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405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丹佛早療模式:促進自閉症幼兒的語言、學習及參與能力 系列名:心理學叢書 ISBN13:9789866001437 替代書名:(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Promot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莎莉˙羅傑斯;吉拉汀˙道森 譯者:姜忠信;劉瓊瑛;朱思穎 裝訂/頁數:平裝/400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14/11/01 中文圖書分類: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醫學 內容簡介 丹佛早療模式是一項對自閉症類幼兒、甚至是自閉症類嬰幼兒階段的綜合式早期療育模式,此模式在促進這些兒童能對他人有自發性的互動(也就是主動性),而能參與到他人之間。目前丹佛早療模式已經累積了不少實徵研究的報告,支持其對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帶來的助益。 在台灣逐漸邁向以證據為導向(evidence-based)的早療方案規劃過程中,對丹佛早療模式的認識與學習,在台灣的醫療及教育領域裡,有其時代的重要意義。 卤卤丹佛早療模式奠基於西方發展心理學及應用行為分析的知識及技術,教學策略重視遊戲為本位、關係為核心的實踐方式。本書提供結構化、且容易上手的工作程序,對兒童在個別及團體情境中,促發下列關鍵能力的發展:模仿、溝通、社交、認知、動作、適應行為以及遊戲能力。對每位兒童的個別化教育計畫內容,必須經由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評估之後才能擬定。 目錄 第一章 當代對嬰兒學習與自閉症之間的認識 嬰兒是如何學習? 大腦發展如何支持社交溝通技能的習取 患自閉症後怎麼影響了腦的發展及學習 早期兒童發展中大腦的改變及之後 早期療育對形塑自閉症腦部發展及成效的角色 第二章 丹佛早療模式綜論 丹佛早療模式的理論基礎 丹佛早療模式課程實務 丹佛早療模式的教學程序 療育成效的證據 針對自閉症類幼兒的療育,丹佛早療模式與其他介入模式的異同 結論 第三章 運用丹佛早療模式 實施場域 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誰? 由誰提供這項服務? 丹佛早療模式的執行程序 採用整合模式提供介入 專業療育團隊 與家長成為工作夥伴 丹佛早療模式介入之後的轉銜 結論 第四章 擬定短期學習目標 運用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進行評估 建構學習目標 各領域之間的目標能取得平衡 設定多少目標? 挑選出目標技能的內涵 目標的組成要素 撰寫功能性目標 艾薩克的12週學習目標 結論 第五章 擬定每日的教學目標以及追蹤孩子的進展 為每一個目標規劃周詳的學習步驟 追蹤進展 結論 附錄5. 1 艾薩克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步驟 第六章 擬定計畫及教學架構 成為玩伴 相互參與的例行活動:教學架構 處理一些無用的行為 組成及規劃療程 孩子一直沒有進步時:決策樹 結論 第七章 建立模仿與遊戲能力 教導模仿 教導遊戲技能 結論 第八章 建立非口語溝通能力 協調性注意力強調溝通 建立自然姿勢動作的使用及理解能力 教導合乎習俗的姿勢動作 結論 第九章 建立口語溝通能力 促進口語的發展 接受性語言 結論 第十章 丹佛早療模式運用於團體場域 考量自閉症幼兒在教室環境中所呈現的特徵 物理環境的安排 規劃每日的課程表及例行活動 教室經營管理 工作人員的規劃及溝通 小團體和大團體教學 教室行為管理 轉換及個人課程表的規劃方法 同儕關係和自我照顧技能的課程 轉銜到幼稚園 結論 附錄A 丹佛早療模式之課程檢核表以及項目說明 前言 實施方式 計分 將評估項目轉換為教學目標 所需要的材料 自閉症幼童之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 丹佛早療模式課程檢核表:內容項目說明 附錄B 丹佛早療模式教學真確度評分系統實施執行及評分計分 對治療真確度的評分程序 丹佛早療模式 丹佛早療模式真確度評分單 中英名詞對照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數位社會性溝通課程:提升說話技巧的43堂課(全套) 作者:張正芬、李秀真、林迺超、鄭津妃、顏瑞隆、張雯婷、黃雅君著 重量:1240 ISBN:9786267178577 出版日期:2023/6/1 內容簡介 流暢的社會性溝通是身心障礙學生常見的挑戰,更是自閉症者的核心障礙,特別是近年來人數大增的輕度自閉症學生。本書延續《數位社會性課程教學攻略》一書的精神,設計一系列的開啟、輪流、維持、結束等43堂有趣的課程內容,其對話情境都來自於教學現場曾出現過的「溝通窘境」。此外,為方便教學者的教學,本書提供了Flash動畫、教學簡報、作業單、溝通流程海報等,除了適用於身心障礙學生之外,也適用於一般學生的教導,其目的是希望教學者結合學生的生活情境,透過本課程提升他們的溝通能力,協助他們發展有效成功的說話技巧。 