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288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台灣殯葬教育十年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暨尉遲淦教授榮退桃李紀念文集 系列名:生命關懷事業叢書 ISBN13:9789862983461 出版社:揚智文化 作者:王夫子-;王慧芬-主編 裝訂/頁數:平裝/464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0/06/01 中國圖書分類:慶弔有關行業 內容簡介 台灣殯葬教育發展,因有前瞻者與先行者開疆闢地,投入心力於殯葬教育與殯葬專業服務等相關領域,才得以促成現今殯葬國家證照制度、禮儀師制度,確立了殯葬的專業性。本論文集集結了殯葬教育界的先驅者、學者與專家們,共同針對台灣十年以來殯葬教育發展進行回顧與未來展望。環繞「殯葬教育」主軸,學者專家們分別針對四大主題進行探討與研究﹕一、殯葬教育歷史沿革回顧﹔二、殯葬教育變革與創新﹔三、殯葬專業管理與禮儀師制度﹔四、殯葬教育課程活動的研究與規劃等層面。透過各位專家學者的經驗分享、專題研究,重新詮釋、再建構,抑或提出前瞻性的引導,相信除了提供國家禮儀師們一個自我提升與精進方向指引,也能讓一般大眾讀者們對台灣殯葬或殯葬教育有較為全面與宏觀的認識。 目錄 序 i 1.現代殯葬教育與現代殯葬行業─王夫子關於早期殯葬辦學的回顧/王夫子 1 一、殯葬辦學時的行業背景 2 二、從事現代殯葬教育的經過 4 三、創辦現代殯葬教育之社會意義 8 四、結語 10 2.民族殯葬的本體傳承、教育意義與話語權力─兼談南洋華人殯葬維續傳統的實踐經驗/王琛發 11 一、華人殯葬:傳統實踐建構起本體認知 12 二、南洋華人:本土演變延續了文化傳承 16 三、維護傳統:禮儀教化保證著話語主權 19 3.殯葬產業經營管理研究方法論:近二十年回溯性研究/王士峰 25 一、前言 26 二、殯葬產業價值鏈架構的建立(2001年) 27 三、殯葬產業經營管理關鍵成功因素法(2008年) 30 四、殯葬產業策略矩陣(2012年) 35 五、殯葬產業管理發展架構(2016年) 39 六、殯葬經營管理個案研究法(2017年) 41 4.殯葬教育面面觀/鈕則誠 49 一、親見知識 50 二、高等教育 50 三、入行資格 51 四、專業訓練 52 五、生命智慧 53 5.「殯葬管理與生命教育研究」課程之相關教材研發與出版概述/黃有志 7 一、前言 56 二、《如何向今生說再見:預約人生的落幕》 57 三、《如何向人生邀幸福:擁抱幸福人生的方法》 58 四、《如何向婚姻尋美滿:婚姻中的「柴米哲學」》 60 五、《綠野仙終:生命教育與環保自然葬》 62 六、《生命慶典嘉年華:生命教育與傳統節日》 64 七、《寵愛一生:生命教育與寵物關懷》 67 八、《活出環境好風水:生命教育與環境關懷》 69 九、《生命教育輔助教材:美麗的告別與再見了小桃》 71 十、《生命的暗夜與曙光》(生命教育的教學用DVD) 72 十一、結語 73 6.我和殯葬教育的偶然與必然/尉遲淦 75 一、前言 76 二、偶然的機運 77 三、機運的發展 80 四、堅持之下的必然 85 五、結語 88 7.台灣地區殯葬設施建築空間設計/馮月忠 93 一、前言 94 二、台灣地區喪葬活動空間 94 三、國內外殯葬設施建築空間 99 四、台灣地區現行殯葬設施問題及建議 116 五、結語 123 8.從殯葬行政管理角度規劃殯葬教育學科/譚維信 125 一、殯葬教育概述 126 二、殯葬教育學科設計分析 126 三、殯葬教育的歷程 127 四、殯葬教育實施的對象 128 五、殯葬行政管理學科教育 129 六、殯葬政策與法規學科 130 七、殯葬設施學科 131 八、殯葬服務業評鑑學科 140 九、結語 145 9.殯葬教育科系生關經營十年路/邱達能 147 一、前言 148 二、從籌備到設立 151 三、從設立到初步發展 152 四、從初步發展到領導品牌地位的奠定 156 五、結語 159 10.殯葬專業教育中的生死觀課程/李慧仁 161 一、前言 162 二、孔子的殯葬生死觀與影響 163 三、台灣殯葬專業教育的發展與困境 167 四、尉遲淦的殯葬生死觀與影響 170 五、殯葬生死觀授課方法建議 174 六、結語 179 11.殯葬教育理論與創新課程規劃─死亡體驗虛擬教學設計/林龍溢 183 一、前言 184 二、不同模式的死亡體驗 188 三、死亡體驗虛擬教學設計 195 四、預期成效與結語 200 12.生命關懷些許事/陳旭昌 203 一、長路 204 二、改革的年代 208 三、變動 212 四、殯葬怎麼了? 