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交通事故肇事重建與蒐證 (2版)
作者: 陳家福
版次: 2
ISBN: 9786264230667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25/02
書籍開數、尺寸: 23cm*17cm*2cm
頁數: 416
#法律
#行政法
定價: 520
售價: 442
庫存: 庫存: 1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簡介】 作者擔任司法機關鑑定人達28年,所出具之刑事個案鑑定報告書,均為終審法院所接受。作者將過去所肇事重建個案取來分析,發現:1.冤案近四成、懸案近一成、假案占3.4%;2.冤懸假案的形成皆導因於「蒐證錯漏」。 本書為幫助讀者能了解跡證的涵義,以釐清「事故真相」,及避免造成蒐證錯漏,乃大量採用圖表33張、現場照片62幀,且於第二篇「冤懸假案例分析」使用四個專章,進行詳盡的跡證解析。 本書所提供的解析與基本知識,如反應行為(PIJR)特性與蒐證、停車視距特性與蒐證、作用力VS.對應位點等,更是蒐證(檢警、當事人)、保險、鑑定、調解、司法(律師、法官)等人員應具備者。 書末,更針對蒐證錯漏所形成的嚴重社會問題,呼籲政府及公共政策制定者應加以重視,並提出交通安全體質的改善對策與立法建議。 【目錄】 第一篇 肇事重建實務 第一章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 第一節 道路交通事故名稱與意涵 第二節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內容與層次 第三節 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處理流程與肇事重建第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肇事重建之履歷 第一節 肇事重建之外在工作 第二節 肇事重建之內心準則 第三節 鑑定報告之自我歸類 第四節 鑑定報告為法院採用之情形:全部被採用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肇事重建之發現 第一節 發現五成之「冤、懸、假、錯、漏」案 第二節 「冤、懸、假」案皆導因於「蒐證錯漏」 第三節 「蒐證錯漏」之內容與歸類 第四節 「蒐證錯漏」之原因第二篇 冤懸假案例分析 第四章 冤懸案:國道逆向案(追撞)—慎防主觀 第一節 案情摘要:撞護欄?抑或遭追撞? 第二節 跡證解讀:關鍵的後車尾痕VS護欄遭撞痕 第三節 鑑後結語:對應部位的蒐證至為關鍵第五章 冤案:土城案(擦撞)—積極求證 第一節 案情摘要:誰是前車?對應部位在哪? 第二節 肇事重建:影像車流重建、兩車先後順序重建 第三節 鑑後結語:同向擦撞的關鍵蒐證與鑑定第六章 冤案:少女案(對撞)—再補蒐證 第一節 案情摘要:誰跨越道路中心線? 第二節 肇事重建:含補蒐證之內容 第三節 鑑後結語:對撞型態的關鍵蒐證第七章 冤懸假案:中壢案(追撞?)—無鑑定書 第一節 案情摘要:機車追撞貨車?側撞貨車? 第二節 跡證解讀:司機說謊、現場是假的 第三節 鑑後結語:盡己所能,協助強化蒐證能力 第三篇 現場蒐證與安全改善之建議第八章 警察交通執法的倫理議題 第一節 警察交通執法的倫理問題有哪些 第二節 「交通事故處理與偵查」的倫理議題與案例 第三節 「交通安全維護與改善」的倫理議題與案例 第四節 「交通違規稽查與交通犯罪偵查」的倫理議題與案例 第五節 「交通秩序整理」的倫理議題 第六節 警察交通執法倫理之未來:治安與交安並重第九章 現場交通管制應完備 第一節 存在問題:警察因公殉死殘最大的原因為車禍 第二節 權責法令:但「適當管制」不明! 第三節 釐清觀念:現場處理,等同於在道路施工 第四節 管制法令 第五節 管制策略:可行性評估 第六節 結論與建議第十章 預防「蒐證錯漏」應有的知識 第一節 交通行為基本1:反應行為(PIJR)與蒐證 第二節 交通行為基本2:停車視距特性與蒐證 第三節 碰撞力學基本:作用力VS對應位點第十一章 政府應重視蒐證錯漏所關聯之社會問題 第一節 蒐證品質欠佳錯漏之問題 第二節 爭訟流程冗長複雜之問題 第三節 肇事責任仍欠相當之問題 第四節 交通犯罪占有三成的社會問題第十二章 代結論:完整蒐證VS交通安全改善 第一節 「交通戰爭」亟待改善 第二節 總體肇因分析尚欠精準 第三節 結語:交通安全體質改善之建議參考文獻

為您推薦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9:客家話的源起與通變

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9:客家話的源起與通變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50 售價: 383 現省: 67元
立即查看
交通事故處理程序實用版

交通事故處理程序實用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以淺顯易懂的敘述,介紹車禍所面臨的相關法律、保險、鑑定、調解等流程,並搭配圖表解說,閱讀起來更輕鬆。 ◎針對車禍事故被害人如何維護自身權益,以及車禍肇事者可能面臨哪些法律責任,都有相關解說。 ◎說明交通事故雙方當事人如何藉由保險制度獲得最有利的補償。 ※一位來自產險業界中年大叔的真心對話 作者為資深產險從業人員,對於車禍理賠、調解等事項有豐富的經驗,本書針對交通事故處理及保險理賠實務常見的爭議,以及車禍事故當事人在第一時間該有的處理作為,提供專業的分析與處置建議,以保障交通事故當事人的權益。 ※預防是最好的保險 在車禍之前投保汽機車保險及具有優良的駕駛習慣,意外發生時,則交由專業的產險理賠來服務,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來承擔,並讓車禍當事人取得合理的賠償。 ※內容充實,專業人員與駕駛必備 車險險種介紹與理賠流程、肇事責任鑑定與分攤、和解的人事時地物、刑事/民事/行政的法律責任、訴訟程序與常見車險問題之類型。 人生無常 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世事難料 預防是最好的保險 在處理交通事故這一路上你並不孤單 祈願本書能成為你最佳夥伴 ──柯育奇 ★本次發行銷售書款捐予「聖愛長青快樂學堂」或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526757.pdf

