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本書將社會企業分為兩類,一為公益型社會企業,二為經濟型社會企業,前者的盈餘50%以上作為公益用途,後者盈餘10%以上作為公益用途;由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所支持成立的社會企業皆屬公益型社會為多,不僅以弱勢族群的照顧為優先,並能解決社會問題;經濟型社會企業是依公司法成立的公司組織,營運模式與一般營利事業沒有兩樣,但其公司章程有明確規範盈餘10%以上作為公益用途,且在董事會成員中有一定比例的社會組織或非營利組織領域的學者或專家。
定價: | ||||
售價: | 523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詳細資訊
本書將社會企業分為兩類,一為公益型社會企業,二為經濟型社會企業,前者的盈餘50%以上作為公益用途,後者盈餘10%以上作為公益用途;由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所支持成立的社會企業皆屬公益型社會為多,不僅以弱勢族群的照顧為優先,並能解決社會問題;經濟型社會企業是依公司法成立的公司組織,營運模式與一般營利事業沒有兩樣,但其公司章程有明確規範盈餘10%以上作為公益用途,且在董事會成員中有一定比例的社會組織或非營利組織領域的學者或專家。
為您推薦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品質管理:觀念、理論與方法3/e 作者:傅和彥、黃士滔 出版社:前程 出版日期:2004 條碼:9789570348576 內容簡介 .理論與實務兼備 本書集結兩位作者多年教學研究與顧問輔導經驗而成,內容將理論與實務充份結合,從本書以往的銷售數據足以證明,本書為最佳之品質管理入門教本。 .內容更完整 本版新增「MIL-STD-1916抽樣標準」,以符合業界現況。此外,因應時代趨勢,加入「六標準差管理」、「服務品質」等全新章節,使得本書內容更加完備。 .資料更新穎 本版除將相關資料與數據作更新外,並將「ISO系列品質管理系統」及「各類品質獎」兩章作大幅更新,使讀者能掌握最新的資料,如此一來更能符合時代的潮流,瞭解品管實務上的脈動。 作者簡介 傅和彥 學歷: 台灣大學碩士 經歷: 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 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企業管理系副教授 二百餘家企業顧問案輔導 現職: 前程企業管理公司總經理 研究領域: 生產管理、物料管理、品質管理 相關著作: 生產與作業管理、現代物料管理、工廠管理、採購管理及工業工程領域專業譯作十餘本 黃士滔 學歷: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現職: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所副教授 研究領域: 品質管理、品質資訊系統、品質工程 目錄 第一章 品質管理概說 第二章 統計學概論 第三章 機率概論及機率分配 第四章 統計製程管制與管制圖 第五章 計量值管制圖 第六章 計數值管制圖 第七章 製程能力分析 第八章 允收抽樣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 計數值抽樣計畫 第十章 計量值抽樣計畫 第十一章 六標準差管理 第十二章 可靠度 第十三章 田口式品質工程 第十四章 品質改善技巧 第十五章 服務品質 第十六章 ISO系列品質管理系統 第十七章 各類品質獎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2015年至2022年的七年間台灣經歷了出口衰退、第三次政黨輪替、年金改革、新南向、台大校長卡管案、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氣候變遷等政經與產業變化。