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自2004年出版迄今九次改版,伴隨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的憲法變遷,彙整國內外精湛多元的憲法論述,整理、解析豐沛的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及憲法法庭裁判相關重要意旨。本書以憲法本質重要性的「共和」、「民主」、「法治」與「社會」國原則之憲法基本秩序為主軸,強化理論,並輔以實例,貫穿本書。
本次改版全面檢視憲法法庭裁判與不同(協同)意見書,整理分析引用論證,尤其就「正當法律程序」、「人權保障」、「人民義務」與「平等權」等違憲審查標準提供了完整圖像。
本次修訂引用至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7號判決為止,特別針對法治國原則、多元文化國原則、基本權利之保障、憲法訴訟法,以及國會改革法案涉及責任政治及權力分立之議題作清楚的介述,並於書末新增名詞索引以利查閱,盼能呈現最新、最佳之內容。
【目錄】
立即查看
本書簡介
「憲法訴訟法」於2022年1月4日施行(且於2023年7月修正),本書「憲法訴訟基礎十講」乃就「憲法訴訟」此一法領域、配合「憲法訴訟法」的規定,擇十個重點而為精要理論與條文內涵的闡述。內容上包含:「憲法訴訟法」的立法與意涵、憲法訴訟法的適用與程序原則、釋憲機關的組織與「審判主體」、總則性的程序規定、釋憲案件的聲請與大法官的審理、「訴訟類型」概述、「裁判憲法審查」、憲法法庭裁判的基礎性效力、「憲法訴訟」研究的問題與方法以及憲法訴訟法施行的評估與預測。各講次有其獨立內容, 合之則構成完整體系。
不論對憲法訴訟此一法領域欲一窺堂奧的各界人士、準備國家考試的法律學子、抑或因應本法採行「裁判憲法審查」制度而應有所準備的律師,乃至其他與釋憲有關的實務工作者,本書為現今國內僅有之一部關於憲法訴訟全面性介紹的書籍,且對2023年之修法條文有重點闡釋,當值參考詳閱。
圖書目錄
三版序
一版序
第一講 「憲法訴訟法」的立法與意涵
壹、前 言/1
貳、「憲法訴訟法」的意涵/3
參、「憲法訴訟法」的法條結構與內容概述/7
肆、結 論/9
第二講 憲法訴訟法的適用與程序原則
壹、「憲法訴訟法」作為釋憲程序的準則性法律/13
貳、本法與其他法律「聲請釋憲」規定之適用關係/14
參、「程序原則」在憲法訴訟法之印證/17
肆、結 論/26
第三講 釋憲機關的組織與「審判主體」
壹、釋憲機關的組織/27
貳、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案件/31
參、「審查庭」作為「審判主體」/34
肆、結 論/39
第四講 總則性的程序規定
壹、概 述/41
立即查看
【簡介】
證券交易法制是一門隨著時間快速變化的學科。本書在章節安排與內容編寫上,試圖以最基礎的市場法制體系,引領初學者一窺證券交易法,使修習證券交易法課程的同學,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我國證券市場一個簡明而完整的輪廓。
本書係配合最新修正證券交易法條文的修訂版,前後共分三篇,即證券市場的緒論、本論及財經犯罪三大部門所構成。簡單說明,前者的緒論與本論部分,依序就有價證券有關發行市場、流通(交易)市場的規制、證券法制與企業秩序、證券交易機關之構造及相關證券投資人保護法等主軸,依照現行法典所規範的內容撰寫而成;至於後者財經犯罪部分,乃證券交易法制實務上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本書特別邀請陽明交通大學林志潔教授執筆,針對現行證券交易法上的各種犯罪類型,乃至於刑事政策與犯罪所得的議題,作刑法系統性的專業解析,期待這是一本淺顯而易懂、引領入門的參考書籍。
【目錄】
修訂九版序
序
第一篇緒論
第一章證券市場
第一節我國證券市場之歷史軌跡
第二節證券市場與經濟發展之關係
第三節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
第二章證券交易法之基礎架構
第一節證券市場法制與規範內容
第二節證券與交易的概念
第三節證券管理行政與自律制度
第二篇本論
第三章發行市場(初級市場)
第一節公開發行有價證券
第二節資訊揭露
第三節違反企業資訊揭露之民事責任制度
第四節公開發行公司之私募有價證券
第四章公開發行公司法制
第一節公司法與公開發行公司的特別規制
第二節證券交易法與公開發行公司的特別規制
第五章流通市場(次級市場)
第一節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
第二節有價證券店頭交易市場
第三節證券市場與不法行為規範
第四節外國企業來臺上市上櫃之補充規定
第六章證券法制與企業秩序
第一節大量持有股權
第二節公開收購股權
第三節私募與股權交易
第四節股權代理行使與委託書之徵求
第七章證券交易機關
第一節證券商
第二節證券交易所
第八章證券服務事業
第一節證券金融事業
第二節證券集中保管事業
第三節證券投資信託與投資顧問事業
第四節信用評等事業
第九章證券仲裁
第一節證券爭議與仲裁制度
第二節仲裁程序與仲裁判斷--證券仲裁制度之特殊規定
第十章保護證券投資人與金融消費者特別法
第一節保護證券投資人之特別立法
第二節證券投資人保護機構
第三節實現證券投資人保護的設計與配套措施
第四節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的另一立法
第三篇財經犯罪
