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易讀程式之美學 (1版)
作者: Boswell
版次: 1
ISBN: 9789862767191
出版社: O’REILLY
書籍開數、尺寸: 18.5x23x1.1
頁數: 220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資訊
#資訊科學與資訊系統
定價: 480
售價: 408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此書已為「絕版」無法下單! 請見諒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易讀程式之美學:提升程式碼可讀性的簡單法則 系列名:程式設計 ISBN13:9789862767191 替代書名:The Art of Readable Code 出版社:美商歐萊禮 作者:Dustin Boswell;Trevor Foucher 譯者:莊弘祥 裝訂/頁數:平裝/220頁 規格:23cm*18.5cm*1.3cm (高/寬/厚) 出版日:2013/04/30 中國圖書分類:電腦程式設計 內容簡介   本書主題是介紹如何寫出有高度可讀性的程式碼,主要概念是程式碼必需易於理解,更精 確地說,撰寫程式碼時應將他人理解程式碼所需的時間縮到最短。   本書使用許多不同程式語言的範例解釋這個概念,包含了 C++、Python、JavaScript 以及 Java;避開了程式語言的進階特性,即使不熟悉這些程式語言的讀者,也能夠輕易理解內 容(畢竟,可讀性概念大多與程式語言本身無關)。   本書各章節由程式設計的不同層面說明如何讓程式「更易於理解」,共分為四個部份;   表層改善   名稱、註解與美學:使用在每一行程式碼的簡單技巧。   簡化迴圈與邏輯   透過改善程式的迴圈、邏輯與變數,提高可讀性的方法。   重新組織程式碼   組織大區塊程式以及從函數層面解決問題的高階作法。   精選主題   將「易於理解」原則應用在測試以及大型資料結構的程式。 目錄 前言 1 程式碼應該易於理解 「更好」的意義? 可讀性基本定理 比較短的程式都比較好嗎? 最短理解所需時間與其他目標是否衝突 困難所在 第一部份 表層改善 2 富含資訊的名稱 選擇詞彙 避免 tmp 與 retval 之類的通用名稱 優先使用具體名稱而非抽象名稱 在名稱中加入額外資訊 名稱該有多長? 利用名稱格式加入更多意義 結語 3 不被誤解的名稱 範例:Filter() 範例:Clip(text, length) 包含邊界的極值優先使用 min 與 max 閉區間優先使用 first 與 last 半開放開區間優先使用 begin 與 end 布林值名稱 符合使用者的預期 範例:評估多個可用名稱 結語 4 美學 美學為何重要? 調整斷行讓程式更加一致與簡潔 使用方法(method)消除混亂 適當使用列對齊 選擇有意義的順序並堅守到底 將宣告組織成區塊 區分程式碼「段落」 個人風格與一致性 結語 5 認識註解 不該註解的部份 記錄自己的想法 為讀者設想 最後 - 避免作者區塊 結語 6 讓註解精確與簡潔 維持註解簡潔 避免模稜兩可的代名詞 修整草率的語句 精確描述函數行為 使用具代表性的輸入∕輸出範例 表達程式意圖 「函數參數名稱」的註解 使用訊息密集的詞彙 結語 第二部份 簡化迴圈與邏輯 7 提高控制流程可讀性 條件式中的條件順序 if/else 區塊順序 □: 條件式(也稱為「三元運算子」) 避免 do/while 迴圈 儘早由函數中返回 惡名昭彰的 goto 減少巢狀結構 能否理解執行流程? 結語 8 分解巨大表示式 解釋性變數 摘要變數 利用笛摩根定律 誤用捷徑邏輯 範例:與複雜邏輯搏鬥 分解巨大的敘述 另一個有創意的簡化手法 結語 9 變數與可讀性 消除變數 縮限變數的範圍(scope) 偏好單次寫入的變數 最後的範例 結語 第三部份 重新組織程式碼 10 抽離不相關子問題 說明範例:findClosestLocation() 純工具程式碼 其他通用程式碼 建立大量通用程式碼 專案專屬功能 簡化既有介面 依需求重塑介面 過猶不及 結語 11 一次一項工作 工作可以很小 從物件抽取數值 較大的範例 結語 12 將想法轉化為程式碼 清述描述邏輯 認識函式庫能提供的協助 在較大問題應用本方法 結語 13 撰寫較少程式碼 不開發那些功能 - 不會需要 詢問與分解需求 維持程式碼小而美 熟悉使用的函式庫 範例:用 Unix 工具代替撰寫程式 結語 第四部份 精選主題 14 測試與可讀性 讓測試易讀與維護 這些測試有何問題? 讓測試更易讀 讓錯誤訊息易讀 選擇良好的測試輸入 測試函數的命名 那些測試有何問題? 測試友善的開發 過度應用本原則 結語 15 「分∕時計數器」的設計與實作 問題說明 定義類別介面 第一次嚐試:粗略的解決方案 第二次嚐試:輸送帶式設計 第三次嚐試:時間區段(Time-Bucketed)設計 比較三種解決方案 結語 A 延伸閱讀 索引

