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493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第一章「危險負擔之歷史發展」,說明債編通則危險負擔一般理論與債編各論危險移轉制度,有不同的法律發展軌跡。第二章「從日本債編修正談危險負擔之現代化」借鏡日本危險負擔規定之修正,並與德國2002年債法現代化之修正比較,對我國危險負擔修正提出建議。第三章「種類物買賣之特定與危險移轉」探討種類物買賣特定與危險移轉之關連,主張種類物之特定應採交付說。第四章「有瑕疵買賣標的物之危險移轉」,分別探討標的物毀損滅失發生在危險移轉前及危險移轉後之法律關係。第五章及第六章為乃對大陸民法典風險負擔規則及違約歸責原則的一些觀察。附論「契約法現代化—從法國債法修正談起」係以法國契約法修正為契機,歸納出國際契約法關於債務不履行的幾個共識,以「契約法現代化指標」為名,提供債編修正之參考。 【目錄】 自序 i 詳目 v 第一章 危險負擔之歷史發展 1 一 前言 1 二 買賣危險移轉 5 三 租賃、僱傭及承攬(廣義租賃)之危險負擔 37 四 危險負擔一般原則之形成 46 五 結論 64 第二章 從日本債編修正談危險負擔之現代化 67 一 前言 67 二 日本危險負擔之修正與危險移轉之增訂 70 三 我國危險負擔一般規定之去留 96 四 債編修正之建議─代結論 124 第三章 種類物買賣之特定與危險移轉 131 一 問題之說明 131 二 歷史發展與規範模式 134 三 我國民法 145 四 結論 162 第四章 有瑕疵買賣標的物之危險移轉 167 一 問題之提出 167 二 危險移轉前標的物毀損滅失 170 三 危險移轉後危險回歸出賣人負擔 194 四 結論 219 第五章 大陸民法典風險負擔規則初探 223 一 前言 223 二 買賣風險負擔 225 三 風險負擔與歸責事由 232 四 風險負擔規定之完善 236 五 結語 241 第六章 大陸民法典違約歸責原則評析 243 一 契約法現代化 243 二 合同編第一分編 249 三 合同編第二分編 274 四 結語 290 附論 契約法現代化─從法國債法修正談起 293 一 前言 293 二 法國契約法修正之經緯 297 三 契約法現代化 324 四 我國契約法現代化之路─兼結論 330 事項索引 335 參考文獻 343 一 中文 343 二 西文 349 三 日文 356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本書特色 本書三大部分:不完全給付、買賣承攬物之瑕疵擔保及此二者之法律適用關係,法律繼受及學說繼受觀點貫穿全書。本書認為我國不完全給付制度,特別是瑕疵給付及加害給付二分體系之形成為二次戰前日本學說之繼受,並非德國積極侵害債權理論之忠實繼受,而物之瑕疵須在契約成立後發生始構成不完全給付,更是日本學說的盲目繼受。買賣物之瑕疵擔保雖為歐陸繼受羅馬法之結果,但法定責任說既非羅馬法之傳統,亦非現今國際契約法之共識。承攬瑕疵採法定責任說從法律史或比較法觀點亦無可採。本書嘗試透過法律解釋方法將 目錄 前言1 第一章 從繼受觀點看不完全給付之生成發展5 一 問題之說明5 二 德國瑞士與日本之積極侵害債權9 三 我國不完全給付40 四 結論70 第二章 不完全給付與不完全履行73 一 前言73 二 孫森焱的不完全給付理論75 三 不完全履行在中國85 四 結語100 第三章 買賣物之瑕疵擔保羅馬法之繼受105 一 前言105 二 羅馬法108 三 羅馬法之繼受120 四 結語132 第四章 買賣物之瑕疵擔保規定之法律性質135 一 前言135 二 學說及實務見解137 三 瑕疵擔保責任乃債務不履行責任之一部分151 四 第360條損害賠償及第364條另交請求權159 五 結論169 第五章 買賣物之瑕疵債務不履行一般規定之適用171 一 前言171 二 瑕疵存在時點174 三 瑕疵修補請求權186 四 契約解除189 五 不完全給付之損害賠償192 六 結論207 第六章 從法律繼受觀點看承攬瑕疵規定211 一 前言211 二 歐陸法律發展213 三 日本242 四 我國承攬瑕疵規定之構成253 五 結論265 第七章 承攬瑕疵救濟學說實務見解之分析267 一 前言267 二 承攬瑕疵擔保責任為法定無過失 責任268 三 瑕疵擔保責任效力說276 四 第495條1項為不完全給付責任說286 五 結語294 第八章 承攬瑕疵擔保與不完全給付297 一 前言297 二 承攬人負有完成無瑕疵工作之義務298 三 以瑕疵修補為中心的瑕疵救濟307 四 因瑕疵所生損害之賠償324 五 結論339 事項索引341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契約法中的給付不當得利:契約法之現代化VII 系列名:台大法學叢書 ISBN13:9789865262730 出版社:新學林 作者:陳自強 裝訂:平裝 規格:21cm*15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2/11/01 中文圖書分類:債及債權 本書特色 本書第一章點出我國不當得利法所借鏡的德國民法不當得利規定並非建立在成熟的理論基礎上。