原價: 220 售價: 165 現省: 55元
立即查看
交通執法與交通事故論

交通執法與交通事故論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50 售價: 495 現省: 55元
立即查看
論交通事故與交通執法

論交通事故與交通執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20 售價: 378 現省: 42元
立即查看
跨越185: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記憶書寫 (1版)

跨越185: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記憶書寫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原住民族懂得利用族群間的矛盾,保護生活領域?   ➢跟日本人相比,漢人為何那麼喜歡向原住民購買東西?   ➢被原住民養大的客家人,後來竟成為原住民族文化推動者?   ➢客家先民在怕什麼?他們用石獅公擋住了什麼?   本書以臺灣南部高屏地區的一八五縣道沿線為背景,深入探討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的記憶書寫與文化交融。書中從學術視角出發,結合田野調查,穿梭於不同族群的記憶與文化實踐之間,以族群互動為主軸,呈現地理、歷史、文化與社會的交錯故事,在多元視角中揭示兩個族群在空間、經濟、社會及文化領域中的複雜互動,試圖重現一條文化、歷史與人群交織的動態軌跡。   研究族群書寫中的「再現」與「逆寫」   重新解構歷史與文化主體性   挖掘被忽略的集體記憶   ●    地理空間與歷史交錯:一八五縣道不僅是地理的邊界,更是文化的連接點。書中以一八五為軸線,追溯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如何在這片土地上共同塑造歷史與文化空間。   ●    族群記憶的動態書寫:透過地方志、歷史檔案與族群口述故事,呈現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保留與重構自身的文化記憶。   ●    文化與社會的對話與衝突:案例研究包括內埔的「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六龜的跨族群交易網絡、以及排灣族跨族群收養等,展現多樣的社會實踐,從細微處揭示族群交融的複雜性。   ●    宗教信仰與物質文化:書中深入探討地方信仰如石獅崇拜的象徵意義,如何在跨族群的脈絡中反映權力與身分的協商。   ●    族群互動的當代意義:不僅局限於歷史的回顧,書中亦思考在現代化與全球化的壓力下,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文化價值,並探討其未來的發展可能性。   全書透過多學科的視角與深入的田野研究,打破過往將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孤立研究的傳統框架,強調不同族群間的對話與協商。從文化、經濟到社會關係的多層次分析,本書不僅是高屏地區的族群研究,也是臺灣多元文化共存的縮影。 本書特色   ●    學術與社會實踐並行:以學術方法分析歷史文本與地方志,探討當代社會中的族群意識與互動模式。   ●    地域文化深耕:聚焦臺灣高屏地區,展現地理與族群關係的特殊性。   ●    多元聲音對話:透過歷史檔案、口述訪談與田野調查,還原多元族群的真實聲音。   ●    歷史與現代的多面共譜:作者群從人類學、歷史學與地理學等視角,帶領讀者重新審視臺灣族群關係的複雜性與未來的可能性。   ●    深刻書寫:這本書是對臺灣族群記憶與文化互動的深刻書寫,結合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臺灣南部的文化多樣性與族群動態。   ●    展現臺灣多元:本書引導讀者深入了解臺灣社會的複雜性,並激發對族群文化更多的尊重與關注。   【目錄】 導論──穿越與交會:高屏沿山原客族群書寫/羅烈師 南北差異 界限與跨界 再現與逆寫 從逆寫到互為主體 屏東內埔沿山的聚落與族群:以「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為討論/王和安 摘要 一、前言 二、十八世紀三層制的族群分布 三、十九世紀上半葉邊區的社會秩序 四、沿山地帶的熟番與生番 五、馬卡道族的自我認同與當代「三層制」 六、結論 日治時期原閩客的社會文化互動:以六龜稇源商店為例/劉正元 一、前言 二、日治時期的產業性移民 三、多族群的互動經驗 四、昭和三年《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留下的線索 五、六龜地區的北客移民 六、六龜北客移民研究回顧 七、六龜稇源商店的經營與漢番交易 八、結論 客做原家:屏東縣排灣族收養客家子弟生命敘事/郭東雄 摘要 一、前言 二、一九四五年的藍衫與石板 三、算命仙 四、排灣族的家 五、身體游移:沉浸在排灣文化 六、生命的轉折 七、大武原鄉期待:投身教育志業 八、大武山下的和風 莎卡蘭溪與石獅子/洪馨蘭 摘要 一、前言:物的閱讀者──「追尋石獅公」的意義 二、莎卡蘭溪「水打」大路關隘寮與古大路關庄 三、東方之「患」?大路關開基石獅之物質性 四、大路關石獅公傳說的當代性、客家性與原民性 五、思考與小結:風仍在吹,莎卡蘭溪最終還回了石獅子 高屏地區提及原住民族的公開文字資料蒐集介紹與分析/陳龍田 摘要 一、前言 二、研究標的選擇緣由與限制 三、當代台灣公眾文字資料生產的相關規範 四、原住民族地區部落遷村歷史的相關研究 五、碑文內容樣態以及初步比較 六、高屏地區相較於北台灣沿山較具獨特性的主題文字資料 七、災害、遷村、與族群多重主題的文字資料小結 八、結論 高雄屏東原客鄉鎮志之原住民族書寫/羅烈師 摘要 一、前言 二、客庄鄉鎮志之原住民族書寫 三、歷史主體性與原民鄉志 結論:反覘與逆寫   看更多

原價: 400 售價: 3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