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結構矩陣
ISBN13:9789862972120
出版社:文笙
作者:歐陽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2.5cm (高/寬/厚)
版次:修訂3版
出版日:2021/10/01
中國圖書分類:鋪道
■ 本書特色
本書特色
作者為三次公務高考榜首,一次技師考試榜首,對結構矩陣考題有獨到心得,言簡意賅,字字珠璣。
例題與練習題均選自土木國考或研究所考試,最具代表性。
第二章與第三章例題相同,但解法不同,以期對比出「手算直接勁度法」與「有限元素位移法」的差異。
第四章專門針對「電算直接勁度法」開刀,考台大者必備,是市面上唯一針對台大考題剖析的著作。
立即查看
書名:鋼造建築耐震設計技術手冊
作者: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9576555305
內容簡介
臺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頻繁,鋼結構因韌性佳而被廣泛使用於高層建築結構中,為有效的傳遞地震力,抗彎矩梁柱接頭系統及斜撐構架系統常為國內外設計者所採用。自1994 年美國北嶺地震以及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之後,大量的研究成果發現既存梁柱接頭以及斜撐破壞的原因,並提出改善的細節。有鑑於此,本學會之鋼結構委員會邀集學研及工程界代表,整合近20 年來國內外的研發成果與目前設計規範內容,編寫此設計手冊,供工程師們參考。
本書共計五章,內容包括鋼材性質、梁柱接頭系統、斜撐構架系統等相關設計規定,也介紹國內外最新研發且經全尺寸實驗並能符合相關設計規範之新型結構系統,同時提供標準圖說及重要文獻供設計者參考,內容產學兼顧,應能符合國內目前鋼結構工程設計者之所需,並作為設計者有利的工具書。本書得以完成,實仰賴「鋼造建築耐震設計技術手冊」編審、工作小組全體委員之努力以及周中哲主任委員之積極領導,特此一併表示謝忱。此外,對於台灣省結構工程技師公會與新北市結構工程技師公會的鼎力支持,以及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臺灣大學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提供會議場地、資訊設備及多方協助,亦深表感謝。
目錄
符號表 i
第1章 緒論 1
第2章 設計基本要求 3
21 材料 3
211 材料說明 3
212 國內常用鋼材材質及特性4
213 高性能鋼材的使用與發展4
22 設計載重與強度 8
221 設計載重 8
222 強度 9
23 構件需求 0
231 韌性斷面分類 0
232 梁之穩定性側撐 1
233 保護區 16
234 柱構件 16
235 複合樓板 20
24 接合 20
241 通則 20
242 栓接接頭 20
243 銲接接頭 21
244 連續板與加勁板 22
245 柱續接 22
246 柱基座 24
247 複合接合 25
248 鋼錨定 27
第3章 抗彎構架系統 29
31 部分抗彎構架 29
311 背景 29
312 設計基準 29
313 系統要求 30
314 構件 30
315 接合 31
32 特殊抗彎構架 36
321 背景 36
322 設計基準 38
323 系統要求 38
324 構件 42
325 接合 43
33 特殊桁架構架 50
331 設計背景 50
332 設計原理 53
333 設計基準 54
334 分析 55
335 系統要求 58
336 構件 60
337 接合 62
338 近期研究發展與總結 62
34 預力梁柱接頭抗彎構架 64
341 設計背景 64
342 預力接頭力學行為 67
343 設計層級 69
344 設計流程 69
345 注意事項 72
第4章 斜撐構架系統 75
41 特殊同心斜撐構架 75
411 設計背景 75
412 設計原理 78
413 設計基準 79
414 分析 79
415 系統要求 80
416 斜撐構材設計要求 81
417 系統耐震性能討論 84
42 偏心斜撐構架 87
421 接合背景 87
422 設計準則 88
423 系統要求 89
424 連桿梁設計 90
425 接合設計 93
43 挫屈束制斜撐構架 96
431 設計背景 96
432 斜撐力學行為 98
433 設計原理 101
434 注意事項 106
44 自復位斜撐構架 107
441 背景 107
442 雙核心自復位斜撐力學行為108
443 注意事項 112
第5章 結論與建議 113
參考文獻 115
立即查看
鋼構造梁柱抗彎接合設計手冊與參考圖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鋼構造梁柱抗彎接合設計手冊與參考圖
作者: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2013/12/00
ISBN:9789576555213
內容簡介
近年來國內相關研究機構如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與各大學對於鋼結構抗彎矩構架梁柱接合方式之研究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並獲得豐碩的成果,為能將此些研究成果回饋給工程界。本書共計五章,內容包括:梁柱接合耐震相關規定、梁柱接合耐震評估與驗證與梁柱接合標準圖說等,圖文並茂,學產兼蓄,頗符合國內目前鋼結構工程之所需。
推薦語:
抗彎矩構架(Moment Resisting Frame System)具備穩定且可靠的傳力系統,在各項垂直與水平載重作用時均可展現不錯的結構性能。尤其是構架系統屬高度靜不定結構,贅餘度頗高,若構材與接合具充份的延展性,當部份構材進入材料塑性階段時,整體構架能夠發揮應力重新分配的特性,使得整體結構韌性行為得以產生,可有效吸收地震能量,因此抗彎矩構架系統廣為結構工程師所樂於採用。
目錄
摘要I
符號表III
目錄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梁柱接合耐震相關規定11
2.1 前言 11
2.2 台灣鋼結構設計規範耐震設計規定 16
2.2.1 設計相關規定 16
2.2.2 放大設計地震力25
2.2.3 柱設計要求25
2.2.4 韌性抗彎矩構架設計要求27
2.2.5 韌性抗彎矩構架之穩定性32
2.3 美國鋼結構協會耐震特別規定35
