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298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人生沒什麼不好,但好像缺了什麼......。」 ─讀完這本書,你就不再是本來的你─ 不要害怕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 人生中,只有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全球每19秒就售出1本!連南極洲都有讀者! ★翻譯突破45種語言,總銷量高達500萬冊 ★亞馬遜讀者好評突破4萬則! ★蟬聯9年(2015~2023)歐洲暢銷TOP1 ★曾與歐普拉 、東尼·羅賓斯和狄帕克·喬布拉並列為最具啟發力的百位思想領袖之一 在一家位於偏僻之地、彷彿世界盡頭的小咖啡館裡, 疲憊的旅人約翰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 只想在繼續自己的旅行前補充一點能量。 但這一晚,他發現了完全不同的心靈補給—— 除了今日特餐之外, 這間咖啡館的菜單還列出了三個問題, 鼓勵所有客人思考: 你為什麼在這裡? 你害怕死亡嗎? 你感到滿足嗎? 透過這些靈魂拷問,以及在咖啡館內遇見的三個人, 約翰踏上了一趟覺醒的旅程, 從繁忙的城市到慵懶的南美洲海灘, 從渾渾噩噩卻不滿足的生活, 到為自己、為人生定錨一個位置—— 如果你走在人生的迷霧中,歡迎來到「問題咖啡館」。 「人生其實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只是有時候,我們忘了自己就是作者, 能夠隨心所欲地書寫它。」 好評推薦 【全球讀者盛讚——改變生命之書】 ‧「我一直覺得生活不該只是日復一日⋯⋯這本書為我帶來希望。」——Michael ‧「我會向任何想要思考自己人生目標或熱情所在的人推薦這本書!」 ——Ellie ‧「讓我震驚的是,就像約翰在生命中的正確時間發現那間咖啡館一樣,我也在人生受到重擊而去旅行的的時候拿起了這本書!」——Daniel ‧「這是一本改變人生的讀物。」——Bobby ‧「一本簡單的書,卻帶來巨大的啟發,讓我重新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Chris ‧「非常深刻⋯⋯是一本適用全宇宙的人生指引。」——D. Miller ‧「引人入勝、可愛又實用。一定要讀,而且應該早點讀!」——Anna ‧「我很少買書,但從圖書館借回來並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立刻為自己和朋友買了一本,今年又讀了兩遍。」——William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剛搬到新的地方,開始新工作,身邊沒什麼認識的人,正處於人生的過渡期。這本書拓展了我的人生觀,幫助我順利地進入新生活!」——Shirley 國際推薦 「一旦拿起這本書,就不會想放下它了。」——中西部書評(Midwest Book Review) 「對生命的目的和我們存在的意義提出深刻的叩問。」——出版商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目錄】 【繁體中文新版獨家作者序】讓我們活出真正精采的人生 作者簡介 前 言 改變人生的那一夜 Chapter01 事故 Chapter02 交叉路口 Chapter03 孤立無援 Chapter04 孤注一擲 Chapter05 神祕咖啡館 Chapter06 你為什麼在這裡? Chapter07 困惑 Chapter08 存在的意義 Chapter09 尋找答案 Chapter10 又一位陌生人 Chapter11 當下 Chapter12 順流 Chapter13 逆流 Chapter14 商人和漁夫 Chapter15 訊息 Chapter16 惡性循環 Chapter17 內耗 Chapter18 共鳴 Chapter19 恐懼 Chapter20 金錢 Chapter21 好運的祕密 Chapter22 熱情的力量 Chapter23 高爾夫球 Chapter24 包裹 Chapter25 故事 Chapter26 禮物 尾 聲 入口的另一頭 看更多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那些對話、往來、抗衡、離亂,留下了許多非常不一樣的思想風景,影響了那時代許多哲學家的一生,以及現在的我們…… 在德國萊茵河畔的哲學咖啡館,評論作家蔡慶樺為我們推開哲學世界的大門,思考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韋伯、海德格、高達美、鄂蘭……馬克思如何以「不在場博士」方式取得學位?又為何說《資本論》是「那個狗屎」? 康德是流浪博士始祖?每天傍晚都和友人聚會對談…… 費希特大學都沒讀完,後來卻成為王牌教授! 黑格爾、謝林、荷爾德林這三位室友,最後都拋下神學,追求個人志趣去了…… 海德格迷戀鄉村、看似沉靜,卻與學生鄂蘭有一段不平等的感情! 高達美晚年仍好學不倦,週週去旁聽後進教授的冷門課……哲學時常予人高不可攀之感,尤其德國哲人們,更有玄奧的「美名」,作者蔡慶樺專研歐陸思想(尤其當代德國思想),在德文世界中考掘,推開了世界的界限。他常在臉書、天下獨立評論、香港01哲學等網路發表歐陸哲學家、文人的思想精華,以及社會觀察。《萊茵河哲學咖啡館》即是他閒暇時遍讀群書的創作。 