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255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由古根漢(Philip Davis Guggenheim)執導,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主演,上映於2006年的電影An Inconvenient Truth(臺灣譯為《不願面對的真相》,大陸譯為《難以忽視的真相》),是一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尤其關注日趨嚴重的全球暖化議題。有趣的是,不論臺灣或大陸對於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恰巧充分反應本書所要探究的主題,即漢語聲調調值標記。 在漢語聲調調值標記議題上,資訊科技尚未發達之前,發音人的「口說」及調查人的「耳聽、手記」是聲調調值的主要描寫方法。然而,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及分析工具的快速發展,利用「聲學分析」來描寫聲調調值逐步開展,並與「傳統調查」的描寫結果相互比較與驗證。本書以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為研究標的,並擴及至臺灣其他客家話及廣東梅縣客家話。研究發現,「傳統調查」中低調類聲調,在「聲學分析」中卻顯示為高調類。這種現象不僅見於本書所涉及之客家話,也見於眾多漢語方言及少數民族語言,乃至其他聲調語言。這種「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的不一致現象,可以說是一個學界「不願面對的真相」,但卻更是一個學界「難以忽視的真相」。 喬姆斯基對於語言研究提出三個「充分」要求:充分觀察、充分描寫、充分解釋。本書充分觀察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依據觀察結果,並加入其他客家話及其他漢語方言,達成針對問題的充分描寫。本書最後也從發音生理限制、語音學與音韻學的差異、聲調產製與感知的不對稱性、聲調對立與排擠、中古漢語平聲調的語音特徵等面向出發,針對低平調在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上調值描寫的不對稱提出解釋。本書希望能夠作為引玉之磚,將研究結果拋出,一方面就教於語言學及語音學專家學者,二方面希望能夠引起學科整合的關注,讓「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的描寫結果能夠更為貼近。 【目錄】 自序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聲調 第二節 聲調語言 第三節 章節架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的音韻系統 第二節 聲調的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 第三節 苗栗四縣客家話單字調的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 第四節 研究議題 第三章 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單字調聲學分析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分析結果 第三節 綜合討論 第四節 聲調調值調整建議與驗證 第五節 入聲合併議題啟發 第六節 本章結語 第四章 客家話低平調聲學分析結果之闡釋 第一節 六個地區客家話低平調的聲學分析 第二節 綜合討論 第三節 本章結語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附錄 附錄一 所有發音人各個聲調所有樣本的平均調長(毫秒) 附錄二 所有發音人之各個取樣點基頻數值表 附錄三 所有發音人各聲調各取樣點的平均基頻數值(M) 附錄四 所有發音人在各個聲調取樣點上的平均T值 附錄五 所有發音人在各個聲調取樣點上的平均LZ值 附錄六 所有發音人在各個聲調取樣點上的平均ST值 看更多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 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大事件 白先勇(著名作家、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榮休教授:文學導師夏濟安夏志清,二人的書信集比美蘇軾蘇轍的詩歌往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摯動人。《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不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記載了當時的文藝思潮,二人的文學評語,啟人深思,彌足珍貴。 李歐梵(哈佛大學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特聘教授):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場。