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當孩子的伯樂:從英文繪本吸收教養正能量 (1版)
作者: 李貞慧著
版次: 1
ISBN: 9789570855388
出版社: 聯經
出版日期: 2020/08
書籍開數、尺寸: 21cm*14.8cm*1.5cm
頁數: 200
定價: 370
售價: 333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簡介】 廣受好評的英文繪本閱讀推手――李貞慧老師再次帶來繪本錦囊妙袋 藉由一本本繪本故事來與爸爸媽媽談心 聊聊為人父母的這條路上,可以怎樣建設自己的心理 讓自己在教養孩子的同時,心靈也能不斷成長,獲取育兒智慧與教養能量 同一本繪本,因不同的生命歷程與思考角度,引發的內心觸動自然也會不一樣。李貞慧老師分享在繪本中閱讀到的教養風景,透過介紹與延伸觀點,來觸發更多親子教育相關議題,並思考在教養孩子上的「有所為、有所不為」,一起感受繪本中文字、圖像與意念交織而成的美好。 真心推薦 呂文慧(《天下獨立評論》專欄作家)  拜讀貞慧的新書,一次綜覽許多美麗精巧的英文繪本,也接觸到蘊含在可愛畫面裡的各種主題,有的溫馨有趣,但也不乏尖銳敏感的議題。鑽進這一本,由更多本書幫自己打開一扇窗,窺見存在於世界上的多元處境、價值和理念,無形中開拓了觀看世界的方法。雖然書名看起來像教養書,但其實主旨不在於教養的提醒和技術,而是培養寬容的心胸和視野。這是身為一個人的涵養與提昇,同時也是做為父母,教養兒女時最重要的心靈整備。 呂佳玲老師(苗栗縣專任教學輔導員、苗栗縣立公館國中) 一本對於如何入手英文繪本於孩子教養很有啟發的書 接到推薦文撰寫邀請時,當時在學校正在思考國中教育會考前一週如何幫學生複習英語科,好讓他們考會考英語時能夠信心滿滿去應試,尤其我們學校英語科依據教育部的分科分組,我帶的班是B組班,英語科中低成就的孩子占了大部分,當我有了小孩後,透過每天念英語繪本和播放英語童謠歌曲或是卡通給自己的小孩聽或欣賞,也找到了對於英語科低成就孩子的英語學習方式與素材,但是當時市面上有的英語繪本推薦書比較偏向幼兒園或是國小,有的推薦的讀本又偏向從小雙語或全美語環境的小孩,很難轉化到自己沒有全美語學習環境的小孩和我這些英語低成就的孩子身上,只好自己不斷嘗試摸索,當然針對A組班的學生我也會帶繪本融入議題閱讀寫作,直到接觸到貞慧老師的書,不管是《用英文繪本提升孩子-的人文素養》、或是《不要小看我:33本給大人的療癒暖心英文繪本》、到《繪本100+,輕鬆打造英語文法力》,更甚至《繪本給你教養力》等書籍,閱讀後都讓我從有了對於從小沒有讀過英語繪本又身為公立國中英語老師的我有非常大的感動與體悟。 在這本新書中,貞慧老師藉由精心挑選的英語繪本介紹提供自己的親子教養方式,除了讓我知道可以如何融入我國中英語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我藉以反思我的親子英語繪本教養,在閱讀的過程中,貞慧老師用了「貞慧說說話」分享了透過繪本如何提供更棒的親子教養互動與方式,好多更讓我邊閱讀邊偷笑,因為真的就像我和我女兒霓霓互動的場景,我可以在書裡找到與貞慧老師有共同的親子英語繪本教養經驗,但有更多的是透過貞慧老師的分享反省自己的親子教養。 第一次見到貞慧老師時,她散發出一種溫暖的感覺,因此在閱讀貞慧老師這本書時,腦袋都能浮現貞慧老師除了熱愛英語繪本之外,更能感受到她對於親子教養的堅定與溫柔。書中介紹的第18本繪本The Line Up Book描述到故事主角對於媽媽呼叫時拖拖拉拉後媽媽真心去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除了給予在創作的主角讚美之外,也給予了機會教育,讓我想起我的女兒霓霓也常常會有這樣的狀況,一開始我和爸爸在還沒有了解原因之下難免會生氣覺得孩子故意拖延,就會責罵她,但是霓霓也不完全都是在拖延,而是剛好在自己的世界中進行創作或是角色扮演,後來我們也利用此對霓機會教育,告訴她這時候可以如何回答爸媽的呼叫,教她說話的技巧與方式。 