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台灣電力>
作者: 林炳炎
ISBN: 9799579719772
定價: 380
售價: 380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急診心電圖與急性照護 (1版)

急診心電圖與急性照護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900 售價: 855 現省: 45元
立即查看
科技與社會變遷中的台灣電視 (1版)

科技與社會變遷中的台灣電視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電視是時代的窗口,也是社會脈動的映照。在網際網路尚未崛起前,電視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也一直分享著不同社會的情感。電視,同時也是拓展視野、豐富心靈的媒介,它不僅僅是娛樂工具,也是集體記憶的載體,對個人、對社會都影響深遠。由於傳播科技帶來網路化、數位化與行動化的變革,它更使得電視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政府的監管下,還需不斷地變革去迎接險峻的挑戰。 本書集結了著者近十年來已出版的台灣電視研究主題的論文。從台灣電視50年開始,回顧電視發展的社會意涵,提出「電視不逝,只是轉型」的觀察;並從研究數位化的主題,探討如何應用策展的理念,活化影音資料庫的契機。在台灣電視60年之際,著者從科技與社會變遷觀點,研究台灣電視新聞、電視節目的發展,以及NCC成立之後對電視內容的監理。 這本專書以台灣電視數十年的發展過程為背景,從社會、科技與監管角度切入,以文獻探討與內容分析方法,深究台灣電視的時代意義,提供宏觀的研究視野與豐富資料,是研究台灣電視的學術參考之一。 【目錄】 第一章 電視研究與系列著作 壹、電視研究的多元途徑 一、電視制度與政策研究(television institutions and policy studies) 二、電視內容與意識形態研究(television content and ideology studies) 三、電視閱聽人研究(television audience studies) 四、電視科技與社會變遷研究(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studies) 五、電視製作與文化生產研究(television production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studies) 貳、本書章節安排與研究取向 第二章 電視不逝,只是轉形-從科技觀點再論電視與社會的互動 壹、電視不老 貳、電視在台灣社會的發展-科技與政治、經濟及公民的角力 一、黨國壟斷、政治掛帥的廣播(broadcasting)大眾時期 二、解禁開放、經濟占領的窄播(narrowcasting)分眾時期 三、數位匯流、民眾參與的微播(microcasting)小眾時期 參、台灣社會與電視科技的使用-現代性的實踐與想像 肆、閱聽眾與電視使用-參與式文化興起 伍、結論-電視科技的必要性?第三章 數位化後電視影音資料庫之研究 壹、影音內容大量需求的時代 貳、電視台影音資料庫建置與應用 參、影音資料庫的活化與再利用 肆、應用策展(curation)作法活化電視台影音資料庫 伍、日本NHK與英國BBC活化影音資料庫案例 陸、結論第四章 24小時電視新聞頻道的發展與挑戰 壹、前言 貳、啟航-大眾傳播的電視新聞風平浪靜三台時期 參、揚帆-解禁後的分眾化電視新聞潮起潮落的多頻道時代 肆、出海-24小時電視新聞成為主流波濤洶湧惡化媒體生態 伍、海嘯-數位匯流排山倒海網路時代的電視新聞 陸、乘風破浪-電視新聞面對的挑戰與未來發展第五章 傳播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影響 壹、前言 一、電視是科技產物也是文化形式 二、從科技能供性觀察台灣電視節目60年 貳、錄影機與彩色電視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影響 一、錄影設備改善節目製作流程 二、彩色電視技術提升節目製作品質 參、有線電纜與衛星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的影響 一、有線電纜與衛星傳輸的科技能供性 二、有線與衛星科技衝擊電視節目的數量與製作品質 肆、數位化科技驅動電視節目製作轉型 一、數位化轉型帶來節目產製的全面挑戰 二、數位化加劇電視節目製作的困境 伍、數位匯流OTT衝擊電視節目收視與製作 一、匯流產物OTT的科技能供性 二、OTT改變收視習慣跨平台合製提升節目品質 陸、後電視時代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未來第六章 從NCC內容核處案例探討政府管制強度的演變與挑戰 壹、前言 一、電視內容「管」或「不管」都是難題 二、電視內容管制的學理基礎 貳、電視內容管制的研究範圍與內涵 一、電視內容管制機關的變遷 二、電視內容管制的相關規範 三、電視內容管制的規範類型 參、2006年至2023年電視內容核處案例分析 一、核處總案件與裁罰金額分析 二、核處案件中「警告vs.罰鍰」以及「一般頻道vs.新聞頻道」的比例 三、核處案件類型的分析 肆、由核處案例探究政府對電視內容管制強度的演變 一、管制強度演變-高度管制期、低度管制期、重點管制期 二、管制對象由財經類與綜合性頻道轉移到新聞頻道 三、從「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到「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 伍、數位匯流下電視內容管制的挑戰 一、電視內容管制、去管制與再管制,亟需與時俱進的法規 二、電視內容管制面臨的挑戰

