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人氣推薦!已有5位會員共同選購!!
民法總則(王) ISBN13:9787770284281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692頁 規格:21cm*15cm*2.8cm (高/寬/厚) 版次:修訂新版 出版日:2020/09/30 侵權行為法(增補版) 系列名:民法叢書 ISBN13:9787770284304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816頁 規格:21cm*15cm*3.5cm (高/寬/厚) 版次:增補版 出版日:2021/11/01 中國圖書分類:民法總則 債法原理: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增訂4版) ISBN13:9787770284298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509頁 規格:21cm*15cm*2.7cm (高/寬/厚) 版次:增訂4版 出版日:2021/03/01 中國圖書分類:債及債權 法律思維與案例研習-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 ISBN13:9787770284274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614頁 規格:21cm*15cm*3cm (高/寬/厚) 版次:二版 出版日:2020/02/01 中國圖書分類:物權 損害賠償 ISBN13:9787770284250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492頁 版次:3 出版日:2018/08/01 中國圖書分類:民法總則 不當得利 ISBN13:9787770284151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490頁 版次:增訂新版 出版日:2015/01/01 中國圖書分類:債及債權 民法物權 ISBN13:9787770284328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895頁 規格:21.5cm*15cm*3.8cm (高/寬/厚) 版次:四 出版日:2023/02/01 中文圖書分類:物權 民法概要(王) ISBN13:9787770284144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775頁 版次:4 出版日:2013/08/01 中國圖書分類:民法 人格權法 ISBN13:9787770284205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576頁 規格:21cm (高) 出版日:2012/01/01 中國圖書分類:法學叢書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作者簡介 王澤鑑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前司法院大法官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目錄 第一章 私法緒論──私法社會、私法秩序、私法原則 1 第一節 法律的鬥爭 2 第二節 法、私法與公法 11 第三節 民法典的制定、編制體裁與私法體系 21 第四節 民法的歷史基礎、倫理性、社會模式及民法的發展趨勢 32 第五節 民法的學習、教學研究──請求權基礎與案例研習 44 第二章 民法的法源及法律的適用──法學方法論 59 第一節 民法第1條、法源及法學方法 60 第二節 法律解釋 69 第三節 習慣法及習慣 81 第四節 法理與法之續造 87 第五節 判例(裁判)、學說與法釋義學 106 第六節 使用文字的準則 110 第七節 決定數量的標準 115 第三章 法律關係與權利體系──私法關係的建構 117 第一節 法律關係的結構分析 118 第二節 權利的概念、功能及體系 122 第三節 債權與物權 127 第四節 請求權、抗辯權及形成權 132 第四章 權利主體──自然人與法人 145 第一節 以人為權利主體而建構的私法體系 146 第二節 自然人 147 第三節 法人 194 第五章 權利的客體──物、權利、財產、企業 263 第一節 概說 264 第二節 物 266 第三節 財產與企業 292 第六章 權利的變動──私法自治與法律行為 297 第一節 總論 298 第二節 法律行為 312 第三節 法律行為內容的限制 