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園築夢:有機小農與開心農場的實務經驗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獲得有機驗證及環保農園證書,海軍艦長蛻變為最專業的有機小農。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劉將軍退役後經營有機農園的全紀錄。
◎分享十多年來種植蔬果、養殖魚禽、農產加工、農園改造的寶貴經驗。
人類罹癌的機率提高,跟食用由化學農藥、肥料種植及養殖出的農漁牧產品有關,
尊重自然的有機耕種,將是農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本書內容包羅萬象,從自然生態、有機生產管理、花卉樹木、蔬菜瓜果、水畜產養殖,到農產品加工、園區工程等,寶貴的實用資訊除可供有機農友參考之外,也為愉園十多年來的成長留下珍貴紀錄。
教你認識並確實掌握:自然生態、有機生產管理、花卉樹木、蔬菜、根(塊)莖及瓜類、水畜產養殖、一般水果、新興果樹、農產品加工、園區自建小工程。
經營有機農場,按圖索驥,手到擒來!
打造無毒零汙染,永續美好新家園!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253618.pdf
立即查看
◎作者將死亡咖啡館引進臺灣,過去二年臺灣死亡咖啡館近百場活動之全紀錄。
◎生死小故事分享,讓讀者從感動中重新省思面對死亡的正確態度。
沒有人可以成功逃過「面對死亡」這件事,
那麼,我們何不學習坦然、主動討論它?
生死話題更要輕鬆談!
142個死亡各面向必懂問題,
76則發人深省的生命故事,
以不同角度豐富讀者思考及面對生死議題的觀點。
引導民眾敞開心胸,以正向思維面對自己、親人、寵物的死亡議題,學會「如何好好活著」。
「死亡咖啡館」活動是從2010年起,由英國Jon Underwood先生開始創辦。他邀請了幾位親朋好友,以輕鬆、自然的方式,聚在一起聊生死。參加的親友們毫無禁忌,沒有避諱,用一種坦然、正面的態度談論有關生命和死亡的話題。自此,這樣的理念開始獲得世界各地人們的響應,至今全球已有33個國家共舉辦2800多場。
作者長期關注並推動國內死亡教育,於103年10月底從英國引進死亡咖啡館活動,希望打破國人避諱談論死亡之禁忌,以正向態度面對死亡這件事,並學習勇敢面對與承擔生命之失落。臺灣在過去二年也舉辦了近百場座談與分享活動。
臺灣「死亡咖啡館」活動的舉辦,期望用輕鬆的方式、坦然自在的態度,討論跟每個人息息相關、無可逃避的生死議題,進而提醒大家活在當下,把握有限人生。舉辦方式及內容不同於世界各國,活動每次約3小時;活動一開始為讓大家心情沈澱下來,聚焦在死亡議題上,會先播放一段12分鐘的短片,短片內容有三段,提出人們面對死亡的心態、喪親的悲傷和臨終遺憾;之後1個半小時由引言人郭慧娟老師一一拋出不同面向的死亡問題,引導參加者思考,同時進行團體分享;之後開始分成5到8人進行小組分享。
死亡咖啡館活動引起很大的迴響與好評,不少人在聆聽引言人和參加者分享的生死小故事後,深受感動,頗有所感;也有人覺得活動啟發了他們重新思考對死亡的觀念與態度,但因時間緣故,無法更深入獲知如何面對和處理死亡的實務知識,覺得可惜。
為了讓更多想參加卻尚無機會參與的民眾,也能分享這些小故事;以及滿足大家獲得從容面對與處理死亡相關事務的知識與作法,故有本書兩種版本之編撰。
《臺灣死亡咖啡館──故事版》:彙整死亡各個面向142個問題,以及活動中曾分享發人省思的76個死亡小故事,期能啟發大家用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及面對死亡;
《臺灣死亡咖啡館──手冊版》:從死亡態度、如何談死亡、臨終關懷、身後事處理到失落後的面對,提供非常實用的量表、小常識、貼心關懷與各種死亡資訊,期能協助大家從容的面對與處理相關死亡事務。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對於死亡,與其恐懼不如接受,與其避諱不如面對;當你願意敞開心胸,以正向思維面對死亡議題,學會「如何好好活著」,生命將開啟不同的視野,迎向更美好的人生。
「聽到大家分享各種死亡議題,讓我深受感動。原來,每個人都會遇到面對死亡的選擇和困境,這些問題我從來沒有機會知道!」──一名參與者的心聲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3387.pdf
立即查看
◎彙整實用量表、小常識、貼心關懷與各類相關資訊,全彩圖文書帶您以輕鬆、坦然的態度探討死亡。
◎當您面對與直視心中的傷與痛、懼與怕,死亡陰影將不再如影隨形跟著您。
◎激發您正向過日子、從容面對死亡,懂得陪伴臨終親人,且能妥善安排自己或家人的身後事。
「死亡咖啡館」活動自2010年起由英國展開,鼓勵大家以正面、坦然的態度面對生死議題,目前已獲得三十多個國家響應舉辦。
臺灣在過去二年也舉辦了超過百場座談與分享活動,期望用輕鬆的方式、坦然自在的態度,討論跟每個人生命息息相關、無可逃避的生死議題,進而提醒大家活在當下,把握有限人生。
繼《臺灣死亡咖啡館──故事版》之後,作者再度推出更具實用性的《臺灣死亡咖啡館──手冊版》,以實用性的調查表單以及面對生死議題的專業資訊,幫助讀者更能正向處理自己或親友的生死事項。
一位參加活動者提及,他最早體驗死亡是在三歲時,因母親生重病,當時他被告誡不能詢問跟死亡有關的問題,因此從小就被死亡「威脅」,覺得生命非常不可靠。
另一位參加此活動的民眾說,自己曾有連續喪親經驗,那種悲痛無法言喻,也無人可談,這個活動提供一個可以輕鬆、自在談生說死的機會,真的很棒!
