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383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高齡者的運動與全人健康(2版) ISBN13:9789860606782 出版社:華都文化 作者:方進隆 裝訂/頁數:平裝/431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2/01/01 中國圖書分類:身體活動 內容簡介 樂齡動起來,享受健康人生 2018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4%,臺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高齡者健康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本書由全人健康的理念說明高齡者運動的益處,鼓勵從事規律運動維持良好體適能,並詳加介紹運動方法,分為五大領域: .領域一 高齡者與體適能基本概論:老化理論、活躍老化及成功老化的概念;身體活動對高齡者心理、社會、生理健康的影響。 .領域二 健康評估、計畫擬定與行為改變:高齡者運動前的評估,包括問卷、量表、體適能檢測;應用行為改變法的策略鼓勵高齡者規律運動;高齡者運動計畫的擬定和設計。 .領域三 體適能的訓練原則與方法:以體適能項目說明訓練原則與方法,包括心肺耐力的有氧訓練;肌肉適能的重量訓練;平衡能力的訓練;柔軟度的伸展操。 .領域四 高齡者特殊的運動與訓練方法:以「正念走路」和「八段錦」為身心運動的說明;提供高齡運動員的訓練實例;常見疾病以「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病」為運動訓練介紹。 .領域五 身體活動設計與風險管理:高齡者身體活動課程設計與管理;社區身體活動規劃經營,達到在地老化的目標;說明高齡者運動的風險管理,以及高齡者體適能指導員應具備的倫理。 此次修訂參考國內外資料,新增不少內容,希望能提供最即時的資訊,包括衰弱高齡者的檢測與評估方法、自我效能改善策略、健康信念模式的六個要素和策略、計畫行為理論與策略等。 內容旨在破除高齡者運動的種種迷思,提升運動風氣,讓運動生活化;各項體適能訓練的實例以方便簡單從事為介紹,全書逾200幅圖照,希望激發高齡者與指導員的動力與創意。高齡者從事規律的身體活動或運動,是邁向全人健康的良方。本書不僅適用於老人服務及運動與休閒相關系所、高齡者、體適能指導員、運動教練等,更推薦給關心高齡者健康的讀者諸君。 目錄 領域一 高齡者與體適能基本概論 Chapter 1 老化與運動和全人健康概論 Chapter 2 成功老化的願景與重要因素 Chapter 3 身體活動與高齡者的心理和社會健康 Chapter 4 身體活動與高齡者的生理健康 領域二 健康評估、計畫擬定與行為改變 Chapter 5 高齡者運動前的健康與安全評估 Chapter 6 高齡者體適能的檢測與評估 Chapter 7 高齡者規律運動的行為改變法與策略 Chapter 8 高齡者運動訓練計畫的指導原則與設計 領域三 體適能的訓練原則與方法 Chapter 9 高齡者心肺耐力的訓練方法 Chapter 10 高齡者肌肉適能的訓練方法 Chapter 11 高齡者平衡的訓練方法 Chapter 12 高齡者柔軟度的改善方法 領域四 高齡者特殊的運動與訓練方法 Chapter 13 高齡者的身心運動 Chapter 14 高齡運動員的訓練方法 Chapter 15 高齡者常見疾病的運動原則與方法 領域五 身體活動設計與風險管理 Chapter 16 高齡者身體活動課程設計與管理 Chapter 17 高齡者社區身體活動的規劃與經營 Chapter 18 高齡者運動指導的風險管理和倫理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採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觀點,針對全人發展中的老化過程進行分析。透過老年心理學相關理論與最新近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因應超高齡社會所建立的國家型老化資料庫研究啟示,讓讀者更能了解文化與生活環境的影響,體察健康心理和生活型態可以有效地形塑年長者的思考與行為選擇。倡導優雅、最佳老化的策略,跳脫過去對於老化的負向思維、擔憂甚至恐懼,提供老年人具體的自我照顧方法,同時也提供讀者、老年人、照顧者與專業助人者質性和量化的證據作為參考,跳脫過去習慣式的學術想像或不同世代的非同理推論。 章首小故事或章節重點:每一章的開端即針對整體架構說明該章所要探討的重點,或以一則小故事銜接生命經驗與老年心理,藉此提高老年心理理論知識的親近性。 藉用隱喻、圖像彰顯抽象的概念:將專家如何進行問題評估、處遇與團體領導等潛藏內在的思考歷程具體、顯性化。