第十一章證券犯罪
第一節導論
第二節證券市場之犯罪類型
第三節其他犯罪類型
第四節刑事政策與「犯罪所得」
第五節小結
附錄〈Ⅰ〉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現行條文
附錄〈Ⅱ〉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現行條文
立即查看
作者簡歷
.台大法研所經濟法組
.現為執業律師
.高點(證券交易法、智慧財產權法、國際私法)資深講師(伊台大)
本書特色
一、架構化繁為簡,重點水落石出
證券交易法學習的最大障礙在於繁雜的條文與錯落的體系架構,本書參考各家學者的體系,將證交法架構化繁為簡為六大章節,將零碎的條文一一體系化,幫助讀者快速上手。作者將考試熱區的重點內容以概念釐清的方式個別強化,並連結到試題內容,強化讀者實戰應用能力,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二、連結學說實務,深化答題內容
證券交易法實務發展深受學說見解影響,開創性的學說與實務見解層出不窮,讀者如能有效將個別爭議的學說實務見解統整,將能有效深化作答內容。本書在特定重要實務議題上,透過觀念釐清或爭點說明,將繁雜的各家見解做清楚的統整,並去蕪存菁,直擊重點,以收實效。
三、收錄最新試題
本書收錄至112年最新司律試題,並蒐錄了高考、地方特考、調查局特考、法研所、會計師等最具代表性的重要考題,提供詳實解答,使考生熟悉出題型態,提升應考實力。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資本市場
一、前言:證券交易法的考試準備
二、資本市場之意義
三、證券交易法簡介
四、證券交易管理原則
五、基本名詞解釋
六、證券市場之國際合作
第二章 有價證券
一、證券交易法上的有價證券
二、有價證券的種類
三、有價證券之募集
四、有價證券的私募
五、有價證券之發行
第三章 公開原則
一、公開原則
二、公司資訊之初次公開:公開說明書
三、公司資訊之繼續公開
四、違反公開原則之民事責任
五、違反公開原則之刑事責任
第四章 公開發行公司之治理
一、緒論
二、股東會
三、董事會及內部人規範
四、股份管理
五、資本維持相關規定
六、公開收購
第五章 證券不法行為
一、緒論
二、操縱市場行為
三、短線交易歸入權
四、內線交易
五、非常規交易與假交易
六、刑事犯罪所得計算
第六章 證券交易所與上市櫃交易
一、意義
二、證交所之功能
三、證交所之設立
四、證券交易原則
五、交割結算基金
六、有價證券之買賣-上市、上櫃、興櫃
第七章 證券商
一、概說
二、證券商之設立
三、營業限制
四、證券承銷商
五、證券自營商
六、證券經紀商
七、綜合證券商
立即查看
刑法總則-大學用書系列(經銷書)(一品)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A1027-刑法總則-大學用書系列(經銷書)(一品)
作者: 林東茂
出版社:一品
出版日期:2023/07/0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適用對象
1.對刑法學有興趣者。
2.法律系學生。
3.對於刑法學需要全盤性理解的考生。
使用功效
內容深入淺出,讓初識刑法的學生也可以迅速學習。
架構綱舉目張,快速提攜出爭點要義。
改版差異
全書增刪、修訂並調整內容。
書籍特色
本書精要說明刑法總則的原則與概念,易解而深刻。全書文字簡潔清暢,讀者不必在重重濃霧中搜尋出路,為理解所苦。刑法可以有如田園牧歌,悠緩而富含生命情調。
目錄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刑法的概念/3
第二節 犯罪與刑事立法/6
第三節 刑法典的結構/8
第四節 刑法與其他刑事學/9
第五節 刑法的社會功能/11
第六節 刑法的經濟分析/13
第七節 犯罪論體系簡說/16
第八節 刑法的概念定義/20
第二章 刑罰論/31
第一節 刑罰的意義與目的/33
第二節 刑罰種類/38
第三節 沒收/39
第四節 死刑/43
第五節 刑罰的節制措施/47
第六節 累犯/55
第七節 保安處分/58
第八節 追訴處罰的障礙/67
第九節 刑法的從舊從輕原則/70
第十節 問題與回答/72
第三章 規範上的犯罪分類/77
第一節 作為犯與不作為犯/79
第二節 單一犯與結合犯/80
第三節 繼續犯與情況犯(狀態犯)/83
第四節 結果犯與舉動犯/85
第五節 具體與抽象危險犯/86
第六節 創設危險構成要件的理由/90
第四章 構成要件/93
第一節 構成要件概說/95
第二節 罪刑法定原則/98
第三節 行為的意義與法人犯罪/105
第四節 因果關係/110
第五節 相當因果關係說/116
第六節 客觀歸咎理論/118
第七節 信賴保護原則/133
第八節 主觀構成要件/135
第九節 案例與解題/139
第五章 違法性/151
第一節 緒論/153
第二節 消極構成要件理論/155
第三節 正當防衛/156
第四節 緊急避難/167
第五節 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的區分/179
第六節 依法令的行為/181
第七節 依上級公務員命令與業務上正當行為/188
第八節 得被害人承諾/190
第九節 推測同意、假設同意與義務衝突/195
第十節 案例與解題/198
第六章 罪責/211
第一節 罪責基礎/213
第二節 年齡/215
第三節 精神狀況/217
第四節 違法性的認識/226
第五節 原因自由行為/230
第六節 無期待可能性/234