216 五、驚異奇航 220 六、五花八門的業務 224 七、從人與環境的關係開始 227 八、轉換視角 230 九、另一種人生選擇 233 十、人間彩虹 237 13.從業界的人員培訓看殯葬教育/英俊宏 239 一、業界的殯葬教育 240 二、業界統整之禮儀服務動作規範 244 三、禮儀師的養成 253 四、學校的生命關懷事業教育 256 五、結語 258 14.殯葬教育心思維/李明田 263 一、前言 264 二、殯葬產業與教育 264 三、殯葬教育四要素 265 四、結語 268 15.公司治理下的禮儀師專業認同─以某公司為例/曹聖宏 269 一、前言 270 二、公司治理的發展與禮儀師專業認同的共識 271 三、研究方法 275 四、個案公司禮儀師專業認同的展演 276 五、結語 282 16.略論道教拔度儀式中「道士戲」的儒家思想/張譽熏 287 一、前言 288 二、道士戲故事情節 290 三、道士戲中的儒家孝道、三綱五常觀 296 四、結語 305 17.從蔡元培〈美育實施的方法〉談現代殯葬改革/涂進財 309 一、前言 310 二、儒家尊禮崇孝喪葬思想 311 三、墨家節葬短喪思想 313 四、秦漢厚葬之風 314 五、蔡元培〈美育實施的方法〉對當代喪葬之啟發與實踐 317 六、結語 320 18.遺體處理人性關懷之探討/黃勇融 323 一、前言 324 二、遺體處理範疇與定義 324 三、人性關懷與遺體照顧 327 四、遺體處理人性關懷探討 328 五、結論 332 19.台灣禮儀師文化與定位/詹鎵齊 335 一、前言 336 二、文獻回顧 338 三、生命倫理與文化 340 四、禮儀師的定位 346 五、結語 349 20.解脫生死─以慧遠的「形盡神不滅論」及其淨土思想與修持為核心/徐廷華 355 一、前言 356 二、形盡神不滅論對淨宗念佛的意義 356 三、慧遠淨土信仰的基礎在其深信因果報應及神不滅論 364 四、慧遠與善導之淨土思想 365 五、結語 370 21.星雲大師與一行禪師佛教教育思想之探究/阮氏秋霜(釋慧如) 373 一、前言 374 二、當代佛教教育思想之淵源與需要 374 三、星雲大師佛教教育思想的理念與實踐 379 四、一行禪師的佛教教育思想之理念與實踐 388 五、大師與禪師佛教教育思想之分析 398 六、結語 410 22.試論孟子生死觀對苗栗縣原住民生命之啟發/蔣意雄 415 一、前言 416 二、孟子生死觀 417 ...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完整的對銀行法相關之實務見解加以整理,並將過去累積的教學心得,形諸文字。目前銀行法中,有問題的條文頗多,可能有大幅翻修的必要,筆者也會將自己的評論寫入書中,供作修法參考。 雖然銀行法不是法律系的傳統考科,卻幾乎是所有銀行招聘新人時的必考科目,需要學習本科的學子,遍及所有科系,筆者亦希望本書內容能滿足讀者此一需求。只要是仍有效力或雖已廢止但仍有影響力的實務見解,本書均加以收錄,並盡量製作相關之比較表格,希冀能足以作為銀行從業人員之工具書之用。 【目錄】 自序 i 1 緒論 1 1.1 立法沿革 1 1.2 立法目的 3 1.3 名詞解釋 4 2 主管機關及其職權 71 2.1 主管機關 71 2.2 金融檢查 73 2.3 內部控制制度 79 2.4 國際合作 93 2.5 對經營不健全之銀行得採取之措施 94 2.6 概括裁罰條款 97 2.7 裁罰機關 98 2.8 裁罰資訊揭露 99 2.9 地下主管機關(中央銀行) 100 3 銀行之設立與變更 103 3.1 銀行之種類與名稱 103 3.2 銀行之設立 106 3.3 申報事項之變更 114 4 銀行業務範圍 115 4.1 銀行種類與業務概述 115 4.2 本國銀行業務範圍總表 118 4.3 專屬業務 120 4.4 非專屬業務 138 4.5 資金籌措(發行金融債券) 159 4.6 業務項目比較 160 4.7 新種業務之開發 165 5 銀行業務規範 171 5.1 收受存款業務之規範 171 5.2 授信業務之規範 183 5.3 商業銀行及專業銀行兼營信託或證券業務之規範 223 5.4 其他規範 233 6 持股監理與大股東適格性審查 239 6.1 持股監理之立法沿革總表 239 6.2 規範標的 240 6.3 規範對象 241 6.4 大額持股通知門檻 247 6.5 大額持股申報門檻 248 6.6 大額持股核准門檻(大股東適格性審查) 249 7 人事規範 251 7.1 銀行從業人員收受不當利益之禁止 251 7.2 兼任限制 253 7.3 負責人之資格條件等應遵行事項 255 7.4 培育專業人才資金之提撥及運用 267 8 財務規範 269 8.1 承作無擔保放款及保證之限制 