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憲法訴訟: 憲法法庭內的實務觀點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你聽過憲法法庭嗎?
你知道甚麼是憲法訴訟?
憲法賦予大法官的任務是什麼?
本書的作者群以第一線協助大法官審理憲法解釋案件的實務經驗出發,分享台灣的憲法訴訟制度。作者以淺白文字說明憲法訴訟法的內涵,特別是聲請釋憲的程序重點。本書目的希望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憲法法庭及憲法訴訟,盼能更順暢我國釋憲機關的運作。
【目錄】
開篇 司法大廈前世今生
推薦序:高含金量的開箱寶鑰 /黃瑞明
推薦序/詹森林
序 文
第一章 導 讀
第一節 打開憲法訴訟的大門/2
壹、前言:本書是從憲法法庭內的實務觀察出發/2
貳、請特別注意:本書的論述方向與使用方法/7
參、初窺「憲法訴訟(即違憲審查)」/9
肆、為什麼會有「憲法訴訟」?/10
伍、「憲法訴訟」贏了之後呢?/23
陸、歷史脈絡:從「大法官會議」到「憲法法庭」/28
第二節 走進憲法法庭/35
壹、憲法法庭的定位/35
貳、憲法法庭的成員/39
第二章 憲法法庭如何運作?
第一節 憲法法庭的審理程序/50
壹、鳥瞰憲法法庭審理案件的程序/50
貳、案件的程序要件審查/56
參、案件的受理/72
肆、案件的實體審理/80
伍、案件的撤回/104
第二節 憲法法庭的言詞辯論與說明會/108
壹、憲法法庭何時應該召開言詞辯論/108
貳、參加言詞辯論的角色/112
參、舉行言詞辯論之流程/118
肆、案件經言詞辯論程序後,應留意之相關規定/127
伍、除了言詞辯論以外,您還需要認識什麼是說明會/131
陸、代結論:憲法法庭言詞辯論程序可改善之處/136
第三節 憲法法庭的法庭之友/141
壹、法庭之友制度概述/141
貳、聲請法庭之友的注意事項/142
第三章 如何提起憲法訴訟:以案例為中心
第一節 聲請憲法審查路徑一覽表/152
壹、圖示憲法審查案件類型/152
貳、另有一個聲請憲法審查路徑/152
第二節 人民如何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155
壹、聲請人首須特別注意:新法有聲請期限規定/156
貳、何謂「人民」?/158
參、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途徑」是什麼意思?/164
肆、「不利確定終局裁判」到底是哪一個?/167
伍、「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是什麼意思?/174
陸、何謂「法規範」?/182
柒、何謂「所適用」之法規範?/187
捌、何謂「具憲法重要性」或「為貫徹聲請人基本權利所必要者」?/195
玖、其他應注意事項/199
第三節 人民如何聲請裁判憲法審查/204
壹、正在發展中的裁判憲法審查制度/204
貳、什麼是「裁判憲法審查」?/215
參、聲請裁判憲法審查應注意的事項/225
肆、關於目前裁判憲法審查制度的一點思考/230
第四節 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案件/233
壹、前 言/233
貳、聲請要件及聲請書應記載事項/234
參、判決效力/240
第五節 法院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242
壹、法院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的前世今生/242
貳、法院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要件解析/244
第六節 立法委員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案件/262
壹、前 言/262
貳、四分之一以上立法委員/264
參、行使職權但表決未果/265
肆、限於法律位階之法規範/269
伍、行使職權但修正未果/270
陸、客觀上具體敘明上開法規範牴觸憲法/272
柒、小 結/273
第七節 國家最高機關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案件/275
壹、前 言/275
貳、國家最高機關為聲請人/277
參、須符合行使職權適用法規範/282
肆、須客觀上具體敘明法規範牴觸憲法之處/284
伍、聲請人無法自行排除違憲疑義/286
陸、小 結/287
第八節 地方自治保障案件/288
壹、前 言/288
貳、中央法規範違憲疑義審查/290
參、裁判侵害地方自治權審查/299
