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中文翻譯書】 書名:社會學概論 原文書名:Essential of sociology 2/E 作者:George Ritzer 翻譯:鄭祖邦等 譯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7/07/00 ISBN:9789865668853
詳細資訊
【中文翻譯書】 書名:社會學概論 原文書名:Essential of sociology 2/E 作者:George Ritzer 翻譯:鄭祖邦等 譯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7/07/00 ISBN:9789865668853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政治學 系列名:通論 ISBN13:9789865222116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陳義彥;游清鑫-主編;吳重禮;冷則剛;高永光;耿曙;陳義彥;陳陸輝;盛杏湲;郭承天;游清鑫;葉浩;楊日青;隋杜卿;蔡中民;劉嘉薇;關弘昌-作 裝訂/頁數:平裝/656頁 規格:23cm*17cm*2.8cm (高/寬/厚) 版次:8 出版日:2020/09/11 中國圖書分類:政治學總論 內容簡介 本書集結十四位老、中、青三代政治學者各就專精研究之主題,細心撰寫而成,內容廣博且具深度。全書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政治學新的研究發展趨勢,包括公共政策與政治經濟學;第二部分介紹政治制度,包括民主政治與民主化問題、憲法與人權問題、憲政體制類型、中央機關三大部門及地方制度;第三及第四部分分別介紹政治過程及全球化問題。 目錄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政治與政治學 陳義彥 第二章 公共政策與政治 吳重禮 第三章 政治經濟學 郭承天 第四章 政治意識型態 葉浩 第五章 政治學研究途徑與方法 劉嘉薇 第二篇 政治制度 第六章 民主政治 盛杏湲 第七章 政治民主化 郭承天 第八章 憲法與人權 隋杜卿 第九章 憲政體制類型 楊日青 第十章 行政部門 吳重禮 第十一章 立法部門 楊日青 第十二章 司法部門 隋杜卿 第十三章 地方政府與制度 高永光 第三篇 政治過程 第十四章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 陳陸輝 第十五章 民意與政治傳播 陳陸輝 第十六章 選舉、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 游清鑫 第十七章 政治參與 盛杏湲 第十八章 政黨與政黨制度 游清鑫 第十九章 利益團體 吳重禮 第二十章 政治發展 蔡中民 第四篇 國家、國際政治與全球化 第二十一章 國家論 高永光 第二十二章 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 耿曙、關弘昌 第二十三章 全球化與政治 冷則剛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特色 本書與一般社會學教科書最大的不同在於跳脫傳統介紹各類社會制度的框架,以學習社會學家的思考角度出發,採循序漸進、累積分析技能的方式,引導學習者從提出好的社會學問題開始,佐以對近期社會學理論、觀點及研究發現的理解後,思考研究假設,並發展適當的研究方法,以探究當代社會各種重要且複雜的現象及議題,如性別、種族及族群、家庭、組織、教育、媒體、貧窮、犯罪、移民、宗教及現代化等。 內容循序漸進:各章都從一個有趣或令人困惑的社會現象開始,啟發學習者進一步探究的興趣,然後說明這些現象應有的概念、理論、研究方法等,培養學習者社會學想像及思考的能力。 結合理論與實證:強調社會學分析是建立在理論及實證研究基礎上的科學性活動。 近期跨社會比較:著重介紹近期社會學理論與觀點、各類研究方法與策略,以及跨社會之研究發現。 CSI 三大主題為基礎:以文化(culture)、社會關係(social relations)及不平等(inequality)為基礎共通主題,介紹規範、團體、網絡及階層化等重要社會學概念,並在這些概念的整合基礎上,探究社會生活中重要的議題。 適用課程︰「社會學」、「社會學概論」、「社會學導論」等相關課程。 適用對象︰大學、技專校院,大學部學生及非社會學本科但對社會學有興趣的研究生。 目錄 PART 1 像社會學家般的思考 第01章 提問 1.1 社會學觀點 1.2 社會問題 1.3 社會學的三個目標 1.4 三種社會學的提問 1.5 舉出良好社會學提問的藝術 1.6 社會學與常識 1.7 社會學作為累積的科學 第02章 理論 2.1 出生月分與運動成就 2.2 理論與解釋 2.3 什麼是有用的社會學理論? 2.4 涂爾幹的自殺論 2.5 概念 2.6 因果關係 2.7 概念模型 2.8 形式模型 第03章 方法 3.1 你的智慧型手機讓你變笨了嗎? 3.2 測量品質 3.3 外在效度 3.4 內在效度 3.5 探索性研究 3.6 質性與量化方法 3.7 個案研究 3.8 行政資料研究 3.9 調查研究 3.10 大數據研究 3.11 實驗研究 3.12 重複性研究 第04章 觀點 4.1 社會學觀點的起源 4.2 社會學主題與課題 4.3 因果解釋或主觀理解 4.4 多層次架構 PART 2 文化 第05章 意見 5.1 《哈利波特》為何如此受到歡迎? 