356 第四節 行為能力 402 第五節 意思表示 426 第六節 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意思瑕疵 447 第七節 意思表示不自由 493 第八節 意思表示及契約的解釋 512 第七章 條件與期限──法律行為的規劃及風險管控 533 第一節 風險管控與規範功能 534 第二節 條件 538 第三節 期限 553 第四節 體系構成與案例研習 555 第八章 代理──私法自治的擴大與補充 559 第一節 總說 560 第二節 代理的要件及法律效果 570 第三節 代理權的發生、範圍與消滅 580 第四節 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 592 第五節 無權代理 599 第六節 權利表見代理權 607 第七節 代理制度的體系及案例研習 615 第九章 法律行為的效力──無效、得撤銷及效力未定 619 第一節 概說 620 第二節 無效的法律行為 623 第三節 得撤銷的法律行為 638 第四節 效力未定的法律行為──須得同意的法律行為 645 第十章 期日與期間──權利義務變動的時點 661 第十一章 消滅時效──權利行使在時間上的限制 667 第一節 問題提出及法律規範 668 第二節 消滅時效的制度 669 第三節 消滅時效的客體 675 第四節 消滅時效的期間 680 第五節 消滅時效期間的起算 686 第六節 消滅時效中斷與消滅時效不完成 691 第七節 消滅時效完成的效力 699 第十二章 權利的行使──權利行使的自由與限制 707 第一節 概說──凡權利皆受限制,無不受限制的權利 708 第二節 行使權利及履行義務 709 第三節 權利的自力救濟 732 主要參考書目 743 索 引 746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民法總則(王) ISBN13:9787770284281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692頁 規格:21cm*15cm*2.8cm (高/寬/厚) 版次:修訂新版 出版日:2020/09/30 侵權行為法(增補版) 系列名:民法叢書 ISBN13:9787770284304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816頁 規格:21cm*15cm*3.5cm (高/寬/厚) 版次:增補版 出版日:2021/11/01 中國圖書分類:民法總則 債法原理: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增訂4版) ISBN13:9787770284298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509頁 規格:21cm*15cm*2.7cm (高/寬/厚) 版次:增訂4版 出版日:2021/03/01 中國圖書分類:債及債權 法律思維與案例研習-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 ISBN13:9787770284274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614頁 規格:21cm*15cm*3cm (高/寬/厚) 版次:二版 出版日:2020/02/01 中國圖書分類:物權 損害賠償 ISBN13:9787770284250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492頁 版次:3 出版日:2018/08/01 中國圖書分類:民法總則 不當得利 ISBN13:9787770284151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490頁 版次:增訂新版 出版日:2015/01/01 中國圖書分類:債及債權 民法物權 ISBN13:9787770284328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895頁 規格:21.5cm*15cm*3.8cm (高/寬/厚) 版次:四 出版日:2023/02/01 中文圖書分類:物權 民法概要(王) ISBN13:9787770284144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775頁 版次:4 出版日:2013/08/01 中國圖書分類:民法 人格權法 ISBN13:9787770284205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576頁 規格:21cm (高) 