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思想史9:五四百年專號 (1版)
作者: 思想史編委會編著
版次: 1
ISBN: 9789570854411
出版社: 聯經
出版日期: 2019/12
書籍開數、尺寸: 21cm*15cm*3.5cm
頁數: 556
定價: 600
售價: 540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簡介】 《思想史9:五四百年專號》收錄論文13篇,本期的專號是「五四百年」,特稿有陳永發的〈毛澤東如何綁架五四歷史?〉和呂芳上的〈當「五四」成為啟蒙與革命的複合體:百年學運省思〉,以及黃自進的〈日本駐華使領館對五四學生愛國運動的觀察〉、李達嘉的〈重新思考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的關係〉、潘世聖的〈重估五四新文學的發生與日本——以周作人、魯迅及郁達夫為線索〉、黃克武的〈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的糾結:1950年代港台朝野的五四論述〉四篇論文,另有Peter Zarrow的“Adventures of ‘Utopia’ in Republican China: Setting the Stage for May Fourth Idealism”、Pablo Ariel Blitstein的“Between House and Factory: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Political Use of Spatial Metaphors in Late Nineteenth-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hina”、Thomas Fröhlich的“The Concept of Politics in the May Fourth Era: Hu Shi, Chen Duxiu, and Their Struggle with ‘Politics’”等7篇論文;「五四圓桌論壇」有黃克武口述的〈從紀念政治到學術研究的反思〉;「論文」有何威萱的〈程敏政《道一編》與王陽明《朱子晚年定論》關係考辨〉;「書評及書評論文」有曾怡嘉的〈美國革命的啟蒙政治理想〉;「研究討論」有傅揚的“How to Write about Economic Ideas in Early China”等精彩內容。 【目錄】 五四百年專號特稿 毛澤東如何綁架五四歷史?(陳永發) 當「五四」成為啟蒙與革命的複合體:百年學運省思(呂芳上)論文 日本駐華使領館對五四學生愛國運動的觀察(黃自進) 重新思考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的關係(李達嘉) 重估五四新文學的發生與日本——以周作人、魯迅及郁達夫為線索(潘世聖) 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的糾結:1950年代港台朝野的五四論述 (黃克武) Adventures of “Utopia” (烏托邦) in Republican China: Setting the Stage for May Fourth Idealism(Peter Zarrow〔沙培德〕) Between House and Factory: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Political Use of Spatial Metaphors in Late Nineteenth-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hina(Pablo Ariel Blitstein〔石保羅〕) The Concept of Politics in the May Fourth Era: Hu Shi, Chen Duxiu, and Their Struggle with “Politics”(Thomas Fröhlich〔范登明〕)五四圓桌論壇 從紀念政治到學術研究的反思(黃克武口述、趙席敻紀錄)論文 程敏政《道一編》與王陽明《朱子晚年定論》關係考辨(何威萱)書評及書評論文 美國革命的啟蒙政治理想(曾怡嘉)研究討論 How To Write about Economic Ideas in Early China(傅揚)

為您推薦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社工師、高普特考) (9版)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社工師、高普特考) (9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蔡羿奉 具名推薦(109年第2次專技社工師錄取) 重要概念以圖表及表格呈現,輔以榜首提點及上榜關鍵來呈現超級考點,不需再費力找尋其他參考書籍,精讀本書就能制勝拿高分! 蔣育儒 具名推薦(104年高考社會行政正額錄取、普考增額錄取) 用本書搭配老師網站中的時事及補充資料,讓我提早踏上公職路! 作者超人氣部落格 瀏覽人次破100萬 最近3年社工師+高普特考 錄取率高達34.3% 讀書方法+精準重點→不浪費時間=記憶背誦更簡單!一次OK! 社工系學生普遍認為「社會工作研究方法」內容涉及方法論及研究設計,很難準備,但只要這科分數能夠異軍突起,就是掌握勝利之鑰。 本書編排,完全從考生的角度著手,適時的加入圖表,提升邏輯架構之建立,並以最具系統化的整理與分析,建立完整的架構;內容的整理,清晰有條理,再加上適當的案例輔助,強化閱讀記憶,考場得分高下立見,榮登公職金榜。 【目錄】 第一章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與研究取向 第二章 假設、理論、概念與變項 第三章 測量與抽樣 第四章 問卷設計與調查 第五章 資料統計與分析 第六章 實驗研究 第七章 觀察研究 第八章 質性研究 第九章 其他研究方法 附錄 歷屆試題

原價: 620 售價: 527 現省: 93元
立即查看
社工師6合1題型解密專業加強版(社會工作師) (9版)