為您推薦

拉近和大神之間的差距:從閱讀MyBatis原始程式碼開始

拉近和大神之間的差距:從閱讀MyBatis原始程式碼開始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880 售價: 748 現省: 132元
立即查看
這樣寫code好不好?辨識、分析、改善,寫出易讀易維護的程式碼

這樣寫code好不好?辨識、分析、改善,寫出易讀易維護的程式碼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程式要寫得好,不只是執行結果正確就好。 這些情況是否似曾相識? .過個週末就看不懂自己寫了什麼 code .修好一邊的 bug,另一邊就出新 bug .稍微調整功能,就必須地毯式檢查整個專案 【寫程式別再靠直覺和乖乖!】 只要建立優良的程式結構,就算交給其他人接手, 也可以快速地理解、維護、修改原始碼。 本書所傳授的,就是寫出「好程式」的「設計技巧」。 ◆辨識 - 資深軟體架構師的職場實際負面案例,親眼見證業界 bad code - 低內聚、密耦合、半熟物件、退化註解……認識壞結構就能一眼看破 ◆分析 - 防衛不足、功能分散、職責不清……分析主要弊病,對症下藥 - YAGNI、Tell, Don't Ask、單一責任、最小驚訝……認識設計原則,檢討程式碼 ◆改善 - 防衛子句、值物件、工廠類別、策略模式……各種技巧範例實際解決問題 - 學習地圖、職場心法無私分享,軟體設計不再是紙上談兵 程式人人都能寫,好程式卻是寥若晨星; 掌握軟體設計力,才能創造工程師的專業價值 & 不可取代性! 【目錄】 序言 第 1 章 瞭解不良構造的後果 1.1 意義不明的命名 1.2 難以理解的巢狀條件判斷結構 1.3 容易召喚各式各樣惡魔的資料類別 1.4 驅魔的基本 第 2 章 設計的第一步 2.1 選擇清楚表達功能的名稱 2.2 不重複使用變數,要為不同功能準備不同變數 2.3 不寫流水帳,把功能區分為函式 2.4 將相關的資料和邏輯統整到類別中 第 3 章 類別設計 ―串接一切的設計基礎― 3.1 設計時應確保類別能獨立運作 3.2 讓類別獨當一面的設計技巧 3.3 檢驗驅魔的效果 3.4 解決程式結構問題的設計模式 第 4 章 活用不可變性質 ―建立穩定的結果― 4.1 重複賦值 4.2 可變狀態帶來的意外後果 4.3 不可變和可變的處理方針 第 5 章 低內聚 ―七零八落的物件― 5.1 靜態函式的誤用 5.2 初始化函式的分散 5.3 通用工具類別(Common、Util) 5.4 使用引數回傳結果 5.5 過多的引數 5.6 成員變數串 第 6 章 條件判斷 ―解開迷宮般的流程控制― 6.1 巢狀條件判斷造成可讀性降低 6.2 大量重覆的 switch 6.3 