第九節 暫時處分/308
壹、前 言/308
貳、「暫時處分」成為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時保全制度的由來/309
參、憲訴法中暫時處分的規定與憲法法庭的實務操作/313
立即查看
憲法釋論(修訂五版)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憲法釋論」,即對於憲法為「闡釋」與「論證」,以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為基礎,在內容上共分為七篇,包含:「憲法基礎論述」、「憲法基本原則」、「憲法的前言與總綱」、「基本權利總論」、「基本權利各論」、「國家機關組織」及「中央與地方之關係及地方自治」等,每篇並區分若干章節,內容除各該單元基礎理論的論述外,更輔以相關案例為具體的印證說明。而同時因應憲法訴訟法的生效施行,亦於相關處增補該法中重要「訴訟類型」的內容。
本書不僅對中華民國憲法的條文及相關憲法理論為全面性的闡釋,更著重於憲法體系思維與法學論證的建構,即藉由各該單元的基礎說明與案例解析,而在基本憲法條文概念的闡述或國外理論與制度的比較外,更呈現了一個進階對憲法深入論證思考的視野,而有助於對憲法正確的理解與認知。不論對法律的初學者或準備國家考試的考生,或甚至非法律系而想要對憲法有所認識的學子,本書都應該可以提供一個在憲法學習上不一樣的素材。
【目錄】
五版序
四版序
三版序
二版序
憲法作為直接適用的法律代序言
第一篇憲法基礎論述
第一章憲法的意義與功能
第二章憲法的分類與特性
第三章憲法的解釋與適用
第四章憲法的修改與變遷
第五章憲政慣例
第二篇憲法基本原則
第一章法治國家原則
第二章民主國家原則
第三章附論民生福利國家原則與基本國策
第三篇憲法的前言與總綱
第一章憲法的前言
第二章憲法的總綱
第四篇基本權利總論
第一章基本權利的意義
第二章基本權利的分類
第三章基本權利的主體
第四章基本權利的功能
第五章基本權利的效力
第六章基本權利的保護、限制與拋棄
第七章基本權利的競合與衝突
第八章基本權利(自由權)的體系思考
第九章基本權利受侵害聲請釋憲的程序
第五篇基本權利各論
第一章人性尊嚴
第二章生命權與身體健康權
第三章平等權(平等原則)
第四章人身自由
第五章不受軍事審判之自由
第六章居住遷徙自由
第七章言論自由
第八章講學自由(學術自由)
第九章著作及出版自由
第十章廣電自由
第十一章祕密通訊自由
第十二章宗教信仰自由
第十三章集會自由
第十四章結社自由
第十五章生存權
第十六章工作權
第十七章財產權
第十八章請願及訴願權
第十九章訴訟權
第二十章參政權
第二十一章應考試服公職
第二十二章概括性基本權利的憲法保障
第二十三章一般行為自由
第二十四章藝術自由
第二十五章人格權
第二十六章婚姻與家庭之保障
第二十七章繼承權
第二十八章附論人民的義務
第二十九章國家賠償
第六篇國家機關組織
第一章國家機關組織總論
第二章總統
第三章行政
第四章立法
第五章司法
第六章考試院
第七章監察院
第七篇中央與地方之關係及地方自治
第一章中央與地方之關係
第二章地方自治
釋字索引
附錄
立即查看
法律思維與案例研習—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2024年8月)2版7刷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不完全給付與物之瑕疵: 契約法之現代化. II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本書特色
本書三大部分:不完全給付、買賣承攬物之瑕疵擔保及此二者之法律適用關係,法律繼受及學說繼受觀點貫穿全書。本書認為我國不完全給付制度,特別是瑕疵給付及加害給付二分體系之形成為二次戰前日本學說之繼受,並非德國積極侵害債權理論之忠實繼受,而物之瑕疵須在契約成立後發生始構成不完全給付,更是日本學說的盲目繼受。買賣物之瑕疵擔保雖為歐陸繼受羅馬法之結果,但法定責任說既非羅馬法之傳統,亦非現今國際契約法之共識。承攬瑕疵採法定責任說從法律史或比較法觀點亦無可採。本書嘗試透過法律解釋方法將
目錄
前言1
第一章 從繼受觀點看不完全給付之生成發展5
一 問題之說明5
二 德國瑞士與日本之積極侵害債權9
三 我國不完全給付40
四 結論70
第二章 不完全給付與不完全履行73
一 前言73
二 孫森焱的不完全給付理論75
三 不完全履行在中國85
四 結語100
第三章 買賣物之瑕疵擔保羅馬法之繼受105
一 前言105
二 羅馬法108
三 羅馬法之繼受120
四 結語132
第四章 買賣物之瑕疵擔保規定之法律性質135
一 前言135
二 學說及實務見解137
三 瑕疵擔保責任乃債務不履行責任之一部分151
四 第360條損害賠償及第364條另交請求權159