269 8.2 負債比率 270 8.3 流動準備比率 272 8.4 資本適足率 273 8.5 資訊揭露 280 8.6 盈餘公積之提列 284 8.7 大額虧損之申報 287 9 各種銀行與相關機構之規範 289 9.1 商業銀行 289 9.2 專業銀行 310 9.3 信託投資公司 315 9.4 存款保險組織 318 9.5 同業間借貸組織 319 9.6 經營貨幣市場業務之機構 320 9.7 經營信用卡業務之機構 321 9.8 資金移轉、帳務清算之金融資訊服務事業 323 9.9 徵信資料處理交換之服務事業 326 10 經營不善銀行之退場機制 327 10.1 派員接管 328 10.2 清理 339 10.3 其他必要之處置 350 10.4 聲請破產 351 10.5 依其他法律設立之銀行或金融機構之法律適用 352 11 銀行之勒令停業、解散與清算、合併 353 11.1 勒令停業 353 11.2 解散與清算 355 11.3 合併 356 12 外國銀行 357 12.1 外國銀行來台從事商業活動的模式 357 12.2 專撥境內營業所用之資金 360 12.3 外國銀行之業務範圍 361 12.4 收付款項之貨幣種類限制 363 12.5 準用條款 364 13 罰則 365 13.1 刑罰(金融犯罪) 365 13.2 行政罰 396 14 附則 401 14.1 專業法庭 401 14.2 依其他法律設立之銀行或金融機構之法律適用與管理 402 14.3 銀行法施行細則 404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一本平易近人的解剖學專書幫助你從『新解剖學』的高度看到肌筋膜經線的全景包含14支英文練習影片及冥想訓練 「動作中的解剖列車®」是瑞士art of motion Academy 的創辦人Karin Gurtner所研發的Slings Myofascial Training®(Slings肌筋膜訓練®)系統的基礎課程。 • Anatomy Trains®(解剖列車®)的創辦人Thomas W. Myers正式認可的課程。 • 適合各種身體工作者及運動專業人員學習解剖列車®的肌筋膜經線(myofascial meridians)概念和如何將其解剖學應用在動作中的重要課程。 Karin Gurtner期待透過這本平易近人的解剖專書,讓理解、體現和內化Thomas W. Myers《解剖列車身體地圖》的十二條肌筋膜經線,成為一趟引人入勝、實用且愉快的旅程。 一本解剖專書真的可以改變你的解剖嗎? 當你在「正確」的背景脈絡下進行研究時,人體的奇妙之處是引人入勝、無窮無盡,甚至是非常有趣的。 這是一種巧妙的大腦訓練,賦予我們敏捷且專注心智,而身體力行的學習可以提升身體功能並增強活力。 最後一點――也許也是反直覺的的一點――有意識的解剖學體驗可以帶來內心的自在。 因此現在最迫切的問題會是:什麼是「正確」的背景脈絡?答案取決於啟動你的思維、並激發你內在動力的關鍵是什麼。 如果能透過以資源為導向,來整合動作的視角以探索整體解剖學來點燃你的熱情,《動作中的解剖列車》會非常適合你。 稱一本解剖專書是你人生的轉捩點可能過於戲劇化,然而,若你能真正心領神會書裡的想法、概念和練習,本書將會為你的大腦、身體,或甚至你的人生帶來正面影響。 【目錄】 目錄第一部分肌筋膜經線2「上路」規則 6筋膜扇形車庫9特快車和平快車13動覺智慧14認識肌筋膜經線15筋膜動作特質 16本書使用指南18 第二部分淺背線22淺前線40側線58螺旋線80功能線104背功能線118前功能線120同側功能線122 手臂線126淺前手臂線140深前手臂線143淺背手臂線146深背手臂線148深前線152 第三部分 帶著輕鬆自如的肌筋膜步行和跑步186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但仍敬畏每一個部分192 參考文獻 194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電視是時代的窗口,也是社會脈動的映照。在網際網路尚未崛起前,電視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也一直分享著不同社會的情感。電視,同時也是拓展視野、豐富心靈的媒介,它不僅僅是娛樂工具,也是集體記憶的載體,對個人、對社會都影響深遠。由於傳播科技帶來網路化、數位化與行動化的變革,它更使得電視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政府的監管下,還需不斷地變革去迎接險峻的挑戰。 本書集結了著者近十年來已出版的台灣電視研究主題的論文。