閱讀貞慧老師如此貼近親子教養互動的新書,從中找到不少共鳴,也期望能將貞慧老師這樣溫暖與熱愛英語繪本的心,繼續傳遞給我的孩子和我的學生、更多的老師與家長,讓台灣的英語學習除了面對升學考試壓力之下,對英語學習有了更不一樣的面貌與激盪出的火花! 宋怡慧(作家、高中教師,有「閱讀傳教士」之美稱) 誰是看見千里馬的伯樂?誰能幫世界下雨的人溫柔撐傘,青少年導師李貞慧《當孩子的伯樂:從英文繪本中吸收教養正能量》,從英文繪本的世界,開啟我們正能量的開關,讓你與快樂成為知己,讓你和孩子在閱讀中互相理解,彼此攜手邁向更好的人生,同時,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 閱讀是最簡單便宜的投資,李貞慧的書籍是你彩繪美麗人生的顏料,打開書籍盡情揮灑的繆思,你也可以是別人與自己的伯樂! 林怡辰(閱讀推廣人、國小教師) 有一種教養,叫貞慧老師的繪本動心教養 從《面面媽媽碎碎念:用「愛」和「關懷」來建築我們的幸福家》,貞慧老師的第一本書開始,我就一直以來都是貞慧老師的忠實讀者,看著她帶著一雙兒女,常用一本本簡單卻深遠的繪本,跳過了說教和碎念,故事,帶來肯定的正向力量、脈絡中有了反思和沈澱的機會,我在貞慧老師的分享中,常常獲得繪本動心的能量及日常踏實的感動。 這本《當孩子的伯樂:從英文繪本中吸收教養正能量》,依然可見貞慧老師平實的筆觸,娓娓說出每個家庭都似曾相似上演的情節,但總能在繪本裡,百轉千回看見新的力量,還有渴望和欣賞孩子的目光。且因為選的都是英文繪本,讀者如果踏實找來和孩子閱讀,藉著貞慧老師書中的引導,更可以看見語文學習和繪本帶領思考的方向。藉由大量閱讀,親子英文能力都更可在過程中成長。  繪本的力量不用多說,藉著這些創作,在故事裡的隱喻、衝擊,怦然心動出和自己生命的激盪。暖心的、撫慰的、信念的,都可以在繪本花園裡找到自己需要的價值和力量。尤其藉由愛書人貞慧老師選書的目光,加上她親近可行的觀點,更讓人找到切入的花徑。有些教養書常常是佈滿成功、勵志、步驟,說真的有時會越來越沮喪,孩子是人不是機器,很難一個個步驟實施,但貞慧老師不打算當完美的媽媽,而是一個「夠好」的媽媽,這樣的思考,讀來平靜得多,也會跟著思考自己的想法,找到自己教養的平衡點。 覺得這也是一本值得時時品嘗回味的書,讀完,除了已經打算要跟著購入某些還沒看過的書籍,也覺得可以跟著也寫一篇自己的想法,隨著時光經過,像貞慧老師那樣:回歸內心,「看見孩子們內心真正需求的,始終不是爸媽帶給他們的物質享受,而是真真切切、細水長流、永不停止供應的愛。」 侯怡慧(小漁媽媽╱親子繪本食堂創辦人) 「本本是愛,字字是陪伴。」一個好的故事,也需要讀懂它與愛它的人,來成就書的價值和文字的可貴。 養育孩子,絕不是輕鬆容易的一件事,但我們不需要成為完美的家長或老師,卻可以「練習」成為孩子們最好的伯樂。 小漁喜歡貞慧在每一本導讀的繪本中所挑選一句(段)她感動的文字。在閱(共)讀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這麼做,這將有助於我們跟孩子或自己產生新的對話。 《The Line Up Book》,第18本故事中,我深深地被孩子的堅持與創意,還有媽媽溫柔的等待與理解而感動。時間是多麼美好的催化劑,優雅而不失原則的彼此尊重,不也是我們想要傳達給孩子的生活態度嗎? 感謝貞慧,用25本精選英文繪本,讓小漁重溫陪伴和女兒成長的回憶,也感謝父母親曾經給與我的一切,讓我能在成為母親之後,能夠用更好的方式來養育下一代。 黃麗莎(生活料理家。粉專:麗莎小時光) 一直以來,善用並全心推動繪本教學的貞慧,已在無數家長及孩子們心中建築了一座美麗的閱讀城堡。她溫柔友善、循序漸進,堅持永續的培育著未來的小尖兵。 貞慧像一位導讀者,巧妙的引領我們融入繪本,精準詳實的講述著故事裡發展的人事物。而當我們看完故事之際,她則以觀察者的角度分析原著精神,同時也分享自己對親子教養的延伸觀點。 在貞慧的每本著作中,我總能感受到同理心。這是人們溝通、合作的必要,也是凝聚力量的開始。在新作《當孩子的伯樂》中,貞慧挹注了許多正能量,暖心慷慨的將充滿愛與智慧的教養價值傳播給大家。非常棒的一本書,真心推薦給關注親子教育的朋友們。 