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攝影師筆記:攝影創作上的66堂課(Behind the Lens: Dispatches from the Cinematic Trenches)
作者: 廖澺蒼(Jay Holben)
ISBN: 9789571197296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18/05
書籍開數、尺寸: 17x23x2
頁數: 400
內文印刷顏色: 全彩
#生活
#攝影
定價: 600
售價: 510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書名:攝影師筆記:攝影創作上的66堂課(Behind the Lens: Dispatches from the Cinematic Trenches) 作者:廖澺蒼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8/06/00 ISBN:9789571197296 內容簡介   Jay Holben是一位影像製作者,他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想對戰影像製作上的鴻溝。過去的17年,他的奮戰冒險經驗分散在American Cinematographer、Digital Video、Videography以及TV Technology的眾多文章中。而在本書中,彙整了他最重要的文章,內容由攝影機操作技術、鏡頭特性到最佳光線處理要訣。不論是要從事獨立影片製作、商業廣告、MV、紀錄片、電視劇、工商簡介等節目攝製,本書將可以協助你提升創作層次,有效地在數位動態影像世界獲致成功。   書中內容大致分為四大區塊:   1.技術實作:探討數位影像的基礎、影像如何調校而可更有電影感、影像的壓縮與控制。   2.攝影光學:澈底研究鏡頭特性與鏡頭的可交換性、景深、濾鏡、質感等層面。   3.攝影機實作:指導如何控制曝光、感光度、白平衡、紫外線、穩定器。   4.燈光與光線:探究如何運用光源及燈具、如何快速妥善地應付光線問題。   另外還有如何改進聲音、天文攝影的技術論述,甚至還有教你判斷電影學校是否適合去就讀。 目錄 第一部分 技術實作 1.1 數位影像是如何產生的 1.2 搞懂數位:數位攝影機是如何捕捉彩色影像 1.3 電影感—畫框比 1.4 消逝的標準……跟1.85:1說再見? 1.5 電影感—格率 1.6 電影感—解析度 1.7 電影感—感光元件,大小是重要的 1.8 位元與位元組:資料速率的瓶頸 1.9 錄製raw檔影像有什麼優缺點? 1.10 數位攝影機與顏色:411與4:4:4、4:2:2、4:2:0 1.11 維持影像完整:調校監看器 第二部分 攝影光學 2.1 深入探究景深:了解電影感的景深 2.2 光學上的錯誤觀念:了解光學的替換 2.3 完成轉換:鏡頭卡座與可交換性 2.4 深入了解屈光鏡 2.5 鏡頭轉換鏡 2.6 鏡頭濾鏡 2.7 計算攝影機濾鏡 2.8 學習如何創造鏡頭光斑 2.9 怎樣才是一顆好的鏡頭?如何正確地提升光學能力 2.10 怎樣才是一顆好的鏡頭?思考鏡頭類型與對焦類型 2.11 調制轉變函數:了解鏡頭解析度 2.12 深入了解調制轉變函數:實例研究 第三部分 攝影機實作 3.1 怎樣才是最好的攝影機? 3.2 ISO、EI、ASA、操作者 3.3 如何決定出你攝影機的ISO值? 3.4 數位曝光的重要工具之一:示波器 3.5 數位曝光的重要工具之二:直方圖 3.6 什麼時候白色不是白色?探究白平衡 3.7 探究攝影機穩定系統 第四部分 燈光與光線 4.1 燈光上的探究:鎢絲燈光源 4.2 燈光上的探究:螢光燈光源 4.3 燈光上的探究:HMI燈光源 4.4 燈光上的探究:LED燈光源 4.5 燈光上的探究:Fresnel佛氏燈具 4.6 燈光上的探究:ERS,橢圓反射罩聚光燈具 4.7 燈光上的探究:PAR,拋物線反射罩聚光燈具 4.8 加色與減色混合法 4.9 色溫度 4.10 神奇的微倒值:重要的凝膠濾鏡 4.11 飛快地進行白平衡 4.12 詳細了解平方反比定律 4.13 光線的深度之旅:美女光 4.14 光線的深度之旅:會反射的閃亮光 4.15 光線的深度之旅:去除反射光 4.16 煙與霧 4.17 使用測光表來維持空氣中霧的量 4.18 更多的光線之旅:日光消失後的應變 4.19 陽光的組成 4.20 黑暗的藝術:沒有光時的打光 4.21 夜間打燈技術 4.22 自然的日光夜景 4.23 光線的深度之旅:永恆之火 4.24 沒那麼簡單的綠幕打光 4.25 光線的深度之旅:12頁劇本、四個季節、12小時;簡單又多樣的燈光實作 4.26 黑暗中漫舞:在紫外線下拍攝 4.27 保持恆亮:基本電源管控 4.28 最完美的燈具組 第五部分 綜合論述 5.1 重要的繩結知識 5.2 收錄更佳聲音品質的技巧 5.3 訪談艾美獎聲音後製混音得獎者Eric Lalicata 5.4 拍攝月球:天文攝影的技巧 5.5 了解後期顏色修正 5.6 彩色人生:與調光師合作 5.7 到底要不要攻讀電影學校? 5.8 我是寇克艦長!思考導演這個角色