2.3.1 設計相關規定35
2.3.2 放大設計地震力42
2.3.3 柱設計要求43
2.3.4 特殊抗彎矩構架設計要求45
2.3.5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穩定性54
第三章 梁柱接合耐震評估與驗證57
3.1 前言57
3.2 梁柱接合之預先驗證58
3.2.1 適用範圍58
3.2.2 一般規定58
3.2.3 試驗規定59
3.2.4 預先驗證變數59
3.2.5 設計程序61
3.2.6 預先驗證記錄61
3.3 梁柱接合之驗證試驗62
3.3.1 適用範圍62
3.3.2 試驗試體規定62
3.3.3 基本試驗變數63
3.3.4 加載歷時66
3.3.5 材料試驗規定67
3.3.6 試驗報告規定68
3.3.7 合格標準 69
第四章 梁柱接合參考圖說71
4.1 前言71
4.2 接合細節改良型接合72
4.2.1 特殊銲接扇形開孔細節型接合73
4.2.2 無銲接扇形開孔細節型接合78
4.3 強度減弱型接合82
4.3.1 梁翼圓弧切削型接合82
4.3.2 梁翼梯形切削型接合91
4.3.3 梁翼鑽孔型接合96
4.4 強度增強型接合102
4.4.1 梁翼蓋板補強型接合102
4.4.2 梁擴翼補強型接合109
4.4.3 加長型單肋板補強型接合117
4.4.4 梁翼內側板及加勁板補強型接合1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9
參考文獻133
立即查看
基礎結構動力(上)(修訂版) 2022再版
ISBN13:9789574389353
出版社:文笙
作者:林永盛-編
裝訂/頁數:平裝/397頁
規格:23cm*17cm*2.2cm (高/寬/厚)
中國圖書分類:基礎工程學
內容簡介
結構動力學是隨著近代工程技術和物理學之發展而興起之重要學門,基本理論與分析方法是延續普通結構靜力學,亦為研究耐震工程學之基礎。
本書以教科書之方式編寫,文字敘述力求簡明詳盡,並較前著增加許多章節與內容,舉凡基本數值分析方法亦擇要列入。
書名:基礎結構動力(下)
作者:林永盛
出版社:文笙
出版日期:2021/00/00
ISBN:9789574389360
內容簡介
本書依其章節:單自由度系統近似頻率分析與反應之直接數值積分、離散式多自由度系統之自由振動反應、離散式多自由度系統之強迫振動反應、連體系統之動力反應分析等,說明基礎結構動力。
書名:基礎結構動力習題解答
作者:林永盛
出版社:文笙
出版日期:2006/02/00
ISBN:9789574389384
立即查看
書名:基礎結構動力(下)
作者:林永盛
出版社:文笙
出版日期:2021/00/00
ISBN:9789574389360
內容簡介
本書依其章節:單自由度系統近似頻率分析與反應之直接數值積分、離散式多自由度系統之自由振動反應、離散式多自由度系統之強迫振動反應、連體系統之動力反應分析等,說明基礎結構動力。
立即查看
基礎結構動力習題解答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基礎結構動力習題解答
作者:林永盛
出版社:文笙
出版日期:2006/02/00
ISBN:9789574389384
內容簡介
立即查看
結構矩陣(公職考試大專用書)3/e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結構矩陣
系列名:公職考試大專用書
ISBN13:9789572177297
出版社:全華圖書
作者:毛昭綱
裝訂:平裝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3
出版日:2010/07/01
中國圖書分類:衛生學
內容簡介
將結構矩陣做詳盡介紹,將各式具代表性考題網羅,內容偏重結構的能量原理及結構學的須彌頂峰─勁度法、柔度法的介紹,並配合考古題解及觀念說明。適合欲參加公職考試之人士以及大學、科大、技術學院,土木、建築相關科系「結構學」、「結構矩陣」相關教學使用。
目錄
第1章 結構矩陣之基本觀念1-1
1.1 結構學及其任務1-1
1.2 力量與變位(forces and deflections)1-2
1.3 線性與彈性(linearity and elasticity)1-8
1.4 位法與力法(displacement method and force method)1-18
1.5 Betti's定理與Maxwell's定理1-20
1.6 勁度矩陣與柔度矩陣1-24
1.7 矩陣代數1-29
1.8 特徵值問題(Eigenvalue Problem)1-42
第2章 能量法及其在結構矩陣中之應用2-1
2.1 功與應變能2-1
2.2 補功及補能2-8
2.3 結構學中非線性之起源2-11
2.4 虛功原理2-15
2.5 虛補功原理2-17
2.6 最小位能原理2-18
2.7 最小補能原理2-21
2.8 單位位法2-23
2.9 單位力法2-27
2.9-1 單位力法在桁架結構之應用2-28
2.9-2 單位力法在剛架結構之應用2-34
2.10 卡氏第一定理2-47
2.11 卡氏第二定理2-52
2.12 Rayleigh-Ritz法2-61
第3章 剛架之勁度法解析3-1
3.1 虛功原理推導勁度法通式3-1
3.2 有限元素勁度法與直接勁度法3-3
3.2-1 有限元素勁度法(Finite element stiffness method)3-4
3.2-2 直接勁度法(Direct stiffness method)3-9
3.2-3 勁度法解題流程3-13
3.3 傾角變位法與直接勁度法之關係3-14
3.4 獨立變位(自由度)之判別3-19
3.5 勁度矩陣之建立要領3-22
3.6 連續梁或正交剛架3-28
3.7 具有彈簧支承之構架3-49
3.8 具有剛性桿之剛架3-64
3.9 非正交剛架3-76
3.10 對稱剛架3-90
3.11 反對稱剛架3-98
3.12 剛架受溫差作用3-110
3.13 剛架受組合誤差或預變形作用3-119
3.14 剛架受支承變位作用3-121
3.15 具半剛性結點之剛架3-129
第4章 桁架之柔度法解析4-1
4.1 虛補功原理推導柔度法通式4-1
4.2 靜不定結構力法解析之核心觀念4-6
4.3 卡氏第二定理構成柔度法分析基礎4-9
4.4 廣義卡氏第二定理特論4-14
4.5 桁架受一般外力作用4-22
4.6 桁架受溫差作用4-33
4.7 桁架受組合誤差或預變形作用4-40
4.8 桁架受支承變位作用4-43
第5章 結構矩陣補述5-1
5.1 原則與例外5-1
5.2 剛架之柔度法解析5-2
5.2-1 梁桿件柔度矩陣之建立5-2
5.2-2 剛架結構柔度矩陣之建立5-5
