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 in History: Technology, Culture, Society (6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Updated in a new 6th edition, Communication in History reveals how media has been influential in both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and as powerful agents of change.
With revised new readings, this anthology continues to be, as one reviewer wrote, "the only book in the sea of Hist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 books that introduces readers to a more expansive, intellectually enlivening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history and communication history". From print to the Internet, this book encompasses a wide-range of topics, that introduces readers to a more expansive, intellectually enlivening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history and communication history.
立即查看
墨香古韻,經典詩詞的現代詮釋:拜月老求詩籤×浪漫情意表達×家族排輩順位×姓名避諱典故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北陸古韻峻美山城Easy Go ! :名古屋日本中部(19-20年版) <跨版生活>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古地圖密碼:1418中國發現世界的玄機 (二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大航海時代是誰發現美洲新大陸
哥倫布?鄭和?馬可‧波羅?
探索世界大謎團,扭轉史學界新觀點
精采度媲美《達文西密碼》
收藏家、地圖史學家劉鋼,在偶然機會下購得了《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
圖中顯示,早在哥倫布出生前,中國人就已經抵達美洲,同時完成了環球航行的壯舉。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幅地圖?
一幅隱藏在古墓中的地圖揭示了,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中國人已經測繪出美洲大陸的輪廓,同時遍航了澳洲大陸的海岸線;
根據史料研判鄭和下西洋的動機是為了參拜各種宗教神靈,祈求上天保佑大明江山永遠延續;
馬可‧波羅的北美地圖和數幅西方古代世界地圖都顯現出中國人的痕跡,說明了中國古人測繪的世界地圖輾轉流傳到歐洲,為歐洲航海家「發現」新大陸指明了方向;
利瑪竇的世界地圖在中國地圖史學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這些地圖中隱藏一個驚人的祕密:利瑪竇曾經參考過中國古代航海家探險美洲的地圖資料。
探究歷史除了要「了解過去」之外,更重要的是從歷史經驗中得到體悟。
古圖探祕引發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在中國漫長的興衰史中,現代人應該領悟到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呢?這本書可以給讀者滿意的答案。
30幅 彩圖 87幅 黑白圖
《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
《鄭和航海圖》(局部)
《鄭和下西洋圖》
帶你掌握世界文明的進程!
【目錄】
彩圖圖錄
插圖圖錄
第一篇 神祕的古地圖
第一章 《天下諸番識貢圖》
2001年,作者偶然發現一幅1418年世界地圖的摹本。此圖顯示出,早在哥倫布出生之前,中國人已經抵達美洲,並且完成了環球航行的壯舉。這究竟是一幅什麼樣的地圖?它又引發出什麼樣的問題呢?
第一節 發現《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
第二節 《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的謎團
第三節 發布《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
第二章 西方古代世界地圖中的疑惑
數幅西方古地圖揭示出,在歐洲航海家的「地理大發現」之前,那些「新大陸」早已被人繪在地圖上。這些奇異的古地圖令史學家們傷透了腦筋。他們無法解釋,何人在「地理大發現」之前已經完成了世界地理的勘測。
第一節 《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圖》中的問題
第二節 1489年《馬爾特魯斯地圖》上的南美洲河流水系
第三節 《德.韋哥地圖》和《毛羅地圖》中的驚奇
第四節 《皮里.雷斯地圖》中的南極洲
第五節 《文蘭地圖》的困境
第六節 與庫克船長作對的《道芬地圖》
第七節 彼此關聯的疑惑
第三章 誰最先將北作為地圖的上方
地圖以北為上方,這是世界公認的地圖繪製規範。可是,我們曾否想過,這種規範最初源於何處?為什麼這一規範不以東、以西或者以南為上方?並且,這種規範形成的緣由又是什麼呢?
