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力混凝土設計重點暨題型解析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目前坊間有關預力混凝土的書籍很多,有的偏重於理論的探討,有的只提供題目的解答,卻忽略重點觀念的說明,導致讀者內容看得似懂非懂。有鑑於此,本書之編寫乃針對題目及重要觀念作衍伸性的探討,進而讓讀者了解基本理論之應用,以掌握各種題型之解題要領。
本書是一本專為應試結構技師、結構類公務人員高考及土木系同學進修學習的參考書籍,適合作為觀念導正、提升解題技巧,及最後衝刺階段模擬訓練使用。作者依多年補教經驗,集結高考與技師考試具代表性之經典題型,並配合圖形分析說明,引導讀者掌握解題技巧,迅速作答。在解題的過程中,作者提供了許多破題的技巧,以期讀者再遇到相關的題型,就知道如何下手,且可以增加解題的速度,進而獲取高分,一舉高上。
【目錄】
Chapter1 預力混凝土原理
1-1 採用預力的原因
1-2 預力混凝土PC與鋼筋混凝土RC之比較
1-3 預力混凝土斷面特性
1-4 預力之施加與材料強度要求
1-5 充分預力構材與部分預力構材之比較
Chapter2 預力混凝土撓曲強度之基本概念
2-1 以應力合成法計算之考量
2-2 以力偶平衡法計算之考量
2-3 以等值載重法計算之考量
Chapter3 施預力工法
3-1 機械性施預力法
3-2 物理性施力法
3-3 化學性施力法(膨脹水泥法)
Chapter4 預力之損失
4-1 摩擦損失(後拉法)
4-2 端錨滑動損失(後拉法)
4-3 混凝土彈性變形損失
4-4 潛變損失
4-5 乾縮損失
4-6 鋼鍵之鬆弛損失
4-7 總預力損失量
Chapter5 斷面應力計算
5-1 容許應力
5-2 斷面性質
Chapter6 所需預力與鋼鍵偏心距
6-1 容許預力與載重大小
6-2 設計預力值必受之4條件限制
6-3 以等值載重法配置預力鋼鍵
Chapter7 斷面破壞彎矩
7-1 極限時鋼筋之應力fps
7-2 彎矩、軸力、或彎矩與軸力合併作用之強度折減因數
7-3 矩形斷面之理論Mu
7-4 T形斷面之理論Mu
7-5 最少黏裹鋼筋
Chapter8 剪力設計
8-1 RC梁與PC梁斜拉裂縫之比較
8-2 預力梁混凝土之抗剪能力
8-3 預力梁鋼筋所提供之剪力強度
Chapter9 預力連續梁
9-1 連續梁之預力行為
9-2 壓力線(Pressure line)
9-3 連續梁之預力彎矩(分析觀念)
9-4 連續梁之預力彎矩(分析方法)
立即查看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六版】 (6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內容依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網站法規公告收錄
中華民國113年3月1日台內國字第1130801422號
【目錄】
第一章 通則
1.1 適用範圍
1.2 耐震設計基本原則
1.3 耐震設計要求
1.4 基面之認定
1.5 韌性設計之必要性
1.6 規則性與不規則性結構
1.7 結構系統
1.8 系統之限制
1.9 分析方法之要求
1.10 符號說明
第二章 靜力分析方法
2.1 適用範圍
2.2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2.3 一般區域之震區短週期與一秒週期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2.4 近斷層區域之震區短週期與一秒週期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2.5 工址短週期與一秒週期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2.6 工址設計與最大考量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2.7 臺北市及新北市之工址設計與最大考量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2.8 用途係數
2.9 起始降伏地震力放大倍數與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2.10 中小度地震與最大考量地震之設計地震力
2.11 地震力之豎向分配
2.12 建築物地下部分之設計水平地震力
2.13 結構之模擬
2.14 意外扭矩
2.15 傾倒力矩
2.16 層間相對側向位移與建築物之間隔
2.17 極限層剪力強度之檢核
2.18 垂直地震力
第三章 動力分析方法
3.1 適用範圍
3.2 設計水平加速度反應譜係數
3.3 總橫力之調整
3.4 結構動力分析模式
3.5 多振態反應譜疊加法
3.6 歷時分析法
3.7 動態扭矩
3.8 建築物地下部分設計地震力
3.9 層間相對側向位移與建築物之間隔
3.10 極限層剪力強度之檢核
3.11 垂直地震效應
第四章 附屬於建築物之結構物部分構體、非結構構材與設備之地震力
4.1 適用範圍
4.2 最小設計總橫力
4.3 設備設計規範
4.4 重要或儲存危險物品建築物中設備之設計
4.5 替代設計法
第五章 雜項工作物結構之地震力
5.1 適用範圍
5.2 通則
5.3 相似於建築結構之雜項工作物結構
5.4 非相似於建築結構之雜項工作物結構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結構系統設計詳細要求
6.1 通則
6.2 結構系統要求
第七章 耐震工程品管
7.1 通則
7.2 結構系統規劃
7.3 非破壞性檢驗
7.4 結構耐震施工品質管制
第八章 既有建築物之耐震能力評估與耐震補強
8.1 通則
8.2 耐震能力評估方法
8.3 耐震能力評估及整體結構補強之基準
8.4 耐震補強之設計及施工
8.5 排除弱層破壞之補強
第九章 隔震建築物設計
9.1 通則
9.2 靜力分析方法
9.3 動力分析方法
9.4 隔震建築物設計詳細要求
9.5 隔震元件之實體試驗與性能保證試驗
9.6 其他相關規定
第十章 含被動消能系統建築物之設計
10.1.1 通則
10.1.2 被動消能設計基本原則
10.2 消能元件之模擬
10.3 線性分析
10.4 非線性分析方法
10.5 消能系統細部要求
10.6 設計審查
10.7 消能元件所需之試驗
10.8 定義
10.9 符號說明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其他耐震相關規定
11.1 地震時極軟弱與可能液化地盤之耐震設計
11.2 施工中地震之考慮
11.3 地震儀之裝置
參考文獻
附錄A 耐震工程品管
附錄B 懸吊式輕鋼架天花板耐震施工指南
附錄C 挫屈束制支撐構件性能試驗
立即查看
建築結構耐震設計
系列名:國家考試、大學及研究所用書
ISBN13:9789862972441
出版社:文笙
作者:張博竣
裝訂/頁數:平裝/792頁
規格:26cm*19cm*3.5cm (高/寬/厚)
版次:修訂2版
出版日:2023/05/01
本書三大特色:
1.臺灣近20年來第1本剖析建築結構耐震設計規範書籍(搭配111年版本耐震規範),強調對於結果的物理解釋,學生必買!
