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378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匯聚多元理論視角 拓展客家研究的新思維 「沒有單一理論可描繪所有時空中所有人的行為或現象,所以我們需要不同的理論來提供我們不同的探索視角,擴大我們的學術想像,豐富我們的研究視野。即便理論有時相似、有時互補、有時扞格,甚至相反,但是理論帶來獨特的思想脈絡與時空側重點,讓我們能透過閱讀,不停地反思,與學者對話,而對所解釋的社會現象,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意義。」——周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教育所終身講座教授) 《族群與客家研究理論》是一本探索客家研究的重要著作,匯聚13篇多樣且不同學術典範的論文,旨在透過各種理論及研究視角,拓展族群和客家研究。這些論文在不同觀點和立場下呈現客家研究的多元性。各篇論文所展現出多樣化的立場與觀點,進一步成為建構客家學術研究的一塊塊拼圖。 本書作為推動客家研究的一環,致力於擴張客家研究的專業領域。在彰顯學術研究進步與變遷的同時,更呼籲超越現有理論,開展更多嶄新的研究方向。本書論文深入探討客家社會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展開分析,如藉助Luhmann的「二階觀察」對客家族群展開分析、客家研究的知識社會學分析,關注客家研究的空間論轉換、對客家學發展所依附的社會背景進行理論分析等。 《族群與客家研究理論》是一本充滿洞見的研究著作,為客家研究領域帶來新思維與發展動力,同時促進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這本書將成為客家研究學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 本書特色 1. 多元理論視角:匯聚多篇不同理論視角的論文,內容多樣且非同屬一個學術典範,本特質正反映出當前客家研究的現象。 2. 國際交流與比較研究:不僅聚焦在臺灣客家研究,還特別關注東南亞的客家研究,帶來跨國性客家研究的比較視野。 3. 反思與超越:提供對客家研究的反思,呼籲超越現有理論,開展更多新的研究方向,並為客家研究領域帶來更深入、更廣泛的視野,對客家研究的未來發展具有啟示作用。 目錄 推薦序 /周倩 導論/張維安 【族群與客家研究的二階考察】 族群研究的若干二階觀察/胡正光 客家族群源流理論之知識社會學分析/張維安 客家族群研究的人類學知識分析:從民系論、族群論到空間論?/河合洋尚 客家文化研究的空間論轉向緒論/河合洋尚 族群主流化理念之探討/張維安 試論客家學的方法論與理論/楊國鑫 「國家制度化的族群」概念建構:族群優惠性差別待遇與族群認同/王保鍵 【東南亞客家研究案例及其他】 On Being Hakka (Hakka as a Dialect Group) in Malaysia/黃子堅(Danny Wong Tze Ken) 孔復禮與王賡武的華僑論述及其對於客家新族群性的啟示/黃信洋 東南亞客家研究觀點的回顧與展望/劉堉珊 客家的生產與再生產:資源論典範視域下的客家研究及公共客家研究之可能/邢光大 客家產業經濟研究的理論與途徑:回顧與展望/俞龍通 語言符號景觀:理論、方法與實地研究/陳湘琳(Seong Lin DING) 後記/河合洋尚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癖、窺、愛 同性戀認識框架轉變及其歷史關係性 本書透過「愛的認識論」這個具多重時空意涵的概念,來表徵「癖」的病理模式、「窺」的道德模式,以及著重探討的「愛」的關係模式等三種模式的同性戀認識論,並探究它們的歷史變化軌跡,以突顯同性戀主體所面對的汙名歧視、生存情境、親密關係形式,以及設想如何共同生活。 愛的汙托邦 被權力穿透又施用於社會維穩的共生體 透過分析華文男同性愛欲文學中,關於性/親密關係與婚姻家庭的想像與辯證——這個面向不僅關乎並構成當代同性戀的各種生命情境,更影響且形塑同性戀認識論轉變的具體社會制度及歷史事件——試圖描繪不同歷史情境中同性戀主體的生命樣態。本書主張,我們需要不同的同性戀認識論來理解、思考與感受同性戀生命的幸福與苦難,藉以看見同性戀情感與生命的矛盾與麻煩,同時看見交織其中活生生的幸福期盼及想像、血淋淋的苦難歷史及現實,而能夠開展一種融合自我照顧、合作互助及共生求存的倫理想像。 本書特色 1.切入百年來中文同性戀典範替代上位與後來風向轉變的整個眩惑場景。 2.描繪不同歷史情境中同性戀主體的生命樣態。 3.透過婚姻平權等新發展所引出的不同觀點來回看原先的歷史文本。 目錄 序|百年同性愛戀典範的上位與轉身/朱偉誠 緒 論|同性戀認識論的歷史關係性 一、「愛」與同性戀認識論 二、歷史分期及脈絡 三、小結 第一章∣愛的認識論:民國時期社會主義視野的同性愛論述 一、「癖」與「窺」 二、青年胡秋原的友愛大同 三、非戀愛論者的破愛共生 四、小結 第二章∣愛的桃花源:民國時期同性愛欲與啟蒙救亡的辯證 一、郁達夫的同性愛自敘傳 二、郭沫若的性/情感啟蒙 三、愛的教學法 四、小結 第三章∣愛的轉生術:戰後台灣同性愛欲與婚家想像的交纏 一、《逃避婚姻的人》的婚姻想像 二、邱清寶作品的家庭倫理 三、《男婚男嫁》的幸福轉生術 四、小結 第四章∣愛的共生體:千禧年後愛滋與性藥派對的倫理反思 一、《荒人手記》的愛滋悼亡 二、《HIV教我的事》的愛滋治理 三、《愛我就趁夏天》的共生倫理 四、小結 結 論|航向愛的「汙托邦」 致 謝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