社工師6合1題型解密專業加強版(社會工作師) (9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1題型解密 將歷年考題分析後置入以命題大綱為綱的章節,讓考生對各主題的考題型態有所了解,臨危不亂。 2專業加強,一體成型 詳細解答6科專業科目之歷屆試題,部分並輔以圖或表幫助記憶,全書設計以題型體系→範題→題型分析→擬答→Tips→Try again 6步驟讓你奪取高分。 趕快來考唷! 錄取率最高達34.3% (最近3年社工師) 作者超人氣部落格 瀏覽人次破98萬 讀書方法+精準重點→不浪費時間=記憶背誦更簡單!一次OK! 本書係專為專技「社會工作師」考試所撰寫的題型破解應考專書,囊括專技社會工作師的6門專業科目考科:「社會工作」、「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社會工作管理」、「社會工作直接服務」、「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工作研究方法」。本書收錄各專業科目考科之典型範題,並以各考科之申論題為主題領域,再就各主題領域建立題型,各題型選錄範題,各範題並提供解析,俾利考生快速建立各考科核心議題之論述能力。 【目錄】 本書使用方法 考試相關資訊 Chapter 1 社會工作 Chapter 2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 Chapter 3 社會工作管理 Chapter 4 社會工作直接服務 Chapter 5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Chapter 6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原價: 620 售價: 527 現省: 93元
立即查看
社會福利政策與法規搶分題庫(公職社工師) (9版)

社會福利政策與法規搶分題庫(公職社工師) (9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錄取率最高達14.9%(最近3年高考) 作者超人氣部落格瀏覽人次破97萬 本書特色 1.江宜梅 具名推薦(103年第一次專技社工師錄取、104年高考公職社工師正取)  考點分析中,詳列該注意的重點及延伸思考,增加解題時完整論述的能力。熟悉實務面的各個面向,知己知彼,方能成功。 2.葉昭良 具名推薦(104年高考公職社工師正取)  社工實務領域廣泛,準備考試真的不容易,感謝思緯老師所整理的參考書,讓學生考試過程少走很多冤枉路。 讀書方法+精準重點→不浪費時間=記憶背誦更簡單!一次OK!   不必通勤跑補習班浪費你的時間,考用名師幫大家把歷屆試題按章節及重要度有系統性的整理好了!   本書申論題逐題提示解題方向,同時亦延伸提醒考生應注意的相關考點,建立相關題型的完整性與建立清晰正確的選題觀念與技巧。 目錄 Chapter 1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基本概念 Chapter 2 社會政策福利意識型態與價值觀 Chapter 3 政策制定理論與決策模式 Chapter 4 台灣社會福利制度發展 Chapter 5 社會保險福利政策與法規 Chapter 6 社會救助福利政策與法規 Chapter 7 就業安全及勞動福利政策與法規 Chapter 8 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與法規 Chapter 9 老人及身障者福利政策與法規 Chapter 10 家庭及婦女與人口福利政策與法規 Chapter 11 原住民及新移民福利政策與法規 Chapter 12 社區、醫療與健康福利政策與法規 Chapter 13 社會工作人力及財源與組織福利政策與法規

原價: 450 售價: 383 現省: 67元
立即查看
中國思想史精要:先秦至南北朝 (1版)

