則、一般性標準
柒、政策評估的實施步驟以及評估後對政策處理的方式
捌、政策評估的問題與限制以及改善之道
【第二部分】政策評估的研究途徑
壹、定量途徑的政策評估
貳、定性途徑的政策評估
【第三部分】政策評估專題
壹、政策變遷
貳、政策終結
參、政策學習
肆、政策創新與擴散
伍、我國政策評估之缺失與改進
◎議題個案分析: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第三篇 公共政策專題論
第一章 公共政策環境系絡與專題研究
壹、政策利害關係人分析專題
貳、政策行銷專題
參、鄰避情結(NIMBY)專題
肆、自力救濟專題
伍、民意專題
陸、利益團體專題
柒、媒體專題
捌、智庫專題
玖、政黨專題
拾、知識應用與公共政策專題
拾壹、公共政策研究展望專題
◎議題個案分析一:永續發展目標與政策設計構面
◎議題個案分析二:地方創生(Local Regeneration)
第二章 政府數位轉型與開放政府
壹、資訊與通訊科技
貳、電子化政府
參、電子治理與電子民主
肆、開放政府與我國電子化政府推動階段
◎議題個案分析:智慧國家方案
第三章 公共政策解釋名詞彙整
壹、概論部分
貳、階段論
參、政策議題與未來發展
◎議題個案分析:我國BOT實務問題與失敗個案
立即查看
高考114-財政學主題式歷屆申論題庫精準解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題題精選,包含過去所有不同類型及重要性考題,考試時不再驚訝,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精闢解析,解答內容皆來自財政學新論,並不會有超出該書以外的內容,除可加快閱讀,另可大幅提升題目解析之掌握度。
◆實用工具,本書配合財政學新論章節編排,可幫助同學在研讀財政學新論後,再透過本書精選題庫,精闢解析,必可融會貫通,勇奪金榜。
【目錄】
第1篇 緒 論
財政學概論
福利經濟學
市場失靈
第2篇 公共支出理論
公共財
外部性
公共選擇理論與政府失靈
公共支出理論及成本效益分析
福祉財政制度
第3篇 公共收入理論
公共收入概念與公營(用)事業
租稅總論─基本概念及租稅效率與公平
租稅總論─經濟分析
租稅各論
第4篇 財政收支調整理論
地方財政理論
政府預算
公債理論
財政政策與總體經濟之關係
立即查看
高考114-行政法申論題型百分百─最新司法實務、最新修法完全解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彙整行政法申論題型歷年考題,融合國內外行政法學理論及最新司法實務見解,傳授考生完整菁華之詳盡解析。
◆申論考題重點整理,幫助讀者迅速掌握出題動向,主題式考題分類,提筆練習更明確。
【目錄】
第壹篇 行政組織法
申論考題重點整理
主題一 行政主體與內部組織
主題二 公務員法
主題三 地方自治
主題四 政府組織改造
第貳篇 行政程序法
申論考題重點整理
主題五 行政程序的基本概念
主題六 行政正當程序
主題七 行政法的法律原則
主題八 裁量與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判斷
第參篇 行政作用法
申論考題重點整理
主題九 行政的概念與種類
主題十 行政法的概念
主題十一 行政立法行為
主題十二 行政處分
主題十三 行政契約
主題十四―Ⅰ 行政指導
主題十四―Ⅱ 行政計畫
主題十四―Ⅲ 行政上事實行為
主題十五 行政秩序罰
主題十六 行政上強制執行
第肆篇 行政救濟法
申論考題重點整理
主題十七 行政法法律關係
主題十八 訴願制度(訴願法)的探討
主題十九 行政訴訟法
主題二十―Ⅰ 國家責任論
主題二十―Ⅱ 其他國家責任
立即查看
高考114-人口政策與人口統計+點看影音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掌握命題趨勢
依歷年命題趨勢劃分章節,並輔以歷屆試題參考學習,掌握考試關鍵!
※學習解題架構
「少子女化」、「高齡化」、「移民與人才」皆以「現況」、「問題」、「解決」架構整理,學習與申論演練雙效並進!
※綜整重要政策
依命題趨勢彙整近年重要人口相關政策、立法、修法,系統學習,效率滿分!
本書特色
‧依歷年命題趨勢區分,在相對應的內容附上類似歷屆試題,尤其傳統常見的「少子女化」、「高齡化」、「移民與人才」等章節分別整理出「現況」、「問題」、「解決」三大層面,使讀者更易掌握命題重點。
‧將內政部所公告諸多之人口相關數據資料進行整理,並以表格、圖表方式呈現,相信更有助於掌握人口近年變遷趨勢並練習計算。
‧依命題趨勢彙整,並大量收錄近年重要人口相關政策、立法、修法,縮短考生搜尋時間,達到最佳備考效率!
【目錄】
第一篇 人口政策與人口統計之名詞定義
第一章 人口靜態統計
第二章 生命統計
第三章 人口遷移統計
第二篇 人口政策與人口統計之相關法規與執行依據
第一章 相關法規
第二章 執行依據
第三篇 少子女化析論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章 少子女化之現況
第三章 少子女化之問題與困境
第四章 少子女化相關政策整理
第四篇 高齡化析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高齡化之現況
第三章 高齡化之問題與困境
第四章 我國相關之政策與立法措施
第五篇 移民、人才析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移民及育才、留才、攬才之現況
第三章 移民及育才、留才、攬才之問題與困境
第四章 我國相關之政策與立法措施
第六篇 人口及住宅普查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108年以前歷次普查概述
第三章 應用實例
第七篇 人口轉型與人口推計
第一章 人口轉型
第二章 人口推計
立即查看
高考114-現行考銓制度 (28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提綱挈領
各章內容符合近年命題趨勢
※全新修法
一書掌握最新修法動態
※歷屆試題精選
精心挑選歷屆考題,搭配內文&解析延伸學習
本書特色
※重點整理:系統化、條理化之方式統合整理,輔以問題精解。
※歷屆試題:涵蓋範圍廣,以了解命題方向。
【目錄】
第 壹 篇 緒 論
第 貳 篇 現行考銓制度各論
第一章 人事機構
第二章 人事體制
第三章 考 選
第四章 任 用(含陞遷)
第五章 俸 給 與 福 利
第六章 考 績
第七章 保 險
第八章 退休制度(含「退休年金改革」)
第九章 撫 卹
第十章 資 遣
第十一章 獎 懲
第十二章 服 務
第十三章 保 障
第十四章 行政倫理與行政中立
第十五章 培訓制度(人力資源發展與公務人員訓練進修)
第 參 篇 最新試題(111年~113年)試題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