蔡慶樺對思想家、文人的生活和人際脈絡,以及其間的故事、趣事,也非常感興趣,因為生活日常與思想的蘊釀、創作的歷程,環環相扣,更能讓人明白大時代背景與趨勢下的文化發展。華格納、馬克思、費希特、黑格爾、高達美、海德格、鄂蘭……與他們的作品,在他輕鬆的隨筆描摩下,個個都充滿對生命的熱情。透過將思想家的影像立體化,讀者們更能感受到他所見學的理論的生命力,以及德國思想裡最迷人的東西。本書特色:鑽研到底,哲學終究還是得從自己說起 康德選擇不離開柯尼斯堡,也許是因為他的學究脾氣。他極不喜歡變動,要求一切都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 費希特幾乎一字不差地複述出牧師講道內容,讓父親雇主驚訝於其聰穎,便送他去上學,使他得以脫離一般農村小孩的命運。 黑格爾臨終前在病床上說:「只有一個人理解我。」然而說完這句話後,他又惱怒地接著說:「不,他也不理解我。」 韋伯問有志於進入大學教書的年輕學者:「你真的相信,你能夠年復一年看著平庸之輩一個接一個爬到比你高的位置,而既不憤恨又無挫折感嗎?」 海德格一生都迷戀著鄉間,拒絕了柏林大學的職務,寧願選擇留在黑森林的邊境城市。可是這樣的人卻一直有些激動的質素,擾動著別人、自己也從不安靜下來。 人們會說,就算我插手也改變不了什麼。但是鄂蘭認為,即使改變不了什麼,也不表示我們可以認為那與我們無關;我們有這樣的義務──你必須走向那個施加惡行者,問他:「我看到了這一切,請告訴我,為什麼必須做這些事?」 【目錄】 序:歡迎光臨萊茵河哲學咖啡館導言:什麼是德意志?一個德意志的疑問 華格納的問題 華格納的答案:在地、傳統、自由、非民主 從華格納的德意志思考今日的德意志 結語:以天才作為脫罪證明 題外話:哲學家不能缺少華格納德國思想家 1 沃爾夫 日耳曼人之師 德國第一個思想學派 康德的繆斯2 康德 我生命中最愛的那些人 開明專制 柯尼斯堡 大學校長 卡里寧格勒的哲學家?3 費希特 天才少年 法國大革命 成為大學教授 告德意志民族演說 柏林大學校長4 黑格爾 謎般的哲學手稿 勤讀盧梭的神學院學生 哲學共同體 沒有人理解我 離開神職之路 杜賓根的傳奇 黑格爾與莎士比亞 黑格爾教授開設邏輯與形上學課程5 海涅 失敗的法律人 記者生涯 對祖國的愛恨 作為公共知識分子海涅6 馬克思 那個狗屎終於要完成了 出版史 這說的正是閣下的事 回到馬克思主義 真實的生命 我們說不同的語言 世界記憶資產7 韋伯 非典型法律人 勤勞的學術人 學術生涯乃是一場發狂、無把握的冒險8 海德格 海德格的失眠 只有哲學能夠抵抗哲學 對哲學家來講,這就是生活和世界的那種不可思議性 朋友今安在?9 高達美 布雷斯勞 馬堡 弗萊堡10 安德斯 什麼都能寫的男孩 與鄂蘭的婚姻 流亡 悲劇11 鄂蘭 遇見鄂蘭 獨裁統治下的個人責任 沒有人有權利服從 科學的責任 德意志思考12 「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謹向諸位推薦來自特里爾的馬克思先生 動盪的一生 自白 可是馬克思沒寫過,這個體系上還得加上獨裁體制啊! 一八四八年革命 洪水在我之後13 邪惡,醉醺醺,可是聰敏,約瑟夫‧羅特 我的德文教材 從記者到文學家 流亡巴黎 邪惡的人愛傷心的歌14 問題與答案 問題比答案重要 康德的四個問題 哲學史上知名的問題與答案15 哲學家與政治 「帶領領袖」的人 向威廉・阿爾曼致敬16 為什麼我們留在鄉間?為什麼不? 海德格的黑森林小木屋 對孤獨之愛 德布林的亞歷山大廣場 城市與鄉間 都會猶太人的刻板印象 在城市裡流浪 共振的自我與他者17 來杯拿鐵瑪奇朵 「回到事物自身!」 對於不起眼事物的鍾愛 文明化的進程 拿鐵瑪奇朵與消逝的青春 法蘭克福學派的逝去時光 帶著驚奇觀看世界18 布伯──勇敢地活著 來自黑朋海姆的拉比 我與你 邂逅於無神的時代 愛 勇氣19 對話與理解 對話 我們都失去了對話的能力 老學生 柏拉圖主義者20 教養 有用或無用 古典的教養概念 哲學的教養概念 半調子教養 文化國族 當代的教養21 我們這一代人的良知衝突──德國弗萊堡大學的「海德格教席」風波 海德格教席 青年教授制度 德國哲學的陰暗章節22 不安時代中人文社會科學的困境 不安的生命 無用之學 蘭花之學 維持姿態如此困難23 那個躁動的漫長夏天──德國左派青年反叛史 破損生活的出路何在? 追尋左派青年的生活軌跡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臺灣咖啡種植分布於中高海拔產區面積約占30%,中及低海拔產區各占35%,因國外引進咖啡在中低海拔地區之適應力不佳,如一般阿拉比卡咖啡品種在較低海拔的種植有表現不佳的情況,長期以來產量與品質較不穩定,因此農業試驗所致力於咖啡品種改良,並於2021年培育出本土咖啡品種「台農1號」,可適應各海拔區域的環境條件,並具有精品咖啡之品質。除此之外,本所對於咖啡栽培、肥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投入相當多的研究,穩定產量與品質,另面對人力短缺,致力發展田間自動化管理之機械應用,亦利用農業化學基礎解析咖啡採後處理及烘焙原理,以生物技術的角度剖析咖啡成分之萃取與風味。上述成果集結農業試驗所專家的研究精華,在本書均有深入淺出的說明,因此本書的內容兼具學理與實用性,希望能提供咖啡農民或對咖啡有興趣的民眾對臺灣咖啡產業樣貌更進一步的瞭解,進而支持讓日益進步的咖啡產業永續發展。 【目錄】 01 臺灣咖啡歷史與品種發展 02 咖啡繁殖與園區管理 03 咖啡肥培管理 04 咖啡病蟲害管理 05 栽培管理與加工處理機械之應用 06 咖啡之採後處理及烘焙 07 咖啡之成分萃取及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