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 生死關懷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共計三冊,將大師弘法五大洲,針對不同領域的社會人士所作的講演、座談,結集成冊,提供大眾參酌,從中讀出解決現實人生之道。本冊主題為「生死關懷」,收錄八篇精采的論述。
對於生死問題的探討與解決,是古今人等皆想揭開的謎團。此類議題亦有八篇文章,大師從佛陀的言論為出發,提出個人體驗與看法。從安樂死、臨終關懷、身心疾病等,大師為我們指出一條「希望之路」。如:到成功大學醫學院講演,發表佛教對「器官捐贈」及「臨終關懷」的見解與作法;面臨「身心疾病」如何治療的問題,需以佛法的慈悲喜捨作為治療心病的良藥。再者,應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邀請,與多所大學的各科系學生座談。依大家所提出安樂死、墮胎、殺生等問題,從佛教、醫學、法律、人情等觀點,大師一一提出解說及因應之道。
為化解多數人對「生死」的恐懼,大師在美國西來大學透過遠距教學,與全球各地的學員座談。提出:生死本一如,就像白天和黑夜自然的輪轉,人往生後,家人要能為他念佛,並隨喜量力為他行善積蓄功德,才是正面的幫助親友解除面臨死亡的恐懼。
死亡如換衣、如搬家、如出獄、如秋天的葉落。對死亡有正確的認知,我們才能跨越生死的籓籬,悠遊人間,自在無礙。大師提出「死亡是新的開始」,像每天早上升起的太陽,讓人們摒除死亡是絕望的陳舊觀念。從對死亡的關懷,大師也從現實生活的層面去探討,民間信仰的價值、素食問題及對修行問題的看法等等。
大師對「民間信仰」亦給予肯定,認為民間的關公、媽祖及有忠孝節義情操的神明等,祂們讓民眾相信善惡報應,對社會的和諧有所助益。老婆婆虔誠的禮拜,雖不懂高深的哲理,但信念堅貞、信念之純潔高尚,卻是值得讚賞的。信仰當然以「正信」最好,還未正信時,「迷信」至少比「不信」好,因為,迷信的人,還有個善惡因果的言行規範。
皈依後,一定要吃素嗎?一般人將素食與信仰佛教畫上等號,其實素食是一種生活習慣而已,皈依是終生信奉佛教,不一定要吃素,心中有佛,擁有慈悲心才是最重要。大師提出素食只是生活的習慣,不能與信仰畫上絕對的等號。
對於修行,大師提出簡要的說明:修行即為修正行為,不一定要到深山裡去苦思冥想,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觀鼻、鼻觀心地自我獨修;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誦經、持咒、念佛、參禪。如果天天誦經拜佛,卻是滿心的貪瞋愚痴、自私執著;不如法的修行,如何會有如法的結果?
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這就叫做"
【目錄】
立即查看
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社會議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收錄星雲大師八篇文章。對環保、對經濟、以及自殺的防治與女性問題等,大師都提出解決之道。佛教是面向人間,面向人群的,社會議題的探討必然是佛教所納入與關懷的。因此,針對「經濟問題」,大師提出:經濟既是民主的命脈之所繫,一個國家要厚植國力就要發展經濟,因為經濟充裕,國防自然有力量,教育自然會提升,社會生產力自然增加,人民生活自然豐足安定,社會亂象也將因之消除。
【目錄】
立即查看
《當代佛教戒律新詮: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戒律思想》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安靜的力量:2024年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禪詩及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是2024年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禪詩、人間佛教散文二類得獎作品的合集,皆收錄前三獎及五篇佳作。
人間禪詩首獎〈安靜的力量〉巧妙地從一些日常、細小、平凡的物件,深入觀察思考,進而聯想人生,點出佛理。貳獎〈梅花菩薩〉以寒梅、木魚喻眾生,透過僧人掃地,掃除一切煩惱塵埃,兼顧佛性與人性。?獎〈茶席〉擺茶席,如擺山水,如擺人生體會,從茶起興,對杯具、茶葉特性、品茗、茶色等相關物事的描述,扣合心境,物人互涉,散發哲理。佳作〈學長說〉、〈睡前倒立〉、〈樹本佛號〉、〈浮標.浮木.浮舟.浮島〉、〈聽雨:在人生的黃昏〉,斟酌於詩禪之間,出入於隱顯之際,皆具啟發性。
人間佛教散文首獎〈草木本無意〉由拔草破題,也破除妄念,翻轉敘寫草之用、草之韌、草之美,映照自己的傲慢與無知,有無限的啟示。貳獎〈裝籠〉以一對兄弟迥然不同的成長歷程,家庭成員彼此溝通障礙,反思人類在面對抉擇時的脆弱和無可跨越的疏離感。?獎〈掃地僧「吱嘎」〉刻劃一位小僧沉默寡言,勤奮認真,對應一位有著神奇傳說的四十餘歲失智僧人。鏡照多方,畫面感十足。佳作〈灰澹的繽紛的,生或死〉、〈不著花〉、〈玉佛的哭泣〉、〈頂樓之鴿〉、〈雪山調〉等,題材寬廣,視角不同,風格各異,皆有可觀者焉。
【目錄】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