從台灣電視50年開始,回顧電視發展的社會意涵,提出「電視不逝,只是轉型」的觀察;並從研究數位化的主題,探討如何應用策展的理念,活化影音資料庫的契機。在台灣電視60年之際,著者從科技與社會變遷觀點,研究台灣電視新聞、電視節目的發展,以及NCC成立之後對電視內容的監理。 這本專書以台灣電視數十年的發展過程為背景,從社會、科技與監管角度切入,以文獻探討與內容分析方法,深究台灣電視的時代意義,提供宏觀的研究視野與豐富資料,是研究台灣電視的學術參考之一。 【目錄】 第一章 電視研究與系列著作 壹、電視研究的多元途徑 一、電視制度與政策研究(television institutions and policy studies) 二、電視內容與意識形態研究(television content and ideology studies) 三、電視閱聽人研究(television audience studies) 四、電視科技與社會變遷研究(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studies) 五、電視製作與文化生產研究(television production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studies) 貳、本書章節安排與研究取向 第二章 電視不逝,只是轉形-從科技觀點再論電視與社會的互動 壹、電視不老 貳、電視在台灣社會的發展-科技與政治、經濟及公民的角力 一、黨國壟斷、政治掛帥的廣播(broadcasting)大眾時期 二、解禁開放、經濟占領的窄播(narrowcasting)分眾時期 三、數位匯流、民眾參與的微播(microcasting)小眾時期 參、台灣社會與電視科技的使用-現代性的實踐與想像 肆、閱聽眾與電視使用-參與式文化興起 伍、結論-電視科技的必要性?第三章 數位化後電視影音資料庫之研究 壹、影音內容大量需求的時代 貳、電視台影音資料庫建置與應用 參、影音資料庫的活化與再利用 肆、應用策展(curation)作法活化電視台影音資料庫 伍、日本NHK與英國BBC活化影音資料庫案例 陸、結論第四章 24小時電視新聞頻道的發展與挑戰 壹、前言 貳、啟航-大眾傳播的電視新聞風平浪靜三台時期 參、揚帆-解禁後的分眾化電視新聞潮起潮落的多頻道時代 肆、出海-24小時電視新聞成為主流波濤洶湧惡化媒體生態 伍、海嘯-數位匯流排山倒海網路時代的電視新聞 陸、乘風破浪-電視新聞面對的挑戰與未來發展第五章 傳播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影響 壹、前言 一、電視是科技產物也是文化形式 二、從科技能供性觀察台灣電視節目60年 貳、錄影機與彩色電視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影響 一、錄影設備改善節目製作流程 二、彩色電視技術提升節目製作品質 參、有線電纜與衛星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的影響 一、有線電纜與衛星傳輸的科技能供性 二、有線與衛星科技衝擊電視節目的數量與製作品質 肆、數位化科技驅動電視節目製作轉型 一、數位化轉型帶來節目產製的全面挑戰 二、數位化加劇電視節目製作的困境 伍、數位匯流OTT衝擊電視節目收視與製作 一、匯流產物OTT的科技能供性 二、OTT改變收視習慣跨平台合製提升節目品質 陸、後電視時代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未來第六章 從NCC內容核處案例探討政府管制強度的演變與挑戰 壹、前言 一、電視內容「管」或「不管」都是難題 二、電視內容管制的學理基礎 貳、電視內容管制的研究範圍與內涵 一、電視內容管制機關的變遷 二、電視內容管制的相關規範 三、電視內容管制的規範類型 參、2006年至2023年電視內容核處案例分析 一、核處總案件與裁罰金額分析 二、核處案件中「警告vs.罰鍰」以及「一般頻道vs.新聞頻道」的比例 三、核處案件類型的分析 肆、由核處案例探究政府對電視內容管制強度的演變 一、管制強度演變-高度管制期、低度管制期、重點管制期 二、管制對象由財經類與綜合性頻道轉移到新聞頻道 三、從「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到「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 伍、數位匯流下電視內容管制的挑戰 一、電視內容管制、去管制與再管制,亟需與時俱進的法規 二、電視內容管制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