作者陳厚銘教授本著實踐社會責任的理念,筆下企業管理,劍指現勢時事,在每個當下於媒體對各議題提出獨到的建言與解方。 本書集結了陳教授過去七年來在媒體專欄中的43篇文章,整理類別為「高等教育篇」、「產業政策篇」、「新南向篇」以及「企業經營篇」等四個部分。以學者的社會責任(SSR)概念為出發,作者除了為自己檢視七年來社會責任的實踐績效,也願能與各界先進後學分享經驗、理念,共創企業榮景與社會的進步繁昌。 【目錄】 自序 推薦序 各界推薦 PART 1 高等教育篇 01 台灣EMBA教育20年的省思與挑戰 02 大數據淘金潮首重人才培育 03 當學術變騙術 04 台大新校長的難題與責任 05 台灣高教國際競爭力衰退之困境與省思 06 台大新校長遴選的爭議與省思 07 低碳轉型與人才培育 08 芬蘭的小國創新─沒有壞的天氣,只有穿錯衣服 09 瑞典的小國創新─無論你轉身多少次,你的屁股還是在你後面 10 丹麥的小國創新─不管鳥兒飛得多高,它總得在地上尋找食物 PART 2 產業政策篇 11 出口衰退有何良方? 12 年金改革的迷思:猛降所得替代率人才恐將流失 13 正確瞭解與理性因應中國大陸的崛起 14 產業控股開拓台灣西藥市場最佳經營模式 15 如何打造台灣服務業新藍圖 16 低接觸經濟時代的經營模式與戰略 17 智慧經濟下的台灣產業發展 18 疫苗採購與布局 19 疫苗採購的戰略思維 20 供應鏈重組與台灣因應之道 21 元宇宙的發展與挑戰 22 NFT的另類應用:打一場新型態選戰 23 綠色轉型與台灣經濟遠景 PART 3 新南向篇 24 新南向政策真的可以為台灣殺出一條活路嗎? 25 前進印度市場台商如何破繭而出? 26 以大戰略與創新運營模式導引新南向政策 27 消費者洞察與政策新思維是拓展印度市場的金鑰匙 28 書楚語、作楚聲,在地深耕才能翻轉新南向 29 新興市場是台商建立及發展品牌的實踐基地 PART 4 企業經營篇 30 國際併購是否為台商轉型重生的良方? 31 海爾運營的關鍵密碼 32 他山之石:中國傑出企業家的經營決勝之道 33 家業傳承與企業轉型經營 34 新價值網路下的台灣企業成長戰略 35 傑出華人企業家的管理思維與經營之道 36 美中貿易戰下的台商全球布局戰略 37 台商國際經營的新思維與戰略 38 論華航的更名與經營困境 39 後疫情時代的台商戰略 40 組織敏捷性是企業轉型變革的關鍵 41 新地緣政治風險下的台商經營布局 42 台灣企業轉型成功的勝利方程式 43 「與疫共存」工作模式的轉型與發展 結語 管理學者入世研究的重要性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社會企業的發展:設計思考x管理倫理【內含平台序號,經刮除不受退】 作者:吳成豐 出版社:前程 出版日期:2017 條碼:9789865774790 內容簡介 一、「設計思考」與「管理倫理」的整合觀點分析社會企業的發展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近年來倍受產官學界重視,各界認同「以人為本位」出發的設計,蘊涵同理心及人性關懷,這種「設計」涵括物件設計如日常用品等,但更必須提升至同理心與人性更高層次的「心的設計」(Heart Design),這是作者在本書強調的重要元素。「管理倫理」(Managing Ethics)則是隨時檢視組織倫理行為的程度有否提升,「倫理」可以管理,只要組織負責人有心檢核組織的行為,再經反思,再予改進,會有意想不到的正面效益,本書將「設計思考」與「管理倫理」的機制對社會企業的發展,具有檢視、反思與改善的功能性,透過兩岸組織的故事,呈現給各界讀者較新穎的參酌視野。 二、「社會企業」的廣義定位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兼融「商業目標」(營利)與「社會目標」(社會公益解決社會問題等)的經濟體,但至今中外仍無統一的定義;絕大多數國家或地區對社企的定位不一。鑑於兩岸社企發展正值起步階段,且尚無正式法律的規範機制之際,作者以為,形塑兩岸社企發展的友善環境,應屬第一要務。