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毫無疑問,與磁性性質或磁性材料相關的知識與技術係被廣泛地應用於各類實用的器件中,這包括:馬達中之永久磁鐵、作為感應傳感器之鐵磁芯、電磁鐵之軟磁鐵芯等不勝枚舉。也因此幾乎所有與電磁、熱、機械相關之元件均會見到磁性應用之案例;同時,它們亦為時下熱門的研發課題。 本書依照下列各領域,就各類鐵磁或亞鐵磁材料之應用逐一作簡要的介紹:(一)作為致動或反致動元件之磁彈(或磁機械)應用;(二)作為電流或電壓傳感器元件之磁電應用;(三)軟磁與硬磁應用;(四)作為變壓器鐵芯之非晶磁材應用;與(五)作為致冷或致熱元件之磁熱應用。 本書雖被命名為「應用磁性物理」(Applied Physics of Magnetism),其中仍有部分內容係關聯到一些習知的磁性基礎物理與概念,本書不再重複贅述,僅會依其出現處指引參考筆者另一本拙著:《基礎磁性物理》(Basic Physics of Magnetism)。 【目錄】 第一章 磁致伸縮 1-1 簡介 1-2 原理-1(侷限模型) 1-3 原理-2(巡遊模型) 1-4 案例 1-5 反磁致伸縮 1-6 磁致伸縮與溫度之關係 1-7 k33與磁性∆E 1-8 滯彈性及阻尼損耗 1-9 磁致伸縮量測實驗 1-10 磁性∆E與∆G量測實驗 1-11 Eo及內耗量測實驗 第二章 金屬鐵磁體之電子傳輸 2-1 簡介 2-2 一般金屬(零場:H = 0)電性 2-3 一般金屬(非零場H≠0)電性 2-4 鐵磁金屬電性 2-5 磁電阻元件之應用 第三章 軟磁與硬磁 3-1 簡介 3-2 軟磁材料與應用 3-3 硬磁材料與應用 3-4 附註 第四章 非晶磁材 4-1 簡介 4-2 金屬非晶薄帶及非晶線 4-3 附註 第五章 磁熱效應 5-1 簡介 5-2 比熱異常效應 5-3 磁卡效應 習 題 習題解答 參考文獻 索 引 看更多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 一詞,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中英國數學家艾倫.圖靈發表的論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隨著時間推移,硬體與軟體技術的迅速進步讓電腦運算速度大幅提升、成本顯著下降,並且配合演算法領域的卓越研究成果,人工智慧領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21世紀初,AlphaGo達到可以對決頂尖圍棋高手的程度,到了2022年,OpenAI正式推出ChatGPT,更讓人工智慧真正普及到大眾生活。 生成式AI在各行各業專業領域中帶來重大變革,本書能幫助您突破生成式AI的工具性操作,深入了解其背後的技術、應用與影響力。全書共有七個章節,內容涵蓋生成式AI的底層邏輯、實務操作、企業管理策略等三個面向。 第一到三章聚焦於生成式AI的底層邏輯,會依序介紹AI先備知識、經典模型以及生成式AI 核心架構:Transformer,即便您沒有資訊背景也能夠讀懂。第四到六章聚焦於生成式AI的實務操作,介紹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教您如何讓生成式AI產出高品質的回應,並手把手地帶您使用ChatGPT API 實作兩個小專案:檢索增強生成(RAG)以及網站智能客服。第七章聚焦於生成式AI的企業管理策略,針對企業最迫切關注的議題:如何導入生成式AI,提出淺見與看法。 【目錄】 序言 1從AI 到生成式AI 1-1 生成式AI 的演進 1-2 生成式AI 的應用 1-3 生成式AI 的挑戰 2生成式AI 先備知識 2-1 機器學習 2-2 深度學習 2-3 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 2-4 文字轉向量 2-5 大型語言模型 2-6 RNN 遞迴神經網路 2-7 LSTM 長短期記憶模型 2-8 GAN 生成對抗網路 3 Transformer 深入淺出 3-1 Transformer 簡介 3-2 Transformer 輸入 3-3 Transformer 編碼器 3-4 Transformer 解碼器 3-5 Transformer 輸出 