劉淑雯(臺北市立大學師培中心教授、繪本閱讀推廣人) 用繪本升級你的教養腦 談教養很有意思,身邊人常有經驗,但個個沒把握,用教育專業來談,我會想到個別化教育計畫和正向行為支持。每位孩子都獨特,因此教養之初,我會從好好看看孩子並能欣賞開始,書中「去除刻板印象」和「當孩子的酷家長」等話題,幫助我們成為助力的順水推舟,有方法的讓孩子心想事成,水到渠成的長成獨立溫暖良善的個體。 本書透過精彩的英文繪本選書和貞慧交心的言語,引出如「給孩子留白的時間」、「自由」和「鼓勵」等話題,幫助讀者覺察、省思自身與孩子相處溝通的模式,從中得著調整教養的明確方向。 教養常也是個過招與接招的歷程,如書中提到「當孩子犯錯」和「離家出走」等話題繪本,我們可以從正向行為支持,先去探討孩子的行為目的。行為問題是傳達語言溝通外的訊息,也許是逃避內在焦慮或外在壓力,也有可能是想要獲得內心滿足或來自環境與他人肯定,大人如能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與感受,即能透過策略讓孩子習得正向行為替代負向表達。 反覆看了幾次這本書,享受好繪本讓我們放鬆,重思教養/教育的觀念和行為,成為一個舒服的大人。 謝玉蓮(臨床心理師&繪星心理治療所所長) 謝謝貞慧細細導讀每本繪本,將心與眼沒有說出的故事,以溫暖的文字、兒童的視界,再次引領家長們走向繪本共讀的初衷,陪著孩子小小一顆心長大。 【目錄】 推薦文 作者序 1. 給孩子留白的時光―― A Fine, Fine School 2. 鼓勵孩子常保嘗試的勇氣――A Brave Bear 3. 看見孩子與眾不同的天賦,並順勢引導發展――Antsy Ansel 4. 父母須體認就像大人有多重個性,小孩子也有既頑皮又可愛的一面――Children are Naughty 5. 如果孩子負氣離家出走――Come Home Angus 6. 以鼓勵代替責罵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Flying Lemurs 7. 乖巧與頑皮是孩子的一體兩面性格――Hans and Matilda 8.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社交上的自由權――Hello Monster 9. 不要吝惜給予孩子肯定與鼓勵――I Will Never Get a Star on Mrs Bensons Blackboard 10. 當孩子犯錯時――Lovely-Bunny 11. 媽媽是孩子割捨不掉的依戀――Mommy Pick Me Up 12. 成為孩子眼中的酷爸與酷媽――My Dad Used to Be so Cool 13. 協助孩子克服恐懼――Scritch Scratch Scraww Plop 14. 快樂的遊戲童年有助啟發創造力――Sixteen String Jack 15. 去除對事物的刻板印象,從父母做起――Tell Me a Tattoo Story 16. 當孩子的伯樂――The Christmas Fairy 17. 身教與境教對孩子的重大影響――The Iridescence of Birds 18. 在對孩子寵溺與管教之間尋求平衡――The Line up 19. 別讓 3C 產品限制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This is Sadie 20. 用心陪伴創造優質親子時光――Time Together―Me and Mom, You and Me, Me and You 21. 每個孩子是獨一無二的,而母愛是平等無私的――I Love You the Purplest 22. 規範孩子的3C使用,父母也需要以身作則――On a Magical Do Nothing Day 23. 引導孩子學習適當釋放情緒――Why Do You Cry 24. 職業不分貴賤,父母兼顧工作與育兒,讓親子關係更緊密――Night Job 25. 引領孩子關注國際議題,擴大關懷視野――The Day War Came