我做研究生時對他們「高山仰止」,如今讀來,不勝感慨。夏氏兄弟的心路歷程和學術奮鬥的甘苦,我感同身受。夏濟安先生的人文涵養和學術興趣,甚至他對於英文文體的執著,正是我追求的目標。夏濟安先生一輩子雄才大略未能施展,信中的很多真知灼見,值得我們認真對待,加以發揚。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他們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學,終於夏濟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腦溢血過世,橫跨十八年,從未間斷。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在歷史惘惘的威脅下,夏氏兄弟以書信記錄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論文藝,饒有魏晉風雅,尤見手足真情。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四(1959-1962)》始自信件編號391,夏志清1959年7月18日於紐約州波茨坦發出的信至信件編號542,夏濟安1962年4月20日於加州柏克萊發出的信,共152封。夏濟安自1949年4月離開上海,經廣州,香港,1950年10月抵臺,直到1959年3月,一直在臺大外文系教書;期間曾於1955年2月訪美在印第安納大學進修一學期。 返臺後仍執教於臺大,創辦了《文學雜誌》,聲名鵲起,儼然文壇領袖,因懼捲入政治,萌生永離臺灣之念。經錢思亮推薦,1959年3月以英文系「交換教授」之名義來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為期半年。本卷收錄的夏濟安信裡充滿了為延長拘留的焦慮與對臺大及錢思亮校長的歉疚。 夏濟安分身「有術」,平常在加大工作,暑期去華大研究。夏志清趁夏濟安在著名大學研究,盡找哥哥替他查資料。若沒有夏濟安的幫忙,《中國現代小說史》恐難面世。夏志清1952年得到洛克菲勒基金的資助開始撰寫《小說史》,到1955年,初稿大致完成。離開耶魯以後,忙於求職教書,加以結婚養育子女,無暇動筆。在這152封信裡,談的都是《小說史》裡的人物、社團與作品的出處,例如胡風,《創造社》與《倪煥之》等。對於研究現代文學,這些信的內容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第一手參考資料。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隨書附贈精美藏書票) 呂紹嘉:本書深入淺出,可讀性極高,音樂人、一般讀者千萬不要錯過! 林懷民:元溥的書讓人覺得古典音樂充滿人的體溫,可親可愛。只有元溥有這本事! 張艾嘉:作為讀者,我除了感謝,更期待他帶我聆聽更多精彩的演出。 幾米:何其幸運,有這套書為我們開啟一扇神奇的音樂之窗。 楊照:《遊藝黑白》其實從未過時,從舊版到新版,見證的是元溥更開闊的視野、更深刻的理解、更自信的洞見!當今音樂世界第一套、第一手頂尖鋼琴家訪談錄──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12週年最新版! 藝文名家呂紹嘉、林懷民、張艾嘉、幾米、楊照、詹宏志 傾心推薦! 創作歌手安溥 設計統籌‧繪圖 獻給音樂人,更送給所有人! 《遊藝黑白》原於2007年8月初次出版,主要收錄作者焦元溥於2002至2007年之間的鋼琴家訪問,共53篇,55位鋼琴家,53萬字。 2019年全新版本,不只更新並濃縮原作、為30位鋼琴家增加新內容,更增添53位鋼琴家與一位大提琴家,成為收錄106篇訪問、107萬字、108位鋼琴家、109位音樂家的訪問錄。 親自拜訪、聆聽、討論、反覆修訂……樂評家焦元溥二十年來田野調查,遍訪世界鋼琴巨擘,暢談當代鋼琴演奏史、學派與風格變化、重要名家傳承、詮釋與演奏觀點,兼及重要作曲家與樂曲、鋼琴家學習歷程的珍貴現場紀錄!《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The Color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訪問內容不只關於音樂,更包括藝術、文化、政治、社會、家庭、人生的探索。 精彩的一百多篇劃時代對談,字字珠璣,宛如悠遠無垠的靈魂樂曲陣陣傳來。套書說明 一至四冊整體而言以鋼琴家出生年排序,但第一、二冊大致以學派或地域劃分章節,第三、四冊則漸漸走向個人化。如有讀者能按順序,從第一冊第一篇看到第四冊最後一篇,相信能對二十世紀至今的鋼琴演奏史、學派與風格變化、重要名家傳承、詮釋與演奏觀點有所認識,也能對重要作曲家與樂曲有相當了解。第四冊提要(1968-1990) 鋼琴家一如世界,多元、繽紛、燦爛。無論就風格或曲目,收錄於第四冊的鋼琴家,整體而言較前輩展現出更大的融合性,學派與地域背景對他們而言,像是遙遠的過去,他們的詮釋角度也更面向世界。也在最後一冊,我們更能看到亞洲有屬於自己的欣賞角度與聆聽觀點,亞洲鋼琴家能在努力深入了解後,以東方文化豐富古典音樂的內涵,為這門藝術開創更寬廣的表現可能。「距離一樣遠,也就一樣近。」只要我們夠虔誠謙虛,也夠積極認真,亞洲音樂家與愛樂者可以深入各類音樂,比西歐諸國彼此之間更沒有距離。 作為《遊藝黑白》最年輕的受訪者,本冊鋼琴家也最是古典音樂的現在進行式,活生生的二十一世紀音樂史,無論是音樂或生活,他們每位都有精彩故事,英國鋼琴家路易士的習樂與習琴歷程,陳毓襄與劉孟捷的技巧發展,更幾無前例可循。