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電動汽機車 ISBN13:9789864631971 出版社:全華圖書 作者:李添財 裝訂/頁數:平裝/496頁 規格:23cm*17cm*2.2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16/04/01 中國圖書分類:各種能源車輛
詳細資訊
電動汽機車 ISBN13:9789864631971 出版社:全華圖書 作者:李添財 裝訂/頁數:平裝/496頁 規格:23cm*17cm*2.2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16/04/01 中國圖書分類:各種能源車輛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電動車輛動力系統:設計與整合簡介 作者:總編輯:陽毅平 ;作者群:陽毅平、劉達全、解潘祥、張欣宏、林立松、楊可農、林國楨、藍亦維、林君穎、張柏華 原價:NT$ 750 ISBN:9789865522285 年份:2021 出版商:東華書局 頁數/規格:256頁/平裝彩色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工研院執行經濟部工業基礎技術計畫的產出,當時的願景是十年磨一劍,在既有的產品中精益求精,深耕基礎技術,並且培育人才,協助廠商突破瓶頸,能真正採用所開發的基礎技術,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這個計畫中有一個項目是「全電化都會運輸系統技術」,為了搭配十年一萬輛電動巴士的政策,我們選定百瓩功率等級的動力系統,以感應馬達及其變頻驅動器,作為技術精進的目標。當時,我們還定義了「三高一廣」精神;第一是高共通性,除了電動巴士動力系統之外,這個技術還可以泛用於工業用動力系統;第二是高技術挑戰性,我們定的目標是使業者通過國際高效率馬達等級IE4 的指標,這個我們也做到了;第三是高經濟影響力,使業者有能力進軍國際市場;最後是將技術廣泛應用在廣大的潛力市場。我們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由車輛規格需求開始,逐步建立電動化動力系統的設計、分析、與模擬的工具,製程及測試的標準作業程序,及技術核心知識,接著結合國內業者製造與品質優勢,製作產品雛形,經過硬體在環(hardware-in-the-loop,HIL) 實驗後,安裝在電動巴士上,最後完成實車道路測試。這個完整的工程發展流程,通稱為V 型模式,在本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 本書適用的對象,包括大專或職業學校工程科系的學生,以及在工業界服務的工程師,如果已經有一些先修的學科,如工程數學、工程力學、電機機械、電力電子、熱力學、振動學、車輛工程學⋯等,在閱讀本書時會有很大的幫助。由於本 書不是以教科書的形式撰寫,因此並未對一些基礎知識和工程名詞作詳細的說明;然而,本書提供了完整的工程發展流程,對於執行車輛系統整合的工程師,必能學到一套完整的邏輯思維與方法。 本書的內容已經在台灣大學「全電運輸學程」中開授,同時開放給十幾所外校學生選修,我們也以此教材舉辦過許多次產業訓練,本書各章作者均擔任過授課講師,我們同時收集了學生的回饋意見,使本書內容更為豐碩。 本書架構 第一章 介紹電動車動力系統 使讀者可以瞭解車用馬達與工業馬達的差異,銅轉子與鋁轉子感應馬達的特性,車輛動力特性對馬達設計與選用的影響,車輛如何藉滑差加速,又要避免打滑,煞車能量如何回收與分配。 第二章 說明車用驅控器的原理 從功率驅動元件的特性、車內電力轉換的架構、電機控制器及車內控制區域網路,討論車輛電動機動力操作區域,如何用六步方波或磁場導向正弦波控制電動機;最後,介紹最大扭矩安培法則及最大扭矩磁通法則,達到電動車節能行駛的目的。 第三章 深入探討電機設計與分析 首先介紹感應馬達基本電路與磁路觀念,由零維度的初步設計,得到馬達基本尺寸,以及馬達性能的平均值;一維度的進階設計,得到馬達細部尺寸,以及馬達性能在氣隙中的分佈值;最後,進入有限元素法的細部設計與分析,獲得馬達細部尺寸和性能,在馬達製造前,作完整的性能評估與驗證。 第四章 闡述驅動器與感應馬達匹配參數測量與調校 本章以一組感應馬達及驅動器標竿產品為例,說明兩者匹配的程序。經過感應馬達直流試驗、堵轉試驗、無載試驗,介紹參數調校流程,進一步搭配磁通鏈命令與扭力命令,就可以精準的執行感應馬達轉子磁通導向控制了。 