五 結論169
第五章 買賣物之瑕疵債務不履行一般規定之適用171
一 前言171
二 瑕疵存在時點174
三 瑕疵修補請求權186
四 契約解除189
五 不完全給付之損害賠償192
六 結論207
第六章 從法律繼受觀點看承攬瑕疵規定211
一 前言211
二 歐陸法律發展213
三 日本242
四 我國承攬瑕疵規定之構成253
五 結論265
第七章 承攬瑕疵救濟學說實務見解之分析267
一 前言267
二 承攬瑕疵擔保責任為法定無過失 責任268
三 瑕疵擔保責任效力說276
四 第495條1項為不完全給付責任說286
五 結語294
第八章 承攬瑕疵擔保與不完全給付297
一 前言297
二 承攬人負有完成無瑕疵工作之義務298
三 以瑕疵修補為中心的瑕疵救濟307
四 因瑕疵所生損害之賠償324
五 結論339
事項索引341
立即查看
口述講義民事及家事程序法第一卷-民事訴訟法(下)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本書特色
本書係講授民事訴訟法課程之口述講義,其內容旨在闡述新民事訴訟法之基礎理論及基本構造,既就訴訟理論為體系性及批判性闡釋,又舉具體案例予以反覆演練及說明,助益於全盤理解新民事訴訟法學,並學會靈活運用之本領。本書下冊說明訴訟之審理及事案之解明、訴訟程序之終了及判決效力之範圍,與聲明不服及事後救濟。
作者簡介
許士宦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
經歷:
律師(1986年~2000年)
主授:
民事訴訟法、強制執行法、破產法、家事事件法
著作:
執行力擴張與不動產執行
程序保障與闡明義務
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
審判對象與適時審判
債務清理法之基本構造
集中審理與審理原則
訴訟參與與判決效力
訴訟理論與審判實務
爭點整理與舉證責任
家事審判與債務執行
民事及家事程序之新建構
執行力客觀範圍擴張論
家事事件法論
民事保全之理論與實務
民事及家事裁判之新發展
口述講義強制執行法
口述講義民事訴訟法(上)
口述講義家事事件法
序言
本書係筆者於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民事訴訟法課程之口述講義。為便利一學年上、下學期修習,將其分成上、下二冊。講義內容在於闡述新民事訴訟法之基礎理論及基本構造,期使讀者對新民事訴訟法學獲致整體及立體之理解,並學得靈活運用之本領,所以除就訴訟理論為體系性及批判性闡釋之外,並列舉具體事例予以反覆演練及說明。
本書所稱新民事訴訟法學係指一九八○年民事訴訟法研究會成立以後,經批判性、選擇性繼受之外國程序法學及具獨創性之本土化訴訟理論所形成之民事程序法學。斯學既前導我國廿一世紀民事訴訟法之修正,而成為新民事訴訟法之理論基礎,其並將繼續引導新民事訴訟法之解釋論、運作論甚至立法論,而開展為台灣民事訴訟法學。由於此項新學主要在民事訴訟法研究會中錘練及型塑,所以本書引據該會研討成果之內容,俾明其來源。在此意義上,本書可謂『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一)~(廿四)』之導讀或結晶。
本書異於一般教科書之處,在於一再利用具體事例說明我國民事訴訟法各項規定之立法旨趣及其法理根據,以論證新民事訴訟法應如何解釋適用,儘量避免淪為抽象論述或雜引異於我國法規所衍生之論著,便利讀者自行研讀及易於驗證。本書併配合講授內容而製作各樣圖表,致力釐清諸學說理論之差異或各爭議問題之層次,藉以促進讀者對各該規定旨趣及理論內容之理解,培養其分析、檢討及批判之法律思維能力。
本書旨在協助解讀及補充邱老師所著『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一)~(三)』,從起訴、審理、裁判至聲明不服之訴訟過程,依序解說其基本構造,以利辨明各該程序制度在民事訴訟程序中之應有定位,及各項訴訟理論在整體民事訴訟法學上所屬領域。本書因以該講義為前提,故不再徵引其內容,如讀者自行比對,參照閱讀,當更加迅速及深入瞭解新民事訴訟法及新民事訴訟法學,從而掌握兩者之關係,並協同參與制度創設及理論創新或致力於審判革新,終於成為台灣民事訴訟法學之開創者、推進者或審判實務之改革者。
本講義第2版原稿係由張庭嘉(台大碩士生)錄音並加以整理。如無其辛勞,本書付梓將受推遲,特此誌謝。
2021年1月1日
許士宦
目錄
序言 I
詳目 V
第四章 訴訟之審理及事案之解明 1
第一節 審理原則及審理方式 3
第二節 辯論準備及爭點整理 85
第三節 舉證責任及無庸舉證 187
第四節 證據調查及事實認定 291
第五章 訴訟程序之終了及判決效力之範圍 365
第一節 依當事人意思終了 367