第七節 案例與解題/236
第七章 不作為犯/241
第一節 純正與不純正不作為犯/243
第二節 作為與不作為的真義/244
第三節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評價次序/246
第四節 因果關係的評價/247
第五節 保證人地位/250
第六節 救助可能性/265
第七節 案例與解題/269
第八章 過失犯罪/277
第一節 前言/279
第二節 構成要件/280
第三節 違法性/300
第四節 罪責與可非難性/302
第五節 附論:醫療過失/306
第六節 案例與解題/309
第九章 未遂犯/313
第一節 預備與未遂的界線/315
第二節 普通未遂與不能未遂/321
第三節 中止未遂/332
第四節 非結果犯的中止與準中止犯/336
第五節 特殊犯罪型態的未遂/339
第六節 案例與解題/341
第十章 犯罪的參與/349
第一節 概說/351
第二節 直接正犯與共同正犯/351
第三節 間接正犯/356
第四節 教唆犯/357
第五節 教唆犯與間接正犯的區分/361
第六節 幫助犯/364
第七節 正犯與共犯的區分/367
第八節 共犯的從屬性/369
第九節 身分犯的參與/370
第十節 參與者的退出以及逾越/373
第十一節 案例與解題/377
第十一章 錯誤/379
第一節 構成要件錯誤/381
第二節 禁止錯誤/386
第三節 包攝錯誤/388
第四節 附屬刑法中的禁止錯誤/389
第五節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390
第六節 案例與解題/397
第十二章 競合/403
第一節 概說/405
第二節 實質競合/407
第三節 想像競合/408
第四節 牽連犯/411
第五節 連續犯/411
第六節 法條競合/417
第七節 不罰的後行為/418
第十三章 犯罪論體系的流變/421
第一節 前言/423
第二節 體系難以概括一切刑法概念/424
第三節 犯罪論體系的流變/427
第四節 古典體系/428
第五節 新古典體系/430
第六節 目的體系/433
第七節 新古典與目的體系的結合/435
第八節 目的理性體系/437
第九節 二階層犯罪論體系/439
第十節 結語/441
第十四章 刑法的陰陽流轉/445
第一節 陰陽流轉的普遍性/447
第二節 法律裡的陰陽流轉/451
第三節 刑法裡的陰陽流轉/452
附錄一:從妨害衛生物品罪談不法意識/457
附錄二:刑法學的方法論/477
附錄三:法律與文學/490
附錄四:死刑是倫理上的終極承擔/502
附錄五:刑法綜覽 八版序/512
詳細資料
ISBN:9786269725922
規格:平裝 / 544頁 / 17 x 23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立即查看
2011年月旦法學教室別冊-私法學篇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Essential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Merriam-Webster's Essential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
出版社: Merriam-Webster Inc, Publishers
書林書號:20120443
作者:Merriam-Webster
ISBN:9780877798569
出版年份:2010
裝訂:平裝
專為ESL、EFL、ELL以及TOEFL學習者設計,助您聽、說、讀、寫更有信心 !
書籍特色:
全書蒐羅54,000多個詳加定義與注釋的字彙與片語。
15,000多個成語、搭配詞,以及慣用語。
78,000多個例句與說法。
大量的用法註記與解釋。
採用國際音標。
More than 54,000 words and phrases
Coverage of both U.S. and British English and their differences
More than 15,000 idioms, collocations, and commonly used phrases from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
Clarifies definitions with over 74,000 example sentences and phrases
Usage guidance through extensive labeling (old fashioned, technical, informal, humorous, etc.); glosses (restatements to explain example phrases); count and non-count labeling; usage notes; and usage paragraphs
立即查看
憲法釋字與裁判講義: 跟著司法院大法官學憲法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過往在適用舊法(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及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法)時期,相關於舊法解釋適用(相關於違憲審查制度)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廣為學界所接受者,大多已納入新制定之憲法訴訟法規定。憲法訴訟法既已於民國111年1月正式施行,即應直接適用憲法訴訟法之規定,而無須再援引相關大法官解釋作為依據。至於憲法訴訟法施行後,相關於憲法訴訟法解釋適用之憲法法庭裁判,筆者認為宜由「憲法訴訟法專書」說明,更為妥適,畢竟憲法法庭的裁判,除了判決外,尚有實體與程序裁定,舉例而言,關於正確憲法訴訟類型選擇之說明,理當擴及「不受理裁定」之整理。
