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495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 丁文琪感動推薦! / 百位媽媽試讀好評: 「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不孤單!」 「High媽讓我再次看見自己、看見愛。」 「翻開第一頁,就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High媽的文字能帶給你一份溫柔、一股暖流, 讓你流下眼淚,又不自覺的嘴角上揚。 讀著讀著,也就被療癒了。 你不只是一個母親,你,還是你自己。 你是動態的,一如月有陰晴圓缺。 你的溫柔,有著變化, 時而清晰強烈,時而被疲憊或怒火蓋過而不見蹤影。 母親像月亮一樣,所以老娘有陰晴圓缺怎麼了嗎? 獻給成為母親的你,在每一個明亮與沉重時刻, 看見祝福,長出溫柔的力量。 這是一本神奇的書。High媽說的是她的故事,你卻在其中遇見你自己。 你讀著讀著,就會覺得被理解、被接納,也被療癒了。 「輯一.像月亮一樣」共三章、18個單元,分別談論自己、孩子,與愛情。High媽用平實卻深刻的文字,記錄著她在「成為母親」過程中經歷的自我價值感、與孩子相處的日常,以及婚姻生活中愛情的樣貌。 「輯二.陰晴圓缺」共13個單元,High媽用她的生命故事訴說著,在死亡面前,你對活,會有一種新的認識。 全書有31個單元,如同月亮的周期。不論陰晴圓缺,讓我們用文字彼此陪伴。 ▌獨家收錄: ♥ High媽的每日一則「愛自己練習」 ♥ 6張獻給母親的「月來月好書籤」 ▌每一種新經驗,都是祝福: 有些日子能夠溫柔充沛,卻不代表我們需要永遠如此。 有些日子連我們自己都嗅不到自己的柔軟,那也無妨啊, 因為溫柔會恢復,重新灌入,在某個安靜而滿足的時刻。 第一次當一個新生兒的母親,意識到這個世界有好大的一部分對我來說好陌生,陌生到我不確定我的自我去了哪裡?我是誰?什麼價值對我是重要的? 陌生到我不確定愛情去了哪裡?婚姻是我以為的那樣嗎? 第一次當一個小班孩子的媽媽、小一新生的媽媽,我又開始經驗到另一種生活節奏,放手與信任一個新的老師;經驗到對孩子的新生活,支持與關切之間,新的分寸。 編著花環,插上一朵一朵美麗的小花,我告訴自己,都會很好的。 每一種新的經驗都會是祝福。 ▌[ High媽的每日一則 ] 陪你好好愛自己: 01給身體養分 02記錄你學會了的愛 03學會讓另一半接手 04當時的自己 05心裡的水晶球 06十二個看見自己的對話練習 07新需求練習說 08會痛要喊聲的名單 09自我整理的七個問題 10蓋一棟融化的樓 11傻呼呼家庭錄影帶比賽 12每一天的祝福 13感謝狀頒發時間 14用愛送孩子入睡 15跟自己說說話 16媽媽的十大後悔票選 17 High媽的恢復戀愛感歌單 18靜好時刻大募集 專文推薦 陳彥琪 諮商心理師/常常也是陰晴圓缺的月亮媽媽 有一段日子裡頭,我很羨慕High媽仍然能在育兒生活中固定的PO文,總是很認真的分享,並且深度思考,好像我有了孩子之後,力不從心,灰頭土臉又狼狽的狀態,讓我光是維持接案工作、不要夫妻吵架與罵小孩就很不容易了,更遑論經營粉絲團,還要沈澱我的內在甚至提筆書寫文字。 因此當收到High媽的試讀邀請時,我的心情又興奮又複雜的想著:「啊,High媽出了第二本書呀!」但隨著螢幕上滾動的文字,自己那些有孩子以前,以及成為母親之後,心裡頭不斷被翻攪的不公平、「我沒有選擇」的委屈與無奈、停滯的焦慮不安,好像都隨著她的剖析自我,神奇的漸漸把我承接起來,並且安放落地——我們都一樣,都是那個赤裸裸的母親的樣子。 原來「平衡」不是理所當然,那是好努力,甚至費力才能維持的一種狀態,我無需為了平衡被破壞而感到失職自責,我可以有所選擇,並且理直氣壯地好好安頓撫慰自己。 