第二節 終局判決 417
第三節 確定判決之效力 455
第六章 聲明不服及事後救濟 639
第一節 再審訴訟程序及變更確定判決訴訟 641
第二節 第三人撤銷訴訟程序 689
附錄 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729
立即查看
【簡介】
憲法貴在實踐,憲法教育是實踐的基礎。因此,本書期許全民都能看懂,奠立全民憲法教育的基石,養成全民的憲法認知與憲法感情,並對台灣邁向自由民主法治的憲政國家,做出可能的貢獻。
本書就是作者在「白話憲法」理念下的嘗試,整本書總共分成六個部分,分別為:第1編憲法總論、第2編憲法基本原則、第3編基本權總論、第4編基本權各論、第5編國家組織論、第6編基本國策論。
最新版主要對焦在憲法訴訟法新制的重點補充,並將這一年新增的大法官解釋與重要文獻,適當整合在本書各個章節之中,並進行全書的仔細文字勘誤,期待本書以最新的面目與讀者相遇。
【目錄】
獻 詞
十四版序——立法權不能超越修憲的界限
序 言——憲法作為人生的真善美
本書引註格式說明
第1編 憲法總論/1
§1 人、國家與憲法/1
壹、人、社會與國家/1
貳、法律、國家與憲法/1
§2 憲法、國家法、國家學與政治學/3
壹、憲法的概念/3
貳、國家法與憲法的區別/4
參、國家法的概念/5
肆、國家學、政治學與國家法的區別/6
§3 憲法的功能、特性與種類/7
壹、憲法的功能/7
貳、憲法的特性/9
參、憲法的種類/13
§4 憲法的制定、修改與變遷/14
壹、憲法的制定/14
貳、憲法的修改/15
參、憲法的變遷/22
§5 憲法的解釋/25
壹、一般法律解釋的方法/26
貳、憲法解釋的特別方法/28
參、憲法解釋的界限/31
第2編 憲法基本原則/33
§6 民主共和國/34
壹、民主與共和概述/34
貳、國家形式的發展/34
參、民主的概念與內涵/37
肆、共和的概念與內涵/46
§7 法治國/48
壹、法治國的發展/48
貳、法治國原則的概念與意義/50
參、法治國原則的內涵/53
§8 社會國/76
壹、民享與社會國/76
貳、社會國的發展/76
參、社會國的概念/78
肆、社會國的內涵/80
伍、社會國的憲法規範效力/82
§9 多元文化國/84
壹、文化國的發展/84
貳、多元文化國作為國家目標/86
參、多元文化國的內涵/89
肆、多元文化國的憲法規範效力/93
第3編 基本權總論/95
§10 基本權的發展與意義/95
壹、基本權的發展/95
貳、基本權的意義/97
§11 基本權的本質與法特徵/99
壹、自我實現、法秩序與基本權/99
貳、以自我實現為核心的基本權規範體系/103
參、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本質的法建構/105
§12 基本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108
壹、基本權的保護領域與保護法益/108
貳、基本權功能建構下的保護法益/109
§13 基本權的主體/126
壹、自然人作為基本權的主體/126
貳、法人作為基本權的主體/130
§14 基本權的分類/134
壹、依基本權主體而分類/134
貳、依基本權規範而分類/135
參、依人民與國家的關係而分類/137
§15 基本權的適用範圍/139
壹、基本權的垂直效力/140
貳、基本權的水平效力/141
§16 基本權的限制/148
壹、確定基本權的保護法益/150
貳、基本權保護法益是否受侵犯/154
參、從形式的規範面看限制的合憲性/156
肆、從實質的手段面看限制的合憲性/161
§17 基本權的救濟:違憲審查制度/170
壹、違憲審查制度的原由/170
貳、違憲審查制度的分類/171
參、我國的違憲審查制度/174
第4編 基本權各論/183
§18 平等權/183
壹、平等權的保障原由/183
貳、平等權的保障範圍/183
參、平等權的主體/186
肆、平等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186
§19 人身自由/196
壹、人身自由的保障原由/196
貳、人身自由的保障範圍/198
參、人身自由的主體/200
肆、人身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00
§20 人民不受軍審自由/213
壹、人民不受軍審自由的保障原由/213
貳、人民不受軍審自由的保障範圍/213
參、人民不受軍審自由的主體/214
肆、人民不受軍審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15
§21 居住自由/216
壹、居住自由的保障原由/216
貳、居住自由的保障範圍/217
參、居住自由的主體/218