為您推薦

攝影大師的用光筆記大公開:101種創意打光與用燈技巧

攝影大師的用光筆記大公開:101種創意打光與用燈技巧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50 售價: 468 現省: 82元
立即查看
是電影,也是人生: 1970-1990年的台灣電影攝影師 (1版)

是電影,也是人生: 1970-1990年的台灣電影攝影師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活躍於1970年到1990年台灣影壇的陳坤厚、陳武雄、邱耀湖、張惠恭、陳嘉謨、楊渭漢、廖本榕、郭木盛、張展、李屏賓等,可以說是台灣本土培養的第二代電影攝影師,有的拍過類型電影,有的則搭上台灣新電影的列車,成為輔佐新電影導演的要角。1980年代初期,台灣新電影躍上國際影壇,藝術成就獲得高度矚目,然而光環多集中在導演身上,除了少數幾位之外,社會大眾對大部分的攝影師都很陌生。其實這十位攝影師在電影業界都各有一席之地,他們的電影啟蒙是什麼?如何入行?專業如何養成?在前輩攝影師的教導與其作品中成長,受到的影響為何?他們又如何擺脫傳統束縛,開創自己的攝影之路?以電影史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礎資料。本書透過深度訪談,記錄下他們的工作經歷、電影攝影專業技術樣貌與作品年表,期望藉此描繪他們精彩的電影人生,並留下珍貴的台灣電影攝影歷史。 本書特色   1.匯集十位活躍於1970-1990年的台灣電影攝影師訪問紀錄   2.呈現1970-1990年間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樣貌,以及攝影師工作經歷與人生故事   3.補充台灣電影攝影史相關資料   4.適合影視從業人員、影視相關科系師生、喜愛台灣電影的影迷閱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唐明珠   從事電影行政與企劃、電影相關策展及文字編輯等工作。愛看電影,對電影製作細節感到好奇,覺得觀察台灣電影產業很有趣,喜歡整理電影歷史碎片拼成圖,認為人生有電影很幸運。著有《台中光影紀事――這些人那些事》,編有《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台灣有影――台影新聞片中的電影》、《張羽煮海――胡金銓的動畫夢》等,以及台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線上展覽《光影燦爛如昔:聯邦與他們的電影》、《電影攝影機的故事》策展及撰稿。 目錄 前言|不再陌生 陳坤厚 陳武雄 邱耀湖 張惠恭 陳嘉謨 楊渭漢 廖本榕 郭木盛 張 展 李屏賓 後記|奇妙的旅程 感謝名單 參考書目 看更多 序 前言 不再陌生   電影的誕生是眾志成城的美好結果,當電影故事結束,戲院場燈尚未亮起的時候,片尾字幕告訴我們,這部影片有多少人投入其中。電影製作需要少則數十人,多達數百人的電影從業人員,在一定的時間裡,從一個故事梗概發展成一個劇本,經過資金籌募與建立劇組,集結製片、導演、演員、攝影、燈光、美術、服裝、場務等各部門,通力合作完成拍攝,再進入剪接、調光、配樂、混音、特效等後期作業,之後再由電影發行公司安排戲院檔期,並以各種管道為電影上映廣為宣傳,身為觀眾的我們才得以在戲院或串流平台欣賞到一部部精彩雋永的影片。   電影製作團隊目標一致,各司其職也各有功能,其中,電影攝影師在劇組中是最舉足輕重的職務。攝影師作為導演的創作夥伴,以光、影、畫面把劇本裡的故事與導演的想法、意念視覺化,具體呈現在大銀幕上,讓觀眾毫無抗拒地進入被創造出來的電影世界裡,願意相信那個世界真實存在著,進而與劇中人的際遇和情感產生共鳴,這是電影的神奇魅力。   攝影是電影的基礎工作,對觀眾而言,電影是用「看」的,攝影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的工作需要與導演、燈光、美術、服裝造型等部門討論,決定影片的調性與色彩;拍攝現場包括掌機攝影、佈光,取得導演所要求的影像;後期則包括調光,或與沖印廠溝通底片沖洗的情況等。為了確保影像最佳效果,攝影師不但要理解導演的需求,提供自己的藝術見解,利用畫面構圖、光影、攝影機運動等技術,傳遞準確的劇情內容,同時還要創造影像美學意涵,豐富影片意義。   萬一拍攝現場發生天氣不如預期或機器故障等情況,要能及時應變,解決問題,諸如此類的挑戰都是攝影師的日常。在昂貴的電影製作上,攝影師需要應付時間與製作資金,以及影片票房成績等各種壓力,可以想見他們的心理素質必定十分強大,對電影有愛,才能抱持無比熱情投入攝影工作,成就每一顆完美的鏡頭,說服與感動觀眾。   