這個友善環境是鼓勵任何組織(含PO與NPO等)均提升自身倫理程度並實踐利於弱勢者或社會公眾的事,尤其是協助政府解決社會問題如生態保育或弱勢者就業技能的提升等。任何組織相互摹仿或擴散「做對的事」的經驗,那麼,整個社會環境的倫理氛圍(Ethical Climate)丕變,更多的組織扮演商業目標加社會目標的角色,友善環境自然天成,這是作者在本書中特別強調的論點。於是,任何組織採行「權變」的態度與行動,易言之,組織變通地調整自身人力與物力的資源,多做高度倫理與社會責任的事,社會企業生存乃至茁壯的空間,就愈具廣度與深度。 三、舖陳兩岸華人社會各界的良性共學路徑 本書共十章分述海峽兩岸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與公部門的設計思考及社會創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真實事例或故事,這些事例均攸關兩岸社企發展的方向,兩岸組織的特質可互為產官學界「共學」的素材。 無論是台灣的里仁公司或大陸3,200 公尺青藏高原上藏人創建的Norlha 公司,其創辦人創意性的思維及關懷環境生態所展現的企業作為,深具參考的「共學」價值。作者更在本書中採用了親自拍攝的280 張以上照片,是提升「共學」效益的設計,這項「設計」為了讓讀者也是共學者在閱讀本書歷程中不覺無趣或乏味。尤其是,本書亦附上作者親自拍攝的影片,作者撰寫故事文字、錄音旁白與錄影個人對影片主題的反思問題等,花時間也費些心,唯一目的是——期盼所有讀者們均快樂地共學。 四、「Open Space & Open Mind」的本書性格 本書各章事例或故事的取材,不侷限在台灣,亦不受囿於組織型式的框架,於是,大陸3,200 公尺藏族自治州的特出企業走入本書事例的範疇,同時台灣佛教與本土宗教所綻放出深具社創精神與本土人文關懷的故事,也在本書各章節活現。本書提供跨越地域的事例,是Open Space 的視野;呈現宗教也涵括有創業精神的故事,是Open Mind 的包容。本書期盼的是:這種「視野與包容」,得能常現人間。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成豐 現職:靜宜大學特聘教授 學歷:美國 愛荷華州芮克大學 高等教育博士 經歷:台灣─靜宜大學 管理學院院長、通識教育中心主任、企管 系主任暨企管研究所所長、總務長 技術大學海外名師;甘肅蘭州大學、華僑大學、北京 人民大學、西安西北大學講授企業倫理與社會企業 學術榮譽:超過50篇論文在SSCI等國際期刊與海峽兩岸重要期刊發表 著作:四本「企業倫理」與「社會企業」著作專書在海峽兩岸出版發行 目錄 第一篇 社會企業X設計思考X管理倫理 第 1 章 華人社會企業發展的路徑:「設計思考」與「管理倫理」的取向 第二篇 宗教型的社會企業模式 第 2 章 「誠信、互助、感恩」的社會企業思想—台灣里仁公司「核心價值鏈模式」為事例 第 3 章 「法鼓山文化中心」的高度利他與弘法教育 第 4 章 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的「社會創業精神」 第 5 章 企業倫理的擴散與社會企業的發展—企業「商業模式」的啟示 第三篇 權變型的社會企業型式 第 6 章 Norlha 諾樂公司創造3200 公尺青藏高原上的奇蹟 第 7 章 大力卜集團的社企思維與實踐 第 8 章 台中餐御宴食品公司—「 護生」設計思考下的有機與健康食品創業者 第四篇 「人文精神」先行奠基的現代「設計思考」 第 9 章 若「人文精神」淪喪,世界還有利他企業體生存的空間嗎!? 第 10 章 「一帶一路」—先帶「人文」上路 看更多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何謂倫理、何謂道德?一般來說,只有在提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才是,這兩者都與人際關係的準則有關,但他們的定義與差異,就連哲學家都無法明確下定論。儘管人們下不出好的定義,可是卻能在恰當的脈絡、合適的時間正確使用這兩詞,未嘗不可望文生義。 當中「道德」所指較廣,主客兼有,而「倫理」顧名思義指的是倫常之理、主要是人際關係的規範。 