肆、居住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18
§22 遷徙自由/222
壹、遷徙自由的保障原由/222
貳、遷徙自由的保障範圍/222
參、遷徙自由的主體/223
肆、遷徙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23
§23 言論自由/225
壹、言論自由的保障原由/225
貳、言論自由的保障範圍/226
參、言論自由的主體/232
肆、言論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33
伍、從言論自由衍生的通訊傳播自由/241
§24 學術自由/247
壹、學術自由的保障原由/247
貳、學術自由的保障範圍/248
參、學術自由的主體/249
肆、學術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52
§25 著作自由/264
壹、著作自由的保障原由/264
貳、著作自由的保障範圍/265
參、著作自由的主體/266
肆、著作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66
§26 出版自由/267
壹、出版自由的保障原由/267
貳、出版自由的保障範圍/267
參、出版自由的主體/268
肆、出版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69
§27 秘密通訊自由/273
壹、秘密通訊自由的保障原由與範圍/273
貳、秘密通訊自由的主體/274
參、秘密通訊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74
§28 宗教自由/276
壹、宗教自由的保障原由/276
貳、宗教自由的保障範圍/277
參、宗教自由的主體/279
肆、宗教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80
§29 集會自由/290
壹、集會自由的保障原由/290
貳、集會自由的保障範圍/291
參、集會自由的主體/294
肆、集會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294
§30 結社自由/298
壹、結社自由的保障原由/298
貳、結社自由的保障範圍/299
參、結社自由的主體/300
肆、結社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300
§31 生存權/304
壹、生存權的保障原由/304
貳、生存權的保障範圍/304
參、生存權的主體/304
肆、生存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307
§32 經濟上的基本權/311
壹、工作權/311
貳、財產權/316
§33 權利救濟請求權/322
壹、權利救濟請求權的保障原由/322
貳、權利救濟請求權的保障範圍/322
參、權利救濟請求權的主體/326
肆、權利救濟請求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329
§34 參政權/336
壹、參政權的保障原由與範圍/336
貳、參政權的主體/336
參、選舉權/337
肆、罷免權/340
伍、創制與複決權/341
§35 應考試及服公職權/347
壹、應考試及服公職權的保障原由與範圍/347
貳、應考試及服公職權的主體/348
參、應考試及服公職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348
§36 教育基本權/351
壹、教育基本權的保障原由/351
貳、教育基本權的保障範圍/352
參、教育基本權的主體/358
肆、教育基本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359
§37 概括基本權/369
壹、概括基本權的保障原由/369
貳、概括基本權的保障範圍/370
參、概括基本權的主體/382
肆、概括基本權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383
§38 人民的憲法義務/388
壹、憲法義務與法律保留/388
貳、納稅義務/389
參、服兵役義務/391
第5編 國家組織論/395
§39 國家組織總論/395
壹、國家組織作為憲法的第二種結構/395
貳、民主共和對國家組織的要求/396
參、法治國原則對國家組織的要求/401
§40 總 統/406
壹、憲法對總統的雙重定位/406
貳、總統的產生/408
參、總統的特別義務與特別權利/411
肆、總統的職權/414
§41 行政院/423
壹、行政院的地位/423