5.2-3 剛架與桁架柔度法解析之異同5-23
5.3 桁架之勁度法解析5-30
5.3-1 二力桿勁度矩陣之建立5-30
5.3-2 桁架結構勁度矩陣之建立5-32
5.3-3 桁架受一般外力作用5-45
5.3-4 桁架受溫差作用5-55
5.3-5 桁架受組合誤差或預變形作用5-57
5.3-6 桁架受支承變位作用5-60
第6章 結構矩陣探賾6-1
6.1 含軸向變形的梁桿件6-1
6.2 廣義積分路徑與曲梁變位計算6-6
6.3 勁度矩陣與Hermitian多項式6-20
6.4 等值結點載重與Hermitian多項式6-25
立即查看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08)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08)
作者: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
出版社:科技
出版日期:2020/03/00
ISBN:9789576555527
內容簡介
混凝土結構始終在土木建築工程中扮演重要腳色,是最為廣泛使用的結構型式之一,其設計成果與品質要求將直接影響結構物的強度,且亦關係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惟混凝土結構是諸多材料與構件的組合,其材料間須要良好結合,使能一起組成合適構件,且各構件間亦須能發揮整體組合能力,使能理想的依力學原理與結構特性,去承受各種外力與變 形,因此從材料規格、設計分析至施工要求均須要有完整的規定,使混凝土結構能具有 足夠強度、韌性與耐久性,能發揮預期的功能,達到使用目的。
本學會曾獲美國混凝土學會授權,於民國106年出版「ACI 318結構混凝土建築規範與解說」,惟該規範為美國ACI 318-14規範的中文翻譯本,其規範架構、數字單位、章節名稱與編排方式等均依美國ACI 規範,不同於我國過去規範方式與常用單位,因此為使工程界能更容易使用與方便查閱,本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再依〔土木401-100〕之格式與基 礎,導入ACI 318-14內容,重新編寫本版新規範,期望有助提升與推廣鋼筋混凝土工程,更增進國內各界對最新混凝土結構技術之瞭解,並供工程師在實務工作上採用,並做為我國後續修訂新版結構混凝土設計與施工規範之重要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總 則 / 1
第二章 分析與設計 / 9
第三章 撓曲與軸力 / 25
第四章 剪力與扭力 / 53
第五章 鋼筋之伸展與續接 / 101
第六章 雙向版系 / 133
第七章 牆 / 155
第八章 基 腳 / 161
第九章 預鑄混凝土構材 / 167
第十章 合成混凝土受撓構材 / 177
第十一章 預力混凝土 / 181
第十二章 薄殼與摺版 / 211
第十三章 設計細則 / 219
第十四章 既有結構物之強度評估 / 235
第十五章 耐震結構 / 241
第十六章 純混凝土構材 / 293
第十七章 材料之品質要求 / 301
第十八章 耐久性要求 / 319
第十九章 混凝土品質、拌和與澆置 / 327
附篇A 壓拉桿模式 / 343
附篇B 鋼筋(含預力)混凝土受撓曲與軸力構材替代設計規定 / 357
附篇C 強度折減因數與設計載重之替代值 / 365
附篇D 混凝土結構用錨栓 / 369
附篇E 符號與名詞定義 / 415
附篇F 工作應力法 / 433
收回
詳細資料
ISBN:9789576555527
規格:平裝 / 452頁 / 19 x 26 x 2.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工程類> 土木工程
立即查看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構件設計例(土木404-113)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為配合新版「建築物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之推廣應用,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所設之「混凝土工程委員會」於近兩年相繼已修訂完成《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12)》及《鋼筋混凝土學(土木406-112)》,期望以新規範提供更安全可靠之混凝土結構,並藉教科書說明混凝土結構設計之原理。
今再度推出《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構件設計例(土木404-113)》,期望透過構件設計範例闡述規範之應用。本書得以順利出版,首先應感謝混凝土工程委員會所有參與修編工作團隊之辛勞,對於工程各界對中國土木水利學會之支持也在此一併表示謝意。同時更希望工程及學術界能廣為引用,以提升我國混凝土工程結構設計之水準。
本書出版目的在於提供工程師於鋼筋混凝土結構之設計應用參考,包含第一部分之各構件設計範例與第二部分之設計圖表。各設計範例依循設計規範(土木401-112)之規定,並遵從學術原理(土木406-112)之考量,書中除針對常見混凝土結構構件提供設計範例之詳細計算及解說,也註明引用規範條文出處,本書將可協助讀者瞭解鋼筋混凝土結構原理之考量精神與新版設計規範之應用方法。全書內容除部分係參考本委員會過去所出版之設計手冊及美國Concrete Reinforcing Steel Institute (CRSI)出版之《Design Guide on the ACI 318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外,多依編審小組委員多年實務經驗所編撰,內容並遵照內政部「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112年版)」、「建築物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113年版)」以及「建築物耐
震設計規範及解說(113年版)」之相關規定。
本書內容皆配合內政部新版「建築物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之相關規定,對於鋼筋混凝土建築物之各構件設計範例具有詳細解說,讓工程師可快速掌握新版設計規範之應用。
【目錄】
使用說明