中國思想史精要:先秦至南北朝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析論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的哲學思想,兼顧歷時性與共時性,選取重要思想家與著作,依時序分章論述,著重文獻,深入各個哲人的心靈。先秦諸子面對禮壞樂崩,各自提出相應的論述,試圖使社會回復秩序。本書不以「家」稱之,還原諸子的思想樣貌,呈現爭論的內容。漢初盛行黃老思想,為道法合流,西漢董仲舒將儒學陰陽化,東漢王充則批判天人感應。兩漢流行陰陽五行與氣化論,深入經、緯之學,是漢人的世界觀與生命論。魏晉盛行玄學,王弼以「本/末」建立儒道會通的架構,嵇康、阮籍探究生命的自然之道,郭象則以獨化玄冥之論,消解儒道差異。魏晉南北朝為佛教與道教興起時期,兩教各有教義,相互影響。佛教在傳法過程中,與中國傳統思想碰撞交融,道教也在發展中吸收儒佛思想,建立獨特教法,兩教皆成為中國思想的重要內容。從先秦至南北朝,各個思想螺旋交錯,動態發展,涓滴匯為中國思想史長流。 目錄 自序 凡例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中國哲學史與中國思想史 一、「哲學」、「哲學史」與「思想史」 二、「中國哲學史」課程與專著 三、「中國哲學史」與「中國思想史」 第二節 中國思想史的分期 第三節 中國思想史的起源 一、軸心突破 二、天人合一 三、儒、道思想源頭 小結 先秦 第二章 仁禮合一 ──孔子 第一節 仁 一、性相近 二、推己及人 三、為仁由己 第二節 禮 一、禮之本 二、因革損益 三、禮法之別 第三節 道德政治 小結 第三章 由仁義行──孟子 第一節 性善 一、性 二、心 三、知言養氣 第二節 孟學三辨 第三節 仁政 一、仁者無敵 二、民貴君輕 小結 第四章 性惡善偽──荀子 第一節 人之性惡 一、性惡 二、化性起偽 第二節 知道之心 第三節 天人之分 第四節 仁義之政 一、尊君隆禮 二、從道不從君 三、王霸之別 小結 第五章 道法自然──老子 第一節 有無相生 第二節 有生於無 第三節 道法自然 第四節 無為而無不為 第五節 小國寡民 小結 第六章 逍遙乎無為之業──莊子 第一節 得意忘言 第二節 無所逃於天地 第三節 道通為一 第四節 物我兩忘 一、心齋 二、坐忘 第五節 死生一體 第六節 逍遙乎無為之業 小結 第七章兼愛交利──墨子 第一節 三表法 第二節 兼以易別:兼愛與非攻 第三節 天之欲義:天志與明鬼 第四節 上下齊同:尚同與尚賢 第五節 興天下之利:節用、節葬與非樂 小結 第八章 正名實以化天下──惠施與公孫龍 第一節 惠施:合同異 一、天地一體 二、方生方死 三、天與地卑 四、至大至小 第二節 公孫龍:離堅白 一、白馬非馬 二、離堅白 三、指非指 第三節 墨辯 小結 第九章 因道全法──韓非子 第一節 因道全法 第二節 人性「好利惡害」 第三節 重「法」、「術」以立「勢」 一、法 二、術 三、勢 第四節 明主「不道仁義」 小結 兩漢 第十章 秦漢之際思想趨勢 第一節 「定於一」的期望 第二節 諸子思想合流 一、《呂氏春秋》 二、《淮南子》 第三節 諸子思想興衰 一、儒家──陸賈、賈誼 二、道家(黃老道家) 三、陰陽家以及「陰陽」觀念的起源與變化 小結 第十一章 黃老學──《黃帝四經》 第一節 「黃老」釋義 一、黃老思想文獻 二、黃老思想與稷下學宮 第二節 治身與治國合一 第三節 道體法用 第四節 審其形名 第五節 陽德陰刑 第六節 「因天」與「尊君」 小結 第十二章 陰陽儒學──董仲舒 第一節 天人相應(人副天數) 一、天數 二、陰陽 三、五行(四時) 第二節 天正王政 一、災異遣告 二、陽德陰刑 第三節 三綱五紀 第四節 仁貪兩性 小結 第十三章 經學、讖緯與孝道 第一節 兩漢博士與經學 一、「博士」淵源與含意 二、兩漢博士設置與經學關係 第二節 今古文經學之別 一、五經傳承 二、今古文經之別 第三節 讖緯學 一、讖 二、緯 三、讖緯之興衰 四、讖緯與術數 第四節 《孝經》之「事君」同「事父」 小結 第十四章 辨偽疾虛之學──王充 第一節 疾虛妄 第二節 證驗實然 一、實核事理 二、推類驗之 三、推此以論 第三節 天道自然 一、福禍無應 二、祥瑞無徵 三、天不言(譴告、寒溫、卜筮) 第四節 生死與鬼神 第五節 性成命定 一、命定不移 二、性分三品 三、國命在數 小結 第十五章  兩漢死亡觀、鬼神信仰與神仙方術 第一節 兩漢死亡觀 第二節 鬼神信仰 一、「鬼」、「神」釋義 二、鬼神形象 第三節 長生成仙 一、不死願望 二、仙人形象 三、元氣始生 四、成仙方術 小結 魏晉南北朝 第十六章 魏晉玄學釋義與分期 第一節 玄學興起的歷史背景 一、孝心與孝行 二、人物品評 第二節 魏晉玄學的分期 第三節 魏晉玄學的論題 小結 第十七章 以無為本的崇本息末之學──王弼 第一節 詮釋方法──「崇本息末」 一、以無為本 二、崇本息末 第二節 得意忘言 第三節 仁義本於自然 一、《老子道德經注》 二、《周易注》 三、《論語釋疑》 小結 第十八章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竹林玄風──嵇康、阮籍 第一節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自然觀 第二節 音聲論 第三節 養生論 小結 第十九章 適性逍遙的玄冥之境──郭象 第一節 自生獨化 第二節 性各有分 第三節 適性逍遙 第四節 迹冥圓融 一、任性忘迹 二、外內相冥 小結 附論:裴頠〈崇有論〉 第二十章 道教興起、傳播與清整 第一節 道教的興起與發展 第二節 成仙理論與方術 一、成仙的可能 二、成仙的方法 第三節 道教戒律:出世與入世的辨證 第四節 道佛交涉 一、夷夏之爭 二、承負報應 小結 第二十一章 佛教東傳與中國化 第一節 原始佛教發展與概念 一、佛教傳法歷程 二、佛教基本教義──「緣起性空」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佛教的傳播與發展 一、格義佛教 二、六家七宗 三、佛性論 第三節 佛教傳法中國的挑戰 一、孝道 二、輪迴報應 三、形盡神不滅 小結:佛教與儒道的交流與會通 引用文獻

原價: 900 售價: 810 現省: 90元
立即查看
清代學術思想史(下冊) (2版)

清代學術思想史(下冊)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680 售價: 578 現省: 10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