第二章及第三章分別說明目的不達案例及不法原因給付案例,不當得利法並無法提供實質的問題解決基準,均須回歸契約法秩序。第四章介紹日本民法關於無效有償契約給付返還之修正,並從歷史的立法者知識背景,探索我國民法第113條不為人知的規範目的。第五章論證以不當得利法則處理雙務契約無效或被撤銷、解除權之行使、合意解除、解除條件成就、契約終止後之返還關係,均非最佳選擇。第六章到第八章,將不當得利非統一說依其法律發展成熟度,區別為非統一說1.0到非統一說3.0,並對不當得利之責任體系提出個人的淺見。 目錄 第一章 從返還訴權到一般不當得利請求權 1 一 前言 1 二 羅馬法返還訴權 6 A 演進 7 B 不當得利之返還 10 C 羅馬法返還訴權之傳承 17 D 返還理論 21 三 一般不當得利請求權之登場 26 A 德國民法前之歐陸立法 26 B 一般不當得利理論 30 C 德國民法之制定 34 四 結語 40 第二章 給付目的不達不當得利 43 一 問題之說明 43 二 從羅馬法到德國民法之繼受 45 A 古代羅馬法 46 B 中世紀以後到19世紀 53 C 德國民法 57 D 我國目的不達不當得利之承認 65 三 相關案例之檢討 68 A 先給付案例 69 B 期待或促發案例 85 C 有償契約附帶目的不達 91 四 目的之概念及目的不達之救濟 94 A 原因與目的 94 B 救濟 105 C 給付不當得利之給付 109 五 結論 113 第三章 不法原因給付 117 一 問題之說明 117 二 歷史發展及返還請求權之性質 121 A 羅馬法目的不達返還訴權 121 B 德國民法之制定 123 C 第180條第4款但書之法律性質 125 三 不法原因給付不得請求返還 128 A 適用範圍限制之比較法觀察 128 B 民法第180條第4款本文之適用 141 C 不當得利法外之適用 157 四 結論 159 第四章 法律行為無效之回復原狀 161 一 德不孤必有鄰? 161 二 日本民法契約無效或被撤銷之回復 164 A 雙務契約原物返還不能─修正前 165 B 無效有償契約給付返還之修正 168 C 特別規定 176 三 我國民法何去何從? 180 A 窮本溯源 180 B 第113條回復原狀規定之規範價值 183 C 立法抉擇 190 四 結語 192 第五章 雙務契約給付返還不當得利法之適用 195 一 問題之提出 195 二 不當得利法則處理無效雙務契約返還 199 A 標的物返還不能之危險 199 B 給付不當得利返還之排除 211 C 指示給付關係 214 D 給付不當得利不適於處理無效雙務契約返還 217 三 適用不當得利法處理契約之解除 224 A 解除權之行使 224 B 合意解消 233 C 解除條件成就 238 四 結論 242 第六章 不當得利法體系之再構成 245 一 前言 245 二 統一說與非統一說 248 A 舊統一說 248 B 非統一說 250 C 非債返還 260 三 非統一說下不當得利體系之構成 263 A 無法律上原因判斷脈絡下之非統一說 263 B 要件獨立之不當得利體系 264 C 不當得利返還責任二分體系 265 四 各得其所的不當得利返還責任 267 A 屬於契約法規範對象之利得返還 270 B 屬於事務處理法規範對象之利得返還 272 C 屬於法益靜態保護之利得返還 274 五 結語 276 第七章 不當得利返還效果責任體系之展開 279 一 前言 279 二 返還責任之法律發展 281 A 18世紀以前 282 B 19世紀 287 C 惡意受領人責任 292 三 返還效果責任體系之構成 297 A 德國善意惡意返還二元體系 298 B 我國效果統一之責任體系 303 C 類型化之責任體系 313 四 結論 317 第八章 大陸民法典不當得利返還責任體系之展開 319 一 前言 319 二 民法典無效雙務契約給付之返還 322 A 日本民法不當得利之規定 322 B 日本民法第121條之2 323 C 民法典第157條之規範功能 326 三 民法典不當得利返還內容 330 A 返還客體 330 B 所受利益不存在 331 C 惡意得利人之損失賠償責任 332 四 結論 333 事項索引 335 參考文獻 343 一 中文 343 二 西文 348 三 日文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