Part-Ⅰ 構件設計範例
第一章 材料、混凝土品質 / 1-1
【範例1.1】 由強度及耐久性決定水膠比 / 1-1
【範例1.2】 抗壓強度試驗報告彙整分析及研判 / 1-2
【範例1.3】 利用試拌選擇混凝土配比 / 1-4
【範例1.4】 混凝土品質檢驗頻率(較大工程) / 1-6
【範例1.5】 混凝土品質檢驗頻率(小工程) / 1-7
【範例1.6】 混凝土品質認可(無低於規定強度35kgf/cm2) / 1-8
【範例1.7】 混凝土品質認可(有低出規定強度達35kgf/cm2者) / 1-9
第二章 強度設計法之原則 / 2-1
【範例2.1】 依等值矩形應力分佈求設計彎矩 / 2-1
【範例2.2】 有受壓鋼筋矩形梁設計 / 2-3
【範例2.3】 比較柱最大軸力設計強度規定與最小偏心距規定下之柱軸力計算強度 / 2-5
【範例2.4】 方柱之交互影響圖 / 2-6
【範例2.5】 特定應變條件下之軸力與彎矩強度 / 2-7
第三章 工作應力法之應用 / 3-1
【範例3.1】 矩形單筋梁彎矩設計 / 3-1
第四章 撓度控制 / 4-1
【範例4.1】 簡支矩形梁之撓度控制 / 4-1
【範例4.2】 連續T型梁之撓度控制 / 4-6
【範例4.3】 片版之撓度控制 / 4-12
【範例4.4】 雙向版之撓度控制 / 4-18
【範例4.5】 簡支預力T型梁之撓度控制 / 4-20
第五章 受撓構材負彎矩之調整 / 5-1
【範例5.1】 單向櫊柵版之負彎矩調整 / 5-1
【範例5.2】 構架梁之負彎矩調整 / 5-5
第六章 受撓構材之設計 / 6-1
【範例6.1】 無受壓鋼筋矩形梁之設計 / 6-1
【範例6.2】 有受壓鋼筋矩形梁之設計 / 6-4
【範例6.3】 T型梁僅含受拉鋼筋,且a【範例6.4】 T型梁僅含受拉鋼筋,且a>hf / 6-9
【範例6.5】 單向實心版之設計 / 6-11
【範例6.6】 單向櫊柵版之設計 / 6-14
【範例6.7】 連續梁單向櫊柵版之設計 / 6-18
第七章 受撓鋼筋之分佈 / 7-1
【範例7.1】 鋼筋之配置與裂紋控制 / 7-1
【範例7.2】 T型梁之受撓鋼筋分佈 / 7-3
第八章 受撓曲與軸力構材之設計 / 8-1
【範例8.1】 矩形柱設計—單軸彎曲橫箍柱 / 8-1
【範例8.2】 矩形柱設計—雙軸彎曲橫箍柱 / 8-7
【範例8.3】 圓形柱設計—單軸彎曲橫箍柱 / 8-16
【範例8.4】 圓形柱設計—雙軸彎曲螺箍柱 / 8-23
第九章 長細效應之設計 / 9-1
【範例9.1】 長細效應:彎矩放大法—無側移柱設計 / 9-1
【範例9.2】 長細效應:彎矩放大法—有側移柱設計 / 9-12
第十章 受剪力之構材設計 / 10-1
【範例10.1】 剪力設計—構材僅承受剪力及撓曲 / 10-1
【範例10.2】 剪力設計—含軸拉力 / 10-3
【範例10.3】 剪力設計—含軸壓力 / 10-4
【範例10.4】 剪力設計—混凝土櫊柵版 / 10-6
第十一章 受扭力之構材設計 / 11-1
【範例11.1】 邊梁之設計—剪力與扭力合併作用 / 11-1
【範例11.2】 預鑄邊梁之設計-剪力與扭力合併作用 / 11-8
第十二章 剪力摩擦設計 / 12-1
【範例12.1】 剪力摩擦設計(斜交剪力面) / 12-1
第十三章 版之剪力設計 / 13-1
【範例13.1】 版在柱頭處之剪力強度 / 13-1
【範例13.2】 非矩形支承版之剪力設計 / 13-2
【範例13.3】 雙向版之剪力設計-含柱頭版,剪力筋或剪力柱頭 / 13-4
第十四章 托架之設計 / 14-1
【範例14.1】 托架之設計 / 14-1
【範例14.2】 梁側托架設計 / 14-4
【範例14.3】 托架之設計採壓拉桿法 / 14-7
第十五章 深梁之設計 / 15-1
【範例15.1】 採壓拉桿法設計深梁 / 15-1
第十六章 鋼筋之伸展與續接 / 16-1
【範例16.1】 梁受拉鋼筋之伸展及搭接長度 / 16-1
【範例16.2】 計算單向版系內鋼筋之伸展長度 / 16-3
【範例16.3】 計算梁內鋼筋之伸展長度 / 16-4
【範例16.4】 連續梁外跨鋼筋之伸展長度 / 16-6
【範例16.5】 柱筋之搭接 / 16-13
【範例16.6】 柱主筋搭接長度計算 / 16-15
【範例16.7】 設計柱筋偏折搭接長度 / 16-16
第十七章 雙向版之直接設計法 / 17-1
【範例17.1】 以直接設計法分析無梁之雙向版系 / 17-1
【範例17.2】 以直接設計法分析含梁之雙向版系 / 17-4
第十八章 牆之設計 / 18-1
【範例18.1】 牆—壓力構件 / 18-1
【範例18.2】 承載牆設計-經驗設計法 / 18-6
【範例18.3】 高牆替代設計 / 18-8
【範例18.4】 牆之剪力設計 / 18-14
第十九章 基腳之設計 / 19-1
【範例19.1】 基腳面積計算 / 19-1
【範例19.2】 基腳厚度計算 / 19-2
【範例19.3】 基腳配筋計算 / 19-5
【範例19.4】 柱與基腳間力之傳遞 / 19-9
【範例19.5】 柱與基腳間力之傳遞—採用插接鋼筋 / 19-12
【範例19.6】 柱腳水平力之傳遞 / 19-14
【範例19.7】 樁帽深度設計 / 19-16
第二十章 合成混凝土受撓曲構材 / 20-1
【範例20.1】 預鑄雙T梁之載重分配 / 20-1
第二十一章 純混凝土結構 / 21-1
【範例21.1】 純混凝土基腳及墩柱設計 / 21-1
【範例21.2】 地下室純混凝土牆設計 / 21-3
第二十二章 預力混凝土之受撓設計 / 22-1
【範例22.1】 預力梁各階段之斷面性質計算 / 22-1
【範例22.2】 預力損失量計算(依規範解說之計算法) / 22-4
【範例22.3】 預力損失量計算(簡算法) / 22-8
【範例22.4】 各載重階段之斷面應力計算 / 22-12
【範例22.5】 預力撓曲構材之預力鋼筋與偏心距設計 / 22-14
【範例22.6】 矩形斷面預力梁之彎矩設計強度與開裂彎矩計算 / 22-18
【範例22.7】 依據應變一致性之預力梁彎矩強度計算 / 22-20
【範例22.8】 預力受壓構材之設計強度計算 / 22-23
【範例22.9】 T型斷面預力梁之彎矩強度與應力計算 / 22-25
【範例22.10】 C類型開裂斷面之使用性檢核 / 22-29
【範例22.11】 後拉預力構材錨定區之設計 / 22-33
第二十三章 預力混凝土之剪力設計 / 23-1
【範例23.1】 預力混凝土之剪力設計-按規範第22.5.6節 / 23-1
【範例23.2】 預力混凝土之剪力設計-按規範第22.5.6.3節 / 23-6
第二十四章 預力混凝土片版之剪力設計 / 24-1