時至今日,台灣電影類型豐富,品質更見精良,看國片成為多數觀眾的娛樂選項,電影宣傳時,除了強力曝光的演員、導演,幕後攝影或美術偶爾也會成為話題。台灣電影一路走來,有膾炙人口的佳作、出色的演員,更有揚名國內外的導演,但在攝影機後面的攝影師,也許大眾熟知他們拍過的電影,卻不太認識他們。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本書是1970-1990年的台灣電影攝影師的人生故事,也以此呈現台灣電影的發展軌跡。   2003年,我擔任編輯,協助資深攝影師林贊庭先生出版《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一書,內容包括二十五位早期電影攝影師的小傳和作品年表,這觸發了我對電影攝影師的研究興趣。之後長期觀察台灣電影發展情形,引發我好奇的是,繼前輩攝影師之後,接續者有哪些人?公營的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是早期台灣電影的製作核心,1970到1990年間共生產了一百多部電影;臺灣省電影攝製場(簡稱臺製,1988年改制為臺灣電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影)在1970到1993年間也出品了十八部劇情片;而民營聯邦影業有限公司(簡稱聯邦)在1967年到1975年間也有二十九部電影產量,在這一段時期支撐了台灣電影攝影的又是哪些人呢?   台灣本土培養的第一代攝影師,如林贊庭、賴成英、洪慶雲、林文錦、林鴻鐘等,除了拍攝中影自家的電影,也被外借到其他民營電影公司拍片,他們於工作中帶出一批攝影助理(簡稱攝助),如陳坤厚、閻崇聖、孫材肅、張惠恭、廖本榕、陳嘉謨、郭木盛、張世軍、曾介圭、楊渭漢、李屏賓、呂俊銘、張展等人。同為公營片廠的臺製繼祁和熙、鄭潔之後,後繼有張瑞林、駱榮本等;中國電影製片廠(簡稱中製)則繼張進德、陳繼光、蔣超之後,還有呂恆義、范金玉、古廣源等。至於民營的聯邦,由來自中影的攝影師華慧英擔任製片廠副廠長兼技術主任,帶出子弟兵周業興、邱耀湖、陳武雄等。除此之外,當時還有遊走於中影、臺製及其他民間電影公司,自由接片的葉清標和賀用正等。   粗略來說,上述幾位可稱為台灣本土培養的第二代電影攝影師,但如陳坤厚則介於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既師承第一代攝影師,也帶出幾位後進。這些攝影師進入電影攝影行列各有因緣,有的拍過類型電影,有的則搭上台灣新電影的列車,成為輔佐新電影導演的要角。1980年代初期,台灣新電影躍上國際影壇,藝術成就獲得高度矚目,然而光環多集中在導演身上,作者論在台灣電影的論述中是顯學,許多影迷熟知某部電影是某位導演作品,但提到攝影師是誰,大家總是很難說出正確的名字。我不禁納悶,為何攝影這麼重要的職務,卻在銀幕前的燦爛光影中,模糊了他們的身影。除了少數幾位之外,社會大眾對大部分的攝影師都很陌生。   其實上述第二代攝影師都有自己的電影成績,也在業界各有一席之地,他們的電影啟蒙是什麼?如何入行?專業如何養成?在前輩攝影師的教導與其作品中成長,受到的影響為何?他們又如何擺脫傳統束縛,開創自己的攝影之路?他們如何解決攝影工作上的問題?如何看待攝影人生?對於後進的建言又是什麼?以電影史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礎資料。本書透過深度訪談,記錄下他們的工作經歷、電影攝影專業技術樣貌與作品年表,期望藉此描繪他們的電影人生,並留下珍貴的台灣電影攝影歷史。   他們的電影,也是他們的人生,然而我們都所知太少。因此,我以四年的時間執行了攝影師訪問計畫,由於時間與資源有限,本書僅以中影、聯邦出身的十位攝影師為對象,依年紀排序,記錄陳坤厚、陳武雄、邱耀湖、張惠恭、陳嘉謨、楊渭漢、廖本榕、郭木盛、張展、李屏賓等十位攝影師。他們從1960年代陸續入行,各自經歷五年到十年的助理工作磨練後,於1970到1980年代之間開始掌機、擔綱攝影,活躍於1970到1990年的台灣影壇。五十多年來,他們總共拍攝了將近四百部電影作品,包括膠片和數位攝影。堅守攝影崗位多年後,有人退休,有人轉入電影教學,也有人轉為製片,還有人仍然在攝影線上,繼續奔走於電影之途。   訪問當下,記憶被啟動時,展開的既是攝影師們的電影工作與人生回溯,也是我們重新去認識那個時代的機會。非常感謝他們無私的分享,讓我們有機會留下那個年代的電影歷史,也謝謝他們為台灣電影所做的一切,希望本書能讓這些充滿熱情,且踏實付出過智慧、心力與歲月的電影人,不再是陌生的名字。

