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a在結構方程模型及試題反應理論的應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書】
書名:Stata在結構方程模型及試題反應理論的應用
作者:張紹勳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9571190594
內容簡介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是一種結合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與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的多元統計技術。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除實驗取向的研究之外,其他涉及量化數據的研究,都離不開此一典範的思維模式,因此,我們更可以把他定位成當代量化研究的主要統計方法學典範。
Stata延伸了線性SEM之優點,並且開展出gsem指令來分析廣義SEM,包括:多層次SEM、probit迴歸、重複量數、類別變數、分群組SEM等;可分析的變數類型則包括:類別變數、二分變數、次序變數、計數(count)變數、連續變數等。換言之,Stata 可說是「廣義結構方程模型」最成功的推手。在最新的Stata 14版本中,更增加了IRT四種資料型態:二元、比序、類別及混合模型之建模、報表及IRT曲線特徵圖,大大提昇研究者使用的方便性。
本書提供完整的Stata分析實作範例,從統計方法原理,到軟體操作的流程都予以詳細解說,希望能幫助研究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出有效的整合應用。
本書特色
●一本學通!當代量化研究的主要統計方法學典範:結構方程模型(SEM)。
●扎實的統計方法說明,並提供不同情境的實證分析範例。
●圖片詳解操作流程,無痛學習地表最強統計軟體──Stata。
●本書範例檔案建議使用Stata 13或更新版本執行。
◎隨書附贈資料檔光碟
目錄
自序
Chapter 01 結構方程模型簡介
1-1 結構方程模型之介紹
1-1-1 Generalized SEM 特殊案例的統計分析
1-1-2 SEM 基本概念
1-1-3 SEM 的參數
1-1-4 模型認定:t-rule
1-1-5 Path diagrams 代表的指令意義
1-1-6 SEM 整體適配度的類型
1-1-7 sem/gsem 之事後(Postestimation) 指令
1-1-8 Stata 輸入資料格式(ssd 格式檔)
1-2 Stata gsem 之功能
1-2-1 線性sem 功能
1-2-2 廣義SEM 的課外補充( 相關網站查詢)
Chapter 02 結構方程模型之數學式
2-1 結構方程模型
2-2 因素分析
2-3 探索性因素vs. 驗證性因素分析
2-4 SEM 資料分析流程
2-4-1 SEM 分析流程及信效度公式
2-4-2 SEM 參數標註的寫法
2-4-3 共變數推導的定理
2-4-4 測量模型的檢定
2-5 結構模型分析(SEM)
Chapter 03 Full SEM 分析實例:員工教育訓練
績效評估模型 109
3-0 結構方程模型之重點整理
3-1 員工教育訓練績效之建模
3-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3-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方法與步驟
3-2 研究
3-2-1 研究架構
3-2-2 研究假設
3-2-3 問卷發展與施測
3-2-4 預試(pilot study)
3-2-5 抽樣設計
3-2-6 統計分析法
3-3 樣本特徵分析
3-4 Full SEM 分析結果與討論
3-4-1 結構方程模型實證分析
3-4-2 整體架構直接與間接效果分析
3-4-3 研究假設分析
3-4-4 檢定力(power) 分析
3-4-5 多樣本之交叉效度(Cross-Validation) 分析:測量不變性
Chapter 04 sem 實例分析、Builder 介面操作
4-1 SEM 之適配度、遺漏值
4-1-1 SEM 分析步驟
4-1-2 SEM 之適配度
4-1-3 linear SEM /廣義gsem 事後檢定之指令
4-1-4 線性SEM 估計法:含遺漏值
4-2 線性SEM 之特殊迴歸
4-2-1 相關分析
4-2-2 多變量迴歸(Multivariate regression):非線性迴歸