【範例24.1】 雙向預力混凝土片版設計 / 24-1
第二十五章 耐震設計之特別規定 / 25-1
【範例25.1】 十二層現地澆置含結構牆抗彎構架建築物及其構材之設計 / 25-1
【範例25.2】 建築物特殊抗彎矩構架梁之設計與細部檢核 / 25-3
【範例25.3】 建築物特殊抗彎矩構架柱之設計與細部檢核 / 25-7
【範例25.4】 建築物外梁柱接頭之設計與細部檢核 / 25-12
【範例25.5】 建築物結構牆之設計與細部檢核 / 25-15
第二十六章 混凝土結構用錨栓之設計 / 26-1
【範例26.1】 不受邊距影響之單根擴頭錨栓張力強度 / 26-1
【範例26.2】 近混凝土側邊之擴頭錨栓群設計例 / 26-3
【範例26.3】 鄰近混凝土側邊,具偏心載重之錨栓群設計例 / 26-6
【範例26.4】 鄰近混凝土側邊,單根錨栓剪力強度 / 26-10
【範例26.5】 鄰近混凝土側邊單根擴頭錨栓拉力和剪力強度聯合作用之強度 / 26-14
【範例26.6】 鄰近混凝土兩側邊L-錨栓群拉力和剪力聯合作用之強度 / 26-17
【範例26.7】 承受地震力作用,預埋式擴頭錨栓群在靠近混凝土側邊之彎矩和剪力強度 / 26-23
【範例26.8】 不受邊界影響,單根後置式錨栓之拉力和剪力強度 / 26-31
【範例26.9】 承受地震力作用,擴頭錨栓群在混凝土柱墩之拉力強度 / 26-35
Part-Ⅱ 設計圖表
設計圖表(一)─柱之有效長度係數k值 / II-1
設計圖表(二)─柱斷面之γ值 / II-2
設計圖表(三)─鋼筋之性質 / II-3
設計圖表(四)─組合鋼筋之斷面積 / II-4
設計圖表(五)─組合鋼筋之周長 / II-7
設計圖表(六)─矩形柱之最小邊長與主筋-四面等量鋼筋 / II-10
設計圖表(七)─矩形柱之最小邊長與主筋-兩面等量鋼筋 / II-13
設計圖表(八)─圓(方)柱之最小直徑(邊長)與主筋-環狀均佈鋼筋 / II-16
立即查看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12)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
本版規範(土木401-112)係依據以美國ACI 318-19規範為基礎,另參酌國內最新研究成果及工程實務,以及考量擬納入下版ACI 318規範(ACI 318-25)之重要內容修訂而成。本版規範與新版國家「建築物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內容一致,同步發行。
與前版規範(土木401-110),本版規範除整合前版規範迄今之勘誤修訂外,另有針對特殊結構牆、彎鉤與擴頭鋼筋受拉伸展長度、以及混凝土剪力強度尺寸效應之重大修訂。在特殊結構牆方面,簡化設計剪力計算方法 (第18.7.3節),因所計得之剪力一般較前版規範為低,因此將撓曲主控結構牆之強度折減因數由0.85改回0.75,意即將第21.2.4.4節內容恢復同ACI 318-19之內容;放寬特殊邊界構材配置區域之配筋細節,允許同為特殊抗彎矩構架柱之特殊邊界構材區域之繫筋採一端為135度、另一端為90度彎鉤之配置,另對於較無側向不穩定疑慮之邊界構材,允許其閉合箍筋長寬比可超過2.0(第18.7.6.4節(f))。在彎鉤鋼筋受拉伸展長度方面,允許混凝土抗壓強
度不超過某限定值(與鋼筋號數有關)時,可沿用前版國家規範(同土木401-110) 計算伸展長度之方法(第25.4.3.5節);在擴頭鋼筋受拉伸展長度方面,用於特殊抗彎矩構架接頭時,其受拉伸展長度修訂為同錨定於接頭之彎鉤鋼筋受拉伸展長度(第18.5.5.2節),惟需注意擴頭鋼筋間中心距應至少3db,鋼筋淨保護層應至少2db(第25.4.4.1節),若錨定於接頭或圍束區時,擴頭鋼筋間最小中心距允許降低至2.5db,柱鋼筋最小淨保護層允許降低至1.5db(第18.5.5.2節)。在混凝土剪力強度尺寸效應方面,允許透過直接
承壓受土壤連續支撐之淺基礎以及具較大寬厚比之擋土牆之混凝土剪力強度計算,可不考慮尺寸效應(第13.2.6.2 節與第13.3.6.1.1節)。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 1
1.1 依據 / 1
1.2 範圍 / 1
1.3 通則 / 1
1.4 目的 / 2
1.5 適用範圍 / 2
1.6 解釋 / 4
1.7 設計圖說與設計紀錄 / 4
1.8 試驗與檢驗 / 4
1.9 特殊設計、施工或替代施工材料系統之認可 / 4
第二章 符號與名詞定義 / 5
2.1 範圍 / 5
2.2 符號 / 5
2.3 名詞定義 / 19
第三章 參考標準 / 39
3.1 範圍 / 39
3.2 參考標準 / 39
第四章 結構系統要求 / 43
4.1 範圍 / 43
4.2 材料 / 43
4.3 設計載重 / 43
4.4 結構系統與載重傳力路徑 / 44
4.5 結構分析 / 46
4.7 使用性 / 47
4.8 耐久性 / 47
4.9 永續性 / 47
4.10 結構整體性 / 48
4.11 防火 / 48
4.12 特定施工類型之要求 / 48
4.13 施工及檢驗 / 50
4.14 既有結構物之評估 / 50
第五章 載重 / 51
5.1 範圍 / 51
5.2 通則 / 51
5.3 載重因數及其組合 / 51
第六章 結構分析 / 55
6.1 範圍 / 55
6.2 通則 / 55
6.3 分析模型假設 / 58
6.4 活載重之分布 / 60
6.5 非預力連續梁及單向板之簡易分析方法 / 60
6.6 線彈性一階分析 / 61
6.7 線彈性二階分析 / 70
6.8 非彈性分析 / 71
6.9 有限元素分析可接受 / 71
第七章 單向板 / 73
7.1 範圍 / 73
7.2 通則 / 73
7.3 設計限制 / 73
7.4 需求 / 74
7.5 設計 / 75
7.6 鋼筋限制 / 75
7.7 鋼筋細則 / 78
第八章 雙向板 / 81
8.1 範圍 / 81
8.2 通則 / 81
8.3 設計限制 / 82
8.4 需求 / 85
8.5 設計 / 90
8.6 鋼筋限制 / 91
8.7 鋼筋細則 / 94
8.8 非預力雙向格柵小梁系統 / 103
8.9 昇板構造 / 104
第九章 梁 / 105
9.1 範圍 / 105
9.2 通則 / 105
9.3 設計限制 / 106
9.4 需求 / 108
9.5 設計 / 110
9.6 鋼筋限制 / 112
9.7 鋼筋細則. / 115
9.8 非預力單向格柵小梁系統 / 126
9.9 深梁 / 126
第十章 柱 .. / 129
10.1 範圍 / 129