重複、巢狀條件判斷 6.4 不要以型別判斷作為條件判斷 6.5 熟練運用介面是邁向中級者的第一步 6.6 旗標引數 第 7 章 集合 ―化解巢狀結構的結構化技術― 7.1 重覆製作集合原有的函式 7.2 迴圈內的巢狀條件判斷 7.3 低內聚的集合操作 第 8 章 密耦合 ―緊密糾纏、難分難解的結構― 8.1 密耦合與職責 8.2 密耦合的案例和解決方案 第 9 章 危害設計健全性的各種惡魔 9.1 死碼(Dead Code) 9.2 YAGNI 原則 9.3 魔法數字(magic number) 9.4 字串型別執著 9.5 全域變數 9.6 null 問題 9.7 例外的擱置 9.8 破壞設計秩序的元程式設計 9.9 套件的技術包裝法(技術驅動包裝) 9.10 複製貼上的範例程式碼 9.11 銀彈 第 10 章 名稱設計 ―讓人可以看透程式結構的名稱― 10.1 召來惡魔的名稱 10.2 設計名稱―目標式名稱設計 10.3 需要保持警覺的名稱事項 10.4 用途不明的名稱 10.5 導致構造大幅歪曲的名稱 10.6 和函式的位置格格不入的名稱 10.7 過度縮寫的名稱 第 11 章 註解 ―讓程式更穩定、更易修改的文字― 11.1 退化註解 11.2 用註解掩飾不良的命名 11.3 註解應標示用途及更改規格的注意事項 11.4 註解原則總結 11.5 註解文件 第 12 章 函式 ―優秀的類別必有優秀的函式― 12.1 使用同一類別的成員變數 12.2 以不可變為基礎以防止意外行為 12.3 只下令、不詢問 12.4 CQS(命令查詢分離) 12.5 引數 12.6 回傳值 第 13 章 建模 ―類別設計的基石― 13.1 容易陷入邪惡結構的 User 類別 13.2 模型的思考方式和理想的結構 13.3 不良模型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13.4 影響功能性的建模 第 14 章 重構 ―讓舊有程式碼脫胎換骨的技術― 14.1 重構的流程 14.2 以單元測試防止重構失誤 14.3 規格不明確時的分析方法 14.4 IDE 的重構功能 14.5 重構的注意事項 第 15 章 設計的意義與設計師的態度 15.1 本書所談論的設計問題 15.2 缺乏設計將導致開發效率下降 15.3 軟體與工程師的成長性 15.4 解決設計不良的問題 15.5 判斷程式碼好壞的軟體度量 15.6 程式碼的分析工具 15.7 設計目標與性價比 15.8 成為掌握時間的超能力者 第 16 章 克服職場的阻礙、實踐設計觀念與技術 16.1 溝通 16.2 設計 16.3 實作 16.4 審查 16.5 提升團隊的設計能力 第 17 章 軟體設計之旅的下一站 17.1 更進階的軟體設計書籍 17.2 提升設計技能的學習之路