出版日:2012/01/01 中國圖書分類:法學叢書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民法總則(王) ISBN13:9787770284281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692頁 規格:21cm*15cm*2.8cm (高/寬/厚) 版次:修訂新版 出版日:2020/09/30 侵權行為法(增補版) 系列名:民法叢書 ISBN13:9787770284304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816頁 規格:21cm*15cm*3.5cm (高/寬/厚) 版次:增補版 出版日:2021/11/01 中國圖書分類:民法總則 債法原理: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增訂4版) ISBN13:9787770284298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509頁 規格:21cm*15cm*2.7cm (高/寬/厚) 版次:增訂4版 出版日:2021/03/01 中國圖書分類:債及債權 法律思維與案例研習-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 ISBN13:9787770284274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614頁 規格:21cm*15cm*3cm (高/寬/厚) 版次:二版 出版日:2020/02/01 中國圖書分類:物權 損害賠償 ISBN13:9787770284250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492頁 版次:3 出版日:2018/08/01 中國圖書分類:民法總則 不當得利 ISBN13:9787770284151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490頁 版次:增訂新版 出版日:2015/01/01 中國圖書分類:債及債權 民法物權 ISBN13:9787770284328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895頁 規格:21.5cm*15cm*3.8cm (高/寬/厚) 版次:四 出版日:2023/02/01 中文圖書分類:物權 民法概要(王) ISBN13:9787770284144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775頁 版次:4 出版日:2013/08/01 中國圖書分類:民法 人格權法 ISBN13:9787770284205 出版社:王澤鑑 作者:王澤鑑 裝訂/頁數:平裝/576頁 規格:21cm (高) 出版日:2012/01/01 中國圖書分類:法學叢書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的寫作內容,除了根據國家考試命題大綱選擇的罪名外,並加入一些具有重要意義,而為習法者應該知悉的罪名。寫作方法上,係以當代德國刑法理論為基礎,結合我國重要議題,對相關學說與實務見解進行深度的引用與討論,以求完整地闡釋每一罪名的保護法益、體系結構與基本內容。因此,不論是仍在學習與準備考試的讀者,抑或是已經從事刑事實務工作的人士,皆可透過本書的閱讀獲得知識上的滿足,並能反思既有知識,從更遼闊的視野觀察各罪問題。 【目錄】 第一章 殺人與墮胎/1 第一節 普通殺人罪 4 第二節 受囑託或得承諾殺人罪 18 第三節 教唆或幫助自殺罪 41 第四節 過失致死罪 60 第五節 墮胎罪 65 第二章 遺棄與肇事逃逸/77 第一節 遺棄罪 79 第二節 肇事逃逸罪 101 第三章 傷害身體/121 第一節 普通傷害罪 123 第二節 傷害致死罪 145 第三節 重傷罪 150 第四節 聚眾鬥毆罪 162 第五節 妨害未成年人發育罪 171 第四章 妨害自由/177 第一節 強制罪 179 第二節 私行拘禁罪 203 第三節 恐嚇個人罪 217 第四節 侵入住居罪 224 第五節 非法搜索罪 235 第六節 誘拐未成年人罪 238 第五章 妨害名譽與信用/251 第一節 公然侮辱罪 253 第二節 誹謗罪 271 第三節 妨害信用罪 289 第六章 妨害秘密/293 第一節 妨害文件秘密罪 295 第二節 入侵電腦罪 302 第三節 窺視竊聽竊錄罪 308 第四節 洩漏業務上秘密罪 322 第七章 性犯罪/331 第一節 強制性交或猥褻罪 333 第二節 其他妨害性自主與性發展罪 349 第三節 促成性交易罪 359 第四節 