10.2 通則. / 129
10.3 設計限制 / 129
10.4 需求 / 130
10.5 設計 / 130
10.6 鋼筋限制 / 131
10.7 鋼筋細則 / 132
第十一章 牆 / 139
11.1 範圍 / 139
11.2 通則. / 139
11.3 設計限制 / 140
11.4 需求 / 140
11.5 設計 / 141
11.6 鋼筋限制 / 144
11.7 鋼筋細則 / 145
11.8 面外長細牆分析替代方法 / 145
第十二章 橫隔板 / 149
12.1 範圍 / 149
12.2 通則. / 149
12.3 設計限制 / 151
12.4 需求 / 151
12.5 設計 / 154
12.6 鋼筋規定 / 161
12.7 鋼筋細則 / 161
第十三章 基礎 / 163
13.1 範圍 / 163
13.2 通則. / 165
13.3 淺基礎 / 168
13.4 深基礎 / 170
第十四章 純混凝土 / 175
14.1 範圍 / 175
14.2 通則 / 176
14.3 設計限制 / 176
14.4 需求 / 177
14.5 設計 / 179
14.6 鋼筋細則. / 182
第十五章 梁柱與板柱接頭 / 183
15.1 範圍 / 183
15.2 通則. / 183
15.3 接頭細部設計 / 184
15.4 梁柱接頭 要求 / 185
15.5 傳遞柱軸力通過樓板系統 / 186
第十六章 構材間之接合部 / 187
16.1 範圍 / 187
16.2 預鑄混凝土構材接合部 / 187
16.3 基礎接合部 / 193
16.4 合成混凝土撓曲構材水平剪力傳遞 / 196
16.5 托架及梁托 / 198
第十七章 混凝土結構用錯桂 / 205
17.1 範圍 / 205
17.2 一般需求 / 206
17.3 設計限制 / 208
17.4 需求 / 209
17.5 設計 / 209
17.6 拉力 / 218
17.7 剪力 / 231
17.8 拉力和剪力互制作用 / 240
17.9 避兔劈裂破壞之邊臣、間臣和厚 需求 / 241
17.10 錯桂耐震設計需求 / 243
17.11 具剪力樟之基板 / 248
第十八章 耐震結構物 / 255
18.1 範圍 / 255
18.2 通則. / 255
18.3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梁 / 260
18.4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柱 / 266
18.5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接頭 / 271
18.6 預鑄特殊抗彎矩構架 / 275
18.7 特殊結構牆 / 278
18.8 預鑄特殊結構牆 / 300
18.9 橫隔板與相架 / 300
18.10 基礎 / 306
18.11 非抵抗地震力系統之構材 / 312
第十九章 混凝土:設計與耐久性要求 / 317
19.1 範圍 / 317
19.2 混凝土設計性質 / 317
19.3 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 320
19.4 灌漿材料之耐久性要求 / 329
第二十章 鋼筋性質、耐久性及埋置物 / 331
20.1 範圍 / 331
20.2 非預力鋼筋及鋼線 / 331
20.3 預力鋼絞線、鋼線、鋼棒 / 335
20.4 合成柱用結構鋼、鋼管及鋼筒 / 341
20.5 鋼筋之耐久性規定 / 342
20.6 埋置物 / 347
第二十一章 折減因數 / 349
21.1 範圍 / 349
21.2 結構混凝土構材及接頭之折減因數 / 349
第二十二章 斷面 / 355
22.1 範圍 / 355
22.2 彎矩與軸力之設計假設 / 355
22.3 撓曲 / 357
22.4 軸力或撓曲與軸力組合 / 358
22.5 單向剪力 / 359
22.6 雙向剪力 / 369
22.7 扭力 / 376
22.8 支承 / 386
22.9 剪力摩擦 / 388
第二十三章 壓拉桿方法 / 393
23.1 範圍 / 393
23.2 通則 / 394
23.3 設計 / 399
23.4 壓桿 / 399
23.5 最少分布鋼筋 / 401
23.6 壓桿鋼筋細則 / 402
23.7 拉桿 / 403
23.8 拉桿鋼筋細則 / 403
23.9 節點區 / 404
23.10 彎曲鋼筋節點 / 405
23.11 採壓拉桿方法之耐震設計 / 408
第二十四章 使用性要求 / 411
24.1 範圍 / 411
24.2 使用等級重力載重引致之撓 / 411
24.3 單向板及梁中撓曲鋼筋之分布 / 416
24.4 收縮與溫 鋼筋 / 419
24.5 預力混凝土受撓構材之容許應力 / 420
第二十五章/鋼筋細節 425
25.1 範圍 / 425
25.2 鋼筋最小間臣 / 425
25.3 標準彎甜、耐震彎甜、繫筋及最小彎曲內直徑 / 427
25.4 鋼筋之伸展 / 429
25.5 鋼筋續接 / 449
25.6 束筋 / 455
25.7 橫向鋼筋 / 456
25.8 後拉預力之錯定器與續接器 / 466
25.9 後拉預力鋼腿錯定區 / 466
第二十六章 設計圖說及檢驗 / 477
26.1 範圍 / 477
26.2 設計標準/ 478
26.3 構材資料/ 478
26.4 混凝土材料及拌成物要求/ 479
26.5 混凝土生產與施工/ 489
26.6 鋼筋材料和施工要求/ 495
26.7 混凝土錯定/ 504
26.8 埋置物/ 505
26.9 預鑄混凝土附加要求/ 506
26.10 預力混凝土附加要求/ 507
26.11 模板 / 508
26.12 硬固混凝土評估與驗收/ 510
26.13 檢驗 / 515
第二十七章 既有結構物 評估 / 517
27.1 範圍 / 517
27.2 通則 / 517
27.3 分析法評估 / 518
27.4 載重試驗法評估 / 519
27.5 單向載重試驗程序 / 521
27.6 往復載重試驗程序 / 523
解說之參考文獻 / 525
附篇A 使用非線性反應歷時分析進行設計驗證 / 561
A.1 符號與專有名詞/ 561
A.2 範圍 / 561
A.3 總則 / 562
A.4 地震歷時 / 562
A.5 載重因數與組合 / 563
A.6 建模與分析/ 563
A.7 行為分類與臨界狀態/ 563
A.8 有效勁/ 564
A.9 預期材料/ 567
A.10 位移控制行為之接受準則 / 567
A.11 控制行為之預期/ 569