為您推薦

與孩子的美感對話:當孩子塗鴉時,創意的美學教養從此開始 <方言>

與孩子的美感對話:當孩子塗鴉時,創意的美學教養從此開始 <方言>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60 售價: 306 現省: 54元
立即查看
當你的孩子需要精神藥物治療 (1版)

當你的孩子需要精神藥物治療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 楊延光推薦 ~   是否該讓患有情緒或行為問題的孩子服用精神藥物,這可能是父母所面對過最難決定的事情。藥物是否真的有幫助?需要服用多久呢?你的醫師說藥物絕對安全-但是報章雜誌上面提到的過度使用和危險性又該如何說呢?本書可以回答家長經常問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進而幫助家長了解醫師在藥物治療方面的建議,以便為孩子做出最為明智的選擇及決定,成為醫師心目中最佳的合作者。 目錄 第一部 兒童精神藥物──家長須知 第一章 做好準備:充實背景知識 第二章 使用精神藥物前的評估:找出問題的癥結 第三章 診斷與治療計畫:建立幫助孩子的策略 第四章 治療與後續:在孩子的持續照護過程中彼此合作 第二部 常見的兒童期精神疾患 第五章 注意力與干擾行為疾患 第六章 自閉症與廣泛性發展疾患 第七章 情緒疾患 第八章 焦慮相關疾患 第九章 精神分裂症與其他精神病性疾患 第十章 已知為內科與神經科病因的疾患 第十一章 影響兒童與青少年的其他精神衛生問題 第三部 精神藥物 第十二章 用來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疾患的刺激劑與非刺激劑 第十三章 抗憂鬱劑 第十四章 情緒穩定劑 第十五章 抗焦慮藥物 第十六章 降血壓藥物 第十七章 抗精神病藥物 第十八章 用來治療睡眠、尿床及其他問題的藥物

原價: 350 售價: 298 現省: 52元
立即查看
離巢的孩子,被分手的父母:當成年子女離巢又離心,如何各自獨立,又能遠遠關心? (1版)