3-6 Google Titans 模型 3-7 DeepSeek R1 模型 4提示工程 4-1 提示工程簡介 4-2 指令微調(Prompt-Tuning) 4-3 上下文學習(In-Context Learning) 4-4 大模型微調(Fine-Tuning) 4-5 思維鏈(Chain of Thought) 4-6 客製化指令 5實作檢索增強生成 5-1 前置作業 5-2 準備目標檔案 5-3 切割目標檔案 5-4 建立向量資料庫 5-5 檢索合適的回答 5-6 問答 5-7 聊天 6實作網站智能客服 6-1 工具準備 6-2 建立主機空間 6-3 建立網站 6-4 編輯網頁 6-5 網站上網 6-6 建立系統後端 6-7 建立系統前端 7企業導入生成式AI 7-1 人工智慧原則 7-2 企業面臨的挑戰 7-3 生成式AI 的導入流程 7-4 未來趨勢—AI 代理 結語 看更多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系統性地闡述了全息律和腳底按摩的研究心得,綜合了超過四十年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得知,全息律不僅關注於人體結構與功能,還涵蓋身心靈的整體健康。書中探討了身體各部位與整體健康的緊密關係,並提供了包括針灸、指壓推拿、整脊等多種傳統與現代療法在全息律下的應用。 針灸可有效緩解多種病痛;指壓和推拿透過刺激經絡和穴位促進氣血循環;整脊則著眼於脊椎調整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並運用全息律將身體各器官與腳底反映區對應,以促進自我修復、調理生理狀態,並實現身心放鬆。 此外,書中還探討了現代生理學、病理學的應用,以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身體運作原理及疾病機制。面對快速變遷的市場挑戰,本書提供您深入理解全息律與腳底按摩的實踐與說理依據,必將是您學習與職業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目錄】 作者序一 作者序二 第一章 什麼是全息 第一節 人體「三段論」學說 第二節 全息治療 第二章 全息理論的印證 第一節 在生物體上的印證 第二節 常見的全息應用介紹 第三章 中西醫的差異及看法 第四章 目前相關自然療法及全息學說在臺灣的現況 第一節 什麼是病理反映? 第二節 人體有哪些反映區? 第三節 新足健的操作及注意事項 第四節 區域連續性按摩法 第五節 整體治療 第六節 對新足健法的基本認知 第七節 對足部病理反映區的新認識 第八節 正確的操作方式 第九節 正確的手法與注意事項 第五章 足部按摩的功能 第一節 足部反映區按摩法的特色 第二節 反映區位置與操作要領的運用 第三節 按摩前應注意事項 第四節 按摩工作者應具備的條件 第五節 按摩中注意事項 第六節 按摩中病人的反應 第七節 按摩後可能的反應 第六章 按摩的手法與技巧 第一節 新足健法的操作順序 第二節 按摩的手法 第三節 放鬆手法 第七章 人體機體功能的調節機制 第八章 操作順序為什麼從「頭」開始? 第一節 區域連續性按摩法 第二節 人體器官組織對映足部反映區的排列分布 第三節 內臟器官、組織在腳部反映區相映位置及病症適用性 第九章 內臟器官組織在腳上的反映區位置、適應症和按摩手法 第十章 中醫學在新足健法上的運用—理論篇 第一節 中醫學在新足健法上的運用 第二節 陰陽五行的生剋概念 第三節 中醫學說在新足健法上的應用 第四節 陰陽五行在新足健法的應用 第五節 臟象學說在新足健法上的運用 第六節 經絡學說在新足健法上的運用 第十一章 脊髓神經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第十二章 新足健法的治療原則 第一節 疾病該如何防治? 第二節 治療原則 第三節 什麼是按摩的適當時間? 