【全套內含】 65912 指導手冊(含教學光碟) 1 本 65913 溝通密技小書 1 本 65914 溝通流程海報組 1 組 ※ 首次訂購建議購買全套,後續可再添購上述三項 ※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數位時代社會傳播 系列名:新聞傳播叢書 ISBN13:9789862983485 出版社:揚智文化 作者:黃葳威 裝訂/頁數:平裝/304頁 規格:223cm*17cm*1.5cm (高/寬/厚) 出版日:2020/08/01 中國圖書分類:社會學各論 內容簡介 面對資訊社會的急遽發展,《數位時代社會傳播》一書從數位匯流角度,檢視閱聽接收者的社會資本、社會資本類型、社群與網路直播,以及相關實例分析。 全書爬梳數位時代社會傳播模式的要素,並介紹大學社會責任、服務學習的緣起及推動。從近用、產製、結構等三層面,依序呈現數位時代直播模式、家庭傳播、樂齡媒體近用權、兩岸影音匯流、網安治理等社會傳播案例與實證。 目錄 理想與現實的橋樑──趙序 i 數位時代社會責任──郭序 v 柳暗花明又一村──自序 vii 第一章 數位時代社會傳播 1 第一節 前言 2 第二節 社會傳播與社會行銷 9 第三節 本書章節 15 Part 1 近用篇 19 第二章 數位時代消費形象 21 第一節 前言 22 第二節 直播營運 23 第三節 直播消費行為 26 第四節 網路直播與自我形象 30 第五節 自我形象與價值型塑 37 第六節 實證分析 41 第七節 結論與討論 48 第三章 數位時代社會資本 51 第一節 前言 52 第二節 資本與社會資本 52 第三節 社會資本類型 56 第四節 社群與網路直播 59 第五節 實證分析 62 第六節 結論、討論與建議 68 第四章 數位時代樂齡近用 71 第一節 前言 72 第二節 媒體近用權 73 第三節 研究設計 83 第四節 案例分析 85 第五節 結論、討論與建議 95 Part 2 產製篇 99 第五章 數位時代傳播模式 101 第一節 前言 102 第二節 傳播模式與回饋 103 第三節 研究設計 110 第四節 案例分析 111 第五節 結論與討論 120 第六章 數位時代家庭傳播 125 第一節 前言 126 第二節 家庭與傳播 128 第三節 研究設計 138 第四節 研究結果 141 第五節 結論、討論與建議 147 Part 3 結構篇 155 第七章 數位時代新聞自律 157 第一節 前言 158 第二節 新聞倫理社會責任 160 第三節 研究設計 169 第四節 分析結果 170 第五節 結論、討論與建議 177 第八章 數位時代影音匯流 183 第一節 前言 184 第二節 數位匯流發展 185 第三節 研究設計 198 第四節 分析結果 201 第五節 結論與討論 218 第九章 數位時代網安治理 221 第一節 前言 22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24 第三節 新加坡網路治理 225 第四節 日本網路治理 229 第五節 韓國網路治理 234 第六節 結論與討論 241 參考書目 245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當代民主國家公共治理的成果表現,正受到威權體制經濟快速發展下的制度性挑戰,而資訊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網際網路、社群媒體、區塊鏈、大數據、Web 3、量子運算及晚近爆炸性發展的人工智慧(AI),一方面給擁護民主之士帶來樂觀的期待,但另一方面,面對諸多源自人類個人與集體不理性的行為,資通科技的發展也可能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讓民主政治落入更加萬劫不復的境地;因此,本書意圖將新興資通科技的發展與民主政治優化的迫切需求進行連接,在一個以憲政體制為基礎的五柱體系中,以數位公民主權、數位權利保障、數位政府治理、數位智慧創新及數位社會發展等五個篇章,深入討論在數位民主治理的樂觀論與悲觀論之間,尋找一條漸進改革的實用主義路徑的可能,以期讓民主治理的成果得以透過資通科技的協助,而能成功改善民主治理的運作,並讓民主政治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洪流中,可以持續優化與茁壯。 【目錄】 目錄 推薦序/唐鳳 推薦序/廖達琪 推薦序/戴豪君 作者序 第1章 尋找政府數位轉型與優化民主治理的思想地圖? PART1 數位公民主權 第2章 人民主權困境與資通科技的發展 第3章 數位網路發展與人民主權困境的改革實驗 第4章 政府數位轉型與人民主權困境的數位優化 PART2 數位權利保障 第5章 新型態數位環境發展對人權的影響 第6章 新型態數位發展環境中的人權價值 第7章 多元宇宙發展政策方向 PART3 數位政府治理 第8章 從後應性到回應性政府的數位轉型 第9章 官僚體系與民主的數位調和 第10章 應用新興科技推動政府數位轉型 PART4 數位智慧創新 第11章 為什麼要推動數位智慧創新? 第12章 AI與機器學習演算法是官僚的聖杯嗎? 