【目錄】
第一部分 憲法的前言與總綱
第一章 領土 3
第二章 影響憲法變遷之「憲政慣例」 4
第三章 憲法之基本原則 6
壹、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形成修憲界限 6
貳、民主國原則 7
參、法治國原則之法律保留原則要求 12
肆、法治國原則之法安定性的維護 18
伍、法治國原則之信賴保護原則 37
陸、法治國原則之「比例原則」或「三重審查標準」 46
相關選擇題型 55
第二部分 基本權利總論
第一章 基本權主體 61
壹、「外國人」及「大陸地區人民」作為基本權利主體 61
貳、法人及非法人團體 66
相關選擇題型 70
第二章 基本權功能 72
壹、給付功能 72
貳、保護義務功能 73
參、組織暨程序保障功能 74
肆、制度性保障功能 77
相關選擇題型 81
第三章 基本權對國家私經濟行為之效力 83
第四章 基本權對第三人效力 87
相關選擇題型 92
第五章 基本權的保護領域 93
第六章 基本權的限制 96
壹、形式要求(形式阻卻違憲事由)—層級化法律保留體系 96
貳、實質要求(實質阻卻違憲事由)—違憲審查標準之檢驗 96
參、個別性法律制定之限制 96
第三部分 基本權利各論
第一章 基本權利之核心—人性尊嚴 103
壹、釋字第567號解釋:人性尊嚴的不可侵犯性 103
貳、釋字第588號解釋彭鳳至大法官一部協同意見書及一部不同意見書—人性尊嚴與其他基本權利之關係 104
參、111年憲判字第2號判決—強制道歉與人性尊嚴 107
肆、釋字第791號解釋—性自主權與人性尊嚴 108
伍、釋字第781號解釋—生存權與人性尊嚴 108
相關選擇題型 109
第二章 平等權(平等原則) 110
壹、憲法第7條平等保障的意義 110
貳、平等原則操作之審查密度決定 112
參、司法院大法官就「平等原則」操作之觀察 114
相關選擇題型 182
第三章 人身自由 185
壹、人身自由為一切自由權利之前提 185
貳、對人身自由限制的正當法律程序要求 185
參、程序性規定以外之保障→絕對法律保留與法律明確性、比例原則之嚴格審查要求 202
相關選擇題型 221
第四章 不受軍事審判之自由 224
壹、軍事審判程序的憲法依據—憲法第9條 224
貳、軍事審判獨立保障之建置—釋字第704號解釋 225
第五章 居住遷徙自由 236
壹、居住自由 236
貳、遷徙自由 239
第六章 言論自由 241
壹、言論自由之意義 241
貳、言論自由保障的表現形式 241
參、處理言論自由問題之類型化—比例原則操作之審查密度決定 242
肆、猥褻性言論 259
伍、誹謗性言論(v.名譽權) 270
陸、商業性言論 270
柒、藝術性言論—釋字第806號解釋 281
相關選擇題型 284
第七章 新聞自由 287
壹、內涵與規範依據 287
貳、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9條第2款規定管制跟追行為,與憲法第11條保障新聞採訪自由之意旨並無牴觸—釋字第689號解釋 287
相關選擇題型 289
第八章 通訊傳播自由 290
壹、通訊傳播自由之意義—釋字第613號解釋 290
貳、接近使用傳播媒體權 290
第九章 講學自由(學術自由) 299
壹、意義 299
貳、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之觀察 302
相關選擇題型 314
第十章 私人興學自由—釋字第659號解釋? 317
第十一章 秘密通訊自由 323
壹、釋字第631號解釋:通訊監察書核發之法官保留原則適用 323
貳、釋字第756號解釋:檢、閱、刪受刑人往來書信內容規定之合憲性 325
第十二章 宗教自由 331
壹、宗教自由規範內涵 331
貳、政教分立原則的違憲審查標準 332
參、宗教團體自治 333
相關選擇題型 335
第十三章 集會結社自由 337
壹、集會自由 337
貳、結社自由 341
相關選擇題型 351
第十四章 生存權 353
壹、生命自由面向 353
貳、社會權面向 355
第十五章 工作權 358
壹、工作權性質之定位 358
貳、職業自由之保障意義 359
參、比例原則操作之審查密度決定—三階段理論 361
肆、相關大法官解釋之觀察 364
相關選擇題型 385
第十六章 財產權 387
壹、概念 387
貳、社會義務性 389
參、相關大法官解釋 389
相關選擇題型 440
第十七章 參政權 442
壹、選舉權(被選舉權) 442
貳、罷免權 457
參、創制、複決權(公民投票權)—釋字第645號解釋 457
相關選擇題型 458
第十八章 應考試服公職權 460
壹、意涵 460
貳、釋字第618號解釋 460
參、釋字第715號解釋 461
肆、釋字第764號解釋 464
伍、釋字第768號解釋 470
陸、111年憲判字第10號判決 471
相關選擇題型 473
第十九章 訴訟權 474
壹、類型化的正當法律程序概念—釋字第663號解釋 474
貳、憲法第16條訴訟權之正當程序內涵 474
相關選擇題型 577
第二十章 剩餘(概括、非列舉)基本權 579