2.網羅近20年結構技師、結構高考、高考一級、簡任…等耐震設計相關考古題並按章節排列,題題皆附詳解,考生必勝!
3.重要規範條文釋疑搭配ETABS軟體操作,力求理論與實務執行結合,職場必備!
立即查看
書名:鋼造建築耐震設計技術手冊
作者: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9576555305
內容簡介
臺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頻繁,鋼結構因韌性佳而被廣泛使用於高層建築結構中,為有效的傳遞地震力,抗彎矩梁柱接頭系統及斜撐構架系統常為國內外設計者所採用。自1994 年美國北嶺地震以及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之後,大量的研究成果發現既存梁柱接頭以及斜撐破壞的原因,並提出改善的細節。有鑑於此,本學會之鋼結構委員會邀集學研及工程界代表,整合近20 年來國內外的研發成果與目前設計規範內容,編寫此設計手冊,供工程師們參考。
本書共計五章,內容包括鋼材性質、梁柱接頭系統、斜撐構架系統等相關設計規定,也介紹國內外最新研發且經全尺寸實驗並能符合相關設計規範之新型結構系統,同時提供標準圖說及重要文獻供設計者參考,內容產學兼顧,應能符合國內目前鋼結構工程設計者之所需,並作為設計者有利的工具書。本書得以完成,實仰賴「鋼造建築耐震設計技術手冊」編審、工作小組全體委員之努力以及周中哲主任委員之積極領導,特此一併表示謝忱。此外,對於台灣省結構工程技師公會與新北市結構工程技師公會的鼎力支持,以及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臺灣大學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提供會議場地、資訊設備及多方協助,亦深表感謝。
目錄
符號表 i
第1章 緒論 1
第2章 設計基本要求 3
21 材料 3
211 材料說明 3
212 國內常用鋼材材質及特性4
213 高性能鋼材的使用與發展4
22 設計載重與強度 8
221 設計載重 8
222 強度 9
23 構件需求 0
231 韌性斷面分類 0
232 梁之穩定性側撐 1
233 保護區 16
234 柱構件 16
235 複合樓板 20
24 接合 20
241 通則 20
242 栓接接頭 20
243 銲接接頭 21
244 連續板與加勁板 22
245 柱續接 22
246 柱基座 24
247 複合接合 25
248 鋼錨定 27
第3章 抗彎構架系統 29
31 部分抗彎構架 29
311 背景 29
312 設計基準 29
313 系統要求 30
314 構件 30
315 接合 31
32 特殊抗彎構架 36
321 背景 36
322 設計基準 38
323 系統要求 38
324 構件 42
325 接合 43
33 特殊桁架構架 50
331 設計背景 50
332 設計原理 53
333 設計基準 54
334 分析 55
335 系統要求 58
336 構件 60
337 接合 62
338 近期研究發展與總結 62
34 預力梁柱接頭抗彎構架 64
341 設計背景 64
342 預力接頭力學行為 67
343 設計層級 69
344 設計流程 69
345 注意事項 72
第4章 斜撐構架系統 75
41 特殊同心斜撐構架 75
411 設計背景 75
412 設計原理 78
413 設計基準 79
414 分析 79
415 系統要求 80
416 斜撐構材設計要求 81
417 系統耐震性能討論 84
42 偏心斜撐構架 87
421 接合背景 87
422 設計準則 88
423 系統要求 89
424 連桿梁設計 90
425 接合設計 93
43 挫屈束制斜撐構架 96
431 設計背景 96
432 斜撐力學行為 98
433 設計原理 101
434 注意事項 106
44 自復位斜撐構架 107
441 背景 107
442 雙核心自復位斜撐力學行為108
443 注意事項 112
第5章 結論與建議 113
參考文獻 115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