一位朋友告訴大家:「前陣子心律不整,醫生說有危險性,說老實話,我覺得很恐懼,就是恐懼死亡、害怕死亡,那是一種無名的恐懼……。」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對於死亡,與其恐懼不如接受;與其避諱不如面對。當你願意敞開心胸,灌注正向死亡思維,學習面對與承擔,你的生命將開啟不同的新視野,迎向更美好的人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3455.pdf
立即查看
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單字調研究:聲學分析與聲調標記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由古根漢(Philip Davis Guggenheim)執導,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主演,上映於2006年的電影An Inconvenient Truth(臺灣譯為《不願面對的真相》,大陸譯為《難以忽視的真相》),是一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尤其關注日趨嚴重的全球暖化議題。有趣的是,不論臺灣或大陸對於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恰巧充分反應本書所要探究的主題,即漢語聲調調值標記。
在漢語聲調調值標記議題上,資訊科技尚未發達之前,發音人的「口說」及調查人的「耳聽、手記」是聲調調值的主要描寫方法。然而,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及分析工具的快速發展,利用「聲學分析」來描寫聲調調值逐步開展,並與「傳統調查」的描寫結果相互比較與驗證。本書以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為研究標的,並擴及至臺灣其他客家話及廣東梅縣客家話。研究發現,「傳統調查」中低調類聲調,在「聲學分析」中卻顯示為高調類。這種現象不僅見於本書所涉及之客家話,也見於眾多漢語方言及少數民族語言,乃至其他聲調語言。這種「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的不一致現象,可以說是一個學界「不願面對的真相」,但卻更是一個學界「難以忽視的真相」。
喬姆斯基對於語言研究提出三個「充分」要求:充分觀察、充分描寫、充分解釋。本書充分觀察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依據觀察結果,並加入其他客家話及其他漢語方言,達成針對問題的充分描寫。本書最後也從發音生理限制、語音學與音韻學的差異、聲調產製與感知的不對稱性、聲調對立與排擠、中古漢語平聲調的語音特徵等面向出發,針對低平調在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上調值描寫的不對稱提出解釋。本書希望能夠作為引玉之磚,將研究結果拋出,一方面就教於語言學及語音學專家學者,二方面希望能夠引起學科整合的關注,讓「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的描寫結果能夠更為貼近。
【目錄】
自序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聲調
第二節 聲調語言
第三節 章節架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的音韻系統
第二節 聲調的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
第三節 苗栗四縣客家話單字調的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
第四節 研究議題
第三章 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單字調聲學分析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分析結果
第三節 綜合討論
第四節 聲調調值調整建議與驗證
第五節 入聲合併議題啟發
第六節 本章結語
第四章 客家話低平調聲學分析結果之闡釋
第一節 六個地區客家話低平調的聲學分析
第二節 綜合討論
第三節 本章結語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附錄
附錄一 所有發音人各個聲調所有樣本的平均調長(毫秒)
附錄二 所有發音人之各個取樣點基頻數值表
附錄三 所有發音人各聲調各取樣點的平均基頻數值(M)
附錄四 所有發音人在各個聲調取樣點上的平均T值
附錄五 所有發音人在各個聲調取樣點上的平均LZ值
附錄六 所有發音人在各個聲調取樣點上的平均ST值
看更多
立即查看
臺灣創業型大學之發展:理論與個案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臺灣創業型大學之發展:理論與個案》這本專書詳細闡述了臺灣創業型大學的發展歷程,從理論基礎、政策與組織發展、商業化策略的分析,與成功要素的剖析,均有深入探討。
本書回顧了發展創業型大學相關的8大重要理論,其中包括:(1)三絞螺旋創新模型(Triple-Helix Model of Innovation)、(2) 體制理論(Institutional Theories)、(3) 科學治理(Gover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4) 科技經濟學(Econom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5)學術創業(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6) 產學合作(Industry-University Relation)、(7)寬裕資源論(Organizational Slacks)、與(8)組織雙元(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等理論內容。書中提出的研究架構包括創業型大學的三個前置因子、四大商業化策略及其綜合性績效評估。前置因子涵蓋體制、組織及個人層面;商業化策略則包括專利活動、技術授權/移轉、產學合作及新創事業。研究指出,這些商業化策略間的相互影響對創業型大學的教學-研究-商業化績效至關重要。