布雷利與紀新訪問,可說「為讀者量身訂製」,訪談充分涵蓋他們希望討論的議題與傳達的想法,值得大家細心品味。 【目錄】 第一章 1968-1976 前言 迎向無國界的地球村 布雷利(Frank Braley, 1968-) 薩洛(Alexandre Tharaud, 1968-) 貝瑞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 1969-) 安德謝夫斯基(Piotr Anderszewski, 1969-) 安斯涅(Leif Ove Andsnes, 1970-) 陳毓襄(Gwhyneth Chen, 1970-) 弗格特(Lars Vogt, 1970-) 橫山幸雄(Yukio Yokoyama, 1971-) 劉孟捷(Meng-Chieh Liu, 1971-) 紀新(Evgeny Kissin, 1971-) 費爾納(Till Fellner, 1972-) 盧岡斯基(Nikolai Lugansky, 1972-) 路易士(Paul Lewis, 1972-) 梅尼可夫(Alexander Melnikov, 1973-) 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 1976-)第二章 1976-1990 前言 千山萬水,只是開始 安寧(Ning An, 1976-) 簡佩盈(Gloria Chien, 1977-) 艾卡德斯坦(Severin von Eckardstein, 1978-) 陳薩(Sa Chen, 1979-) 寇柏林(Alexander Kobrin, 1980-) 李嘉齡(Ka Ling Colleen Lee, 1980-) 夏瑪優(Bertrand Chamayou, 1981-) 嚴俊傑(Chun-Chieh Yen, 1983-) 伽佛利佑克(Alexander Gavrylyuk, 1984-) 布列哈齊(Rafał Blechacz, 1985-) 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 1985-) 王羽佳(Yuja Wang, 1987-) 張昊辰(Haochen Zhang, 1990-)後記:專訪焦元溥 鋼琴家訪談紀錄表 索引 譯名原文對照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本儒家經典,「朱注四書」是指南宋朱熹(1130-1200)的《四書章句集注》。「章句」是指為《大學》與《中庸》分章斷句,主要是朱氏個人的注解;「集注」是指為《論語》與《孟子》集合眾多學者的注解,所引學者以北宋與南宋為主,又以程頤(1033-1107)最受重視,故後世有「程朱學派」之稱。 「朱注四書」從元朝皇慶二年開列為科舉考試的教本。此後中國的讀書人從啟蒙開始,都必須先誦習這本書。從此朱熹的思想產生了無比的影響。《評朱注四書》作者傅佩榮教授認為,朱注四書表面上是朱熹在注解四書,其實,是朱熹用四書來注解自己的思想。 【目錄】 第一輯《論語》部分 1. 時機的重要 2. 自我反省 3. 好德與好色 4. 交友之道 5. 貧而樂道 6. 情感真摯 7. 立志學習 8. 解除迷惑 9. 「天命」是什麼? 10. 順從天命 11. 從心所欲 12. 尊敬父母 13. 臉色和悅 14. 面對異端 15. 三綱五常 16. 禮的意義 17. 祭祀鬼神 18. 向天祈禱 19. 一貫之道 20. 天道之意 21. 人與本心 22. 無關天命 23. 顏子之樂 24. 應該真誠 25. 關於鬼神 26. 博施濟眾 27. 何有於我 28. 朝聞夕死 29. 德必有鄰 30. 孔子之憂 31. 束脩之禮 32. 主持喪禮 33. 重視齋戒 34. 德的意義 35. 面對鬼神 36. 生死問題 37. 善人的特色 38. 曾點言志 39. 克己復禮 40. 管仲之仁 41. 無為而治 42. 先後問題 43. 「性相近」的討論 44. 三戒與三畏 45. 益者三樂 46. 三年之喪 47. 父子相隱 48. 不了解孔子 49. 後人誤會孔子 50. 聖人可學而至嗎? 51. 朱注所肯定的孔門弟子 52. 朱注所批評的孔門弟子 第二輯《孟子》部分 1. 「為長者折枝」辨 2. 「情」字的用法 3. 「才」字的用法 4. 「體」字的用法 5. 「氣」字的用法 6. 「身」字的用法 7. 一般的「心」 8. 「心」的正確作用 9. 推究心的根源 10. 「天」字的意義 11. 「善」字的用法 12. 「性善」的意思 13. 心之四端 14. 朱熹所理解的孟子人性論 15. 惡的來源 16. 何謂「盡心知性知天」? 17. 「欲」的問題 第三輯《大學》部分 1. 《大學》的體系 2. 「明明德」的合理詮釋 3. 「親民」的合理詮釋 4. 「止於至善」的合理詮釋 5. 「格物」是什麼? 6. 再談「格物」 7. 「致知」是什麼? 8. 再談「致知」 9. 「誠意」是怎麼回事? 10. 「正心」是怎麼回事? 11. 修身的要訣 12. 齊家的構想 13. 治國與平天下 第四輯《中庸》部分 1. 《中庸》為什麼重要? 2. 《中庸》的出發點7 3. 「天命」的內容 4. 天命之普遍性與個別性 5. 「率性」所蘊含的問題 6. 由「道」說「性」 7. 「中庸」的意思 8. 「鬼神」的角色 9. 「人之道」的展現 10. 天與人之間 11. 誠與明 12. 聖人的偉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