壹、一般行為自由與行動自由 579
貳、人民免於身心傷害之身體權 588
參、姓名權—釋字第399號解釋 593
肆、獲知血統來源權—釋字第587號解釋 594
伍、名譽權(v.言論自由權) 595
陸、隱私權 618
柒、環境權 644
捌、婚姻自由 645
玖、契約自由 657
拾、性行為自由(性自主權) 658
拾壹、健康權 668
拾貳、收養自由 670
拾參、原住民(族)權 675
拾肆、思想自由 714
相關選擇題型 715
第二十一章 人民之義務 718
壹、納稅之義務 718
貳、服兵役之義務 724
參、受國民教育之權利義務 726
相關選擇題型 729
第二十二章 國家賠償責任—釋字第670號解釋 731
◎ 釋字第670號解釋—合法羈押之刑事補償責任/應予補償之「非財產權」限制 731
第四部分 權力分立總論
第一章 (中央)水平面向之權力分立 737
壹、功能最適之權力分立的解釋取向 737
貳、相關司法院大法官決定之觀察 741
相關選擇題型 758
第二章 人事的區分與制衡—釋字第419號解釋 759
壹、總統、副總統可否兼任行政院長非屬「政治問題」 759
貳、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長並未形成憲政慣例 759
參、憲法上之職位得否兼任—職務相容性之判斷 760
相關選擇題型 764
第三章 權力相互尊重/機關忠誠義務 765
壹、釋字第3號解釋—五權分治,平等相維 765
貳、釋字第520號解釋—行政院與立法院間之權力尊重 765
參、釋字第748號解釋—大法官與立法機關間之權力尊重 766
肆、釋字第553號解釋—中央與地方間之權力尊重 767
伍、釋字第632號解釋—總統與立法院間關於監察委員人事決定權之權力尊重 768
第四章 我國中央政府體制類型—由「組閣權」歸屬觀察 769
壹、第四次修憲(86.7.21)前的組閣權歸屬 769
貳、第四次修憲(86.7.21)後的組閣權歸屬 773
相關選擇題型 776
第五部分 權力分立各論—中央政府體制
第一章 總統 779
壹、行政院院長任免權 779
貳、緊急命令權 779
參、總統之刑事豁免權—釋字第627號解釋 782
肆、總統之國家機密特權—釋字第627號解釋 789
相關選擇題型 793
第二章 行政院 795
◎行政組織法定與行政保留權 795
第三章 立法院 798
壹、立法委員選舉制度 798
貳、法律案審議權 800
參、預算案審議權 804
肆、立法院決議之效力 813
伍、議決條約權 815
陸、質詢權 816
柒、監察院院長、副院長及監察委員之人事同意權—釋字第632號解釋 819
捌、不信任案提出權—釋字第735號解釋(不信任案得於臨時會提出) 821
玖、國會調查權(釋585)與文件調閱權(釋325及釋729) 822
拾、言論免責權 834
拾壹、立委兼職之限制 837
相關選擇題型 838
第四章 司法院 844
壹、司法院的定位 844
貳、司法行政權的歸屬 846
參、審判獨立 855
相關選擇題型 866
第五章 監察院 868
壹、彈劾權行使對象 868
貳、糾正權 869
參、審計權 870
相關選擇題型 871
第六章 考試院—釋字第655號解釋 872
第六部分 權力分立各論—地方自治
第一章 地方自治之本質 879
相關選擇題型 880
第二章 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111年憲判字第6號判決 881
壹、應否受理之討論 881
貳、中央與地方間權限分配之憲法原則 883
參、肉品殘留萊克多巴胺之安全容許量標準,屬中央立法且未授權地方執行(自訂標準)之事項,地方不得另訂牴觸中央法定標準之自治法規 889
肆、肉品殘留萊克多巴胺之安全容許量標準,亦可能影響憲法第107條第11款規定專屬中央之國際貿易政策立法權 892
伍、憲法第148條之「貨物自由流通」基本國策的補充論述 893
第三章 自治條例與法律保留原則之適用 895
第四章 地方財政權的保障 897
相關選擇題型 898
第五章 自治組織權 899
壹、釋字第467號解釋 899
貳、釋字第527號解釋 899
參、釋字第769號解釋 900
相關選擇題型 905
第七部分 基本國策
第一章 國民經濟 909
第二章 社會安全 910
壹、釋字第472號解釋 910
貳、釋字第766號解釋 911
參、釋字第609號解釋 911
相關選擇題型 912
第三章 教育文化 914
釋字備忘表 915
立即查看
【本書特色】
•簡明精要解說,迅速奠基行政法基礎
•圖表架構輔助,輕鬆建立行政法體系
•司律題型附列,裨益熟悉行政法命題
【目錄】
二版序
序
第一章 認識行政法
第一節 行政之概念 5
壹、「組織」意義之行政 6
貳、「行為」意義之行政 7
參、「特徵描述」意涵之行政 9
第二節 瞭解控管行政之「法」 12
壹、行政法之概念 12
貳、法源論 13
參、作為控管行政主力之「公法」—論公法與私法之界分 22
肆、行政可能適用之「私法」 36
第三節 控管行政之法的適用原則 41
壹、邏輯三段論法 41
貳、複數法規範控管行政時之適用原則 41
第二章 「法」如何控制「行政」
第一節 憲法權力分立理論支配下之行政法 53
第二節 依法行政原則 56
壹、法律優越原則(法律優位原則)—消極依法行政 56
貳、法律保留原則—積極依法行政 57
第三節 立法授予行政之個案裁度空間—構成要件之「不確定法
律概念解釋權」與法律效果之「行政裁量權」 74
壹、不確定法律概念的解釋判斷 74
貳、行政裁量 81
參、不確定法律概念解釋判斷與行政裁量之區分 87
第四節 不受立法控制的行政保留 90