離巢的孩子,被分手的父母:當成年子女離巢又離心,如何各自獨立,又能遠遠關心?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寫給被子女「分手」的傷心父母   心理學博士陪你走過一生中最難的課題   與孩子重建親密而自在的關係     ──── 美國亞馬遜書店近 500 位讀者 ★ ★ ★ ★ ★ 滿分評價 ────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心理諮商師  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終於有一本書,為身處痛苦深淵的父母和成年子女,   帶來充滿希望、同理又容易理解的指引。」     國內外諮商心理師、治療師、家庭關係專家,一致感動推薦!     為什麼孩子只在需要金援時打電話給我?他真的關心過我嗎?   孩子有了另一半之後就不理我了,是不是媳婦、女婿在挑撥離間?   我在孩子小的時候付出這麼多,他怎麼可能還覺得自己被虐待?   孩子對我這麼差,我該留財產給他嗎?還是乾脆留給孫子女?   離婚之後,前夫一直批評我,導致孩子拒絕跟我聯繫,該怎麼辦?   孫子是無辜的,可是他爸媽不讓我們見面……他會不會以為我不愛他了?     全球超過 1/4 家庭有親子疏遠的問題,數字年年攀升。   這些從前看似「與我無關」的煩惱,已然成為所有人必須面對的難題。   約書亞.柯曼博士從 40 年研究、執業經驗中,找出成年子女疏遠的原因與因應之道,   幫助父母釐清彼此的想法及需求,踏上和解之路。     ◍ 疏遠的原因千百種,不一定是誰的錯   --- 家庭價值觀轉變,子女的焦點從「義務、責任、忠誠」轉為自身幸福。   --- 父母親採納的「靈魂伴侶教養法」,無形中讓子女成為生活重心。   --- 親子雙方對於政治立場、性別意識或交往對象選擇長期抱有歧見。   --- 父母離婚後,子女基於個性或受繼父母影響而選邊站。   --- 心理疾病、虐待、創傷的定義變化,形成親子雙方對某些行為的衡量差異。     ◍ 選擇疏遠的兒女,到底在想什麼?   --- 如果爸媽不按照我提出的條件改變,問題終究會不斷重演。   --- 我已經盡我所能滿足爸媽的需求了,他們卻越要越多。   --- 跟孫子女相處是特別待遇,不是祖父母的權利。   --- 就算爸媽覺得自己已經為我付出很多,也不表示他們完全沒傷害過我。   --- 爸媽用遺囑來威脅我,只會讓我更不想和好。     ◍ 如果目標是和解,該如何找回孩子的愛與尊重?   --- 當成年子女拒絕談話  >〔各種情境都適用的和解信模組〕   --- 當前夫或前妻詆毀自己  >〔以子女感受為出發點的反擊句型〕   --- 當子女的另一半與你為敵  >〔邁向大和解的 6 大要點〕   --- 當子女一再索要金援  >〔不傷感情的對話範例〕   --- 當孫子女被灌輸不實指控  >〔不為自己辯護的應對策略〕   本書特色   ✦ 臺灣第一本聚焦「成年子女疏遠父母」的親子關係書。   ✦ 完善的心法與工具,讓無助的父母彷彿跟子女一同走進心理諮商室,照著做就能改善關係。   ✦ 作者自身也有與女兒斷聯數年後和解的經驗,最懂父母的需求。 好評推薦   【國內推薦】   攜手推薦     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吳娟瑜/國際演說家、家庭關係專家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怡臻/杏語心靈診所資深治療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父母最大的成就是栽培兒女離家獨立生活,不料有些孩子一去不復返。   究竟被分手的爸媽做錯了什麼?疏忽了什麼?   還能夠和解嗎?來得及呼喚兒女重返家園嗎?   約書亞 ‧ 柯曼博士不但現身說法,更提供具體和解思維與拉近親子關係的應對策略。   《離巢的孩子,被分手的父母》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 國際演說家、家庭關係專家  吳娟瑜     明明想要靠近,卻時常陷入衝突,最終漸漸疏離……   「愛」被淹沒在憤怒與冷淡之下,難以汲取,也難以親近──這是許多父母與成年子女的關係。   《離巢的孩子,被分手的父母》以同理與理解連結彼此,弭平兩代間的隔閡,   為父母與成年子女,提供了最暖心的引導。   / 杏語心靈診所資深治療師  陳怡臻   【國際推薦】     終於有一本書,為身處痛苦深淵的父母和成年子女,帶來充滿希望、同理又容易理解的指引。   作者從所有可能的角度探討親子疏離,引導讀者擺脫羞恥和自責,重拾理解與力量。   我見過許多面臨疏離問題的父母和成年子女,這正是他們長久以來等待的救援之手。   誠摯向所有人推薦。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心理諮商師  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柯曼博士匯集多年治療專業及自身疏離經驗,   幫助父母從子女的視角檢視關係,用理解開啟治癒的對話。   /《成人親子離間症候群》(暫譯)作者  艾美.貝克博士(Amy J. L. Baker, PhD)     儘管現今愈來愈多成年子女跟父母像朋友般相處,疏離浪潮卻仍真實存在。   作者從社會經濟及文化變遷等面向,挖掘究竟是什麼讓人們在關係中經歷期望與失望的震盪,   並從中提供建議,幫助疏離家庭走向復原的人生下一站。   /《我們從未如此:美國家庭與懷舊陷阱》(暫譯)作者  史蒂芬妮.庫茨(Stephanie Coontz)     作者所具備的歷史、社會學與臨床治療權威和智慧,   在書中融會成同理又實用的指引,帶領父母及成年子女走出負面家庭經驗泥沼。   書中的個案故事相當豐富,讀者們將獲益匪淺。   / 賓州大學澤勒巴克家庭社會學名譽教授  法蘭克.弗斯登伯格(Frank Furstenberg)     想好好面對成年子女疏離,父母們絕不能錯過這本書。   《當成年子女疏遠父母》中銳利的社會與哲學分析,   不僅幫助我們了解在這個時代,身為家庭一分子的意義,   更為全球父母們指明一條強韌且永不斷聯的親子之路。   /《為什麼我們拚命追求幸福,卻依然不快樂》作者  露絲.惠普曼(Ruth Whippman)     父母與成年子女漸行漸遠的椎心之痛,在書中化為溫柔的文字。   作者的智慧、策略與技巧,適用於任何世代,   對於需要讓個案重拾希望、修復家庭關係的治療工作者尤其關鍵。   / 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心理學名譽教授  卡洛琳.柯文(Carolyn Cowan)&飛利浦.柯文(Philip Cowan)     多年來,我推薦了許多身邊的人參與柯曼博士的治療,   但直到我讀完這本書,才真正了解他是多麼傑出、天賦異稟。   書中有不少令人心碎的故事,但,也有成功和解、活出自我的案例。   非常鼓舞人心的作品。   / 美國實境秀《閃婚》御用社會學家、心理學專家   佩珀.史瓦茲博士(Pepper Schwartz, PhD) 【目錄】 前言   第 1 章|當孩子選擇斷聯,關係還有救嗎? 第 2 章|造成疏遠的千百種原因 第 3 章|婚姻的終點,親子關係的轉捩點 第 4 章|應對心理疾病或成癮問題 第 5 章|心理治療與曲解的童年 第 6 章|性別認同、性向、宗教、政治與個性衝突 第 7 章|女婿、媳婦與邪教領袖 第 8 章|最相似也最陌生:手足疏遠 第 9 章|該把子女排除在遺囑外嗎? 第 10 章|被遺棄的祖父母,被當作武器的孫子女 第 11 章|應對策略、介入手段和新常態 第 12 章|成年親子關係的新法則 第 13 章|如何療癒親子疏遠的傷?   後記 致謝     看更多

