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100 土木國家考試 試題詳解 | |||
作者: | 九華文教機構 編著 | |||
ISBN: | 9789868130081 | |||
出版社: | 九樺 | |||
#考試用書
#專技(含司特)證照 #土木工程 |
定價: | ||||
售價: | 347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上冊) 作者: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2012/02/00 ISBN:9789576554940 內容簡介 內政部營建署已於100年6月9日公告我國新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並於100年7月1日正式實施。為配合內政部新版國家規範之推廣應用,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特別於今100年配合出版一套叢書,包含設計規範、教科書、構件設計例,及整體結構設計例,共計四冊,以闡述國家新版規範,便於工程界使用。 本書「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上冊」內容主要係在說明鋼筋混凝土結構之設計應用方式,包含第一部份之各構件設計範例與第二部份之設計圖表。其中各設計範例之演算均依(土木401-100)設計規範之規定及(土木406-100)學術原理之考量,書中除詳細解說混凝土結構各構件設計計算方式與詳列推衍過程外,並註明規範出處,讓工程師可按跡循蹤,快速掌握結構原理之考量與新版設計規範之使用。至於建築結構相關流程圖及整體設計例部份,尚可參考「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下冊」一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00) 作者: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2011/11/00 ISBN:9789576554919 內容簡介 混凝土結構可單一或配合其他建材,建造各種土木工程結構體與建築物。鋼筋混凝土結構體具有耐火功能及外型之可塑性外,在建造過程之延續性與結合性亦為其他建材所不及,故而鋼筋混凝土已為最廣泛應用的土木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之組成為鋼筋、水泥、碎石、砂及水等諸多原始材料,所以鋼筋混凝土結構之設計與施工,均需經過繁複的產製程序方得完成,所以相關的規格與規範之制訂就非常重要。 目錄 第一章 總 則 1.1 符號 1.2 範圍 1.3 設計原則 1.4 載重 1.5 材料 1.6 設計與施工之配合 1.7 混凝土規定抗壓強度 1.8 鋼筋強度限制 1.9 彈性模數 1.10 設計圖說 第二章 分析與設計 2.1 符號 2.2 強度設計法 2.3 設計強度 2.4 設計載重 2.5 分析方法 2.6 ?續受撓構材負彎矩之調整 2.7 勁度 2.8 跨度 2.9 柱 2.10 活載重之分佈 2.11 撓度之控制 2.12 T型梁構造 2.13 ?柵版構造 第三章 撓曲與軸力 3.1 符號 3.2 範圍 3.3 設計基本假設 3.4 設計通則 3.5 受撓構材之橫支撐間距 3.6 受撓構材之最少鋼筋量 3.7 梁與單向版內受撓鋼筋分佈 3.8 深梁 3.9 受壓構材之設計尺寸 3.10 受壓構材之鋼筋限制 3.11 受壓構材之長細效應 3.12 彎矩放大法-通則 3.13 彎矩放大法-無側移構架 3.14 彎矩放大法-有側移構架 3.15 支承版系之受軸力構材 3.16 合成受壓構材 3.17 承壓強度 第四章 剪力與扭力 4.1 符號 4.2 剪力強度 4.3 輕質?料混凝土 4.4 非預力構材之混凝土剪力計算強度 4.5 預力構材之混凝土剪力計算強度 4.6 剪力鋼筋之設計 4.7 扭力設計 4.8 剪力摩擦 4.9 深梁 4.10 托架之特殊規定 4.11 牆之特殊規定 4.12 彎矩傳遞至柱 4.13 版及基腳之特殊規定 第五章 鋼筋之伸展與續接 5.1 符號 5.2 鋼筋之伸展-通則 5.3 受?竹節鋼筋與麻面鋼線之伸展 5.4 受壓竹節鋼筋與麻面鋼線之伸展 5.5 成束鋼筋之伸展 5.6 受?鋼筋標準彎鉤之伸展 5.7 機械式錨定 5.8 受?