第一節 以東為上的古代世界地圖
第二節 以南為上的古代世界地圖
第三節 中國古代地圖學中的幾件傑作
第四節 「協於上下,以承天體」之圖
第五節 中國古代地圖的方位規範
第六節 地圖以北為上引發的問題
第二篇 中國歷史遺產
第四章 古墓中的美洲地圖
一幅隱藏在十一世紀古墓中的世界地圖揭開了一些歷史祕密。它顯示出,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四百年之前,中國人已經測繪出美洲大陸的輪廓;在庫克船長「發現」澳洲六百年之前,中國航海家已經航遍了澳洲大陸的海岸線。
第一節 古墓中的星象圖
第二節 1093年世界地圖
第三節 與《張匡正世界地圖》相似的《天下全圖》
第四節 「不對等投影法」與哥倫布「發現」美洲
第五節 《山海輿地全圖》中的「不對等投影法」
第六節 「不對等投影法」與馬丁.瓦德西穆勒
第五章 十二世紀橫跨大西洋的商船
在古地圖的啟發之下,作者在古代典籍中查找到一些極其珍貴的紀錄。這些紀錄說明,古代海上國際貿易範圍非常遼闊,中國古代航海家早在十二世紀以前已經開闢出一條橫跨大西洋的貿易航道。
第一節 唐朝人的眼界
第二節 橫跨大西洋的「木蘭皮」商船
第六章 中國古典地圖投影術
傳統史學觀認為,地圖投影術起源於歐洲,十六世紀傳入中國。然而,史料揭示出驚人的歷史真相:中國古典地圖投影術起源於西元前一世紀,中國古代地圖學家裴秀曾對地圖投影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第一節 中國古代宇宙觀
第二節 《周髀算經》中地圖投影理念
第三節 中國古代地圖投影術的起因
第四節 裴秀的「製圖六體」
第五節 賈耽的《海內華夷圖》
第六節 宋朝《華夷圖》
第七節 沈括的《守令圖》
第八節 中國古典地圖投影術的沒落
第七章 破解東、西半球世界地圖的密碼
史學界認為,東、西半球世界地圖萌發於十六世紀的歐洲。可是,解密後的史料證明,這種世界地圖最早出現在十四世紀,東、西半球世界地圖的真正發明者是中國古代地圖學家朱思本。
第一節 朱思本《輿地圖》的範圍
第二節 破解《輿地圖》的「密碼」
第三節 羅洪先的《廣輿圖》
第四節 《廣輿圖》中的美洲大陸
第五節 朱思本《輿地圖》的殘跡
第六節 元朝人的眼界
第八章 鄭和下西洋的祕密使命
鄭和下西洋的動因是一個歷史謎團。作者根據史料揭開了這個歷史祕密。中國傳統文化是鄭和下西洋的主要動因。鄭和是永樂皇帝派出的宗教信使,他出海的使命是參拜各種宗教神靈,以祈求上天保佑大明江山永遠延續。
第一節 朱棣篡權
第二節 朱棣的內心世界
第三節 鄭和手中的地圖
第九章 測繪世界與科技文明
十六世紀以前,誰具備遨遊全球、測繪世界的技術條件?古代中西方科技水準的對比解答了這一問題。十一世紀,中國具備了測繪世界的所有技術條件,而歐洲在十八世紀才全面完善了測繪地球所需的技能。
第一節 中國古代航海
第二節 中國古代天文觀測
第三節 中國古代數學
第四節 經緯度測量
第五節 東學西漸
第三篇 東西方交流
第十章 中世紀東西方交流的遺產──馬可‧波羅的北美地圖
馬可‧波羅在離開人世之前告訴他的親友:「我僅僅說出了所見到的一半。」馬可‧波羅沒有說出來的另一半究竟是什麼呢?數幅源於馬可‧波羅的北美地圖,解開這個歷史疑案。
第一節 中世紀的兩個超級大國
第二節 蒙古鐵騎踏出東學西漸之路
第三節 源於馬可‧波羅的北美地圖
第十一章 西方古地圖上的中國特色
馬可‧波羅的北美地圖並不是唯一記載中國探險家足跡的地圖。數幅西方古代世界地圖也顯現出中國古人的痕跡。這些痕跡說明,中國古人測繪的世界地圖輾轉流傳到歐洲,為歐洲航海家「發現」新大陸指明了方向。
第一節 「托勒密地圖」中的東方痕跡
第二節 揭開《文蘭地圖》的面紗
第三節 《德.韋哥地圖》和《毛羅地圖》上的中國「基因」
第四節 尋找古代南極探險者的蹤跡
第十二章 波托蘭航海圖中的玄機
西方波托蘭航海圖是一種非常神祕的古地圖。圖上的指南針羅盤和地理測繪線隱藏了許多歷史祕密。圖中探祕揭示出,波托蘭航海圖源於中國古人的地理測繪圖,這種地圖最終促使西方地圖學家接受了以北為上的繪圖規範。
第一節 波托蘭航海圖的神祕面孔
第二節 波托蘭航海圖中的難題
第三節 尋找波托蘭航海圖起源的線索
第四節 指南針、羅盤與大地測量
第五節 西方地圖學界接受地圖以北為上的緣由
第十三章 西方傳教士與中國古代地圖
利瑪竇是一位重要的中國歷史人物,他的世界地圖在中國地圖史學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利瑪竇世界地圖中隱藏一個驚人的歷史祕密:利瑪竇曾經參考過中國古代航海家探險美洲的地圖資料。
第一節 《利瑪竇中國劄記》與《坤輿萬國全圖》
第二節 衛匡國的《中國新圖志》
第三節 《皇輿全覽圖》
第四篇 歷史之鑑
第十四章 李約瑟難題──中國近代科學何以落後
為什麼中國古代科技從十五世紀開始停滯不前?史料分析解答這一問題。十三世紀,曾經促進科技發展的道教理念發生了實質性變化,道教哲學理念的轉變是中國傳統科技衰退的主要原因。
第一節 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動力──道教哲學觀
第二節 中國古代科技衰退的主要原因
第十五章 以史為鑑
古圖探祕引發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在中國漫長的興衰史中,現代人應該領悟到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呢?