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 366 第八章 公共危險/379 第一節 放火燒燬現供人使用之住宅或現有人所在處所罪 381 第二節 其他放火罪 391 第三節 不能安全駕駛罪 396 第四節 其他交通危險罪 412 第五節 污染空氣、土壤或水體罪 428 第九章 偽造犯罪/441 第一節 文書概念 443 第二節 偽造或變造文書罪 456 第三節 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478 第四節 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483 第五節 行使經偽造、變造或登載不實 文書罪 490 第六節 偽造或盜用印章、印文或署押罪 495 第七節 偽造貨幣罪 499 第十章 貪污/507 第一節 公務員犯罪概說 509 第二節 一般受賄罪 523 第三節 加重受賄罪 544 第四節 行賄罪 549 第五節 主管或監督事務圖利罪 554 第六節 非主管或監督事務圖利罪 563 第十一章 妨害司法/571 第一節 藏匿人犯罪 573 第二節 妨害刑事證據罪 583 第三節 偽證罪 590 第四節 誣告罪 606 第五節 未指定犯人誣告罪 618 第六節 枉法行為罪 622 第十二章 妨害公權力與秩序/631 第一節 妨害公務罪 633 第二節 侵害公務上掌管物品罪 644 第三節 妨害封印或查封標示與違背扣押效力罪 648 第四節 僭行公務員職權 653 第五節 縱放或便利脫逃罪 656 第六節 妨害投票罪 661 第七節 聚眾騷亂罪 670 第八節 恐嚇公眾與煽惑罪 688 名詞索引/695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透過大量生動與活潑的案例,協助讀者掌握刑法總則的各種重要問題,目的在使讀者有能力處理實際案例,並進而思索相關體系與概念背後的法理。尤其,本書融合近二十年來國內諸多學者的重要研究、分析眾多實務重要見解,並參酌許多德國重要教科書的內容,除了對許多傳統問題進行別具風貌的深入淺出分析,更關注許多向來未受應有關注的重要議題,相信只要花點心思閱讀本書,不論是出於對刑法有興趣想要一窺堂奧的人士,抑或從事司法實務工作的人士,必將獲得知識上的滿足。 為了協助讀者能夠克服各種與刑法相關的考試,本書也在許多地方提到答題技巧與注意事項,並貼心地設計許多結構圖,方便讀者掌握相關刑總問題的論證體系。因此,不論您是正在學習刑法總則的讀者,還是已經在準備近期考試的讀者,本書絕對是您的最佳教材。 【目錄】 第一章 刑法基礎概念/1 第一節 刑法作為保護法益的手段 4 第二節 憲法與刑法 9 第三節 刑事制裁概說 20 第四節 刑法適用範圍 34 第五節 法律解釋與案例分析方法 45 第二章 故意作為犯的構成要件該當性/57 第一節 構成要件的概念與結構 60 第二節 刑法上的行為 75 第三節 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 81 第四節 故意與意圖 107 第三章 故意作為犯的違法性/127 第一節 違法性概說 130 第二節 正當防衛 139 第三節 與正當防衛類似或相關的阻卻違法事由 162 第四節 緊急避難 169 第五節 承諾與同意 188 第四章 故意作為犯的罪責/205 第一節 罪責理論基礎 208 第二節 責任能力 214 第三節 原因自由行為 220 第四節 免除罪責事由 237 第五章 錯誤理論/249 第一節 錯誤問題概說 252 第二節 構成要件錯誤 257 第三節 禁止錯誤 277 第四節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286 第五節 其他錯誤 293 第六章 正犯與共犯/297 第一節 犯罪參與問題概說 301 第二節 共同正犯 313 第三節 間接正犯 332 第四節 教唆犯與幫助犯 352 第五節 身分犯的犯罪參與 386 第七章 未遂犯/399 第一節 未遂犯概說 402 第二節 未遂犯成立要件 410 第三節 不能未遂 426 第四節 中止未遂 436 第八章 不作為犯/461 第一節 不作為犯概說 464 第二節 故意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論證 474 第三節 保證人地位 494 第九章 過失犯與結果加重犯/515 第一節 過失犯基本概念 518 第二節 過失犯的論證 525 第三節 犯罪參與與不作為及未遂 549 第四節 結果加重犯 556 第十章 競合論/563 第一節 競合論基本概念 566 第二節 行為單數 573 第三節 法條競合及與罰前後行為 585 第四節 想像競合 596 第五節 實質競合 610 第六節 事實不明的競合問題 614 名詞索引/621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增補版序 不當得利法的發展體現於區別給付型不當得利與非給付型不當得利(尤其是權益侵害型不當得利),明確其規範功能及成立要件,使法之適用的涵攝及論證更為透明,更具可檢視性。