4-2-3 納入測驗信度之迴歸式
4-2-4 驗證因素分析(CFA):Measurement models
4-2-4a 單因子測量模型(Single-factor measurement model)
4-2-4b Two-factor 測量模型:Equation-level goodness-of-fit
4-2-4c Two-factor 測量模型:Group-level GOF( 交叉效度)
4-2-4d 多樣本Two-factor CFA:Testing parameter equality across groups ( 測量不變性)
4-2-4e 整體goodness-of-fit statistics for linear SEM
4-2-4f 高階驗證因素分析(Higher-order CFA 模型)
4-2-5 階層(Hierarchical) 驗證性因素:Higher-order CFA
4-2-6a 完整(full) 結構模型:panel data 模型的信度及穩定度
4-2-6b panel data 模型:Modification indices
4-2-7a 單層(One-level) 之中介效果
4-2-7b Two-level 之中介(Mediation) 效果
4-2-8 MIMIC 模型及Residual analysis for linear SEM
4-2-9 潛在成長曲線模型(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s)
4-2-10 Correlated uniqueness 模型:Multitrait-Multimethod (MTMM)
4-2-11 似不相關迴歸模型(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4-2-12 非遞迴模型的穩定性:直接/間接效果
Chapter 05 Generalized SEM 之分析
5-1 認識Generalized SEM
5-1-1 Generalized SEM 的介紹
5-1-2 廣義gsem 與線性sem 指令,二者的差異比較
5-1-3 Generalized SEM 的分配(Family)
5-1-4 Generalized SEM 的特性
5-1-5 gsem 指令之事後檢定
5-2 測量模型(generalized response)
5-2-1 單因子measurement model (generalized response)
5-2-2 雙因子measurement model:Likert 量表vs. 測驗卷的迴歸分析
5-3 Multilevel 模型
5-3-1 雙層次測量模型( 廣義反應變數)
5-3-2 Multilevel mediation models
5-3-3 三層次模型(generalized response)
5-4 Logistic 迴歸 ( 廣義反應變數)
5-5 generalized responses 的組合模型:log
立即查看
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實務:圖解Amos取向(附光碟)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 最新理論+精華實務=立竿見影的學習成效。
● 深入淺出的解說,融會作者多年授業精華,緊扣國際最新學術趨勢,帶領讀者輕鬆進入專業領域。
● 蒐集整理實務操作者曾面臨的難題,提出確切解決辦法,指引讀者更有效率的操作途徑。
● 改版大幅度更新與調整內容,並新增DIF分析流程圖、WinSteps DIF報表分析及SmartPLS與WarpPLS的應用介紹。
● 隨書附贈光碟:除資料檔外,包含多套Excel VBA增益集與VB程式,以供進行SEM適配函數極小化的試驗與交叉延宕相關的差異性考驗。
結構方程模式(SEM)是當代量化研究及測驗編製者的最佳利器與必備知能。目前廣泛應用於社會科學、行為科學及市場行銷等研究領域。SEM的應用軟體Amos,具有圖形操作介面,易學、易懂。本書以此為示範工具,理論與實務交叉佐證,學習與應用效率頗高。
理論上,本書簡介了學習SEM的基本知能:三種量尺的建立方法,徑路分析的追蹤規則,理論模式的辨識性分析,適配函數的極小化過程,各種適配指標的選用、評估與運用上之迷思。本版新增SEM應用上潛藏的困惑,以深入探討SEM應用上之重要啟示與限制。
實務上,除了Amos徑路圖操作之基本功外,本書也介紹了SEM在測驗工具上的信效度考驗、差異試題功能(DIF)分析、跨群組與跨時間之測量及結構不變性分析,以及SEM取向的交叉延宕相關分析與SEM中發生多元共線性的症狀和其解決方法。