銲接麻面鋼線網之伸展 5.9 受?銲接光面鋼線網之伸展 5.10 預力鋼絞線之伸展 5.11 受撓鋼筋之伸展-通則 5.12 正彎矩鋼筋之伸展 5.13 負彎矩鋼筋之伸展 5.14 腹筋之伸展 5.15 鋼筋之續接-通則 5.16 受?竹節鋼筋及麻面鋼線之續接 5.17 受壓竹節鋼筋之續接 5.18 柱筋續接之特別規定 5.19 受?銲接麻面鋼線網之搭接 第六章 雙向版系 6.1 符號 6.2 範圍 6.3 定義 6.4 版之鋼筋 6.5 版之開孔 6.6 設計步驟 6.7 直接設計法 6.8 相當構架法 第七章 牆 7.1 符號 7.2 範圍 7.3 通則 7.4 最少鋼筋量 7.5 牆作受壓構材之設計 7.6 牆之經驗設計法 7.7 非承重牆 7.8 牆作地梁之設計 7.9 牆具長細效應之替代設計 第八章 基 腳 8.1 符號 8.2 範圍 8.3 載重與反力 8.4 支承圓形或正多邊形之柱或墩柱之基腳 8.5 基腳彎矩 8.6 基腳剪力 8.7 基腳鋼筋之伸展 8.8 基腳之最小厚度 8.9 柱、牆或墩柱底部力之傳遞 8.10 斜面或階式基腳 8.11 聯合基腳與筏基 第九章 預鑄混凝土構材 9.1 符號 9.2 範圍 9.3 通則 9.4 構材間作用力之分佈 9.5 構材設計 9.6 結構整體性 9.7 接合與支承設計 9.8 混凝土澆注後埋設物 9.9 標記 9.10 儲放、搬運及吊裝 9.11 預鑄混凝土構材之強度評估 第十章 合成混凝土受撓構材 10.1 符號 10.2 範圍 10.3 通則 10.4 支撐 10.5 垂直剪力強度 10.6 水平剪力強度 10.7 傳遞水平剪力之繫筋 第十一章 預力混凝土 11.1 符號 11.2 範圍 11.3 通則 11.4 假設 11.5 受撓構材之使用性需求 11.6 預力鋼筋之容許應力 11.7 預力損失 11.8 撓曲強度 11.9 受撓構材之鋼材量限制 11.10 最少黏裹鋼筋 11.11 靜不定結構 11.12 承受撓曲與軸力之預力混凝土受壓構材 11.13 預力版系 11.14 後?預力鋼腱錨定區 11.15 無黏裹預力鋼筋之防蝕 11.16 後?法套管 11.17 黏裹預力鋼腱之灌漿 11.18 預力鋼筋之保謢 11.19 預力之施加及測定 11.20 後?預力之錨定器與續接器 11.21 外置後?法預力 第十二章 薄殼與摺版 12.1 符號 12.2 範圍及定義 12.3 分析及設計 12.4 材料之規定強度 12.5 薄殼內鋼筋 12.6 施工 第十三章 設計細則 13.1 符號 13.2 鋼筋 13.3 標準彎鉤 13.4 最小彎曲內直徑 13.5 鋼筋間距之限制 13.6 鋼筋之保護層 13.7 柱筋細則 13.8 接頭 13.9 受壓構材之橫向鋼筋 13.10 受撓構材之橫向鋼筋 13.11 乾縮與溫度鋼筋 13.12 結構整體性之要求 13.13 混凝土中管道之埋設 13.14 接縫 13.15 混凝土?版之表面修飾 第十四章 結構物之強度評估 14.1 符號 14.2 強度評估通則 14.3 分析所需構材尺寸與材料性質之決定 14.4 載重試驗程序 14.5 載重準則 14.6 認可準則 14.7 ?低使用載重之核定 14.8 安全措施 第十五章 耐震設計之特別規定 15.1 符號 15.2 定義 15.3 通則 15.4 構架內之撓曲構材 15.5 構架內承受撓曲與軸向載重之構材 15.6 構架之接頭 15.7 預鑄抗彎矩構架 15.8 結構牆與?接梁 15.9 橫膈版與桁架 15.10 基礎 15.11 構架內非抵抗地震力之構材 第十六章 純混凝土構材 16.1 符號 16.2 通則 16.3 限制條件 16.4 接縫 16.5 設計方法 16.6 強度設計 16.7 牆 16.8 基腳 16.9 墩柱 16.10 預鑄構材 16.11 耐震結構中之基礎 附篇A 壓拉桿模式 A.1 符號 A.2 定義 A.3 壓?桿模式設計程序. A.4 壓桿強度A.5 ?桿強度 A.6 節點區強度 附篇B 鋼筋(含預力)混凝土受撓曲與軸力構材替代設計規定. B.1 符號及範圍 B.2.6 非預力?續受撓構材負彎矩之調整 B.3.4 設計通則 B.11.2 範圍 B.11.9 受撓構材之鋼筋限制 B.11.11 靜不定結構 附篇C 強度折減因數與設計載重之替代值 C.1 符號及通則 C.2.3 設計強度 C.2.4 設計載重 附篇D 混凝土結構用錨栓 D.1 符號 D.2 定義 D.3 範圍 D.4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