本書旨在整合判例(裁判)學說,建構不當得利法釋義學的體系,穩定不當得利法的適用,減輕論證負擔,並提供未來開展的理論基礎。 這次修正除檢討全書的文字與內容外,特就下列重要課題作較深入的論述: 1. 給付目的不達不當得利。 2. 撤銷贈與契約與不當得利。 3. 借名登記與不當得利。 4. 事實上處分權與不當得利。 5. 無權占用(或租用)他人無權占用第三人土地所建造房屋的不當得利。 6. 最高法院關於無權占用他人土地不當得利的回顧與展望。 7. 不當得利法上所受利益與致他人受損害。 8. 不當得利請求權的客體及返還範圍。 9. 雙務契約上的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10. 不當得利請求權的消滅時效。 本書承蒙劉春堂教授審閱全文,指正疏誤,使本書致臻完善,萬分感激。新學林出版公司許承先先生負責編輯本書、繕打稿件及繪製圖表,東吳大學博士生陳旺聖同學校閱全書、蒐集資料與提供法律見解,並致誠摯敬意。 王 澤 鑑 2023年8月15日 於日本北海道札幌 作者簡介 王澤鑑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前司法院大法官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不當得利的意義、機能及體系構成 2 第二節 不當得利在比較法上的觀察 11 第三節 我國民法上不當得利制度的創設及發展 25 第四節 衡平思想與不當得利 34 第五節 不當得利的統一說、非統一說及類型化 39 第二章 不當得利請求權的發生(一):給付型不當得利 59 第一節 請求權基礎 60 第二節 給付型不當得利的意義、功能 64 第三節 給付型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要件 74 第四節 給付型不當得利請求權的排除 170 第三章 不當得利請求權的發生(二):非給付型不當得利 207 第一節 權益侵害型不當得利 208 第二節 支出費用型不當得利 302 第三節 求償型不當得利 306 第四節 體系構成及適用關係 308 第四章 不當得利請求權的發生(三):多人關係的不當得利 315 第一節 緒說 316 第二節 給付連鎖 321 第三節 縮短給付 324 第四節 指示給付關係 327 第五節 第三人利益契約 339 第六節 債權讓與、債務承擔 346 第七節 保證 350 第八節 第三人清償 352 第九節 誤償他人之債 355 第十節 體系構成、案例研習 357 第五章 不當得利請求權的法律效果──內容與範圍 363 第一節 法律問題及規範模式 364 第二節 不當得利返還的客體 367 第三節 不當得利返還的範圍 385 第四節 不當得利的多數當事人:連帶責任? 415 第五節 無權占用他人土地不當得利請求權的消滅時效──困擾最高法院數十年的法學方法論上重要問題 419 第六章 「得依關於不當得利之規定,請求返還所受之利益」──要件準用(全部準用)或效果準用? 427 第一節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消滅與不當得利的返還:民法第197條第2項規定 428 第二節 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給付不能的效力與不當得利:民法第266條第2項規定 435 第三節 贈與的撤銷與不當得利:民法第419條第2項規定 436 第四節 添附與不當得利:民法第816條規定 437 第七章 不當得利請求權與其他請求權的關係 439 第一節 不當得利請求權的獨立性 440 第二節 不當得利與契約 442 第三節 不當得利與無因管理 450 第四節 不當得利與物上請求權、占有回復關係 454 第五節 不當得利與侵權行為 460 第八章 民法上的不當得利請求權與公法上的不當得利請求權 461 第一節 公法上不當得利請求權的理論基礎及其發展 462 第二節 司法院釋字第515號解釋 463 第三節 公法上不當得利請求權的成立要件及法律效果 465 第四節 二個判決 467 第九章 不當得利法的體系構造、請求權基礎與案例法的形成 471 第一節 不當得利法的體系構造 472 第二節 不當得利請求權基礎的思考方法 476 第三節 不當得利案例法的形成 487 附錄:不當得利立法資料 553 主要參考書目 573 索 引 579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本書特色 本書三大部分:不完全給付、買賣承攬物之瑕疵擔保及此二者之法律適用關係,法律繼受及學說繼受觀點貫穿全書。