近十年來,國際SEM學術已有長足進步,本書內容緊扣最新相關學術脈動,將是舊雨新知掌握SEM新知能的捷徑。
【目錄】
第1章 圖解Amos徑路圖繪製一點通
一、Amos的圖形操作介面與功能表單
二、Amos主要繪圖工具與點選方法
三、原始資料檔案的製作與連結
四、Amos徑路圖的繪製與變項的命名
五、Amos分析屬性的設定
六、Amos統計分析之執行步驟
七、Amos徑路圖與統計報表的輸出
八、結語
第2章 傳統徑路分析的追蹤規則與SEM參數估計
一、標準化變項追蹤規則:以徑路分析為例
二、標準化隱含相關係數之實例推導
三、未標準化變項追蹤規則:以徑路分析為例
四、未標準化隱含共變數矩陣之實例推導
五、CFA模式隱含共變數矩陣的推導:徑路追蹤
六、CFA隱含共變數矩陣的推導:RAM矩陣運算
七、SEM取向的徑路分析
八、結語
第3章 結構方程模式的理論基礎
一、引言
二、SEM的意義、內涵與基本假設
三、SEM理論模式的界定
四、SEM理論模式的可辨識性
五、SEM模式辨識判斷流程圖
六、SEM模式的參數估計
七、SEM理論模式的應用情境、發展、評鑑與修正之省思
八、最大概似法MLE極小化過程之體驗
九、結語
第4章 SEM模式適配度的評鑑與報告
一、絕對性適配指標
二、增值/相對性適配指標
三、精簡性適配指標
四、影響SEM理論模式適配性之因素
五、樣本多大是大,多小是小
六、SEM理論模式適配度指標之選擇、限制與迷思
七、常用的適配度指標與其適配標準摘要對照表
八、SEM研究報告中必備的資訊
九、結語
第5章 驗證性因素分析理論與量表編製
一、CFA的理論基礎
二、CFA與量表編製原則
三、CFA之三個必要矩陣Λ、Φ與Θ
四、CFA參數估計的直接解
五、量尺不確定性的三種處理方法
六、因素負荷量在不同量尺法間之互換
七、組合信度與抽取變異比
八、建構信度與Cronbach α間的關係
九、CFA在量表編製上的用途
十、結語
第6章 SEM應用上潛藏的困惑
一、卡方考驗結果易受樣本大小的影響,但結構係數的估計卻不受影響
二、結構一致性決定理論模式之適配度
三、測量品質會影響SEM適配度與其結構係數
四、實例解說
五、結語
第7章 一致性與非一致性差異試題功能分析:CFA與MIMIC取向
一、緣起
二、差異試題功能的類型
三、DIF分析的質化分析方法
四、DIF分析的量化分析方法
五、CFA取向DIF分析的實例解說
六、MIMIC取向DIF分析的實例解說
七、結語
第8章 跨群組與跨時間之測量與結構不變性分析
一、測量與結構不變性分析的重要性
二、跨群組分析的理論與考驗步驟
三、跨群組分析的Amos操作方法
四、跨群組測量不變性分析
五、潛在平均數不變性考驗步驟
六、因果結構不變性考驗步驟
七、跨時間測量不變性分析
八、結語
第9章 因果關係探究:SEM取向交叉延宕分析
一、因果關係類型
二、傳統因果關係的探究方法
三、交叉延宕相關分析
四、交叉延宕迴歸分析:觀察變項模式
五、多重指標交叉延宕SEM分析:潛在變項模式
六、交叉延宕SEM分析在實務研究上的應用原則
七、結語
第10章 多元共線性之原因、症狀與解決方法
一、序言
二、多元共線性的定義與種類
三、多元共線性的檢驗方法
四、SEM發生多元共線性的原因與主要症狀
五、傳統迴歸分析中多元共線性的解決方法
六、SEM分析中潛在變項之區辨效度考驗
七、SEM分析中多元共線性的解決方法
八、水平式多元共線性的分析
九、結語
後記
參考書目
中英文索引
立即查看
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第二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呈現的面貌包括三個向度:(一)理論與實務同時呈現;目的不僅在強調理論的重要性,同時希望讀者自己去分析每個課程模式所依據之理論與實務的契合程度。(二)透過文獻探討方式了解各個幼教課程模式產生之文化、歷史背景的脈絡,做為幼教課程發展與應用時理解與反思之基點。(三)舶來品與本土化產品並陳。上述第二個向度之重點在強調幼教課程模式產生與演變之背景脈絡,強調的是時間遞嬗過程所呈現的意義性;而第三個向度強調的是幼教課程模式在空間轉換、移植到我國文化時所產生的結果。
目錄
第一章 課程模式之定義與要素 簡楚瑛
第二章 單元教學 盧素碧
第三章 學習角與大學習區 蘇愛秋
第四章 傳統到開放──佳美主題建構教學的發展歷程 劉玉燕
第五章 人文主義課程試探 漢菊德
第六章 娃得福幼教課程模式之理論與實踐 林玉珠
第七章 方案式課程與教學 吳嫈華
第八章 蒙特梭利課程模式
第九章 河濱街模式
第十章 High/Scope課程模式(又稱高瞻遠矚課程模式)
第十一章 卡蜜─迪汎思課程模式 簡楚瑛
第十二章 直接教學課程模式 簡楚瑛
第十三章 幼教課程模式之源流與比較 簡楚瑛
第十四章 幼教課程基本問題之探討 簡楚瑛
立即查看