第13章 擁抱政府創新的工具 PART5 數位社會發展 第14章 以協力與資料治理落實數位社會發展 第15章 共享價值生態圈作為數位社會發展的平臺 第16章 公民作為數位社會發展的轉型主體 結語 名詞索引 參考文獻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不被AI取代的資訊判讀力》 台灣第一本從議題談素養的教育指南! 「批判性思考」讓你無法被AI取代。 你是一位學校老師嗎?看著現在從小學到國高中的學生們,滑手機可能比看的書還多,是否會擔心該怎麼引導學生?是否曾經想設計媒體識讀相關的課程,卻不知道如何開始? 你是一位有著青少年孩子的家長嗎?是否知道孩子每天花多少時間滑手機?是否知道孩子每天滑手機都在做什麼?會不會擔心孩子受到網路詐騙、社群成癮、網路隱私等危害? 你是一位國高中或大學生嗎?面對新時代的資訊浪潮,網路社群上每天各種文字、圖片、影音排山倒海而來,你真的都能夠分辨真假與問題嗎?AI 時代的到來,你是否曾經擔心自己不知道怎麼因應新時代的挑戰? 事實上,以上這些是現今這個網路社群時代下的每個人,都不能避免的難題。 教育部 2023 年公布「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點出當前媒體素養教育的三大課題就是:學習辨識假訊息、正確使用短影音、強化網路個資安全。不只是台灣,這其實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共同挑戰。而當 AI 帶來新科技與新技術的飛躍性突破,伴隨而來的威脅是各種資訊更快速生成、更快速傳播、更難以防範。這項威脅,沒有人能夠倖免。 我們該怎麼辦?真正的關鍵能力是「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真正的解方在於「教育」。 然而,過往的學校教育幾乎沒有全面性課程培養這樣的素養能力。即使教育部頒布了白皮書,絕大多數老師也仍然不知道如何設計相關課程,社會上絕大多數的公民也不會自動學會這些能力。 但是,這些教育困境,如今有了改變的契機:那就是放伴的「議題融入教學」教育新模式。 《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不被 AI 取代的資訊判讀》這本書彙整國內外各種最新研究,提出「數位公民素養議題地圖」系統化分析包含虛假訊息、資訊判讀、社群成癮與焦慮等知識架構;更基於台灣放伴教育協會近年來在全台各地超過百所學校的第一線經驗,公開分享教案設計的心法與步驟。 這是台灣第一本從議題談素養的教育指南,切合當代最重要的數位公民素養,融合議題專業與教育經驗,是老師好教、家長好用、學生好學的教學利器。 如果你是老師或家長,你可以直接應用教案、甚至依照你的需要設計課程,引導學生學習最新的數位公民素養能力。 不論你是學生或任何關心當前媒體與數位問題的人,你可以透過本書了解這個議題最新的完整知識架構,培養自己的素養能力。 AI 可能可以在很多地方幫助我們,但「批判性思考」是 AI 無法取代人類的最重要能力,這正是新時代人才所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 重要影響力: 與全台共273所學校合作,近10%的國中是放伴的合作學校。 放伴累計舉辦超過 600 場講座及研習,超過 15,000 人次老師及學生參與。 發展4套公民議題教育課程,影響超過萬名全台老師與學生。 親子天下「2021 教育創新 100」、遠見天下「未來教育 100」、關鍵評論網「2022未來大人物」等等重要教育獎項獲獎團隊。 本書特色 (一)最新最全面的專業知識:彙整國內外最新研究的「數位公民素養議題地圖」,讓你完整掌握知識架構。 (二)最快學會的資訊判讀術:從媒體識讀、資訊判讀,到批判性思考,擺脫現今資訊操弄與不思考世代的困境。 (三)最容易上手的議題教案:不論是教師、父母、甚至是學生自學,都能立刻輕鬆學習的 7 堂教案。 (四)來自第一線的教學心法:基於全台灣與放伴合作的百所學校實際經驗,濃縮成 3 大教師角色、5 大設計課程步驟。 (五)台灣首創議題教育指南:放伴開啟議題融入教學的新模式,第一本從議題談素養的教育專書,培養新世代不被 AI 取代的數位公民人才。 【目錄】 推薦序 ◎胡元輝董事長 / 5 推薦序 ◎黃國珍創辦人 / 9 全台教師一致好評推薦 / 13 01 膝反射的不思考世代-我們該怎麼辦 / 21 1-1 學生都在滑手機?這樣我要怎麼教小孩 / 23 1-2 什麼是數位公民素養? / 40 1-3 不再膝反射思考,你需要的是資訊判讀力! / 60 02 教學現場-培養資訊判讀力 / 85 2-1 引言 / 86 2-2 好上手的議題教案 / 87 課堂一:你畫我猜-資訊的生產與傳遞 / 87 課堂二:3C 使用調查 / 96 課堂三:閱讀人必須學會的新聞判讀術 / 100 課堂四:拆解事實與觀點 / 108 課堂五:YouTube 影片判讀 / 114 課堂六:YouTube 個人化廣告 / 121 課堂七:社群焦慮 / 125 2-3 你該掌握的數位公民素養議題資料庫 / 129 03 設計你的教案-培養有行動力的數位公民 / 133 3-1 迎戰AI 時代,老師應該扮演的3 個角色 / 135 3-2 5 步驟,從零到一做出數位公民素養教案 / 152 3-3 數位公民素養的實踐者:從共備、課程施作到師生對話工作坊 / 162 3-4 從意識到行動,老師學生都可以改變社會 /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