本書認為我國不完全給付制度,特別是瑕疵給付及加害給付二分體系之形成為二次戰前日本學說之繼受,並非德國積極侵害債權理論之忠實繼受,而物之瑕疵須在契約成立後發生始構成不完全給付,更是日本學說的盲目繼受。買賣物之瑕疵擔保雖為歐陸繼受羅馬法之結果,但法定責任說既非羅馬法之傳統,亦非現今國際契約法之共識。承攬瑕疵採法定責任說從法律史或比較法觀點亦無可採。本書嘗試透過法律解釋方法將 目錄 前言1 第一章 從繼受觀點看不完全給付之生成發展5 一 問題之說明5 二 德國瑞士與日本之積極侵害債權9 三 我國不完全給付40 四 結論70 第二章 不完全給付與不完全履行73 一 前言73 二 孫森焱的不完全給付理論75 三 不完全履行在中國85 四 結語100 第三章 買賣物之瑕疵擔保羅馬法之繼受105 一 前言105 二 羅馬法108 三 羅馬法之繼受120 四 結語132 第四章 買賣物之瑕疵擔保規定之法律性質135 一 前言135 二 學說及實務見解137 三 瑕疵擔保責任乃債務不履行責任之一部分151 四 第360條損害賠償及第364條另交請求權159 五 結論169 第五章 買賣物之瑕疵債務不履行一般規定之適用171 一 前言171 二 瑕疵存在時點174 三 瑕疵修補請求權186 四 契約解除189 五 不完全給付之損害賠償192 六 結論207 第六章 從法律繼受觀點看承攬瑕疵規定211 一 前言211 二 歐陸法律發展213 三 日本242 四 我國承攬瑕疵規定之構成253 五 結論265 第七章 承攬瑕疵救濟學說實務見解之分析267 一 前言267 二 承攬瑕疵擔保責任為法定無過失 責任268 三 瑕疵擔保責任效力說276 四 第495條1項為不完全給付責任說286 五 結語294 第八章 承攬瑕疵擔保與不完全給付297 一 前言297 二 承攬人負有完成無瑕疵工作之義務298 三 以瑕疵修補為中心的瑕疵救濟307 四 因瑕疵所生損害之賠償324 五 結論339 事項索引341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法律思維與制度的智慧轉型 系列名:人工智慧與法律規範研究 ISBN13:9789575114343 出版社:元照 作者:李建良 裝訂/頁數:軟精/632頁 規格:21cm*15cm*3.6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0/11/01 中國圖書分類:電腦科學 內容簡介 本書為人工智慧法律課題的基礎研究,共收錄論文12篇、導論1篇,從法學、法秩序、法制度三個角度與面向,依各法領域的規範特性,研析人工智慧與法律規範的交錯關聯及其法課題,分成三篇「科學探索與法學研究」、「法律秩序的數位轉型」、「科學進化與法制變遷」,合為十二章,再以導論〈人工智慧與法學變遷〉進行融貫鍊結,期使各章主題及內容相互參照、彼此指涉,展現臺灣法學界對人工智慧跨領域合作研究的學術集成。 真的/3 貳、科學探索與法學研究/11 參、法律秩序的數位轉型/42 肆、科學進化與法制變遷/62 伍、結語:科技理性與人性尊嚴/81 ‧ 第一篇/科學探索與法學研究 第一章 人工智慧時代的法學研究路徑初探/劉靜怡 壹、前言:人工智慧如何走到這裡/93 貳、人工智慧時代的法理學爭辯路徑/97 參、人工智慧對法律制度的影響:以行政管制為例/107 肆、人工智慧時代的規範模式:我們需要怎樣的機器人法則?/121 伍、負責的演算法及其侷限:取法FDA的可行性──代結論/124 第二章 第二波人工智慧知識學習與生產對法學的挑戰——資訊、科技與社會研究及法學的對話/邱文聰 壹、序 論/137 貳、人工智慧的三個發展階段/139 參、第二波人工智慧的知識學習與知識生產能力/143 肆、第二波人工智慧對法學的衝擊:以法律規範論證為中心/156 第三章 初探人工智慧與生命倫理之關係 吳全峰 壹、人工智慧對生命倫理之挑戰/169 貳、醫療人工智慧之類型/179 參、人工智慧與生命倫理之鏈結/182 肆、代結論/221 ‧ 第二篇/法律秩序的數位轉型 第四章 初探目的解釋在法律人工智慧系統之運用可能/陳弘儒 壹、前言:人工智慧與法律的鴻溝/227 貳、CMLRs與目的解釋/241 參、從法律論證理論對於目的解釋的形式結構之反省/253 肆、從工具理性思考目的解釋的相關問題/265 伍、法律意義、目的與規範性類型/275 陸、結語──法律人工智慧系統的未來?/296 第五章 AI時代之分裂社會與民主—以美國法之表意自由與觀念市場自由競爭理論為中心/陳柏良 壹、前 言/303 貳、AI時代,表意自由權與觀念市場自由競爭理論的衝擊與調整?/304 參、機器表意(machine speech)與演算輸出/315 肆、AI時代,表意自由權利保障了誰?/324 伍、時代的轉轍點:Cass R. Sunstein的共和理想與臺灣的價值選擇?