看著嗨嗨幫媽咪撐一把傘的篇章,亦勾起不久前我自己才與先生大吵生氣的記憶,當先生氣噗噗的下樓,留我一個人在客廳還冒著火,兒子湊過來撒嬌,老大在旁邊認真的跟我說:「馬麻~,你知道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嗎?」 「我其實最清楚怎樣可以冷靜!」我說。 你的媽媽還是這方面的專家呢,我心裡頭嘀咕著。 「你可以深~呼吸呀!」老大上揚的語氣,讓我有點哭笑不得,但我的心情好像有點變好。 「你可以想一下很多很好的事情,像是爸爸送你的禮物呀!還有我送給你的畫啊!」她很認真的說著,因為很用力,語調有點笨拙,速度慢慢的,但是一點一點緩緩流進我心裡,給了我一些力氣。 嗨嗨好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時刻,努力用他們在父母身上學習到愛人的方式,給我好多愛;原來我除了生氣、不堪、為自己不平的情緒以外,還是有感受被愛的能力,同時也被孩子(不知道是不是誤打誤撞)的童言童語提醒著,他們的爸爸也很愛我。 High媽堅定又深刻的文字,除了提醒母親「我可以好好先照顧自己」外,也傳遞一個好重要的訊息,結婚生子之後,我們還是要記得感受「愛」這件事;我會失落,我可以感到後悔,我可能也會感到被傷害、被撕裂,但我能夠看見自己,與自己對話:我需要愛,我值得被愛。 難過的時候,就好好哭吧,當一個會流眼淚的媽媽,也沒有關係。月亮有圓有缺,我覺得有缺角的月亮彎彎的,也很美麗呀! 好評推薦 ♥ 心理師媽咪的腹內話。林世媛: 這本書中,呈現了一個女人在不同階段的改變與掙扎,好幾次讀著讀著,都在心裡忍不住吶喊:「沒錯,真的就是這樣!」那些難以言說的委屈、不滿和不對勁,就這麼細緻地透過High媽的文字被了解了。 讀著讀著,你會知道:原來,我這些脆弱糾結的感受,是在這階段普遍的經驗;原來,我在伴侶關係、親子關係、原生家庭中那些時而荒蕪、時而皎潔,時而製造出潮汐漲落的起伏,都代表著我正在體驗「愛」的不同樣貌。 光是知道這些就夠有療癒性了,可是,這本書還不只這樣! 除了進入故事一起感受,High媽還運用專業,讓我們知道如何照顧自己,使真我可以在塵埃落定後再次澄澈;除了描繪關係中美好的片刻,她也示範如何接納自己會有陰晴圓缺,進而願意負起責任,檢視自己的需要,回到關係中溝通、修復。 要說這本書如何不同於其他的女性書寫或親子關係作品,我會說,這是一個伴侶治療師,示範著自己怎樣經驗、梳理個人生命中的種種挑戰,然後帶著不卑不亢的態度重回關係中給予建造。 既保有自己,也用心守護彼此。 這是愛的奧秘,也是我們這一代的女人,具難度卻也最無可迴避的主題! 誠心推薦這本細膩的好書! ♥ 劉芷妤心理師: High媽的書真的有一讀就停不下去的魔力,真的好可怕。 讓我覺得很有感觸的是,High媽在關係中描繪情感,帶有溫暖細緻的涵容,像大海一樣,彷佛所有好的感覺與壞的感覺皆能在不同的關係之海與角色中自在流動。 ♥ 微笑ㄤ妮: 在書裡,我找到了許多自己,那個小心翼翼的自己,那個心有未甘的自己,那個累到崩潰的自己,那個想保有女孩擁有的一切,用力抵抗又無法戰勝的自己,那個柔軟的自己,還有那個,全心全意在愛裡的自己。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以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傳統作為研究的對象,涵蓋從18世紀末探討語言起源論的赫德(J. G. Herder),到20世紀初為社會心理學建立符號互動論基礎的米德(G. H. Mead) 語言的作用將不再局限於標指事物與傳遞訊息,而在於更深層地開顯世界與協調行動 思維也將不再離開語言,而得以將一種先於語言邏各斯存在的先驗主體 歷史―社會脈絡化地落實在一種,交互主體性的溝通共同體中 林遠澤在本書《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一方面從「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路線(第一至三章),論述從赫德(Herder)到洪堡特(Humboldt)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如何在亞里斯多德的語言工具觀之外,為語言的語意學研究增加一種具世界開顯性作用的存有學向度;另一方面則從「語言心理學」的路線(第四至六章),闡釋從馮特(Wundt)到米德(Mead)的後續發展,如何在語言表象的作用外,為語言的語用學研究增加一種具行動規範性作用的溝通實踐向度。