原價: 450 售價: 405 現省: 45元
立即查看
當代論語選讀 (1版)

當代論語選讀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想了解中華文化必先讀《論語》,讀《論語》可從本書入門!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主要記錄在《論語》中。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     兩千多年來,時空環境截然不同,為順應時代,   作者選擇適合當代中國人需要的《論語》內容,   簡單加以注釋,並譯成白話文。   從書中可以看出孔子超凡入聖的智慧,   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半部《論語》治天下,孔子的話,置於今日,仍是金科玉律,   重讀《論語》,除了個人,國家社會政治也會受益匪淺——     「君子寬容而不結黨營私,   小人結黨營私而不寬容。」     「用政令治理百姓,用刑罰使他們整齊劃一,   人民只會避免觸犯刑罰,可是沒有羞恥心。   用道德治理百姓,用禮節約束他們,   人民有羞恥心,而且人格端正。」      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   孔子說:「用正直的人,不用邪惡的人,百姓就服從。   用邪惡的人,不用正直的人,百姓就不服從。」 【目錄】 前言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看更多

原價: 300 售價: 225 現省: 75元
立即查看
喂?冥王星在嗎?認識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科學繪本 (1版)

喂?冥王星在嗎?認識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科學繪本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天文知識✶人際關係✶培養自信✶     2006年8月24日   冥王星正式自太陽系九大行星除名   大家卻從此更想好好認識冥王星   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冥王星很喜歡「行星」這個頭銜,   突然有一天,冥王星接到一通電話……     【內容簡介】   我想當一顆行星!   冥王星因為被取消行星資格而沮喪,   於是他出門拜訪其他在太陽系的朋友,   遇見躺著旋轉的天王星、擁有漂亮腰帶的土星、   身上有大紅斑的木星,以及最有智慧的太陽。   這趟旅行之後,冥王星的心情有了改變……     【書籍資訊】   本書關鍵字:行星、衛星、黑洞、太陽系、古柏帶、小行星帶   有注音,5歲以下親子共讀,5歲以上自行閱讀。   六大核心素養:表達溝通、關懷合作、想像創造   學習領域分類:自然科學、綜合活動 本書特色   1.輕鬆學習天文知識   2.學習人際溝通技巧   3.認識自己培養自信

原價: 380 售價: 342 現省: 38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