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204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給《存在與時間》一個有益的概貌。 ˙那些打算初次閱讀《存在與時間》的人,將會深深地喜歡上這本書。 馬爾霍爾的文本在闡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閱讀《存在與時間》讓人望而生畏。那些打算初次閱讀《存在與時間》的人,將會深深地喜歡上這本書。──英國現象學學會會刊 海德格是二十世紀最有爭議哲學家之一,也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與最有原創力的哲學家之一」。在西方傳統哲學的基礎上有所超越,海德格直問「人的生存狀態」這一核心命題。 一九二七年,海德格發表首部作品──《存在與時間》,是其哲學觀最系統的表述,奠定海德格在哲學史地位,影響後世哲學發展深遠,卻也是一部複雜難懂的哲學書。 本書是對《存在與時間》一書的導讀,作者對《存在與時間》的結構提供清楚明白的概述,闡明潛在的假設、理清深奧的術語,並勾勒出內在發展邏輯。作者提取海德格哲學觀中關鍵概念,逐節分析與解讀《存在與時間》,進而把握海德格宏大而晦澀的哲學理念。與艱澀繁雜的原著相比,本書簡潔明瞭,亦適合初次接觸海德格哲學讀者,是理解海德格及其代表作的絕佳工具書,對哲學和文化理論學習與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目錄】 前言 第二版前言 導論 海德格的計畫(《存在與時間》),第一~八節) 存在問題 重提存在問題 此在的優先性 哲學、歷史和現象學 結論:海德格的設計 第一章 人的世界:懷疑主義、認識與中介(《存在與時間》,第九~二十四節) 笛卡兒的批判(第十二~十三節)) 世界的世界性(第十四~二十四節) 第二章 人的世界:社會、自我和自我—闡釋(《存在與時間》,第二十五~三十二節) 個體和公眾(第二十五~二十七節) 激情和籌劃(第二十八~三十二節) 第三章 語言、真理與實在(《存在與時間》,第三十三~三十四、四十三~四十四節) 語言:命題與話語(第三十三~三十四節) 實在與真理(第四十三~四十四節) 第四章 第一部分的結論:日常生活的神秘性(《存在與時間》,第三十四~四十二節) 沉淪於世(第三十四~三十八節) 畏與操心(第三十九~四十二節) 畏、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 第五章 世俗化的神學:有死性、罪責和良知(《存在與時間》,第四十五~六十節) 死亡和有死性(《存在與時間》第四十六~五十三節) 附錄:海德格和祁克果 罪責和良知(第五十四~六十節) 《存在與時間》的證明 第六章 海德格的修正:時間作為人的視野(《存在與時間》,第六十一~七十一節) 有死性和無性:人的有限性的形式(第六十一~六十二節) 哲學的完整性和本真性(第六十二~六十四節) 操心的時間性:被拋的籌劃(第六十五~六十八節) 操心的時間性:在世界之中存在(第六十九~七十節) 重複和籌劃(第七十一節) 第七章 命運和天命:人的誕生和時間簡史(《存在與時間》,第七十二~八十二節) 歷史和歷史性(第七十二~七十五節) 歷史的教訓(第七十六~七十七節) 論時間之中的存在(第七十八~八十二節) 第八章 第二部分的結束:哲學的結局—《存在與時間》的視野(《存在與時間》,第八十三節) 人的存在與一般的存在問題 參考文獻 註釋 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存在與時間讀本 ISBN13:9789865229849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陳嘉映 編著 裝訂/頁數:平裝/276頁 規格:23cm*17cm*1.5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1/09/25 中國圖書分類:二十世紀德奧哲學家 內容簡介 專為哲學愛好者重新闡述海德格《存在與時間》的不二選 《存在與時間》是研讀海德格的起點,也是其代表作,影響巨大而深廣。此書的主要任務在於追問並解答兩千年西方哲學史上遺忘了的根本問題——「存在」問題。然而,這部經典之作卻因部頭大、文句過於艱澀,而讓哲學愛好者望之生畏,難以終讀。於是,便有了這個專為中文讀者呈獻的改寫本。 編著者陳嘉映是哲學家,也是中文版《存在與時間》的譯介者。他在改寫過程中,力圖盡量減少文字上人為的困難,而盡少傷及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只為達成一個非常簡單的初衷——「為一本很值得讀的書,提供一個讀者能貫通閱讀的本子」。 目錄 新版序 序 言 導論 存在意義問題概述 第一章 存在問題的必要性、結構和優先地位 第一節 重提存在問題的必要性 第二節 存在問題的形式結構 第三節 存在問題在存在論層次上的優先地位 第四節 存在問題在實際存在層次上的優先地位 第二章 本書的方法及章節安排 第五節 從此在分析到時間性闡釋 第六節 解構存在論歷史的任務 第七節 探索工作的現象學方法 第八節 本書綱目 第一部 此在、時間、存在 第一篇 準備性的此在分析 第一章 概說準備性的此在分析 第 九 節 此在分析的課題 第 十 節 此在分析與其他科學的區別 第十一節 生存論分析工作與原始此在的闡釋 第二章 此在的基本建構 — 在世界之中存在 第十二節 「在之中」和「在世界之中存在」 第十三節 對世界的認識和在世界之中 第三章 世界之為世界 第十四節「世界」與世界之為世界 A. 周圍世界與世界之為世界 . 第十五節 上手存在 第十六節 現成存在與周圍世界的合世界性 第十七節 指引與標誌 第十八節 因緣與意蘊,世界之為世界 B. 笛卡兒對世界的闡釋 第十 九 節「世界」之被規定為廣袤物 第二 十 節「世界」之為廣袤的存在論基礎 第二十一節 用解釋學方法討論 笛卡兒的「世界」存在論 C. 