A.12 加強之細部配置要求/ 570
A.13 特殊結構審查/ 571
原價:
1000
售價:
900
現省:
100元
立即查看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00)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00)
作者: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2011/11/00
ISBN:9789576554919
內容簡介
混凝土結構可單一或配合其他建材,建造各種土木工程結構體與建築物。鋼筋混凝土結構體具有耐火功能及外型之可塑性外,在建造過程之延續性與結合性亦為其他建材所不及,故而鋼筋混凝土已為最廣泛應用的土木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之組成為鋼筋、水泥、碎石、砂及水等諸多原始材料,所以鋼筋混凝土結構之設計與施工,均需經過繁複的產製程序方得完成,所以相關的規格與規範之制訂就非常重要。
目錄
第一章 總 則
1.1 符號
1.2 範圍
1.3 設計原則
1.4 載重
1.5 材料
1.6 設計與施工之配合
1.7 混凝土規定抗壓強度
1.8 鋼筋強度限制
1.9 彈性模數
1.10 設計圖說
第二章 分析與設計
2.1 符號
2.2 強度設計法
2.3 設計強度
2.4 設計載重
2.5 分析方法
2.6 ?續受撓構材負彎矩之調整
2.7 勁度
2.8 跨度
2.9 柱
2.10 活載重之分佈
2.11 撓度之控制
2.12 T型梁構造
2.13 ?柵版構造
第三章 撓曲與軸力
3.1 符號
3.2 範圍
3.3 設計基本假設
3.4 設計通則
3.5 受撓構材之橫支撐間距
3.6 受撓構材之最少鋼筋量
3.7 梁與單向版內受撓鋼筋分佈
3.8 深梁
3.9 受壓構材之設計尺寸
3.10 受壓構材之鋼筋限制
3.11 受壓構材之長細效應
3.12 彎矩放大法-通則
3.13 彎矩放大法-無側移構架
3.14 彎矩放大法-有側移構架
3.15 支承版系之受軸力構材
3.16 合成受壓構材
3.17 承壓強度
第四章 剪力與扭力
4.1 符號
4.2 剪力強度
4.3 輕質?料混凝土
4.4 非預力構材之混凝土剪力計算強度
4.5 預力構材之混凝土剪力計算強度
4.6 剪力鋼筋之設計
4.7 扭力設計
4.8 剪力摩擦
4.9 深梁
4.10 托架之特殊規定
4.11 牆之特殊規定
4.12 彎矩傳遞至柱
4.13 版及基腳之特殊規定
第五章 鋼筋之伸展與續接
5.1 符號
5.2 鋼筋之伸展-通則
5.3 受?竹節鋼筋與麻面鋼線之伸展
5.4 受壓竹節鋼筋與麻面鋼線之伸展
5.5 成束鋼筋之伸展
5.6 受?鋼筋標準彎鉤之伸展
5.7 機械式錨定
5.8 受?銲接麻面鋼線網之伸展
5.9 受?銲接光面鋼線網之伸展
5.10 預力鋼絞線之伸展
5.11 受撓鋼筋之伸展-通則
5.12 正彎矩鋼筋之伸展
5.13 負彎矩鋼筋之伸展
5.14 腹筋之伸展
5.15 鋼筋之續接-通則
5.16 受?竹節鋼筋及麻面鋼線之續接
5.17 受壓竹節鋼筋之續接
5.18 柱筋續接之特別規定
5.19 受?銲接麻面鋼線網之搭接
第六章 雙向版系
6.1 符號
6.2 範圍
6.3 定義
6.4 版之鋼筋
6.5 版之開孔
6.6 設計步驟
6.7 直接設計法
6.8 相當構架法
第七章 牆
7.1 符號
7.2 範圍
7.3 通則
7.4 最少鋼筋量
7.5 牆作受壓構材之設計
7.6 牆之經驗設計法
7.7 非承重牆
7.8 牆作地梁之設計
7.9 牆具長細效應之替代設計
第八章 基 腳
8.1 符號
8.2 範圍
8.3 載重與反力
8.4 支承圓形或正多邊形之柱或墩柱之基腳
8.5 基腳彎矩
8.6 基腳剪力
8.7 基腳鋼筋之伸展
8.8 基腳之最小厚度
8.9 柱、牆或墩柱底部力之傳遞
8.10 斜面或階式基腳
8.11 聯合基腳與筏基
第九章 預鑄混凝土構材
9.1 符號
9.2 範圍
9.3 通則
9.4 構材間作用力之分佈
9.5 構材設計
9.6 結構整體性
9.7 接合與支承設計
9.8 混凝土澆注後埋設物
9.9 標記
9.10 儲放、搬運及吊裝
9.11 預鑄混凝土構材之強度評估
第十章 合成混凝土受撓構材
10.1 符號
10.2 範圍
10.3 通則
10.4 支撐
10.5 垂直剪力強度
10.6 水平剪力強度
10.7 傳遞水平剪力之繫筋
第十一章 預力混凝土
11.1 符號
11.2 範圍
11.3 通則
11.4 假設
11.5 受撓構材之使用性需求
11.6 預力鋼筋之容許應力
11.7 預力損失
11.8 撓曲強度
11.9 受撓構材之鋼材量限制
11.10 最少黏裹鋼筋
11.11 靜不定結構
11.12 承受撓曲與軸力之預力混凝土受壓構材
11.13 預力版系
11.14 後?預力鋼腱錨定區
11.15 無黏裹預力鋼筋之防蝕
11.16 後?法套管
11.17 黏裹預力鋼腱之灌漿
11.18 預力鋼筋之保謢
11.19 預力之施加及測定
11.20 後?預力之錨定器與續接器
11.21 外置後?法預力
第十二章 薄殼與摺版
12.1 符號
12.2 範圍及定義
12.3 分析及設計
12.4 材料之規定強度
12.5 薄殼內鋼筋
12.6 施工
第十三章 設計細則
13.1 符號
13.2 鋼筋
13.3 標準彎鉤
13.4 最小彎曲內直徑
13.5 鋼筋間距之限制
13.6 鋼筋之保護層
13.7 柱筋細則
13.8 接頭
13.9 受壓構材之橫向鋼筋
13.10 受撓構材之橫向鋼筋
13.11 乾縮與溫度鋼筋
13.12 結構整體性之要求
13.13 混凝土中管道之埋設
13.14 接縫
13.15 混凝土?版之表面修飾
第十四章 結構物之強度評估
14.1 符號
14.2 強度評估通則
14.3 分析所需構材尺寸與材料性質之決定
14.4 載重試驗程序
14.5 載重準則
14.6 認可準則
14.7 ?低使用載重之核定
14.8 安全措施
第十五章 耐震設計之特別規定
15.1 符號
15.2 定義
15.3 通則
15.4 構架內之撓曲構材
15.5 構架內承受撓曲與軸向載重之構材
15.6 構架之接頭
15.7 預鑄抗彎矩構架
15.8 結構牆與?接梁
15.9 橫膈版與桁架
15.10 基礎
15.11 構架內非抵抗地震力之構材
第十六章 純混凝土構材
16.1 符號
16.2 通則
16.3 限制條件
16.4 接縫
16.5 設計方法
16.6 強度設計
16.7 牆
16.8 基腳
16.9 墩柱
16.10 預鑄構材
16.11 耐震結構中之基礎
附篇A 壓拉桿模式
A.1 符號
A.2 定義
A.3 壓?桿模式設計程序.
