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簡介】 孫中興教授首度完整詮釋自己的「韋伯大夢」 久等了,韋伯先生! 韋伯的〈儒教(與道教)〉究竟歷經了什麼樣的前世、今生與轉世?沉浸於韋伯理論四十年的孫中興回歸文本自身,從韋伯的幾個「脈絡」和「四本」的角度出發,引領讀者深入認識韋伯學說。「脈絡」包括大我脈絡、小我脈絡、思想脈絡和出版脈絡;「四本」則是指韋伯〈儒教(與道教)〉的版本、文本、譯本、所本。 在《久等了,韋伯先生!〈儒教(與道教)〉的前世、今生與轉世》第一章,孫中興將先借用現代人申請工作的「履歷表」概念來重新整理韋伯的生平、著作等相關資料,讓讀者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來看出一個更為立體的韋伯。接著從韋伯的主要著作、思想脈絡、出版脈絡以及相關版本與譯本等進入討論,呈現完整的韋伯理論。最後針對〈儒教(與道教)〉的文本進行深度解析,一舉進入韋伯思想的核心。 【目錄】 代序:我三、四十年來一場未止息的「韋伯大夢」 第一章 韋伯的時代和生平 第二章 韋伯的主要著作 第三章 思想脈絡和出版脈絡以及相關版本和譯本 第四章 文本和所本(一):〈(世界宗教的經濟倫理之)導論〉 第五章 文本和所本(二):〈(世界宗教的經濟倫理之)儒教(與道教)〉 第六章 文本和所本(三):算是文本還是闌尾的間論 第七章 整理與重建 第八章 文獻回顧 附錄一 韋伯的時代、生平與著作年表 附錄二 韋伯的著作目錄及其中英文譯本 附錄三 韋伯〈儒教〉(1915)與〈儒教與道教〉(1920)目錄對照表 附錄四 韋伯《儒教與道教》(1920)英、中譯本目錄比較 附錄五 《經濟與社會》中〈宗教社會學〉原版和譯本章節區分的比較及其與《中間考察》相關章節的對照 附錄六 韋伯《儒教與道教》徵引書目現有的中譯本(2017年8月)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