第五章 討論虛擬車輛動力系統測試 以模型在環(model-in-the-loop, MIL) 與即時模擬技術兩個核心元素為基礎,進行整個動力系統效能與運作的測試,其中即時模擬技術包括軟體在環(software-in-the-loop, SIL)、硬體在環(HIL)、及功率硬體在環(power hardware-in-theloop,PHIL) 技術,最後介紹實驗室的建置及虛擬測試的實例。 第六章 探討電動車輛規格制定案例 從車輛的需求清單,推衍出車用馬達產品輪廓,由產品輪廓定出產品規格,再依據產品規格進行車用馬達設計,最後以一款電動中巴馬達與驅動器為例,實際演練所有的工程發展過程。 目錄 第一章 電動車動力系統 第二章 車用驅控器原理 第三章 電機設計與分析 第四章 驅動器與感應馬達匹配參數測量與調校 第五章 虛擬車輛動力系統測試 第六章 電動車輛規格制定案例探討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機構學(第五版) 作(譯)者:吳明勳 出版日:2023/1/13 出版商:全華 ISBN(13碼):9786263283909 書號:0579004 膠裝/384頁/16 K/單色 本書特色 keyboard_arrow_down 1.本書以最簡單明瞭之詞或圖表編寫方式,對初學者尤為方便學習。 2.書中附有各章節歷屆試題及習題,可幫助瞭解命題趨勢且增進內容之瞭解。 3.本書提到機構部分及製造之方法,目的希望對這些機件之製造有進一步的瞭解。 fiber_manual_record內容簡介 keyboard_arrow_down 本書共十四章,其包含概論、速度、加速度、連桿等內容,皆是蒐集現有之機構教科書去蕪存菁,以最簡單明瞭之詞或圖表編寫而成,故易學易懂,對初學者尤為方便學習。書中亦收錄歷屆國家考試之試題為例題或習題,可幫助讀者了解國家考試之命題趨勢,且可以例題加強讀者對內容之了解。且在凸輪機構、齒輪機構及螺旋機構之後附加一節討論其製造之方法,主要目的是希望讀者對這些機件之製造有進一步的了解,以收學習之效。 fiber_manual_record目錄 keyboard_arrow_down 1 章 機構學概論 1.1 機件、機構與機器的定義 1.2 機構學 1.3 機件之對偶 1.4 高對與低對的比較 1.5 鏈的分類與判別 1.6 機構自由度分析 習題一 2 章 機械之運動 2.1 線位移、線速度與線加速度 2.2 角位移、角速度與角加速度 2.3 線量與角量的關係 2.4 運動與靜止、絕對運動與相對運動 2.5 機械運動的種類 2.6 機械運動之傳遞方式 2.7 向量和比例尺 習題二 3 章 速度分析 3.1 速度與機件 3.2 速度分解與合成 3.3 瞬心法 3.4 瞬時軸法 3.5 速度多邊形法 3.6 折疊法 習題三 4 章 加速度分析 4.1 加速度分析之意義 4.2 法線加速度與切線加速度 4.3 相對加速度 4.4 相對加速度法 *4.5 科氏加速度(Coriolis acceleration) 習題四 5 章 連桿機構 5.1 連桿組的定義 5.2 基本四連桿組之辨認 5.3 曲柄搖桿機構(crank and rocker mechanism) 5.4 雙搖桿機構(double rocker mechanism) 5.5 雙曲柄機構(double crank mechanism) 5.6 平行曲柄機構(parallel crank mechanism) 5.7 非平行相等曲柄機構 5.8 導路固定之曲柄滑塊機構 5.9 導路不固定之曲柄滑塊機構 5.10 機件之變形 5.11 等腰連桿機構(isosceles mechanism) 5.12 雙滑塊機構(double slider mechanism) 5.13 肘節機構(the toggle mechanism) 5.14 直線運動機構 *5.15 球面四連桿機構與萬向接頭(universal joint) 5.16 平面機構合成法 習題五 6 章 直接接觸的傳動 6.1 直接接觸傳動 6.2 滑動接觸與角速率之比 6.3 節點、作用角與壓力角 6.4 共軛曲線 6.5 純粹滾動接觸 6.6 滑動接觸與滾動接觸之比較 習題六 7 章 凸輪機構 7.1 凸輪機構 7.2 凸輪各部分名稱 7.3 凸輪周緣及壓力角對側壓力與傳動速度的影響 7.4 凸輪線圖 7.5 板形凸輪的設計 7.6 平板形確動凸輪 7.7 偏心凸輪和三角凸輪 7.8 圓柱形凸輪 *7.9 凸輪製造方法 習題七 8 章 齒輪機構 8.1 齒輪 8.2 齒輪之用途及其優缺點 8.3 齒輪之種類 8.4 