原價: 400 售價: 3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影視攝影理論與實務: 導演與攝影師必讀= Cinematography: Theory and Practice: Image Making for Cinematographers and Directors (1版)

影視攝影理論與實務: 導演與攝影師必讀= Cinematography: Theory and Practice: Image Making for Cinematographers and Directors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影視攝影理論與實務:導演與攝影師必讀 ISBN13:9789869901956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Blain Brown 譯者:廖澺蒼 裝訂/頁數:平裝/480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0/09/10 中國圖書分類:攝影理論 內容簡介   影視攝影領域,已經進入到自1929年聲音錄製技術出現後,最大的挑戰與改變。新的科技、新的工具、新的思維、新的做法,為視覺敘事藝術與技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在視覺語言的觀點、光線與色彩上的概念並沒有改變,但拍攝做法、工作流程、攝影機卻有了徹底的變化,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也需要跟上時代腳步,重新檢視新的做法與設備。這些改變不只影響攝影指導,與導演、攝影助理、燈光師、數位影像工程師,都會是相關的。   本書內容涵蓋了攝影與視覺敘事的藝術面與技術面。攝影攝製的表現,與工具及技術是密不可分的,本書就帶領你精通新科技與新技術,進而提升到更高層次。   不論你是在學學生,或剛進到這一行,或是已經入行想要提升自己的層次,還是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想要跟上新的知識,本書都提供了相關議題的基本介紹,還有根據各個主題所做的更深入探討。所探究的主題有:   視覺語言   視覺敘事   連戲與分鏡   攝影機與數位感光元件   曝光技巧   了解數位影像   使用線性、中間值與log編碼的影像   拍攝現場的影像控制與調光調色   電影燈光的工具與基本概念   攝影機濾鏡   光線擴散   ASC-CDL、ACES與其他新方案   光學與對焦   攝影機移動   拍攝現場管理   綠幕合成與高速攝影   色彩的藝術與科學 目錄 第一章 用動作來說故事 第二章 視覺語言 第三章 鏡頭語言 第四章 視覺敘事 第五章 分鏡與連戲 第六章 色彩 第七章 攝影機與感光元件 第八章 測量 第九章 曝光 第十章 線性反應、中間值、log 第十一章 影像控制與調光調色 第十二章 燈具 第十三章 打光基本技術 第十四章 光學與對焦 第十五章 攝影機移動 第十六章 拍攝現場實務 第十七章 素材資料管理 第十八章 技術論述 參考書目 索引 附錄 影片規格

原價: 700 售價: 595 現省: 105元
立即查看
Photoshop CC完美呈現:頂尖數位攝影師秘技大公開 ! (2017版)

Photoshop CC完美呈現:頂尖數位攝影師秘技大公開 ! (2017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姆斯>Photoshop CC完美呈現:頂尖數位攝影師秘技大公開 ! (2017最新版) <碁峰> Scott Kelby 9789864765713

原價: 580 售價: 493 現省: 87元
立即查看
召喚奇蹟的瞬間:專業攝影師與你分享鏡頭背後的故事

召喚奇蹟的瞬間:專業攝影師與你分享鏡頭背後的故事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60 售價: 324 現省: 36元
立即查看