貳、行政院長的產生方式/423
參、行政院的組織與決策/424
肆、行政院的職權/428
伍、行政院與立法院的互動關係/428
§42 立法院/431
壹、立法院的定位/431
貳、立法院的組成/432
參、立法委員的特別權利/433
肆、立法院的職權/435
伍、立法院行使職權的方式/443
§43 司法院/446
壹、司法院的地位與職權/446
貳、大法官的職權/449
參、司法獨立/452
肆、司法權行使的界限/454
§44 考試院/457
壹、考試院的地位/457
貳、考試院的組織與決策/457
參、考試院的職權/458
§45 監察院/459
壹、監察院的地位/459
貳、監察院的組成/459
參、監察院的職權/460
§46 地方自治團體/463
壹、地方自治的本質/463
貳、地方自治團體的地位/464
參、地方自治團體的層級及其具體化/465
肆、中央與地方權限的劃分/466
伍、地方自治團體層級的權力分立/471
第6編 基本國策論/475
§47 基本國策作為憲法的第三種結構/475
§48 基本國策作為國家目標的憲法規定/476
§49 基本國策作為憲政國家追求的國家目標/477
§50 基本國策作為國家目標的憲法規範意義/479
§51 基本國策作為國家目標的憲法規範功能/480
§52 基本國策作為國家目標的憲法規範效力/482
§53 基本國策作為國家目標的憲法規範類型/484
壹、國家目標作為社會權/484
貳、國家目標作為制度性保障/486
參、國家目標作為憲法委託/487
肆、單純的國家目標/488
參考文獻/491
索 引/495
立即查看
憲法訴訟法
系列名:律師.司法官.法研所
ISBN13:9786263345454
出版社:高點文化
作者:嶺律師
裝訂/頁數:平裝/320頁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23/07/01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專注於國家考試面向之考用書籍,因應憲法訴訟法取代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成為實務、學說、考試熱區而作。
作者撰寫本書,一來遵循「輕薄短小」的效率原則,使讀者迅速掌握憲法訴訟法之重點,於書寫過程中,涵蓋學術文獻之精華,另外也援引「立法理由」,使讀者不必再花時間查閱。二來遵循「緊密相扣」的書寫原則,若與權力分立、基本權利、公法學之其他概念,能收融會貫通之效者,亦加以解說。
本書特色在於爬疏大審法重要爭點,使之與憲法訴訟法對照,節省讀者收羅資料之苦;另於適當處穿插行政法學之相關重點,以因應近年來國考「公法一體」之現象。
本次改版,主要就以下事宜進行調整:
1.針對至本次出版前之相關教科書、文章、釋憲實務、修法,做了內容上的增補與修正;另新增「專題研究」部分,進行相關主題探討與補充。
2.2023年6月21日修正公布之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增訂憲法法庭宣告法規範違憲並溯及失效時之判決效力規定,以及調整法規範違憲並立即失效之效力規定,兼顧法安定性。此外,亦明確化規定人民聲請憲法審查之要件,本版亦即時納入,新舊並陳,供讀者對照之。
目錄
第一部分 本體:憲法訴訟法
第一章 緣起:憲法訴訟法何所來
壹、憲法訴訟法之基本定位
貳、權限來源:法規依據
參、何謂「憲法訴訟」?
肆、各界對憲法訴訟法之評析
專題研究:違憲審查制度類型
專題研究:司法違憲審查之正當性爭議
專題研究:憲法法庭判決之方式
第二章 憲法訴訟也有「訴訟類型」
壹、列舉原則
貳、與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之差異
第三章 訴訟類型之一: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案件
壹、國家最高機關、立法委員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貳、法院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參、人民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與裁判憲法審查
肆、法規範違憲定期失效與原因案件救濟
專題研究:專題研究:特論「裁判憲法審查」之引進
專題研究:「裁判憲法審查」之新進行模式
專題研究:法規範憲法審查
第四章 訴訟類型之二:機關爭議案件
壹、要件論:憲法訴訟法第65條
貳、聲請書:憲法訴訟法第66條
參、判決方式:憲法訴訟法第67條
第五章 訴訟類型之三:總統、副總統彈劾案件
壹、要件論:憲法訴訟法第68條
貳、程序之進行:憲法訴訟法第69條