正齒輪之各部分之名稱 8.5 齒輪傳動之特性 8.6 擺線齒輪 8.7 漸開線齒輪 8.8 漸開線齒輪及擺線齒輪之比較 8.9 齒輪之標準化及標準齒輪 8.10 斜齒輪 8.11 螺旋齒輪 8.12 蝸桿與蝸輪 *8.13 齒輪之製造 習題八 9 章 輪系 9.1 輪系與輪系值 9.2 輪系之分類 9.3 定心輪系 9.4 周轉輪系 9.5 輪系之計畫 9.6 輪系之應用 習題九 10章 摩擦輪傳動機構 10.1 摩擦輪和其傳送動力 10.2 外切圓柱形摩擦輪 10.3 內切圓柱形摩擦輪 10.4 圓錐形摩擦輪 10.5 變速摩擦傳動機構 10.6 凹槽摩擦輪 習題十 11章 撓性傳動機構 11.1 撓性傳動機構之定義 11.2 平皮帶傳動機構 11.3 V型皮帶與確動皮帶 11.4 繩傳動 11.5 鏈條傳動機構 習題十一 12章 螺旋機構 12.1 斜面與螺旋 12.2 螺紋各部分之名稱 12.3 螺紋的種類 12.4 螺紋與旋向及其開頭數 12.5 單螺紋機構 12.6 差動螺旋與複式螺旋 *12.7 螺紋的製造 習題十二 13章 槓桿與滑輪機構 13.1 力比、速比與機械利益 13.2 機械效率(Mechanical Efficiency) 13.3 槓桿及其種類 13.4 定滑輪與動滑輪 13.5 滑輪機構 習題十三 14章 其他機構 14.1 間歇運動機構 14.2 棘輪(ratchet wheel) 14.3 擒縱器(escapement) 14.4 間歇齒輪機構 14.5 反向運動機構 14.6 離合器 14.7 連軸器 14.8 無段變速機構(stepless speed variation mechanism) 14.9 制動器機構 習題十四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進修、教學:電機機械精釋 子敬 作者:子敬 出版社:超級科技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9579831208 內容簡介 本書兼具教學及進修的功能,內容著重觀念的建立、理論的探討及問題的解析。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第一章 交換式電源供應器 第二章 電源輸入部份 第三章 電源轉換器的種類 第四章 轉換器功率電晶體的設計 第五章 高頻率的功率變壓器 第六章 電源輸出部份:整流器、電感器與電容器 第七章 轉換器穩壓器的控制電路 第八章 轉換式電源轉換器周邊附加電路與元件 第九章 轉換式電源供給器穩定度分析與設計 第十章 電磁與射頻干擾(EMI-RFI)的考慮 第十一章 電源供給器電氣安全標準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1) 針對台灣國內目前的電動車發展的階段 (2) 內容易懂,也易於自修 (3) 對於世界各電動車廠的發展技術也有初步介紹 (4) 目前經濟部推廣之「電動車整合工程師初級証照」,本書可完全符應其核心技術。 內容簡介 提供學習電動車產業趨勢及了解各電動車核心系統基礎的參考用書,本書共有八個章節為:電動汽車的歷史、目前現況及未來發展、動力電池介紹、動力電池之電池管理系統、電動汽車使用之電動機、電動車馬達驅動控制與電能轉換、電動車充電系統、混合動力車的基本原理與介紹、燃料電池電動車,透過漸進式的課題編排引導讀者了解包含電動車電池、馬達、充電系統等內容進而掌握學習要領。 【目錄】 第一章 電動車的歷史、目前現況及未來發展 1-1電動汽車的歷史 1-2電動汽車產業目前發展之現況 1-3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 第二章 動力電池介紹 2-1電池種類與特性 2-2電動車常用電池 2-3我國市售電動汽車電池配置概述 2-4動力電池未來的發展 第三章 動力電池之電池管理系統 3-1電池管理系統概述 3-2溫度管理 3-3電池平衡管理 3-4動力電池電量估算 3-5電池通訊系統 第四章 電動汽車使用之電動機 4-1馬達的原理與應用 4-2電動汽車選用的馬達 4-3電動車馬達的馬力、扭力與效率 第五章 電動車馬達驅動控制與電能轉換 5-1電動車電能轉換 5-2電動車之電力電子原件 5-3電動車變頻器(Inverter)的使用 5-4電動車預充電路(Pre-charge unit) 第六章 電動車充電系統 6-1全球五大充電規格 6-2電動車充電之主要模式 6-3電動車充電樁設備與規格 第七章 混合動力車的基本原理與介紹 7-1混合動力車的分類 7-2豐田汽車(Toyota)的複聯式混合動力車 