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簡介】 文明,誰是正統?世界秩序,誰說了算?西方常說,應該提倡民主,但不能讓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掌權; 伊朗和伊拉克應該接受禁止核子擴散條約,但以色列不必; 自由貿易是經濟成長的萬靈丹,但農業不行……【本書特色】 ◆ 國際關係的經典論著,以簡明直白的文字,深入淺出地闡述自冷戰結束以來國際局勢的演進,並針對各文明區域的未來發展,做出分析與預測。即使沒有相關背景知識,也能迅速理解與反思。 ◆ 經歷四分之一世紀的反覆檢視與辯證,當今世界局勢的發展在在印證了杭亭頓的論點。唯有了解衝突的肇因,才能進一步探討如何修補與重建世界秩序。 ◆ 針對東亞的局勢,無論是中國崛起的影響或兩岸局勢的演變,杭亭頓都有深入淺出的洞見與論述。處於廣義文明斷層線上的台灣,一定要對此切身相關的議題有所認識。【文明是問題也是解方】 自1993年,美國哈佛大學杭亭頓教授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發表〈文明的衝突?〉一文後,引起全球性的爭論,成為後冷戰時代最熱門的話題。他根據原先的論點,更進一步深入探索各項爭議,而發展成系統性的完整論著。在原先的文章中,他問道,文明之間的衝突是否將主導未來世界的政治?在本書中,他回答,不僅文明的衝突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而且建基於不同文明的新國際秩序也是避免戰爭的最佳安全保障。【理論是預言也是事實】 在後冷戰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不再是意識形態或經濟,而是文化,各地區的文明越來越以祖先、語言、宗教和習俗界定自己的身分。全球政治正在沿著文化的界線進行重組,以新的組合與衝突模式取代冷戰時期的方式。目前最紛擾的地區都是位在文明的「斷層線」上,如波士尼亞、車臣、高加索地區、中亞、喀什米爾、中東、西藏、斯里蘭卡、蘇丹等,這二十多年來紛起的國際衝突在在應證了杭亭頓的觀點。【國際關係的經典著作】 文明衝突論為真?誰對,誰錯?學術上,這恐怕永遠會是無解之題;現實中,歷史依然在前進中探索。杭亭頓在書中,對世紀之交的各種推動力量提供了深刻而有力的分析,處處充滿洞見。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認為本書是「冷戰結束以來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大膽,想像力豐富,並具有挑戰性的見解,對國際事務帶來革命性的看法」。在經過了時間的淬鍊,《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已成為探討國際關係、國際政治情勢的經典著作。 【目錄】 導讀 是爭議,也是經典──辛翠玲 自序第一部 文明的世界 第一章 世界政治新紀元 引言:國旗與文化定位 一個多極、多元文明的世界 其他世界? 比較不同的世界:現實主義、極度簡約及預測 第二章 歷史和今天的文明 文明的本質 文明的關係 第三章 世界文明?現代化與西化 世界文明:意義 世界文明:來源 西方和現代化 對西方和現代化的反應第二部 變動中的文明均勢 第四章 西方的消退:權力、文化和本土化 西方強權:優勢和沒落 本土化:非西方文化的復甦 上帝復仇 第五章 經濟學、人口統計學與文明挑戰者 亞洲的自我肯定 回教復興 轉變中的挑戰第三部 文明的新秩序 第六章 全球政治依文化重組 尋找歸類:認同政治學 文化和經濟合作 文明的結構 分化的國家:文明轉型的失敗 第七章 核心國家、同心圓和文明秩序 文明與秩序 劃定西方疆界 俄羅斯及其海外近鄰 大中國及其共榮圈 回教:有意識,而無凝聚力第四部 文明的衝突 第八章 西方及其他地方:跨文明議題 西方普世論 武器擴散 人權和民主 移民 第九章 全球文明政治 核心國家和斷層線衝突 回教世界和西方 亞洲、中國和美洲 文明和核心國家:逐漸登場的陣容 第十章 從轉型戰爭到斷層線戰爭 轉型戰爭:阿富汗和波斯灣 斷層線戰爭的特色 事例:回教的血腥邊界 原因:歷史、民主、政局 第十一章 斷層線戰爭的動力 認同:文明意識抬頭 文明的號召:兄弟之邦和海外僑民 結束斷層線戰爭第五部 文明的未來 第十二章 西方、多文明和單一文明 西方的復興? 西方在世界的定位 文明的戰爭和秩序 文明的共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