採用圖、表、照片、插畫等圖像資訊,讓老年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更能貼近讀者的日常生活及易於理解。 各國老化資料庫的成果啟示:凸顯國家型老化資料庫建立的迫切性,以及文化契合性在老化政策擬定、資源分配上的重要性。 章後課堂學習活動:使讀者能活用知識、親身深入了解老年期的特性,進而提供或設計更好的介入及協助之具體作為。 適用課程︰老(人)年心理學、全人發展心理學、老年健康照護與健康促進等相關課程。 適用對象︰大專生、研究生、老年健康促進專業助人者,以及對於人類健康成長與發展深感興趣的自學者。 【目錄】 Chapter 1 老年心理學概論 第一節 老化是人類發展中的正常現象 第二節 年齡與老年心理學 第三節 壽命與老年期 第四節 健康餘命/成功老化的需求 第五節 優雅成功老化的趨勢 第六節 本書章序的架構 PART 1 老年的心理功能篇 Chapter 2 知覺系統的老化 第一節 知覺的老化 第二節 視知覺的老化 第三節 視知覺的功能老化 第四節 聽覺的老化 第五節 嗅覺與味覺的老化 第六節 痛覺的老化 Chapter 3 老年的語言溝通與疼痛處理 第一節 老年的語言與溝通 第二節 老年人對字、詞、句子的理解與製造 第三節 老年人在對話與交談上的理解與表現 第四節 與罹患癌症/重症的老年人溝通 第五節 老年人與照顧者改善溝通的策略 第六節 老年人疼痛表達與對於疼痛/止痛的態度 第七節 老年人的疼痛衡鑑與處理 Chapter 4 老年的睡眠問題 第一節 老年人的睡眠結構特性 第二節 調節睡眠的腦組織老化的證據 第三節 導致老年人失眠的因素及其治療方法 第四節 老年人常出現與睡眠相關的疾病及治療 第五節 老年人睡眠品質對於心理的影響 第六節 老年人睡眠品質與生理、運動、疾病的關係 Chapter 5 老年的情感與情緒 第一節 老年人社會情感的發展 第二節 老年人的社會情感調節能力與問題解決 第三節 老年人的社會情感調節策略與線索辨認能力 第四節 老年人與社會情感相關腦區的老化 第五節 老年人的社會情感功能、認知表現與情感性疾患 PART 2 老年的智慧與性格篇 Chapter 6 老年的智力與智慧 第一節 智力的定義 第二節 老年的智力表現 第三節 智力的實作展現——智慧 第四節 老年智慧相關理論 第五節 能預測智慧的變項——研究證據 Chapter 7 老年的性格與習性改變 第一節 性格理論與老化 第二節 性格與老年壽命及健康的關係 第三節 老年性格發展特性 第四節 不利老化的五大習性與改變策略 第五節 保持運動/自我照顧好習慣有益老年健康 Chapter 8 老年的自我知覺與自我統整 第一節 老化自我知覺的定義與醞釀 第二節 老化自我知覺、健康行為與存活 第三節 正向和負向老化自我知覺的形成與影響 第四節 老年的自我統整 第五節 自我統整在老年心理健康促進的實務運用 Chapter 9 優雅成功老化與復原力 第一節 優雅成功老化的概念與測量 第二節 選擇最佳化補償模式 第三節 社會情感選擇理論 第四節 預測優雅成功老化的重要變項 第五節 家/空間的依附與老人社區烏托邦 第六節 優雅成功老化的另一指標——韌性/復原力 Chapter 10 宗教與社會支持對老年的影響 第一節 社會支持對於老年的重要性 第二節 老年社會支持與憂鬱的關係 第三節 老年社會支持與健康老化的關係 第四節 精神靈性與宗教信仰 第五節 宗教參與行為與老年健康的關係 PART 3 老年的心靈雞湯篇 Chapter 11 老年工作、退休與安置 第一節 老年退休問題 第二節 老年工作的優點 第三節 老年退休規劃的準備 第四節 對老人的態度分析 第五節 老年刻板印象影響行為表現 第六節 老年的安置、移居養老抑或在地老化 Chapter 12 老年心理需求與生活品質評估 第一節 老年階段的需求與提供協助 第二節 老年人的需求評估 第三節 老年心理需求:孤寂與受虐及介入策略 第四節 老年的憂鬱與焦慮及介入策略 第五節 老年的生活品質 第六節 生活品質與財富的關係 Chapter 13 失智症狀與阿茲海默氏症 第一節 失智症狀與前兆 第二節 阿茲海默氏症患者的神經心理特徵 第三節 阿茲海默氏症的病理基礎 第四節 阿茲海默氏症的致病基因與遺傳的影響 第五節 阿茲海默氏症與失智症狀的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 第六節 阿茲海默氏症病程的發展階段與治療選擇 第七節 阿茲海默氏症患者與照顧者的照護關懷「撇步」 Chapter 14 老年照顧者特性與心理諮商介入 第一節 老年照顧者與照顧的概念 第二節 老年照顧者的負擔與施暴類型 第三節 老年照顧者的協助 第四節 長期照護者的角色與訓練需求 第五節 老年的心理諮商與治療方法 第六節 老年諮商的四大議題 第七節 諮商需考量老年的特性 Chapter 15 面對死亡與臨終關懷 第一節 老年人對於老化與臨終死亡的態度 第二節 末期老年病人的心理因應與面對死亡哀傷五個階段 第三節 安寧照護、衡鑑與成效評估案例 第四節 老年人生命終點前的溝通準備 第五節 喪偶/喪親的心理協助 第六節 死亡的心理因應與感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