透過這兩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我們不再僅將語言的作用局限在標指事物與傳遞訊息,而是在於更深層地開顯世界與協調行動;另一方面,這個研究也使我們確定思維不能離開語言,從而得以將一種先於語言邏各斯存在的先驗主體,歷史-社會脈絡化地落實在一種交互主體性的溝通共同體中。惟當如此,哲學之語言學轉向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方得以在本書中得到真正的說明。 《從赫德到米德》借鏡《從康德到黑格爾》的提法,闡釋《從赫德到米德》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如何相對於先驗觀念論的意識哲學進路,推動哲學轉向去思考在語言學模式中的溝通共同體理念。本書劃分六章與一個附錄,主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I)包含前三章,在赫德與哈曼關於語言起源論的爭議中,一種不同於亞里士多德語言工具觀的語言哲學觀點如何產生出來。以及這種觀點如何影響了洪堡特,以至於他會主張作為建構思想的器官,語言不應是成品而是活動。洪堡特最後透過語言的交談結構,解釋在語言世界觀之意義多元主義下,吾人的世界理解如何具有客觀性,這開創了語用學之溝通向度的討論。包括第四至六章的第二部分(II),探討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在20世紀初期的發展過程。它始於馮特的研究,因為在青年語法學派將歷史比較語言學轉向語言心理學的研究之後,馮特首先針對語音之語意表達的普遍可理解性問題,深入研究了人類的語言如何能從動物的身體姿態表達,轉化成以表意符號進行溝通互動。 【目錄】 哲學中「語言轉向」的別支──序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關子尹 作者序 導論 一、亞里士多德傳統語言工具觀的形成 二、語言分析哲學的傳統語言哲學局限 (一)亞里士多德《形上學》的存有論詮釋學預設 (二)亞里士多德《修辭學》的溝通行動理論轉向 三、哲學在德國古典語言哲學中的轉向 (一)語言的世界開顯性與語意學向度的擴展 (二)語言的規範性建制與語用學向度的補充 (三)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學思路 I 從赫德到洪堡特:歷史比較語言學與語言的世界開顯性 第一章 赫德語言起源論的存有論詮釋學解讀 一、從語言起源論看語言哲學的音義背離現象 (一)蘇斯米希的「語言上帝起源論」與語音之情感表達功能的背離 (二)孔狄亞克的「語言動物起源論」與語意之符號溝通功能的背離 二、赫德「語言人類起源論」的「以音構義」理論 (一)赫德的語言批判進路 (二)以音構義的命名活動 1. 聽覺的存有論優先性 2. 準先驗性的語言與去先驗化的理性之同構 3. 語言的世界開顯性及其人類學的奠基 三、赫德語言起源論的理論限度 第二章 哈曼論純粹理性批判的語文學後設批判 一、哈曼對於康德先驗哲學的後設批判 二、哈曼與啟蒙時期的語言哲學問題 三、哈曼的赫德批判與先驗語言學的構想 (一)哈曼對於語言的上帝起源論的重構 (二)哈曼對於語言的人類起源論的批判 1. 語言之創造與應用能力的區分 2. 人類的社群性與語言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基礎 3. 