世記憶體在者的空間性與此在的空間性 第二十二節 場所與位置 第二十三節 去遠與定向 第二十四節 空間性與空間 第四章 共在與自己存在,以及常人 第二十五節 此在是誰? 第二十六節 他人的共同此在 第二十七節 日常的自己─常人 第五章 「在之中」之為「在之中」 第二十八節 專題分析「在之中」的任務 A.此的生存論建構 第二十九節 現身情態 第三 十 節 怕 第三十一節 理解 第三十二節 理解與解釋 第三十三節 判斷和命題 第三十四節 話語和語言 B. 日常的此之在與此在的沉淪 第三十五節 閑言 第三十六節 好奇 第三十七節 兩可 第三十八節 沉淪與被拋 第六章 操心 — 此在的存在 第三十九節 此在結構的整體性問題 第四 十 節 畏 第四十一節 此在之存在—操心 第四十二節 前存在論的操心觀念 第四十三節 此在、世界、實在 第四十四節 此在、展開、真理 第二篇 此在與時間性 第四十五節 原始闡釋此在的任務 第一章 此在之可能的整體存在,向死存在 第四十六節 能否從存在論上把捉此在的整體存在 第四十七節 他人的死亡 第四十八節 虧欠、終結與整體性 第四十九節 生存論死亡分析的獨特任務 第五 十 節 死亡所顯現的生存論結構 第五十一節 日常的向死存在 第五十二節 死亡的確定性 第五十三節 本真的向死存在 第二章 良知與決心 第五十四節 本真生存的見證問題 第五十五節 良知的生存論存在論基礎 第五十六節 良知的呼聲性質 第五十七節 良知之為操心的呼聲 第五十八節 召喚之理解,罪責 第五十九節 生存論的良知闡釋與流俗的良知解釋 第六 十 節 決心 第三章 時間性之為操心的存在論意義 第六十一節 從本真整體存在到時間性 的闡釋及其方法 第六十二 節 先行的決心 第六十三節 解釋學處境,生存論分析的方法性質 第六十四節 操心與自身性 第六十五節 時間性之為操心的存在論意義 第六十六節 從時間性出發更原始地 重演生存論分析的任務 第四章 時間性與日常性 第六十七節 從時間性闡釋生存論建構的任務 第六十八節 一般展開狀態的時間性 第六十九節 在世的時間性與世界的超越問題 第七 十 節 此在式空間性的時間性 第七十一節 此在日常狀態的時間性意義 第五章 時間性與歷史性 第七十二節 歷史問題的生存論存在論解說 第七十三節 流俗的歷史理解與此在的演歷 第七十四節 歷史性的基本建構 第七十五節 此在的歷史性與世界歷史 第七十六節 歷史學的源頭 第七十七節 約克伯爵與狄爾泰的討論 第六章 時間性、流俗時間概念 、「時間之內 」 第七十八節 前面的時間性分析之不充分 第七十九節 對時間的操勞 第八 十 節 被操勞的時間與時間內狀態 第八十一節 流俗的時間理解 第八十二節 黑格爾所闡釋的時間與精神 第八十三節 思到中途 附錄一 一些重要譯名的討論 附錄二 德—漢語詞對照表 附錄三 漢—德語詞對照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全球秩序的重組:空間、認知與時間之分歧 ISBN13:9789577637369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林子立 裝訂/頁數:平裝/200頁 規格:21cm*14.8cm*1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0/09/25 中國圖書分類: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 內容簡介 在許多人為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是否已經名存實亡而爭執不休的時候,本書提出一個有趣的論點,為什麼秩序的締造者──美國,與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中國,都想要改變此一秩序?協同美國共同創建此秩序的歐盟,在歷經歐債危機、層出不窮的恐怖攻擊、大量難民湧入的同時,也產生了民粹主義對民主政治嚴重的挑戰,似乎也是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受害者,又是什麼原因造成?最後,深受國際體系與秩序影響的兩岸關係,像是在冷戰結束後體系與秩序改變,使得兩岸敵意降到最低,台灣甚至大量裁軍。但在新一波全球秩序重組的過程中,台灣應當如何思考自己的位置?本書運用新古典現實主義的理論概念與架構,逐步推論秩序重組的因果關係,釐清空間層次上國內到國際的分歧、認知層次上物質到理念的分歧,以及時間層次上過去到現在的分歧,全面解構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重組的前因後果。 目錄 導 論 第一章 新古典現實主義與全球秩序重組 一、背景 二、國際體系、秩序與新古典現實主義 三、空間層次變化與秩序的重組 四、認知層次變化與秩序的重組 五、時間層次的變化與秩序的重組 六、小結 第二章 全球秩序重組的空間層面──從區域整合論秩序改變 一、背景 二、空間層次上的國內因素 三、區域因素中的領先國 四、區域因素中的新進國 五、區域因素之經濟效應 六、小結 第三章 全球秩序重組的認知層面──物質到理念的分歧 一、背景 二、歐債危機到疑歐主義的興起 三、歐洲議會:理念與身分認同的競爭 四、分歧產生身分衝突──英國脫歐 五、獨立黨操作認知的分歧 六、改變歐洲秩序對英國與歐盟的影響 七、小結 第四章 全球秩序重組的時間層面──過去與現在分歧 一、背景 二、時間層次下中國外交思維的演進 三、時間層次下中國的歐盟政策 四、時間層次下的歐中貿易秩序重組 五、時間層次上歐中的物質理念分歧 六、小結 第五章 全球秩序重組與兩岸關係──空間、認知與時間的分歧 一、背景 二、空間層次下的兩岸關係 三、認知層次下的兩岸關係 四、時間層次下過去與未來的威脅 五、小結 結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