A.4 壓桿強度A.5 ?桿強度
A.6 節點區強度
附篇B 鋼筋(含預力)混凝土受撓曲與軸力構材替代設計規定.
B.1 符號及範圍
B.2.6 非預力?續受撓構材負彎矩之調整
B.3.4 設計通則
B.11.2 範圍
B.11.9 受撓構材之鋼筋限制
B.11.11 靜不定結構
附篇C 強度折減因數與設計載重之替代值
C.1 符號及通則
C.2.3 設計強度
C.2.4 設計載重
附篇D 混凝土結構用錨栓
D.1 符號
D.2 定義
D.3 範圍
D.4 一般
立即查看
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手冊= Design guideline for high-strength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手冊(第二版)
ISBN13:9789576555688
出版社:科技圖書
作者: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中華民國地震工程學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編
裝訂/頁數:平裝/120頁
規格:26cm*19cm*0.9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2/12/17
中文圖書分類:房屋建築學
內容簡介
本「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手冊」主要適用於建築工程,是針對設計強度超越台灣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適用範圍之材料提供設計指引,鋼筋與混凝土設計上限分別為690 (790)與100 MPa。本第二版設計手冊主要以國內第一版手冊與2023年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為基礎,更進一步檢討其高強度材料應用於耐震設計的適用性,主要聚焦在高強度混凝土與鋼筋之材料規格、特性與限制,提出梁及柱構件、梁柱接頭、剪力牆、與連接梁的耐震設計適用建議,且檢視鋼筋的握裹、錨定(彎鉤與擴頭)伸展與續接的耐震細部設計建議,最後摘要列表兩版手冊與現行規範規定的差異,以方便讀者參考與比較。若適用,工程界可使用本手冊作為申請「建築新技術新工法新設備及新材料認可」的送審參考文件;另視其適用性,讀者亦可應用本手冊之設計建議於其他工程,如橋樑工程等。
本書特色
第二版「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手冊」,係針對設計強度超越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適用範圍之材料提供設計指引,鋼筋與混凝土材料強度應用上限分別為790與100 MPa。
目錄
序(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理事長 邱建國博士)
序(中華民國地震工程學會理事長、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周中哲博士)
序(台灣新型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研究團隊 林克強博士)
摘要
符號與名詞定義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前言
簡介
設計手冊應用範圍與制定
第一章 總則
1.1 依據
1.2 新材料新工法認可
1.3 引用標準
第二章 材料性質
2.1 混凝土
2.1.1 組成材料
2.1.2 材料之準備與貯存
2.1.3 配比與試拌
2.1.4 品質控制
2.1.5 彈性模數
2.1.6 特殊用途規定
2.2 鋼筋
2.2.1 鋼筋規格
2.2.2 鋼筋機械式續接與端部錨定配件
2.3 混凝土與鋼筋材料設計強度比
第三章 梁相關規定
3.1 適用範圍
3.2 撓曲強度
3.3 剪力強度
3.3.1 需求剪力
3.3.2 剪力強度設計
3.4 細部設計
3.4.1 縱向鋼筋
3.4.2 橫向鋼筋
3.5 裂縫控制
3.5.1 適用範圍
3.5.2 使用載重下之剪力裂縫控制
3.5.3 使用載重下之撓曲裂縫控制
第四章 柱相關規定
4.1 適用範圍
4.2軸力與撓曲強度
4.2.1 斷面極限狀態與混凝土壓力區矩型應力塊
4.2.2 軸力強度
4.2.3 軸力與彎矩聯合作用之強度
4.3 剪力強度
4.3.1 剪力強度需求
4.3.2 最大可能彎矩強度
4.3.3 混凝土與橫向鋼筋強度上限
4.3.4 構材剪力強度
4.3.5 混凝土剪力強度
4.3.6 橫向鋼筋之剪力強度
4.4 圍束作用
第五章 梁柱接頭相關規定
5.1 適用範圍
5.2 剪力強度
5.2.1 接頭設計剪力
5.2.2 標稱剪力強度
5.3 接頭箍筋
5.4 接頭鋼筋伸展與錨定
5.4.1 梁主筋貫穿梁柱接頭之最小柱尺度
5.4.2 梁主筋終止於接頭內之伸展長度
第六章 結構牆與連接梁
6.1 適用範圍
6.2 結構牆
6.2.1 設計強度
6.2.1.1 軸力與彎矩
6.2.1.2 剪力
6.2.2 特殊邊界構材設計
6.2.3 特殊邊界構材細部要求
6.2.4 非特殊邊界構材要求
6.2.5 其他配筋細部
6.3 剪力連接梁
第七章 鋼筋伸展與續接
7.1 適用範圍
7.2 鋼筋伸展
7.2.1 鋼筋之直線伸展
7.2.2 標準彎鉤鋼筋之伸展
7.2.3 擴頭鋼筋之伸展
7.3 鋼筋續接
第八章 設計規定差異比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