第三章 公法上權利與行政法律關係
第一節 公法上權利 101
壹、公法上權利的認定標準—公權利理論或保護規範理論 101
貳、案例思考 103
第二節 行政法律關係 105
第三節 所謂的「特別權力關係」 107
壹、概念 107
貳、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突破與發展—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之觀察 108
參、「特別權力關係」轉化為「特別法律關係」之理解 122
第四章 行政組織法與公物法概論
第一節 行政組織法概論 129
壹、行政組織的基本結構 129
貳、行政組織的法定管轄權 134
參、特殊的行政組織型態 139
第二節 公物法概論 151
壹、公物之概念 151
貳、公物之特性與分類 151
參、公物之使用 153
第五章 行政程序法之總則部分
第一節 行政程序法之立法目的與適用範圍 161
壹、立法目的 161
貳、適用範圍 161
第二節 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 171
壹、行政程序法第4~10條規定之一般原則 171
貳、未成文化之行政法一般原則 185
第三節 行政機關管轄權與行政協助 190
壹、管轄權 190
貳、行政協助 190
第四節 行政程序之主體 192
壹、行政機關 192
貳、行政程序之當事人 194
第五節 行政程序法之正當行政程序要求 196
壹、正當行政程序之意義與基本內涵 196
貳、正當行政程序於行政程序法之實踐 197
參、程序違反事件之暫時救濟排除 212
第六章 行政程序法就行政行為之合法性控制
第一節 行政命令 221
壹、意義與必要性 221
貳、種類 221
參、行政命令訂定之合法性控制 222
肆、行政命令之效力與適用問題 232
伍、行政命令之事後監督—國會監督與司法審查 234
陸、行政命令訂定合法性控制之整理 237
第二節 行政處分 244
壹、定義(概念要素) 244
貳、行政處分之種類 265
參、行政處分之效力 269
肆、行政處分作成之合法性控制 275
伍、違反行政處分合法性控制所生瑕疵之效力 297
陸、行政機關依職權廢棄具形式存續力之行政處分 308
柒、人民申請重新審查具形式存續力之行政處分 321
捌、公法上請求權之時效 328
第三節 行政契約 352
壹、意涵 352
貳、定義 354
參、行政契約之類型 360
肆、行政契約「單方」變更或申請調整契約內容與行政處分之差異 363
伍、行政契約之合法性控制 368
陸、違反行政契約合法性控制所生瑕疵之效力 378
柒、行政契約關係之開展 385
捌、行政契約準用民法規定之思考 393
第四節 行政事實行為 404
壹、意涵 404
貳、行政事實行為之公、私法性質 405
參、行政事實行為之合法性要件 406
肆、行政事實行為之違法後果及救濟方式 407
伍、行政程序法規範之行政事實行為—行政指導(行程§165) 408
第五節 行政計畫 411
壹、意涵 411
貳、行政計畫之法律性質 411
參、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行政計畫 412
肆、計畫確定程序規範之探討 413
第六節 陳情 416
壹、陳情之意義與方式 416
貳、行政機關就陳情之處理 416
參、陳情機關錯誤之處理及救濟告知 416
第七節 不受行政程序法直接規範之私法形式行政行為 417
壹、國庫理論與行政之私法活動 417
貳、私法形式之行政行為是否應置於公法領域控管 420
參、私法形式之行政行為與行政程序法之關係 423
肆、對私法形式行政行為的司法救濟 424
第七章 行政罰法—針對裁罰性行政處分之合法性控制
第一節 行政罰法之定位 431
第二節 行政罰之概念界定與處罰種類 433
壹、行政罰之概念界定 433
貳、行政罰之種類—罰鍰、沒入或其他種類行政罰 438
第三節 行政罰適用上之重要法律原則 441
壹、處罰法定原則 441
貳、便宜原則 441
參、從新從輕原則—行政裁罰條款變更時之法適用問題 442
肆、比例原則與正當法律程序 451
伍、有責性原則 451
陸、一行為不二罰原則 452
第四節 行政裁罰權的合法形成 453
壹、裁罰權之形成 454
貳、不作為犯 467
參、故意共同實施違法行為 468
肆、組織之代表權人的併同處罰 472
伍、行為責任人與狀態責任人間處罰之優先順序問題 475
第五節 行政裁罰權的合法行使 478
壹、一行為不二罰原則 478
貳、數行為違反同一或不同行政法上義務→併罰 495
參、管轄機關 495
肆、裁處權時效 499
伍、過渡條款 502
陸、裁處程序 505
柒、裁處之審酌加減與擴張 509
第八章 行政執行法—針對行政執行行為之合法性控制
第一節 概說 529
壹、行政執行之概念與體系 529
貳、行政執行之一般性規定 530
第二節 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 535
壹、執行要件 535
貳、執行方法的合法性控制 538
第三節 公法上行為或不行為義務之執行 550
壹、執行要件 550
貳、各種執行方法間之關係 552
參、間接強制執行方法 553
肆、直接強制執行方法 555
伍、物之交付義務之執行準用行為或不行為義務之執行 557
第四節 即時強制 558
壹、即時強制之概念與發動要件 558
貳、即時強制之方法 558
參、即時強制之費用負擔 561
肆、即時強制之即時異議程序與損失補償 561
第五節 行政執行之救濟 563