本書分為兩大主題:一般倫理、企業倫理。 一般倫理共有8章:道德抉擇的本質--原則與結果、道德效用主義、道德行為的結果重要嗎、道德原則有優先次序嗎……等。 企業倫理則細分為二篇:道德困境的研究、服務學習個案。並探討社會中之企業、營利組織或非營利組織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的個案。 主要內容為道德思考與道德判斷,希望不僅增進讀者對於現代公民倫理規範的認知,還能促進讀者對於道德議題的思辨及論證能力。 【目錄】 校長序/張光正 推薦序/孫震 院長序/嚴奇峰 序章:專業倫理與道德思考 第一篇 一般倫理 1-1道德思考的本質-邏輯思考 1-2道德思考與邏輯原則 1-3道德抉擇的本質-原則與結果 1-4道德也客觀標準嗎?-兼論文化相對觀點 1-5道德效用主義-另一種相對觀點 1-6道德行為的結果重要嗎? 1-7道德原則有優先次序嗎? 1-8道德義務與美德 第二篇 企業倫理-道德困境研究 2-1政府公路客運偏遠路線的虧損補貼政策是德政嗎?—以桃園地區業者為例 2-2年改抗議下不變的熱情與承諾 2-3探討Uber App 新專利「酒醉狀態分析」適用性-以AI預判乘客狀態是否侵犯隱私權? 2-4誰來保護我們的小孩?以專家學者角度探討台灣兒童廣告倫理之現況 2-5從預防原則觀點探討茲卡病毒和小腦症關聯性及其道德辯證 第三篇 企業倫理-服務學習個案 3-1人物的重生: 木匠的家 3-2桃園前空軍基地及大海社區 3-3卓蘭雙連梨社會企業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探討如何從一個小型計畫,成長為穩定且獨立的社會企業/ 闡述雙連梨社會企業的發展歷程,透過大學社會責任(USR)進駐協力,以及實踐兼顧社會價值與商業獲利能力,找出社會企業存在的獨特性,達到永續經營。 - 本書採用敘述研究的方式,從雙連梨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視角出發,並納入在地社區、企業執行成員、大學學生等多個不同視角,解析社會企業的發展過程。探索雙連梨社會企業如何從一個小型計畫一路成長為穩定且獨立的社會企業,並且進一步將社會企業影響力從雙連社區逐步拓展至卓蘭鎮。 書中彙整雙連梨社會企業的發展歷程,闡述社會企業中社會性與商業性並重的核心價值,說明社會企業的創意與獨特性。內容夾敘夾議,描繪雙連梨社會企業創辦過程的每一項決策與反思,帶領讀者共同體會社會企業創業的甘苦,提供經營社會企業與社會實踐者借鏡。 【目錄】 第零章 前言 一、背景與特殊性 二、利害關係人的關鍵角色與變化 三、社會企業的反思 第壹章 從卓蘭看偏鄉 一、起源與背景 二、一間小學如果在地方上消失了,會有什麼影響? 第貳章 雙連梨社會企業 一、籌措創業資金與人才 二、為公司長久營運做準備 三、雙連梨社會企業的成長史 四、投入青年培力工作站 五、社會企業的位置和角色 第參章 USR進入社區 一、盤點問題:社區產業環境不佳 二、盤點問題:區域性組織功能不彰 三、盤點問題:人力、社會及教育資源不均與匱乏 四、以永續為概念提出策略解方 五、根據策略擬定具體做法 六、把社區變教室,帶學生走出校園舒適圈 七、讓USR透過社會企業來實踐 八、落實在地化,不再以西方菁英教育為尊 第肆章 校園外的課堂 一、服務學習課程:商管社會責任實踐 二、三創課程:管理實境解題 三、以社會企業延續課程成果 四、PBL問題導向學習法 第伍章 跨校串聯 一、中興大學農藝系:導入科學農業 二、鼓勵學生跨系修課,發展農業智慧化 三、東海大學食科系:為次級水果找出路 四、透過USR計畫,讓學術專業進入農民體系 五、逢甲大學社會系:組織訪調工作隊進入社區 六、田野調查,蒐集第一手現場資料 七、中原大學企管系:扮演協調整合的角色 第陸章 在地對接 一、雙連國小:課程設計接軌地方與國際 二、發展特色課程,創造偏鄉小校的競爭力 三、內灣國小:從實踐創新課程出發 四、善用資源奠定基礎,從學校延伸到社區 五、卓蘭高中:培養用英文介紹地方的能力 六、社區串聯,以在地居民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