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簡介】 ★ 「最了解新馬料理的台灣人」陳靜宜從台灣人視角觀察與剖析馬來西亞飲食背後的多元文化。 ★ 本書簡體版入選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活力副刊》【讀家2024年度十大選書】(非文學類)! 我認為陳靜宜的書寫則已經開啟了一條新的「比較飲食」之路。和馬來西亞本地的美食作家相比,陳靜宜的獨特之處在於以其對不同國家社會飲食文化的深厚學養和認識,而能夠對馬來西亞飲食文化進行跨越比較,能夠把相關的脈絡爬梳得更清楚。 ——林韋地馬來西亞檳城的「福建麵」與吉隆坡的「蝦麵」是同一道食物,但因地域差異而有不同的稱呼,反映出地方飲食文化的多樣性。台灣飲食作家陳靜宜的飲食訪跡遍及中國、日本、台灣及亞洲各地,近年更將關注聚焦於馬來西亞那片多元共生的土地。 她以外國人的視角,結合田野訪談與個人經驗,撰寫了逾百篇與馬來西亞飲食相關的文章,累積了豐富的文化觀察與見解。 本書是她近距離觀察馬來西亞飲食文化的力作。圍繞本書,她將分享她近年接觸馬來西亞飲食的經歷,並透過食物了解當地多元共生的文化與人文資產,帶領讀者發掘馬來西亞飲食文化背後的故事與深意。 【目錄】 008 自序:多元共生,燦爛迷人 010 推薦序:陳靜宜的「比較飲食」書寫與探索/ 林韋地014 從福建麵看身分認同 022 解放白飯,打盤吃飯的樂趣 026 囉惹(rojak)真是夠rojak的 034 不純也可以成為特色 038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 042 摻?鴛鴦? 048 物以稀為貴的糖漿刨冰 052 福州紅酒與紅糟 058 你吃過像餃子的湯圓嗎? 062 惠安與碩莪 068 獨一無二的變種海南菜 074 這些食物很大馬 080 檳城路邊攤讓我看見的三件事 086 叻沙人情味 092 共享經濟,大馬早就有了 098 列入非遺的小販文化 102 腸粉皮的魅力 108 稍縱即逝的味道 114 鹹甜粽 118 新村菜與眷村菜 124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香底米 130 媽蜜雞與美極蝦 134 早餐密碼 140 食客的任性文化 144 飲料,要不要? 148 親愛的,你變了! 154 關於雞飯,你知道多少? 158 關於海南雞飯的四大疑問 164 各國都有的門檻食物 168 無所不在的美祿 172 菜名在說什麼? 176 吃炒粿條,第一步先用聽的? 180 肉骨茶是誰的? 186 搶付帳,是華人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190 重新寫下胡椒歷史吧! 194 連馬來西亞人都沒想過的四個食物問題 198 你吃過叉燒頭嗎? 202 煙燻的滋味 208 情牽大馬豬油渣 212 該被列為禁品的煎蕊(Cendol) 216 小吃神器 220 各自精彩的亞參叻沙 226 白咖哩麵的分身術 230 雨天添胡椒,暖胃又暖心 236 飯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