參、聲請之撤回:憲法訴訟法第70條
肆、言詞辯論:憲法訴訟法第71條至第74條
伍、判決主文與判決效力
第六章 訴訟類型之四:政黨違憲解散案件
壹、聲請主體
貳、內政部聲請要件
參、判決主文與判決效力
肆、言詞辯論規定
第七章 訴訟類型之五:地方自治保障案件
壹、相關法規範:憲法訴訟法第82條、第83條與地方制度法之交錯
貳、學者吳信華立法批評(參考用)
參、「上級監督機關」對地方自治條例的聲請釋憲
第八章 訴訟類型之六: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案件
壹、憲法訴訟法特色
貳、要件論:憲法訴訟法第84條
參、判決主文與判決效力
第九章 憲法訴訟的審判主體
壹、憲法法庭
貳、審查庭
參、憲法法庭與審查庭之關係
第十章 憲法訴訟法原理原則與一般程序規定
壹、憲法訴訟法與其他法律之關係
貳、程序原則之於憲法訴訟
參、憲法訴訟之特別程序原則
肆、程序規定
專題研究:法庭之友
第十一章 過渡期間等細瑣性規定
壹、憲法訴訟法施行前已受理之案件之程序適用問題
貳、跨新舊法時期之「人民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案件」
參、跨新舊法時期之「可被受理案件」
肆、細節性問題
伍、施行日
第二部分 匯流
第一章 憲法訴訟法與法院組織法之匯流:大法庭制度
壹、判例制度之回顧
貳、「大法庭」取代了判例、決議
參、我國大法庭制度之重點說明
肆、大法庭制度與憲法訴訟法之關係
第二章 憲法訴訟法與法院組織法之匯流:審判權爭議解決規範
壹、前提知識:審判權爭議
貳、後來的發展:大法官認為由其處理審判權爭議,浪費司法資源
參、2021年11月法院組織法修法:明定如何處理審判權爭議
第三章 憲法訴訟法與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之匯流
壹、釋字第801號解釋所開創出大審法新要件「攸關……爭議」及「為貫徹聲請人有效權利保護所必要」
貳、釋字第790號解釋採取「確定終局判決認定寬鬆論」
第四章 憲法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之匯流
壹、問題起源(最高法院110年度台非大字第13號刑事裁定)
貳、大法庭見解
參、林明昕教授評釋
立即查看
書名:憲法訴訟
作者:楊子慧
出版商:元照
ISBN:9789866842689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為兼具「體系」與「爭點」的參考書,適合作為打底之用,因此對於憲法較不熟悉、或是在看解題書之前,可以以這本書作為基礎入門,一方面能建立完整架構、活學活用,二方面能夠熟悉所有重要與常考的爭點,掌握高分上榜關鍵。本次改版增補許多實務見解及學術文章,其中增補最多的部分,就是國會改革修法的相關爭議。作者幫同學們整理分析國會改革法案爭議的相關實務及學說重點,使同學們能迅速掌握國會改革修法的相關憲法考點。
承如前述,本書最大的特色即是在於將「體系」與「爭點」結合,因此除了將憲法內容分為「憲法總論」、「基本權」、「權力分立」與「憲法訴訟」等四編外,每編中更是依照主題細分為不同章節,而每個章節都有以下三部分:
章前爭點體系架構圖
每章節開頭都有該章的體系架構,並標示哪些區塊有重要爭點,各章重點一目瞭然,學習成效事半功倍。
爭點解說
完整收錄所有最新、經典爭點,並針對每個爭點,以淺白的文字詳細說明其問題緣起、相關大法官解釋及憲法法庭判決、學說見解等。
指標範題印證理論
每章章末都附有該章的指標精選試題,並輔以答題關鍵,以利讀者練習分析考題爭點,並充分掌握出題趨勢。
另建議搭配作者所著之 《憲法解題書》,書中收錄歷年來國考、法研所的最新與重要試題,用來檢驗學習的效果,確認是否真能看出考題爭點、並將所學的憲法知識轉化為考卷上的文字。
【目錄】
第一編 憲法總論
第一章 憲法的基本價值決定
第二章 憲法解釋、憲法變遷與憲政慣例
第三章 基本國策
第二編 基本權
第一章 基本權總論
第二章 基本權限制之違憲審查架構
第三章 平等權
第四章 人身自由
第五章 居住遷徙自由
第六章 (廣義)言論自由
第七章 宗教自由
第八章 社會權總論與生存權
第九章 工作權
第十章 財產權
第十一章 訴訟權
第十二章 參政權
第十三章 未列舉權
第十四章 人民之憲法義務
第三編 權力分立
第一章 權力分立總論
第二章 我國政府體制
第三章 總統
第四章 行政院
第五章 立法院
第六章 司法院
第七章 考試院與監察院
第八章 地方自治
第四編 憲法訴訟
第一章 違憲審查制度導論
第二章 聲請釋憲程序
第三章 審查程序之進行
第四章 裁判的類型與效力
第五章 違憲審查之抗多數決困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