/326 第六章 AI個資爭議在英國與歐盟之經驗——以Google DeepMind一案為例 /何之行、廖 貞 壹、前 言/335 貳、背景:Google DeepMind一案之背景事實與衍生議題/336 參、ICO對於本案之調查/346 肆、Royal Free及Google DeepMind之後續回應/356 伍、由EU GDPR之視角分析Royal Free-Google DeepMind一案/362 陸、結 論/380 第七章 人工智慧在金融業的應用—論數位金融與一般個人資料保護規則之適用與衝突/黃相博 壹、前 言/387 貳、第二號支付服務指令和一般個人資料保護規則的個資保護任務/389 參、實施個資主權和個資保護的技術概念與應用/397 肆、一般個人資料保護規則對我國金融業之影響/400 伍、我國金融機構處理金融資料之相關規範/402 陸、結 語/408 ‧ 第三篇/科學進化與法制變遷 第八章 人工智慧時代下的國際人權法────規範與制度的韌性探索與再建構/林勤富、李怡俐 壹、前 言/416 貳、人工智慧研發與應用對人權之影響/422 參、國際人權法為何應積極介入?/430 肆、適用國際人權法之治理優勢與侷限/437 伍、代結論:若干初步建議/458 第九章 人工智慧時代下的金融監理議題────以理財機器人監理為例/楊岳平 壹、前 言/469 貳、理財機器人的發展與法制現況/470 參、人工智慧發展對證期投顧法制的影響/482 肆、重構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投資顧問法制/494 伍、結 語/500 第十章 人工智慧時代下的證券監理────以智能合約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出發/鄭瑞健 壹、區塊鏈技術與虛擬通貨概述/503 貳、加入智能合約所造成的變化/507 參、DAO事件/511 肆、SEC在DAO事件之後的態度/516 伍、不得不面對的轉型趨勢——代結論/520 第十一章 人工智慧科技對於專利侵權法制的衝擊與因應之道────以責任歸屬為中心/沈宗倫 壹、前 言/525 貳、專利侵權之結構與要件/528 參、人工智慧相關專利侵權之責任歸屬/538 肆、結 論/559 第十二章 人工智慧創作與著作權之相關問題/王怡蘋 壹、前 言/565 貳、人工智慧的創作作為著作權保護之客體/571 參、學習資料庫之建置與免責規定/587 肆、著作權侵害與防免義務/594 伍、結 論/598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在「國家戰略體系」架構中,「國家戰略」與「國防戰略」這兩個耳熟能詳的名詞是密不可分,但兩者並非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其運用也各有不同定義。不過在概念上,國家戰略包含著國防戰略,兩者在戰略層次上有著從屬關係,也就是所謂國家戰略指導國防戰略的原則。嚴格來說,國防戰略乃是國家戰略的核心關鍵支柱,若刻意將國防戰略抽離國家戰略,將會讓國家戰略或國家安全的論述顯得空洞,因為只有在能夠以國防實力捍衛國家主權與國家利益的情況下,談國家安全的建構才有意義。面對中國軍事力量快速擴張、美中戰略競爭白熱化,以及俄烏戰爭的影響等,本書選擇14個重要國家的國防戰略進行深入研究,包括: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德國、日本、印度、澳洲、南韓、北韓、新加坡與中華民國(臺灣)等,並從客觀的角度分析這些國家行為者在近期國際安全環境巨變下的國防戰略發展,以作為國際關係、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等研究的參考。 目錄 導論(黃恩浩) 第一章 國防戰略在國家戰略體系中的定位(蘇紫雲) 第二章 英國的國防戰略:越級挑戰?(李俊毅) 第三章 美國的國防戰略:兼論拜登政府的國防戰略(陳亮智) 第四章 法國的國防戰略:追求與時俱進的獨立自主(洪瑞閔) 第五章 俄羅斯的國防戰略:從和解到對抗(汪哲仁) 第六章 中國的國防戰略:習近平時代下的演變(龔祥生/梁書瑗) 第七章 德國的國防戰略:嘗試以非軍事途徑強化安全(許智翔) 第八章 日本的國防戰略:呼應美日安保機制演進(林彥宏) 第九章 印度的國防戰略:理想與現實的更迭(章榮明) 第十章 澳洲的國防戰略:「前進防衛」的建構(黃恩浩/洪銘德) 第十一章 南韓的國防戰略:追求國防軍事自主(翟文中) 第十二章 北韓的國防戰略:金氏政權的柱石(吳自立/林志豪) 第十三章 新加坡的國防戰略:邁向「第四代武力」(江炘杓) 第十四章 中華民國的國防戰略:以小博大的挑戰(鍾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