附錄一 懷卡托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碳十四測驗報告
附錄二 張匡正墓頂黏貼物痕跡分析
附錄三 裴秀「製圖六體」新釋
後記
立即查看
古華(京夫子)文集 卷1:芙蓉鎮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第一届茅盾文學獎、「二十世紀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亞洲週刊》票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説100強」得獎作品 根據小説原著改編同名電影《芙蓉鎮》曾獲中國電影金鷄獎、百花獎本書特別收錄沈從文寫給作者古華的信
沈從文:
我看過《芙蓉鎮》後,覺得印象極好。……特別是展現一個小小地區在這個十年人爲倏忽風雨中,一些小人物隨著風雨來時的動蕩而產生的悲歡離合,不僅用「傳神」二字能儘讚美之意!文字處理得特別準確,對話如面其人,都是少見的。
雷達:
這部作品寫得真、寫得美、寫得奇。它真,是流貫著一種?大的客觀生活現實感,小説的人物如活人般呼吸可聞,小説的故事像生活中發生的事一樣真實可信。……作者不但是寫幾個人的命運遭遇,而且寫了一個「小社會」,一個生活整體,一個藝術群體。
知名作家古華震撼華文文壇的長篇小說《芙蓉鎮》,故事背景設定於1963至1979年間,描寫中國南方農村的社會風情。剛經歷了困難時期,農村經濟復甦之初,胡玉青在糧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隊書記黎滿庚等友人的支持下於鎮上擺起了米豆腐攤,生意興隆。1964年春她用積攢的錢蓋了一座樓屋,落成時正值「四清」開始,就被「政治闖將」李國香和「運動根子」王秋赦作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罪證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農」,丈夫黎桂桂自殺,黎滿庚撤職,谷燕山被停職反省。
接著「文革」開始,胡玉音更飽受屈辱,絕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輕自踐而內心純潔正直的秦書田的同情,兩人結為「黑鬼夫妻」,秦書田因此被判勞改,胡玉音則管制勞動。冬天一個夜晚,胡玉音分娩難產,谷燕山截車送她到醫院,剖腹產了個男孩,孤兒寡母的處境,令她對未來不知所措……
待到三中全會後,胡玉音終於摘掉了「富農」帽子,秦書田摘掉了「右派」和「壞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鎮,黎滿庚恢復了職務,谷燕山當了鎮長,生活又回到了正軌。而王秋赦則發了瘋,每天在街上遊蕩,凄涼地喊著口號……歷經數十年的鬥爭,人事已非,一個可悲可嘆的時代的尾音。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山鎮風俗畫
第二章 山鎮人啊
第三章 街巷深處
第四章 今春民情
附錄
一 沈從文給作者的一封信
二 話說《芙蓉鎮》
三 電影,謝晉不落的太陽
立即查看
論語365:越古而來的薰風,徐迎人生四季好修養 春之卷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魯國來的正能量,給你人生四季好修養
入課堂不打瞌睡,出社會不做無禮之人
孫中興老師幽默風趣的《論語》新解:聽孔子的話,但要聽得靈活有彈性、兼顧現世人生與情感完滿,無論如何都要時時充滿正能量,千萬別當食古不化的老頑固啊!開設大受學生歡迎、選修爆人數的「愛情社會學」課的孫中興老師,師承奉元書院的創辦者──愛新覺羅毓鋆,以古樸薰風開創嶄新、切合時代的《論語》新解,一篇不漏地全面解析,廣納各家注疏精華、統整百家之言,並以幽默、輕鬆的方式,侃侃而談孔子與其學生的有趣相處模式,集嚴肅解經、人情體會與社會觀察,亦莊亦諧、風格平易近人,希望能帶給青年學子讀《論語》不一樣的風氣。古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現今的天已非魯國的天,天下也已擅變餘千百次,治天下的《論語》,也到了需要全面新解析的時候。