5.2 自我實現預言 5.3 從眾 5.4 訊息性與規範性社會影響 5.5 社會學習理論 5.6 人氣與文化產品 5.7 創新的擴散 第06章 規範 6.1 大學生狂歡豪飲:一個社會問題? 6.2 什麼是社會規範? 6.3 社會控制理論 6.4 內化規範 6.5 法律規範 6.6 為什麼會有規範出現? 6.7 文化適應失調與規範變化 6.8 群體區辨的動態 PART 3 社會關係 第07章 網絡 7.1 友誼悖論 7.2 個人網絡 7.3 網絡大小與樞紐 7.4 網絡密度與遞移性 7.5 小世界現象 7.6 網絡變遷:社群消失? 7.7 網絡與社會凝聚 7.8 網絡與社會資本 第08章 團體 8.1 團體既團結又分化 8.2 群體隔離 8.3 群體隔離的原因 8.4 內團體偏私 8.5 社會脈絡與內團體偏私 8.6 團體威脅理論 PART 4 不平等 第09章 階層化與流動 9.1 什麼會讓你幸福快樂? 9.2 社會階級與地位 9.3 收入與財富 9.4 階層化的長期變化 9.5 社會流動 9.6 先賦與成就 9.7 現代化與流動理論 9.8 文化再製理論 9.9 大亨蓋茲比曲線 第10章 資源 10.1 人力資本 10.2 社會資本 10.3 團體隸屬與歧視 10.4 成就、機會與回報的不平等 10.5 性別不平等 PART 5 課題 第11章 移民與整合 11.1 移民與整合:一個社會問題? 11.2 國際遷移 11.3 何謂「整合」? 11.4 整合:隨著時間而變化? 11.5 整合:社會脈絡的效果? 11.6 個案研究:榮譽文化 11.7 整合:選擇性效應或溢出效應? 11.8 居住隔離的動態過程 第12章 現代化 12.1 世界正變得愈來愈糟嗎? 12.2 財富與健康 12.3 和平與安全 12.4 理性化 12.5 科技進步 12.6 科學化 12.7 麥當勞化 12.8 價值觀變遷 12.9 人口變遷 12.10 現代化的動態發展 第13章 宗教 13.1 什麼是宗教? 13.2 宗教是否解決了人類合作的問題? 13.3 宗教的定著性因素 13.4 西歐的世俗化 13.5 現代化與世俗化 13.6 存在不安全感理論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翻譯書】 書名:社會心理學概論 原文書名:The Social Animal 10/e 原文作者:Elliot Aronson 中文譯者:危芷芬 ISBN:9789866672866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本書適合對社會心理學或人際關係有高度興趣,或者希望從生活經驗裡汲取知識的讀者。作者Elliot Aronson為美國的知名心理學家,也是唯一榮獲美國心理學會(APA)傑出研究、傑出教學和傑出寫作三項榮譽的得獎人,其抱持知識份子的社會關懷,運用符合科學原理的研究方法,達成改善世界的理想。 本書以詳盡的篇幅說明實驗設計的原理,幫助讀者融入情境,體驗研究參與者的遭遇,同時思考何謂合理的研究發現。另外,本書以當代社會的諸多現況為實例,如電視節目宣揚的暴力和偏見內容、政治人物的行銷方式,以及促進健康的行為等,深入淺出地說明社會心理學理論。本書譯者在部份章節加入符合臺灣本土現況的實例,以期幫助讀者理解社會心理學理論的精髓,又能呼應自身周遭的親身經驗。 作者簡介︰ 危芷芬 學歷 東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私立中原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博士後研究員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兼任講師暨學科委員 目錄 第一章 何謂「社會心理學」? ◎ 定義 ◎ 舉止瘋狂者未必是瘋子 第二章 從眾 ◎ 從眾的定義 ◎ 增加或減少從眾行為的因素 ◎ 歸屬感 VS.取得訊息 ◎ 對社會影響的反應 ◎ 順從的形式之一:服從 ◎ 因從眾而袖手旁觀的人 ◎ 有關實驗倫理的註解 第三章 群眾溝通、宣傳和說服 ◎ 媒體感染力 ◎ 政治人物藝人化 ◎ 媒體訴求的有效性 ◎ 兩種主要說服途徑 ◎ 溝通來源 ◎ 溝通性質 ◎ 聽眾特徵 ◎ 理論是否適用於現實生活? 第四章 社會認知 ◎ 我們如何理解世界? ◎ 情境脈絡對於社會判斷的影響 ◎ 判斷捷徑 ◎ 分類與社會刻板印象 ◎ 建構式預測與重建記憶 ◎ 自傳式記憶 ◎ 人類認知有多麼保守? ◎ 態度和信念如何引導行為? ◎ 社會解釋的三種偏差 第五章 自我辯護 ◎ 降低失調與理性行為 ◎ 決策所帶來的失調 ◎ 歷史上的重大決策 ◎ 不可回復性的影響 ◎ 不當辯護的心理歷程 ◎ 為努力而辯護 ◎ 為暴行而辯護 ◎ 必然性的心理歷程 ◎ 對自尊的影響 ◎ 不適或自我知覺? ◎ 失調的生理和動機效應 ◎ 失調理論的實務應用 ◎ 認知失調與文化 ◎「人們」無法只靠認知協調 第六章 攻擊 ◎ 攻擊的定義 ◎ 攻擊是否出於本能? ◎ 攻擊對我們有何益處? ◎ 攻擊的成因 ◎ 減少暴力 第七章 偏見 ◎ 何謂偏見? ◎ 刻板印象與偏見 ◎ 偏見的成因 ◎ 降低偏見 ◎ 相互依賴:可能的解決方案 第八章 喜歡、愛與人際敏感性 ◎ 稱讚與恩惠的效果 ◎ 個人特質 ◎ 相似性與吸引 ◎ 喜歡、被人喜歡與自尊 ◎ 自尊的得與失 ◎ 愛與親密 ◎ 親密、真誠與溝通 ◎ 有效溝通的特徵 附錄 科學的社會心理學:科學的研究方法 ◎ 何謂科學法? ◎ 從推測到實驗 ◎ 隨機分派的重要性 ◎ 社會心理學實驗的挑戰 ◎ 倫理問題 ◎ 萬一研究成果被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