7-3本田汽車(Honda)的混合動力車 7-4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簡介 第八章 燃料電池電動車 8-1 燃料電池的原理 8-2 燃料電池電動車 8-3 燃料電池電動車的優缺點與發展挑戰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電動汽車原理與實務 作 者:曾逸敦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3/02/03(1版2刷) ISBN:978-986-522-289-5 書 號:5DL9 頁 數:176 開 數:20K 內容簡介 電動車的動力為馬達、基本上分成直流馬達及交流馬達二類。書裡面將分別介紹這兩種馬達的基本原理及特別敘述各自不同的驅動方式、讓讀者可以更了解馬達在電動車裡面的應用。 此外書中介紹了電池的原理及應用,希望能夠讓讀者有廣泛的了解。最後也介紹最近非常流行的油電混合車的基本架構及他與純電動車的差別。 目錄 1. 電動車的歷史與展望 1.1 早期的電動車(1839~1935) 1.2 能源危機下電動車的興起(1960~1979) 1.3 技術與環境改變下的沒落與興起(1980~1999) 1.4 近代的電動汽車(2000~現今) 2. 電動車的分類 2.1 電動車的基本架構 2.2 傳動與驅動裝置 3. 混合動力汽車(HEV) 3.1 混合種類 3.2 內燃引擎 4. 直流馬達 4.1 馬達的基本構成 4.2 馬達的基本原理 4.3 直流馬達如何轉動? 4.4 直流馬達的數學模型 4.5 穩態平衡工作點 4.6 直流馬達的應用 4.7 直流馬達種類 5. 直流馬達驅動 5.1 電力驅動部件 5.2 DC驅動器 6. 電動車感應馬達的工作原理 6.1 三相交流電 6.2 推導轉子感應電動勢 6.3 計算轉矩 6.4 滑差 6.5 啟動 6.6 速度控制 7. 感應馬達的驅動 7.1 感應馬達速度控制迴路 7.2 驅動原理 8. 電動汽車建模 8.1 簡介 8.2 牽引力 8.3 建模車輛加速度 8.4 電動機車的加速度 9. 能源種類 9.1 電化學電池 9.2 超級電容器 9.3 超高速飛輪 9.4 儲能混合 9.5 燃料電池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電動車從19世紀發展至今,因為電池技術的發展限制,直到今日才浮上檯面眾所矚目。如將電池限制所造成的里程較短問題排除在外,電動車具有行駛零排放、安靜、響應快、效率高的優點,且能降低空氣污染與減緩能源耗竭,進而永續未來。台灣的交通運輸屬於城市間的短程通勤類型,十分適合發展電動車。推廣正確使用電動車並瞭解電動車之車輛系統,為本書主要宗旨之一。 目前國內專門介紹電動車技術之書籍仍不多,本書乃針對電動車與其相關子系統進行說明。內容涵蓋了歷史背景、系統建構與控制、馬達、電池與充電、電動載具應用、使用模擬軟體輔助設計與評估等。本書除了參考諸多國內外相關文獻外,也關注最新全球電動載具的發展近況與趨勢,以生活化的議題,引導讀者對於未來電動車產業的瞭解。本書內容深淺適中,並盡可能將相關說明與生活聯結,適用大專到研究所之電動車相關課程,亦適合有基礎者自修。 【目錄】 第1章 電動車簡介 第2章 車輛運動學 第3章 運動控制 第4章 自駕車與無人智慧車 第5章 電動車增程與充電 第6章 混合動力車輛 第7章 電動車馬達 第8章 大型電動載具 第9章 生活中的特殊電動車 第10章 開發電動車的模擬工具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此本有聲書透過採訪當年參與計畫的老師及學生,回憶電動車與磁浮車的發展歷程,並穿插當年新聞片段及歷史照片,讓所有人能夠再次緬懷清華這段輝煌的歷史。延續節能的概念,末尾加入動機系正在進行的氣動城市計畫,並以本校陳力俊校長推動綠色校園願景作結尾,相信在能源日益拮据的世代,清華依舊是節能減碳的先驅。 目錄 校長序 主編序 萬其超序 電動車專題 一、 緣起 二、 跨領域整合 三、 成果與注目 四、 曲折與困難 五、 突破與提昇 六、 創新與示範 七、 新枝新芽 八、 政策推動 磁浮車專題 一、 緣起 二、 好的開始 三、 成功浮起 四、 發展停滯 五、 趨勢與應用 六、 仍有期待 氣動城市 一、 節能概念的延續 二、 有待克服的困難 電動車發展小組組織系統表 電動車發展中的一些軼事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