《論語365:越古而來的薰風,徐迎人生四季好修養》系列共分春、夏、秋、東四冊,以季節為主題,孫老師以每日一論語的形式,持續500餘日無間斷閱讀、解析、抒發胸臆,將春秋時期的智慧轉化為切合現代人情世故、社會發展的新穎言說。本書為《論語365:越古而來的薰風,徐迎人生四季好修養──春之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問題,放到現代社會來看,解釋可以更多元;「禮樂」的追求其實是「不以考試為目標」的學問與氣直追求;真正「好學」的人,才不是只喜歡埋首書本、考試一百分的人呢!常常被孔子碎碎念的子路,其實和老師之間有互相「開玩笑關係」,師徒間的相處不像古來聖賢解釋的那樣肅穆,而是打諢插科、幽默風趣。孫中興老師提醒我們,要聽孔子的話,但要聽得靈活有彈性、兼顧現世人生與情感完滿,無論如何都要時時充滿正能量,千萬別當食古不化的老頑固啊!‧《論語》情境實用篇
1. 子貢說:「我不想要在言語上被別人評論時誤會冤枉,我也希望在評論時不要誤會冤枉別人。」孔子說:「賜啊!這是你做不到的事啦!」
◎當網路筆戰打個沒完,網紅或政治人物隔空交火、真相難辨、人人霧煞煞時。──閱《論語》,薰風迎面,笑看自我認知的荒謬,嘆言語修養之難。人人也許都如好辯論的子貢,也和他有同樣的願望,可惜做人難,做有修養又圓融的人,更難。
2. 宰我問孔子說:「假如有這麼一個仁人,人家告訴他說有人掉到井裡頭去了,他會不會跳下去救人?」孔子回答說:「為什麼會這樣呢?君子會去井邊了解狀況,﹝思考救人的方法﹞但是不會冒然就自己下井去救人;可以騙他去,但是不可能誣罔他下井去救人。」
◎理性是重要的力量。當你碰上危險,思考就是保身護人的最後防線。孫中興老師說:「『見義勇為』固然是好事,但是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不會游泳的人是不能下水救人的,只能求救,不是下水跟著淹死才是「仁」。道理是一樣的。」
在這混亂的世代,諸君務必謹記在心。
3. 孔子說過:「一個人要是能夠講道理,你卻不跟他講道理,就失去和這個人講理和學習的機會;一個人不能夠講道理,你卻硬要跟他講道理,這就是白費口舌。有智慧的人不會失去和人講道理和學習的機會,講話也不會白費口舌。」
◎在這價值觀激烈互搏的時代,溝通至關重要。不過,溝通也要「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有效。
孫老師說:「古語有云:『話到嘴邊留半句。』也是強調說話要謹慎。但是有人矯枉過正,就變成了不言或寡言,而忽略了『時』」和『人』的考量。現代人的「有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說」這樣的開頭,往往也變成了憋不住想要說的禮貌警告。至於『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恐怕也要看人和看場合的。我們也聽過「人言可畏」的警告,可是恐怕也要先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說了一些讓人覺得可畏的話呢?』」
4. 孔子說:「我不想要說話了。」子貢﹝很驚駭地﹞說:「老師您如果不說話,我們這些當學生的怎麼傳述您的主張呢?」孔子﹝抬頭看著天,淡淡地﹞說:「老天爺說話了嗎?四季不照樣運行,各種生物不照樣成長。老天爺說話了嗎?」
◎厭世的時候,不如無言,而即便無言,世界也會繼續轉動,而且可能會轉動得更有效率,孔老夫子就是這麼做的。
孫老師說:「孔子強調的是『行』而不是『言』;能『言行如一』是最上策,退而求其次就是『行先言後』,等而下之就是『言過其行』或『言而不行』。如果是『不言不行』大概就是『活死人』,不需要討論。」
話講太多而不實際執行,畫出的理念就是空。和話講得很漂亮、言論傳播得很遠比起來,真正腳踏實地的去做,才真能改變世界。
在這個資訊紛亂、待解之事繁多的社會裡,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想:這些言論是否言過其實?是否真能產生效應?我們聽完、說完之後,是不是就這樣算了呢?言論的闡發、傳播的確很重要,而行動的配合,更是重要。
【目錄】
春之卷
序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夏之卷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秋之卷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冬之卷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附記:從「老親王」到「太老師」附表(一)
1. 論語各版本分章比較表
2. 論語主要版本分章比較表附表(二)
孔子弟子在論語中出現的排行、順序、章節及次數統計附表(三)
孔子弟子的世代排序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