書中分析了遠東科技大學(已更名為中信科技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逢甲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及國立交通大學(已更名為陽明交通大學)五所大學的案例,深入解析各校在推動創業型大學過程中的前因、過程及對各校發展成創業型大學的結果與影響。
整體而言,本專書具備豐富的理論基礎,還結合了實務個案,希望為推動創業型大學的研究者,以及大學研發、產學合作、技術移轉與創新育成主管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目錄】
作者簡介
推薦序一 創業型大學 ?! 別鬧了,校長先生!/陳振遠
推薦序二/洪世章
推薦序三/林博文
作者序一/張元杰
作者序二/蔡林彤飛
作者序三/吳慈榕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創業型大學的發展、趨勢及重要性
第二節 研究缺口與研究目的
第三節 章節架構
第2章 創業型大學發展的理論基礎與發展架構
第一節 創業型大學
第二節 創業型大學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創業型大學的前置背景因素
第四節 創業型大學的商業化策略
第五節 創業型大學的績效與相互作用
第六節 發展架構
第3章 臺灣創業型大學的發展現況
第一節 臺灣科學治理與大學治理的體制轉變
第二節 臺灣大專院校創新創業現況
第三節 個案研究說明
第4章 個案一:私立遠東科技大學(目前已更名為中信科技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分析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5章 個案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6 章 個案三:私立逢甲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的執行狀況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7章 個案四:國立清華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8章 個案五:國立交通大學(目前已更名為陽明交通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執行狀況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9 章 個案比較與討論
第10 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貢獻
第二節 研究發現
第三節 建議
參考文獻
看更多
立即查看
鍍金的鳥籠:中國的科技、發展與國家資本主義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從農民工、平台騎手到科技精英,窺見低端與高端的希望、幻滅和掙扎。
中國又是如何大展律法及體制的籠,淘汰過時的舊鳥,監管擴張的新鳥?
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逐漸從勞動密集、出口導向的製造業,轉向以數位科技為中心的社會發展進程。有些人將中國的後改革時期與美國的鍍金時代來相提並論;本書則認為前者更像是一只鍍金的鳥籠,中國政府與科技資本正使得社會不平等逐日加劇,並製造新形式的社會排斥。在這些矛盾之中,中國的鳥籠經濟演變為一種高度控制的體系,部分群體被排除在成長與繁榮的機會之外,沒有人擁有真正的自由和安全感。
作者描繪這種科技發展體制的輪廓及其產生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並透過針對低端與高端人口,以及從傳統製造業、外送平台到科技公司之間的深入訪談及親身觀察,講述那些因中國迅速崛起成為經濟和科技主導地位而改變生活的人及其背後的故事。
【目錄】
中文版序
致謝
圖表目次
第一章 導論
金玉其外
對科技發展體制的探究
鍍金的鳥籠
本書章節概述
方法論說明
第二章 從勞動力到土地和技術
勞動力驅動的發展
土地驅動的發展
科技發展主義
國家統治技術的科學化
結語
第三章 轉向科技驅動的發展模式
鳥籠經濟科學化
激化的爭議
鞏固科技發展體制
科技驅動發展下的工具性體系
臺灣和南韓轉向科技驅動型的發展
結語
第四章 過時的資本和勞動力
淘汰過時者
大力整頓
苦苦掙扎的企業
工人
結語
第五章 機器人化
中國的機器人之夢
電子製造領域的機器人化
地方科技發展型國家
製造商:機器人之夢的願景與現實
工人:進步、焦慮和冷漠
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爬上社會流動的階梯
雖毒卻抗拒不了的新鳥
結語
第六章 大型科技企業的崛起
支持和寬容的政府
政府與科技巨頭的合作
跨越邊界的新鳥
新鳥的力量
與南韓、臺灣、美國的比較
結語
第七章 從工廠到平台
成長中的送餐平台
平台騎手
控制和管理的平台架構
從夢想到不滿和幻滅
矛盾的感受
結語
第八章 編碼精英
軟體工程師及其社會再生產的困難
勞動力市場
勞動控制和管理,以及加班文化
階級出身與勞資關係
政府、國家與發展
「不是我們的錯」
結語
第九章 重塑科技國家資本主義
觸動包容審慎的紅線
監管整頓行動
政府重塑鳥籠
培育下一代新鳥
結語
第十章 結論
「鍍金的鳥籠」中的秩序與矛盾
科技發展體制的比較
再探相關文獻
鍍金鳥籠的未來
方法論附錄
引用書目
索引
看更多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