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 (5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Bruce & Borgs 心理社會參考架構-以職能為主的實務理論.模式和方法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Bruce & Borgs 心理社會參考架構-以職能為主的實務理論.模式和方法
作者:鄭彩君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9
條碼:9789863683117
簡介:
人類的心理、情感和社會因素相互作用,影響人們的職能生活,進而影響社會心理健康。本書提供完善的模式與架構,深入探討心理社會的實務模式及其廣泛的應用,並善用對職能、人、環境和跨專業層級的介入,來解決與人類職能相關的心理社會問題。不論對職能治療科系學生或已在健康和社會領域執業的臨床職能治療師,這絕對是一本能增進專業知識並強化技能的最佳利器。
緒論:
歡迎閱讀本書的此版。我們希望您了解此版本與以前的版本一樣,提供有助於職能治療師解決與人類職能相關的心理社會問題之模式和實務方法。在這個版本中,我們保留了許多先前版本的特色,但你也會發現許多重要的差異。
本書由位於不同國家的四位職能治療師所編輯和編寫。擴大編者和作者群的決定是有目的的,反映了我們致力在心理社會領域提供更廣泛的(儘管不是全面的)知識和實務發展的國際應用範圍。此外,本書內容是搭配輔助教材編撰而成,可供教師於學校單位使用。
與早期版本類似,本書探討了心理治療的心理社會模式及其在職能治療各種領域的應用,而不僅僅是將實務聚焦在已有心理疾病的人們之需求。在某些章節中,我們努力強調特定模式與心理疾病的人們一起實踐的相關性,特別是在這個群體所歷經的問題一直以來無法解決的情況下。
早期版本的許多重要的心理社會實務模式都有提供且進行更新;但有幾個顯著的差異。我們根據他們介入以創造改變:職能、人、環境和跨學科的層級來組織模式和實務方法。作為其關注的核心領域,本文中提出的職能模式或方法,焦點集中於人們日常生活中「他們做什麼」。我們探索這些與心理社會職能治療實務相關並為其提供訊息的模式之要素。第二組模式反映了那些以人為本的介入。也就是說,他們理解職能中的優勢和問題主要來自個人的特徵或本質,並且所建議的治療過程是依據改變中或建立中的特徵。這些以人為本的模式是本書先前版本的重點。第三組模式和方法著重於心理社會背景和環境,以及引起職能的積極改變。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環境模式不屬於狹隘的「臨床」實務的定義,用來鼓勵職能治療師參與族群層級的實務。最後,我們提供一小組實務模式是界定為跨專業。跨專業模式提供了心理社會實務議題、實務語言和方法來發展概念化的方法,這些方法跨越專業的界線共享。
心理社會的健康是所有人類健康和安適的基本要素,我們知道職能治療師服務的人們其職能生活都會影響心理、情感和社會因素,反之也會受到其影響。職能治療師在當代健康和社會領域的實務需具備知識、態度與技能方面,以確認和解決這些社會心理因素。我們希望本書提供的訊息、資源與實務實例,將有助於建立此勝任能力的基礎。
目錄:
致謝 vii
關於編者 viii
貢獻之作者 ix
譯者簡介 x
緒論 xi
Section I 心理社會職能治療導論 1
Chapter 1 定義職能治療中的心理社會架構 3
Chapter 2 職能治療心理社會實務的演變 17
Section II 跨專業模式及架構 35
Chapter 3 復元架構 37
Chapter 4 失能的跨專業模式 57
Section III 職能模式與架構 73
Chapter 5 職能與意義 75
Chapter 6 職能驅力與動機 93
Chapter 7 人-環境-職能模式應用於心理健康 107
Chapter 8 加拿大賦能職能的三重模式架構 123
Chapter 9 人類職能模式 135
Chapter 10 參與型式 153
Section IV 以人為本的模式與架構 175
Chapter 11 學習與職能 177
Chapter 12 思考歷程與職能 191
Chapter 13 表達與職能(心理動力觀點) 211
Chapter 14 因應與職能 227
Section V 環境-階層模式及架構 243
Chapter 15 為精神障礙者尋求健康促進及福祉 245
Chapter 16 與心理健康有關的組織文化架構 265
Chapter 17 發展職能公義的社區 285
財務披露 303
索引 305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