壹、作為執行名義之處分違法的權利救濟 563
貳、作為執行名義之處分作成後所生債權障礙事由的救濟 563
參、聲明異議 564
第九章 行政爭訟法制:訴願法與行政訴訟法
第一節 行政爭訟法概論 577
壹、行政爭訟概念界定 577
貳、行政爭訟流程思考 578
第二節 訴願法 579
壹、訴願之性質與功能 579
貳、「誰(訴願主體)」就「何種行政行為(訴願客體)」得提起訴願 580
參、「誰」掌理訴願 587
肆、訴願之提起、效力與審理 598
伍、訴願決定 604
第三節 行政訴訟法 612
壹、「誰(訴訟主體)」就「何種行政行為(訴訟客體)」得提起訴訟 612
貳、「誰」掌理行政訴訟 624
參、爭訟類型的確定 632
肆、行政訴訟的合法提起要件(行政訴訟提起程序要件) 639
伍、行政訴訟之提起效力、審理程序與裁判效力 663
陸、行政爭訟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710
柒、行政爭訟決定之違法判斷基準時 724
捌、訴訟決定 730
玖、行政訴訟判決之強制執行 739
第十章 國家賠償法
第一節 國家賠償概念 773
壹、先行概念—人民權利保護制度之第一次權利保護與第二次權利保護的區別 773
貳、國家賠償責任之性質 775
參、國家賠償法對人之效力 776
第二節 國家賠償請求權之構成 779
壹、公務員「執行職務型」之國家賠償責任 779
貳、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型」之國家賠償責任 788
參、「公共設施瑕疵型」之國家賠償責任 793
第三節 國家賠償請求如何行使(程序問題) 800
壹、國家賠償之請求程序 800
貳、國家賠償後之求償程序 806
第十一章 國家損失補償法制
第一節 損失補償制度之體系建構 818
壹、公法上危險責任補償 819
貳、信賴利益之補償 819
參、社會補償(或稱「衡平補償」) 819
第二節 特別犧牲之損失補償 821
壹、特別犧牲理論 821
貳、財產權特別犧牲之損失補償 823
參、違法無責之公權力行為所生之特別犧牲(「類似徵收之侵害」或「準徵收之侵害」) 827
肆、因公權力行為附隨效果所生之特別犧牲(徵收作用之侵害、具徵收附屬效果之侵害) 828
伍、應予補償之「非財產權」限制(公益犧牲補償)—釋字第670號解釋:合法羈押之刑事補償責任 829
第三節 損失補償之範圍、程序與方法 831
壹、補償方法 831
貳、補償範圍—「適當」或「合理」之補償 831
參、補償金額之爭訟 832
立即查看
顧獻樑教授是將西方現代藝術思潮引介進入臺灣的第一人,其思想影響了臺灣許多藝術家的創作思維與藝術生涯。
1959年8月,顧獻樑教授接受教育部的聘請,以藝術教育顧問的身分第一次來臺灣講學,1960年4月他再度受邀返臺後定居臺灣,為推動臺灣的藝術現代思潮與藝術教育,奉獻畢生所學長達二十年。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臺灣,正值經濟蓬勃發展之初,然而文藝活動等知識資源有限,顧獻樑教授除了清大、成大等多所大專院校任教,也書寫藝術論述、藝術批評等相關的文章,刊登於期刊、報紙或雜誌,甚至在士林自宅成立「新代藝術中心」,帶來西方現代藝術思想,推動了臺灣的美學意識,也帶入藝術批判的視野與活力,並且不遺餘力地支持協助音樂、攝影、文學、藝術等各種領域之年輕創作者。
在故藝評家顧獻樑教授去世四十多年後,《多寶格開箱——顧獻樑文集》正式出版。由師母黃艷華女士整理並謄稿,挑選最精華的72篇文章,時間跨度從1944年在重慶書寫的〈新詩的問題〉,至1979年最後一次講稿〈中國繪畫的色彩與精神〉,內容涵蓋音樂、美術、文學、舞蹈、戲劇、建築領域。閱讀文字,,可感受顧教授對待藝術的嚴肅思維,對台灣藝文發展的關切,對後進的提攜與殷殷叮囑。畢生將藝術視為生命的顧教授,讀者可在此書中一睹其博雅謙和的風采。
目錄
顧老師與我/溫隆信
臺灣藝術教育的導師 顧獻樑/廖仁昌
記現代藝術的一位擺渡者/應詩心
引領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啟蒙老師——追憶顧獻樑/陳其澎
引言——分類說明/應詩心
總論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論我們有沒有文藝批評
文藝現代化和文化復興
「以美育代宗教」論文化復興——蔡元培先生百年誕辰紀念
科學中化
傳神 自由 理想——寫在國際造形藝術臺北展前夕,歡迎國際造形藝術協會會長田中健三先生暨日本代表團訪華
Abstraction, Freedom, Ideal
綜合評論
三十年後的藝術
國際文藝中心組織——敬致海內外從事文藝工作的朋友們
小記者.大學者.其他——陳立峯、胡適等等
「美術」小而大,「教育」大而小——一九六三年高雄市「藝術節」慶祝會講話
從有所不為到無所不談——論「幽默大師」炒蛋罵畫
觀光事業需要學術與藝術配合,不能僅從技術著眼——三項急務:成立中華民國博物館,加強表演藝術的教育和訓練,提倡陶瓷的藝術工業
「合璧」談何容易?——簡稱訪美藝展
「裸體藝術問題」座談實錄
「文字藝術」第一類:包括韻文(戲曲在內)與散文(小說和隨筆在內)
韻文
新詩的問題
曹霑《石頭記》——沒有曹雪芹,沒有高鶚!
研究曹霑《石頭記》的學問:「曹學」創建初議紀念《紅樓夢》作者逝世二百周年
論禁書——關於郭良蕙女士的近作《心鎖》
「平面藝術」第二類:包括繪畫、書法
繪畫
中國繪畫往哪裡去?
中國繪畫的色彩與精神——顧獻樑教授的最後演講
教「詩」「畫」帶路,迎接文藝「新」興——第一屆「現代藝術季」揭幕辭
古藝術品運美展覽蠡測