原價: 360 售價: 324 現省: 36元
立即查看
國族音影:書寫台灣.電影史 (1版)

國族音影:書寫台灣.電影史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若沒有電影幫助我們看見台灣,台灣看起來會是什麼模樣? 從類型到風格,從台語電影到國語電影,從李行到蔡明亮, 洪國鈞讓我們從電影中看見台灣,看盡台灣的過去,看向台灣的未來。 台灣的國族電影是什麼?少了自己的電影,台灣看起來會是什麼模樣? 以「國族」的概念去架構或產出台灣電影史的故事是否恰當? 如果「國族」這概念曾經有效幫助美國以外的電影抵禦好萊塢的支配, 在當今跨國性主導一切的全球化時代,是否仍然有效? 洪國鈞的《國族音影:書寫台灣.電影史》深入梳理台灣紛亂歷史下國族與電影的關係,以細究「國族性」的框架。這座島嶼受到源於內部與外部的多重壓力,使得台灣成為生氣蓬勃又動盪不安的力場,這些壓力包括日本殖民遺緒、國民黨政府文化政策、各種本土主義運動與「中國」間的糾結,以及近幾年的全球化挑戰。以上壓力凸顯出台灣電影的歷史――包括形式的再現、映演和觀賞背景、類型的多元發展和風格的探索――正是台灣電影的「國族想像」持續更迭變動而造成的歷史,這樣的歷史特徵形塑了台灣電影,同時也受到台灣電影的挑戰。 洪國鈞堅持歷史的嚴謹與理論的彈性,將「國族」置於歷史、政治、文化脈絡,以及建構此概念的論述脈絡之中。他爬梳電影、文字紀錄、史籍檔案來回顧台灣電影歷史本身,並以歷史書寫的眼光重新檢視,仔細探究影像或其他文本如何作為論述和電影的問題意識,帶領我們穿越「國族」領域的討論。 《國族音影:書寫台灣.電影史》一書提出,電影在處理國族問題上的掙扎,是否反映出大眾對於國族的態度轉變?電影是否預期到這些改變而作為身先士卒的領頭羊?抑或電影中的處理,其實牴觸一般大眾的想法,顯示出構築台灣身分的方式並不止一種?改變的發生是否會帶來轉折,若有,又是怎麼樣的轉折?當多重的殖民歷史、國際政治與台灣電影的歷史緊密交織,我們如何在國族性受到政治性干涉與維持的同時,將其作為批判框架,對跨國性影響下的台灣「國族」電影歷史提出更有效的省思?本書將討論國族性在跨國性辯證下的歷史書寫方法,以及有關此辯證的台灣電影形式轉變的特異歷史。 【目錄】 推薦序 更深入理解台灣電影的途徑╱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 陳斌全 謝辭&#xD;導論 台灣電影與缺席的歷史學&#xD;第一部 類型 第一章 殖民與後殖民的考掘:戰前台灣,以及「國家」出現前的紛雜文本 第二章 類型與國族的糾葛:台語電影二十年,1949~1970 第三章 行者影跡:健康寫實主義、文藝政策與李行,1964~1980 過場 侯孝賢之前的侯孝賢:過渡時期的電影美學,1980~1982&#xD;第二部 風格 第四章 回首來時路:台灣新電影的興衰,1982~1986 第五章 前往島嶼的單程票:王童作品中的回顧式電影敘事 第六章 無所╱不在:蔡明亮台北三部曲的後殖民城市&#xD;後記 後國族時代的電影 平裝版後記 未曾消散的歷史:何謂國族?

原價: 390 售價: 351 現省: 39元
立即查看
台流.華影:中國霸權下的台灣電視劇文化、性別與國族 (1版)

台流.華影:中國霸權下的台灣電視劇文化、性別與國族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10 售價: 434 現省: 76元
立即查看
台灣電視管制60年 (1版)

台灣電視管制60年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60 售價: 414 現省: 46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