啟示與傳統的先驗語言學優位性 四、哈曼的語文學言說主義之意義與局限 (一)哈曼的語文學言說主義之意義 (二)哈曼的語文學言說主義之局限 第三章 洪堡特論語言的世界開顯性與理性的對話性 一、洪堡特語言研究的時代背景及其著作計畫 二、洪堡特論語言的本質與語言的世界開顯性 (一)亞里士多德―萊布尼茲傳統的語言工具觀 (二)赫德語言起源論的啟發 (三)魏斯格博對於語言之世界開顯性的解讀 三、語言世界觀的相對性與洪堡特的非同一性意義理解理論 (一)布朗對於語言相對性主張的分析 (二)博許對於語言相對性解讀的批判 (三)洪堡特的非同一性意義理解理論 四、洪堡特論理性的對話性與言說的語用學向度 (一)語言的社群性基礎 (二)語言交談的原型與理性的對話性結構 (三)洪堡特語言觀的語用學向度及其限制 五、洪堡特語言哲學的哲學史意義 II 從馮特到米德:語言心理學與語言的行動規範建制 第四章 馮特的語言身體姿態起源論與民族心理學理念 一、從洪堡特到馮特:史坦塔爾的語言心理學創建 (一)文法學與邏輯學的區分 (二)內在語言形式的語言心理學闡釋 二、馮特的表達運動理論 (一)馮特的「生理心理學」構想 (二)表達運動理論的歷史溯源:面相學與戲劇學 (三)表達運動的系統重構 三、馮特的手勢語言理論 (一)手勢語的構詞學 (二)手勢語的句法學 (三)手勢語與意義的身體姿態構成論 1. 指示手勢的意向性意指作用 2. 表現手勢的想像力形構作用 3. 象徵手勢的概念感性化轉移作用 四、聲音姿態與語音語言 (一)聲音語言形成的發生學闡釋 (二)對語言起源論之語音中心主義的批判 (三)當代語伴手勢研究的復興與啟發 五、民族心理學與文化科學的語言學奠基 (一)民族心理學的理念與系統 (二)民族精神與共通感的建構 (三)未竟的文化科學之語言學奠基 第五章 卡西勒符號形式哲學的文化哲學建構 一、卡西勒與新康德主義的哲學構想 (一)新康德主義的理論遺產 (二)作為自由哲學的先驗哲學 二、卡西勒論批判的文化哲學 (一)先驗哲學的符號學轉向 1. 符號學的知識論 2. 從康德到洪堡特的轉向 (二)符號形式的文化哲學推證 1. 符號功能的文法學 2. 語言、神話與符號形式的文化哲學推證 (三)符號形式哲學的理論意義與困境 三、卡西勒論形上學的文化哲學 (一)達弗斯之爭的影響 1. 海德格基於此在形上學的批判 2. 卡西勒基於人文主義奠基的回應 (二)文化哲學的知覺現象學重構 1. 從符號形著性到生命的基本現象 2. 知覺現象學與文化科學的邏輯重構 (三)形上學的文化哲學的理論意義與困境 第六章 米德社會心理學的溝通行動理論重構 一、米德的早期思想發展與理論雛形 (一)美國實用主義與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綜合 (二)米德社會心理學的理論雛形 (三)米德詮釋的重新出發 二、米德的社會心理學體系及其哲學涵義 (一)從姿態會話到語言溝通 1. 姿態會話與意義的邏輯結構 2. 表意符號與思想活動 (二)從自我意識到角色認同 1. 語言溝通與自我意識的建立 2. 遊戲、競賽與社會自我的建立 3. 主我、客我與理性自我的建立 4. 米德未完成的溝通理論 三、米德的理論缺失批判與溝通理論的重構 (一)圖根哈特對於內在主體性缺失的批判 (二)哈伯瑪斯的溝通理論重構 附錄 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漢語研究 一、從洪堡特的語言哲學傳統論在漢語中的漢字思維 二、洪堡特語言學的漢語難題 (一)洪堡特論語言與思想的關係 (二)洪堡特的語言類型學區分 (三)洪堡特漢語研究的難題 三、洪堡特文字學的漢字難題 (一)洪堡特語言學的文字學轉向 (二)洪堡特的文字類型學區分 (三)洪堡特漢字研究的難題 四、在漢語中的漢字思維 (一)恩德利希爾的六書詮釋 (二)史坦塔爾論漢字的哲學 (三)馮特論手勢語言與漢字 引用書目 本書內容原始出處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