原價: 630 售價: 567 現省: 63元
立即查看
AI讀心數:推薦系統演算法核心程式碼精通 (1版)

AI讀心數:推薦系統演算法核心程式碼精通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780 售價: 702 現省: 78元
立即查看
新譯易經讀本 (2版)

新譯易經讀本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50 售價: 405 現省: 45元
立即查看
臨床骨科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1版)

臨床骨科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臨床骨科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作者:楊榮森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6 條碼:9789863681274 簡介: 診治骨科之疾病,病史和身體檢查是最基本的資訊,而X光檢查則是評估骨骼疾病的重要利器,倘若未能適時診查及正確判讀,即可能造成患者更大的傷害。有鑑於此,台大醫院骨科部醫師共同執筆編寫本書,書中選錄近百例臨床上常被疏忽而延遲診斷之骨科病例的X光片,內容包括脊椎、上肢、骨盆與下肢等各部位,以及小兒骨科、腫瘤、骨折等。案例的呈現是以來診時的X光片,提供讀者自行判讀,接著是由作者說明判讀之重點及陷阱,以及最後檢查結果圖例佐證,供讀者參考。對於想多瞭解骨科X光「黑與白」之間奧秘的急診科與骨科醫師來說,這實為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引。 序言 正確的診斷,是臨床診療的最重要步驟,唯有正確的診斷,才能進行適當的治療,骨科臨床實務亦然。診治骨科疾病時,病史和身體檢查是最基本的檢查,此外,X光檢查更是評估骨骼疾病的利器,是骨科臨床檢查的重要工具。雖然隨著醫學進步,許多新式檢查儀器陸續推出,但針對急診和門診中常見的骨骼疾病而言,尤其是骨折病患,拍攝骨骼X光是日常的處置,針對明顯的骨骼疾病或骨折而言,X光片可以明確顯示疾病的變化,不但醫護人員可明確檢視,即使病患本身也可以看得很清楚,因此在骨科臨床實務中,由於便利且快速、實用性高,加上最近發展出數位X光檢查技術,在判讀時可供調整X光片的各項條件,更便利臨床醫師的判讀,且傳輸和儲存都很便利,因而更拓廣X光檢查的臨床用途,使其地位永固。 因此判讀X光的知識與經驗,遂成為骨科臨床的重要必修課程,以免誤判而延誤病情。骨骼X光片的判讀範圍很廣,舉凡骨科相關疾病,都有相關的X光檢查時的變化,從細微到明顯,從骨骼形狀、構造、排列、比例等等,學海浩瀚,讀者可從骨科X光教科書充實知識,受於篇幅限制,這些並不列為本書的範疇。 雖然X光檢查有其限制,例如有些韌帶或肌腱發炎疾病並非可用X光檢查來檢測,且若為細微骨折或初期骨骼病變,或是有些受限於檢查姿位的部位,如足部、胸骨或骨盆等,也經常會引起判讀上的誤差。唯骨科臨床實務工作,無論如何謹慎判讀,仍難免會發生一些判讀上的疏忽,例如有些病患發生未移位的骨折者,定義上只要骨骼連續性斷裂即為骨折,但若只是細微的骨小樑斷折,而骨皮質未明顯出現移位時,即所謂的顯微骨折,此時骨折病患仍會覺得疼痛,但有些仍可步行或活動,若未適時診查並告誡限制活動,可能會使骨折部位出現更大的移位,甚至需要施行手術;有些骨折部位可能會與其他影像重疊,而使骨骼的病灶隱蔽不明,也可能造成延遲診斷。因此在臨床上需學習X光的判讀技巧,以減少失誤。 本書撰寫的目的,在於收錄一些臨床上的骨科病例,這些都是可能常常被疏忽而延遲診斷的病例,本書選輯近百例病患的X光片來撰寫,內容包括脊椎、上肢、骨盆、下肢等各部位、小兒骨科、腫瘤、骨折等,這些病例可能在診或門診求診時的X光檢查,若醫師未深入分析判讀,很可能即未能正確診斷出來。因此本書的撰寫方式,首先會呈現來診時的X光片,讓讀者先自行判讀,然後由作者說明判讀重點和後來的檢查結果供讀者參考,配合這些注意事項的學習,可望有效減少失誤的機會,造福病患,也減少醫療糾紛,也是我們撰寫本書的另一動機。 本書以容易疏忽判讀的X光片為範圍,內容並未包括所有骨科領域疾病或其各種程度的X光片,這些病例都是臨床上的實例,但其個人資料都已經過保護,以尊重個資安全。 共同作者包括王廷明醫師、陳沛裕醫師、洪立維醫師、胡名孝醫師、張允亮醫師和筆者等,我們希望能夠針對這些臨床上可能會發生X光判讀失誤的病患,提供相關的經驗與資料給讀者們參考,以共同增進對治之道。 本書得以完成,首先應感謝其他共同作者的幫忙,更謝謝合記圖書出版社對文稿及圖片編輯的盡力協助和支持付梓,一併致謝。本書雖經多次校讀,疏漏之處必多,且臨床領域浩瀚若海,臨床知識進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作者雖努力以赴,但自忖錯誤必在所難免,更期望各方賢達先進,不吝指教是盼! 楊榮森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骨科教授/主任 台大醫院 骨科部主任 西元2016年2月21日 目錄 chapter 1 臨床骨科病例X光片判讀要點 1 chapter 2 上肢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5 chapter 3 下肢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93 chapter 4 脊椎與骨盆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173 chapter 5 小兒骨科X光片判讀常易疏忽的病例與討論 231 chapter 6 總結 271

原價: 500 售價: 475 現省: 25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