第四節 按摩的力道 第五節 按摩的方向 第六節 淋巴反映區在新足健法上的意義 第七節 補瀉手法對內臟器官的調節 第八節 按摩的操作頻率 第十三章 病理反映區定位的看法 第一節 病理按摩的新認知(全息、頻率共振—泛音共鳴與血液循環) 第二節 按摩效果的機制假設 第十四章 簡易救急要領 第一節 扭傷 第二節 抽筋 第三節 暈倒 第四節 泄瀉 第五節 經痛 第六節 輔助手法—對映療法 第十五章 病例說明 第十六章 特別叮嚀 第一節 改善呼吸道 第二節 改善腸胃道 第三節 改善皮膚 第四節 改善內分泌、新陳代謝 第五節 眼科 第六節 口腔 第七節 其他常見問題 第十七章 鑑別要領 第十八章 常見疑問解答Q&A 第十九章 腳底按摩業職業認證在臺灣的努力與現況及法規 第一節 腳底按摩證照發展沿革 第二節 「民俗調理業腳底按摩」職類技術士證研發 第三節 技術士技能檢定民俗調理業腳底按摩單一級沿革 第四節 相關法規 第五節 相關制度說明 第六節 技術士技能檢定作業及試場規則 第七節 腳底按摩調理員職能基準 第八節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制定民俗療法產業技能認證規範(特別是足部按摩職業類別)的歷史資料 結語 參考資料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理論與實作兼具,從基礎概念→分析步驟→報表解讀與製作,主題式手把手教學與說明。 ⊙應用雲端平台即時分析、評論與協作完成分析專案。 ⊙分析歷程透明化且支持重現分析與線上展示成果。 ⊙可整合大數據分析與次級資料應用。 ⊙內容包含效度與信度分析、描述統計、平均數差異與變異數分析、相關與迴歸、中介與調節效應、結構方程模式等,為研究者提供有力支持。 ⊙本書附範例資料檔,至五南官網https://www.wunan.com.tw/,搜尋書號1H3S即可找到下載處。 本書旨在引導讀者從概念到實作,整合常用統計方法,分為「基礎概念、分析步驟、報表解讀與製作」三大部分說明,並附有練習題加強實務能力。書中範例也提供數據與程式碼下載,幫助讀者快速上手,提升學習效率。 內容適用範圍廣泛,無論是學位論文、期刊論文,還是專題報告與數據分析,都能為研究者提供有力支持。對於初學者,書中簡要解釋專有名詞與統計分析策略,能幫助快速入門;對於進階使用者,Python的多元擴展性與視覺化圖示則為更深入的分析需求提供強大助力。 ※本書另有線上課程,可透過系統化地引導閱聽者從概念到實作,容易聚焦與跟著實作學習。(課程相關資訊,可至五南線上學院官網https://www.wunan.com.tw/tch_home查詢) 【目錄】 Chapter01 Python整合開發環境:Deepnote雲端平台介紹 一、前言 二、Deepnote分析平台介紹 三、Deepnote基本操作 四、探索性數據分析與數據清理簡介 Chapter02 量化研究的概念 一、量化研究流程 二、量化研究架構 三、變數測量的類型 四、統計分析方式基本概念 五、數據來源 Chapter03 量化研究問卷設計 一、量化研究問卷設計要考量什麼 二、數據編碼簿與編碼 三、研究問卷、編碼簿與編碼作業 Chapter04 問卷量表的效度與信度分析 一、概念 二、範例說明 三、探索性因素分析 四、驗證性因素分析 Chapter05 描述統計 一、概念 二、範例說明 三、變數描述統計的次數與百分比 四、變數描述統計的平均數、標準差、最小值、中位數與最大值 五、數學運算 六、數值轉換與重新編碼 Chapter06 平均數差異與變異數分析 一、概念 二、單一樣本t檢定 三、獨立樣本t檢定 四、相依樣本t檢定 五、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六、單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 七、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交互作用不顯著 八、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交互作用顯著 九、二因子變異數混合設計分析 Chapter07 相關與迴歸 一、概念 二、範例說明 三、Pearson 積差相關 四、多元迴歸分析 五、階層迴歸分析 Chapter08 中介與調節效應 一、概念 二、範例說明 三、簡單中介效應分析 四、簡單調節效應分析 五、PROCESS Macro中介效應分析 六、PROCESS macro中介調節效應分析 Chapter09 結構方程模式 一、概念 二、範例說明 三、結構方程模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