歷代名畫引勝第一〈宮樂圖〉
清明上河圖卷
代表美國畫「紐約派」初引
論巴西代表女畫家達雅——流動 感動 生動,雖然極陰柔,卻不輸陽剛
刮目相看一少年——寫在李雙澤首次繪畫個展前夕
為李雙澤破涕為笑——一名真正覺悟回歸的中國青年
李雙澤作品
柯錫杰第二次個人影展序
廖修平繪畫至上
油/版畫家廖修平:畫,人——在古雅的金銀紅綠裡,表現泱泱大國的傳統
版畫古國——中國
一個速「變」成功的例子——呂無咎君高雄畫展引勝
繪畫史上的一片新葉——《呂無咎畫選》序
曾培堯首次個人展序
劉生容第四次畫展序
劉生容——中日新畫因緣錄
畫壇新人陳正雄
「石」油畫家林勝雄——血,淚,汗之石
在愁苦中求全:論鍾慶煌——寫在首次畫展文「後」
論「焊畫」家李朝進——披戴著日月星辰,悠悠進行……
入門和上路:她們已經找到自己——侯翠杏、林美珠油畫合展序
侯翠杏——更上一層樓
許坤成——發揮了新層次感的畫家
李朝宗及其「千彩絹印中心」
臺灣一位新絹印藝術家和他的事業的再生
他永遠帶我們進入奇境——彭泰一
蘇國慶——在中外古今夾縫中吟唱的畫家
古都:新藝術
Old Capital: New Art
讀王昭琳畫十年——從天真爛漫逐漸成熟
From Naivety to Maturity--Kathleen Wong Wu: 1968-78
書法
變,新意,新意境——論胡、喻近年的水墨畫
張杰開始「變」了
「造型藝術」第三類:建築、雕塑、陶瓷、其他
「文化沙漠」綠洲讚美
美術設計之夢——看第一屆中國美術設計展覽
高雄市急需「美術館」!——美術協會義不容辭的使命
現階段的中國大學建築教育
觀光教育和觀光事業——贈給華岡第二支觀光新軍
「世界名雕塑攝影展」引勝
廣告設計有關的課題
「服裝設計可以從中國藝術中吸取靈感」演講實錄
「表演藝術」第四類:包括音樂、舞蹈、戲劇
音樂
論批評和中國音樂之路
論製樂小集
再論製樂小集
新樂初奏序——一宗劃時代的嘗試
許常惠製〈葬花吟〉序
周文中——東西音樂「再」合流的砥柱
「知難」的女青年鋼琴家——楊璃莉
舞蹈
舊家池園裡三朵新鮮的花
一甲子舞蹈回憶線索——從大陸經海外到臺灣
王仁璐與她的白娘子
「不會走就想跑」——首屆巴西國際芭蕾舞競賽選拔評審經過
戲劇
《蠟梅》——臺北本記
蠟梅(劇本)
附錄
附錄一 中國藝術分類表/顧獻樑
附錄二 現代藝術的主題與分類/應詩心
附錄三 顧老師眼中的「藝評」——從顧獻樑文集分類和客觀的美學基礎說起/應詩心
附錄四 紀念文 戀戀不捨人世情/黃艷華
附錄五 驀然回首/王文進
感謝函/顧元樺、顧元櫳
致謝/廖仁昌
過去、現在與未來/從今時直到永遠
立即查看
【簡介】
為什麼狗有白色的眼睛呢?讓我們來看白色眼睛狗狗Kelly的冒險故事!
◎繪本內容為一隻患有白內障的狗狗,牠為了尋找牠缺少的東西,展開一連串的冒險故事!
◎本書特別邀請中華民國獸醫內科學會 理事長 鍾昇樺獸醫師,為我們說明造成白內障的原因與預防。
◎狗狗和貓咪跟我們人類一樣眼睛也會生病,我們可以同理牠們,對牠們多一點了解、關心與幫助。
立即查看
第一次寫作文 從生活開始2:小虎牙的心情日記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每天心裡有很多問號和驚嘆號,通通寫下來好了!
跟小虎牙一起畫自畫像,紀錄自己的身體特徵、習慣和心情。
巧妙使用諺語和成語,寫成一篇篇精采故事。
還可以將旅行的回憶設計成桌遊,製作成最獨特的紀念品唷!
我有很多話想寫下來,日記再也不是煩人的作業。
「我的鼻子就像塞車的高速公路,因為遇到車子拋錨,所以沒辦法呼吸。」
「我要列一個『手指喜愛度排行榜』,以後就不會再咬它們了。」
「那一瞬間,我彷彿在公園獨自盪鞦韆,冷風呼嘯而過,空虛又失落,心裡很不是滋味。
拿著兩張濕紙巾的雙手,頓時失去了力氣。」
【書籍資訊】
◎ 教育議題:閱讀素養、多元文化。
◎ 學習領域:語文、綜合活動。
◎ 適讀年齡:適合7~10歲閱讀。
本書特色
◆ 活潑漫畫--- 觀察生活、發現問題、傾聽內心,學習表達能力!
◆ 思考指引--- 提問、排行榜、諺語、寫日記的小訣竅,為故事插上翅膀,邊看邊寫!
◆ 真實範例--- 小虎牙親身示範,用口語化的文字,寫下生動的圖文日記!
※ 內頁包含各式書寫互動練習頁,邊看邊寫、立刻學會寫作技巧!
好評推薦
新北市莒光國小教師 教育部閱讀推手 陳彥冲
【目錄】
松松老師的話 記下真實的日常生活 就是在寫「日記」
人物介紹
第1章 今天發現的人體奧祕
小虎牙的心情日記
松松老師的日記寫作課1 試著寫問號日記
製作日記題材 提出好奇的問題
第2章 年齡讓人變得奇怪
小虎牙的心情日記
松松老師的日記寫作課2 隨心所欲奧運會
製作日記題材 隨心所欲排行榜
第3章 老師很好的三個理由
小虎牙的心情日記
松松老師的日記寫作課3 話說我那時候……
第4章 在指甲上裝磨牙棒?
小虎牙的心情日記
松松老師的日記寫作課4 你瞭解自己嗎?
製作日記題材 探索自我
第5章 心裡呼呼刮著風~
小虎牙的心情日記
松松老師的日記寫作課5 克服悲傷的辦法是什麼?
第6章 話要好好說才行
小虎牙的心情日記
松松老師的日記寫作課6 用諺語為故事插上翅膀
第7章 我養的恐龍們
小虎牙的心情日記
松松老師的日記寫作課7 介紹喜歡的電玩或遊戲
製作日記題材 介紹自己喜歡的遊戲
第8章 爸爸幼稚鬼
小虎牙的心情日記
松松老師的日記寫作課8 描寫性格的詞彙
第9章 韓國與泰國比一比
小虎牙的心情日記
松松老師的日記寫作課9 仔細觀察世界地圖
製作日記題材 我專屬的旅行地圖
第10章 讓冰淇淋變特別的景觀咖啡廳
小虎牙的心情日記
松松老師的日記寫作課10 將旅行故事做成桌遊
作者群的話
看更多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